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在這個,眾多人渴望被看見的時代,如果你也擁有自己的自媒體,或者你也是一位創作者,你有沒有想過,你想要被看見的理由是什麼?動機,會決定方向,紀錄片《坂本龍一:終章》讓我認真的思考了這個問題,我想要我的品牌與創作,走到哪裡,留下什麼樣的影響力?
大三即將升大四那個學期,我接下學校某個學術性社團的社長,前任社長是哲學、企管雙修的學長,除了功課很好以外,也長袖善舞,是個很標準的,有理想有抱負的青年,那個暑假,為了交接,也為了社團例行性在每個學期初辦的大型營隊活動,我們的相處時間很長,除了社團的公務,我們也談了很多其他話題,但這兩個月,聊了些什麼,我已經全部都忘記,唯獨記得他當時問我一句話:「你以後想要名,還是要利?」,我是管理學院的學生,當初會選擇商業科系,完全是衝著「錢」途光明,於是我沒有多猶豫的便回答他說:「我想要利,因為有了利,名就會跟著來了。」從現在的眼光來看,這個盤算,不算聰明,但在那時,網路還沒興起,當然更沒有現在百花齊放的自媒體,我當時的答案其實很務實。
在現在這個,眾多人渴望被看見的時代,如果你也擁有自己的媒體,或者你也是一位創作者,你有沒有想過,你想要被看見的理由是什麼?是想要成名之後帶來的現實利益?享受成名所帶來的成就感?還是想要透過自己的品牌或作品,對外界發生影響力?這些理由都沒有優劣之分,但是動機,會決定你走向何方。紀錄片《坂本龍一:終章》讓我認真的思考了這個問題,我想要我的個人品牌走到哪裡,我想要我的文字,留下什麼樣的影響力;但在進入文章主題前,請大家先聽聽這段音樂:
這首
坂本龍一所創作的樂曲應該很多人都很耳熟,可能也有很多人跟我一樣,熟悉這旋律,卻不知道,它是1983上映的電影《俘虜》的電影配樂〈Merry Christmas Mr.Lawrence〉。紀錄片《坂本龍一:終章》的開始是在日本的311地震災區,坂本龍一穿著隔離衣,來到滿目瘡痍的災難現場,接著是東京的反核遊行現場,除了激烈發表言論的參與遊行民眾,還有冷靜表達想法的坂本龍一,坂本龍一說,他無法當一個視而不見的人;如果不是因為這部紀錄片的片名很明確的說明,這是一部關於知名音樂人的紀錄片,我會以為我在看日本反核社運的報導。
接下來,鏡頭轉入音樂會現場,由坂本龍一與幾位音樂家,共同演奏的〈Merry Christmas Mr.Lawrence〉,如前奏般,帶領觀眾進入這部紀錄片的主旋律,述說坂本龍一的創作與生活。坂本龍一做了很多有趣的實驗:在日本311地震現場,用被海嘯淹到壞掉,幾乎已經是無魂有體的鋼琴試音、用塑膠桶蓋住頭去聽雨聲、在森林裡就地取材敲敲打打,去北極「釣」音樂......坂本龍一說,人們在生活中被各種聲音包圍,平常不會把那些聲響當音樂聽,不過仔細聽聽,其實很有趣,不但富有音樂性,而且會讓他想放進自己的作品中,他想嘗試融合樂器和外界的聲音,創造出渾然一體的聲響。片中好幾個段落,看到他露出欣喜的表情說:「這個聲音很不錯!」對音樂完全外行的我,還在一頭霧水,是不錯在哪裡時,某段他曾經參與配樂的電影畫面立即無縫插入,秒解答了我的疑惑,讓我驚喜的發現,在我耳中聽來極之普通的敲打聲,竟然不只是能毫不違和的與畫面搭配,還讓影像有了情感的靈魂。
音樂本身的物質存在形式,是空氣的震動,卻神奇的能激發聽眾的情緒與情感;電影配樂之於電影,也是如同空氣般的存在,看不到實體,少了它卻一點都不行,電影如果抽掉了聲音,也就失去了靈魂與情感;以往,我透過電影,聽到的坂本龍一音樂都像不經意路過,然而,在《坂本龍一:終章》這部紀錄片裡,電影配樂,這個一直隱身在影像背後的重要角色,卻躍然與影像同為主角,在片中,有太多畫面是讓我看了會覺得「這段音樂好美好詩意,用這個畫面來配剛剛好」,而不是一直以來習慣的「這段劇情好精彩,這首音樂進來更加分」,因為音樂太美,讓我在看完《坂本龍一:終章》之後連續好幾天,我的生活裡都捨不得離開坂本龍一的樂曲。
你想要你的工作與創作 走到哪裡?
坂本龍一曾為電影《遮蔽的天空》配樂,他很喜歡劇中保羅.包爾斯說的一段台詞「因為不知生命何時將盡,我們總以為人生是一口永不乾涸的井,但很多事不會發生太多次,能記住的更少,你記得幾次童年的午後時光?有些午後住進你的生命,你無法想像少了它會變怎樣,也許這樣的記憶有四五個,也許更少,你還會看到幾次滿月?也許二十次,然而一切似乎沒有盡頭。」
2014年,坂本龍一在確診罹患咽喉癌後說:「我內心可能一直很嚮往,不會消失,持續不墜,不會衰弱的聲音,不論工作或音樂,我想多創作一些對得起自己的作品。」,他想做的音樂是「一百年後,人們還會想聽的音樂。」,然而,看完這部紀錄片,我卻深深的感覺到,或許是因為年齡,也或許是罹癌帶來的急迫感,讓他在創作上關注的焦點,不只是音樂,還擴及整個地球的生態永續;他除了想創作,不會消失,持續不墜,不會衰弱的聲音,以及一百年後,人們還會想聽的音樂外,似乎也想透過他的影響力,喚醒人類,改變已然進入崩壞現狀的地球,讓一百年甚至是一萬年後的各樣物種,都能和諧共存。
無論世界運轉的再快 還是有些東西永遠不會過時
我在大學畢業之後,進入外商金融機構擔任研究員兼媒體聯絡人,寫了好多年的市場報告,有段時間,還代表公司,在幾個專業媒體發表專欄,後來因身體因素離開職場十年之後,2019年回歸職場的第一份工作,也是在知名的財經雜誌當文字工,寫財經新聞與深度報告。
我喜歡金融研究員的工作,即使做了多年以後,對工作已經熟悉到,看到市場行情,報告的文句會反射般的從腦袋中蹦出來,對於自己能寫出有邏輯有條理,甚至事後再看,發覺自己的分析判斷,與市場走向一致時,成就感也很大;至於2019年所任職的財經媒體,我也超喜歡,透過採訪不同專業人士,讓我得以更多面向,認識所處的世界、所關心的議題,然而,在辛辛苦苦寫出報導之後,我也常疑惑,這些報導的壽命可以有多長?
當研究員的時候,我的年紀還輕,專注於追求世俗所定義的成功,並不會想太多,但是2019年,我在雜誌社任職時,已經年過四十,有兩個孩子,可能是因為年齡,也可能是因為有了下一代,會去思考更多自身以外的事情,我常常在完成長官交辦的工作,寫完一篇又一篇的稿子之後,問我自己,這些文章,下個月、下下個月、半年後、一年後,還有人想看嗎?我有個箱子,儲放二十幾年來,我在媒體發表的文章,那些無論是公開發表的市場研究報告,還是近年在雜誌社寫的文章,在發表的當下,的確是有影響力的,然而,現在再看這些作品,除了為我做過的事情留下證明以外,絕大多數都已經沒有價值。
我不是在否定新聞工作者或是金融研究員的工作意義,新聞工作者是為世界,寫現場歷史的人,芸芸大眾,透過他們認識世界,而金融研究員,更是轉譯市場資訊,給普羅大眾的重要專業人員;2019年在雜誌社工作期間,認識幾位資深記者,不僅樂在工作,也有很好的表現,而我,若不是因為遭受到直屬長官的嚴重霸凌,我不會選擇自願離職,但我當時確實常常在思考,今天這則報導寫出來之後,明天或下周,還有人要看嗎?這本目前還算先進、深度的雜誌,在出刊之後三個月、半年,還有閱讀的價值嗎?我能不能寫出一篇影響更久的文章、作出一個更長期的企劃,讓我辛苦的產出,壽命不只是短短的一天、一周或一季?
有趣的是,時隔兩年再回頭看當時我寫的幾十篇文章,竟然只有幾篇被當成雜誌調味用的電影小品文,讀了依然不會覺得過時,但這不是好在我的文章,而是好在那幾部被撰寫的電影;這個世界,無論運轉的再快,還是會有些東西,沒有時間性,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減損價值,比方說,闡述普世價值的經典、貼近人心的作品......對我來說,坂本龍一的音樂,就是這樣的創作,可以一聽再聽,每次聽都很感動。
「餘音繞梁,三日不絕」 原來是長這樣
近幾年「如何寫出爆款文」是很熱門的話題,能寫出爆款文,真的是很厲害的功夫,我也很希望我有那樣的能力,然而,比起文章爆量,我更在意的是,我的作品能不能帶給讀者力量或安慰,關注我的讀者,能不能持久的喜愛我的作品、我的風格;如果爆量只是曇花一現,那只是徒增失落而已,穩扎穩打、細水長流的長期影響力,才是我想要達到的目標。如果十年後、二十年後,甚至是五十年後,還有讀者因為我的作品獲得力量,獲得感動,那我作為一個文字工作者,也就真的不枉此生了,就如同坂本龍一創作的〈Merry Christmas Mr.Lawrence〉,在發行將近四十年後的現在再聽,依然讓我感動到可以一聽再聽,甚至邊聽邊想掉眼淚。
《坂本龍一:終章》的片長是一小時四十分鐘,我卻花了三倍以上的時間才看完,因為音樂太好聽,好聽到忍不住頻頻倒轉重看,而且後勁超級強大,強大到持續好幾天,我都沉浸在坂本龍一的樂曲裡;有位大學學長說,他聽古典音樂時,是沒有辦法做別的事情的;我沒有學長深厚的音樂素養,但透過《坂本龍一:終章》感受到的情感能量,讓我在畢業二十多年後,懂了學長在音樂裡得到的感動。
這篇文章也可以用youtube聽喔
推薦閱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