本地分中 意地 第二(之一) P.7

本地分中 意地 第二(之一) P.7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這樣來說,這些應該就不是「作用」,而是「副作用」。由前五到後三,你不能說它是一個流程,這些認識活動雖然有一個單一、明確的生存需求為依據,但它們各自的目的並不是單一的、活動進行的軸也不是單向的,就如同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內分泌、神經傳導一樣,比較精確的辭𢑥應該是「系統」。也就是說,在物我相對時,感官帶引我們接收與物相關的一切可知可感的訊息,並且為意識所判別、詮釋、辨識異同後以經驗記憶歸納入庫待用,這是「識」於每一當下的主要目的,這些來自於外的感官資訊意識活動的階段時,常常附帶產生兩種類型的活動:其一,因外物觸動所引發的情緒性的種種情緒性的心理反應,其二就是歷史感,因當下經驗召喚過往經驗,而能抵達對物我兩方歷時性的綜合認識。

所以這一段是意識活動的現象學,當主體意識到自身的意識活動著的時候,同時可以意識到伴隨而生、可為自我意識察知的種種情感波動,故曰「俱有相應,心所有法,是名助伴。」不論識別其間的因果法則、相應或經驗歸納法則,我們要記得,這裡的法都是「無記法」,這種種激情或感性受外界激蕩、擾動依於同一原理原則一時並起、相互激發、流動生息、無善無惡,故曰「同一所緣非同一行相,一時俱有,一一而轉。」同一因緣引發不同的實踐行動而外表為不同的現象、產生不同的結果,故曰「各自種子所生,更互相應,有行相、有所緣、有所依。」

這是人的意識活動的客觀特質,這裡面包括自體活動的特質,也包括這種自體活動的運作原理、它與世界的關係以及建立關系的模式、能抵達的結果。





avatar-img
胡兒的沙龍
10會員
327內容數
自2020年初,我們被動地進入了一場漫長的生存戰疫,面對的,本是看不見的天敵,然因緣所會,人事交織,各有所私,天災,便有了人禍的特質,於大事件中的個人,所有無力、未知、種種驅力趨生避死,感蕩心靈,故有此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胡兒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唯此 」指相對於「多曾習力最強者」的「其餘皆忘者」,無論自憶或他令憶者,最終的意識中只剩下這些他平時最眷戀的人事物。
我感興趣的就是理性的認識論這些,而對於信仰⋯⋯我還是要根據理性的認識論,例如說某人欲信仰「無我」、「空性」,那麼他是不是要先知道個理性方法、依一個客觀的角度去認識這個「我」、認識這個「性」,才能掌握如何超越自性的方法,使之「空無」? 所以,是不是先去讀「地論」是正確的?然後其人才能夠依對自性、對自我
這就是前述無記時的狀態,接下來的應該很容易理解了。
「唯此 」指相對於「多曾習力最強者」的「其餘皆忘者」,無論自憶或他令憶者,最終的意識中只剩下這些他平時最眷戀的人事物。
我感興趣的就是理性的認識論這些,而對於信仰⋯⋯我還是要根據理性的認識論,例如說某人欲信仰「無我」、「空性」,那麼他是不是要先知道個理性方法、依一個客觀的角度去認識這個「我」、認識這個「性」,才能掌握如何超越自性的方法,使之「空無」? 所以,是不是先去讀「地論」是正確的?然後其人才能夠依對自性、對自我
這就是前述無記時的狀態,接下來的應該很容易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