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釀影評|《坂本龍一:終章》,真正恆久不滅的聲音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raw-image

銀白髮絲半掩著教授有些風霜的側臉,映照鋼琴有如月光般的沉靜、謙和,對世間萬物閃耀恆久的好奇心。無論何時何地,何年何月,總是抿嘴漾起靦腆的笑容,語氣輕描淡寫,處處流露童心未泯的模樣,著實像個不老的大孩子;老掛在嘴上「我想嘗試新的東西」、「我早就想試試這樣做」,彷彿見證愛因斯坦所言:Creativity is intelligence having fun。

似乎《坂本龍一:終章》呈現的就是坂本龍一一生經歷的種種偶然和必然,將時代的啟發以及環境的影響內化成為創作宇宙,以音樂回應生命,以情感詮釋世界。面對音樂他始終有兩條路,可以選擇停留於既有形式的舒適圈,寫些安全而差異不大的作品;抑或,選擇性地忽視主流市場喜好,只在意是否做出令自己滿意的音樂,專注於於一次比一次濃烈的實驗色彩,一次比一次強勁的反彈與突破。

他說,自己總是在關鍵時刻選擇困難的道路,無論婚姻,無論創作。

raw-image

舉凡讀過其自傳《音樂使人自由》的人皆能或多或少感受到,大島渚 1983 年《俘虜》裡日軍上尉世野井的形象,就宛若教授年輕時的翻版:彆扭壓抑,外冷內熱,曾經少年得志、自恃甚高的坂本龍一實則更散發一種屬於初生之犢的意氣風發。那時他尚未嘗試過演員一職以及任何電影配樂,接到景仰許久的導演大島渚來電邀約演出時,強壓內心激動之情,大膽回答「除非配樂讓我做」。始料未及的是對方一口答應,壓力回到了坂本龍一身上,不知所措的他趕緊向製片傑瑞米.湯瑪斯求助,於是得到一個參考價值極高的答案:奧森.威爾斯的《大國民》,他從中領悟了音樂與影像之間的本質關係──影像張力不足時就是配樂出場之處。

也因此,當《坂本龍一:終章》的〈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第一顆音符落下時,距今將近四十年的光陰剎那間抽離,讓人沒由來地為之動容,真正具象坂本龍一畢生所追求的「永恆不滅」,這同時也是一切的濫觴。

「我內心可能一直很嚮往那種持久不消失不衰弱的聲音,可以說是相反於鋼琴的東西吧,因為不會消失,像是永恆不滅的感覺。」
raw-image

日本左翼評論家吉本隆明曾下了一個註解,他說坂本隆一為「音樂型思考」的人,意即透過音樂去思考、感知、吸收其他領域的事物。音樂之於他是觀看世界的一扇窗,進而以音樂反映原本不屬於音樂的一時代之思想,例如一戰期間的達達主義、一戰後的超現實主義,或廣泛被各領域應用的後現代思潮。

《坂本龍一:終章》真正紀錄的就是如此演變的過程。

人在日本時,他參與反核遊行、深入海嘯災區;到了美國,創作開始折射波灣戰爭、內戰與饑荒、九一一後的反戰意識;他也拓展並發展環保音樂的可能性,不但發起森林再造保育計畫,展開北極圈之旅,並以音樂呈現對大自然的敬意。因為真正永恆不滅的聲音,是屬於自然的、真實的聲音。

環境,讓渺小個體與廣闊世界產生無數交集。

raw-image

坂本龍一靜靜佇立於畫面中央,彷彿身心安詳自適地徜徉於穿梭山林綠蔭的天籟之音,多變而且純淨;傾聽所有穿林打葉聲,頭戴桶子追逐雨滴的存在,稍縱即逝卻無孔不入;埋頭蹲在白雪皚皚的格陵蘭一角,一方面笑著說自己正在「釣聲音」,一方面震懾於自然的鬼斧神工與人類的微不足道。外界帶給他的影響愈是深刻,其創作動機愈是強烈,創作方向便愈是鮮明。

一旦回顧起自己的人生,他最頻繁回答的莫屬於「我也不清楚原因」、「我也不知道怎麼會有這種成果」云云,多數時候被自己的衝動、情緒或直覺推著前進,硬著頭皮兵來將擋,因此次次挑戰了身為凡人所能成就的極限。這或許也是為何,導演貝托魯奇老拿顏尼歐莫利克奈予以刺激,迫使他三天創作一首臨時配樂,三十分鐘改寫〈The Sheltering Sky〉的前奏,兩個星期完成《末代皇帝》既中國又歐洲、既二戰又現代風格的四十四首完整曲目。

對於親手闖出的豐功偉業,教授總是一副雲淡風輕,笑而不語的態度,年歲磨盡銳氣、成見與稜角,凝鍊成了靜水流深。他理解自己的音樂家身分深深受惠於家世背景與成長環境,亦慶幸聰明的腦袋得以於求學階段無往不利,但坂本龍一最終領悟到,一個人要在這個世界上生存下去,並不會因此容易一些。

raw-image

那雙明眸見識過千山萬水,那身背影投入過無數社會運動,那對充滿靈魂的手仍在黑白琴鍵上試圖勾勒生命的輪廓。自 2014 年罹癌消息傳出,坂本隆一接近死亡的同時,尚未找到明確答案的疑惑變得更加清晰,藉由音樂,他思索愛、思索人性、思索消失、思索永恆,思索我們為何生於這個時代?為何生於名為日本的地方?自己的人生為何會是如此?又,什麼樣的音樂會持續飄揚在百年之後?

鮮少計較作品會不會暢銷,只在乎有趣、喜歡與否,如今,令他滿意的作品,就是必須留住創作者眼裡世界最初的模樣。先有真,而後才是善與美,最重要的是以真實之自我面對凌駕生命有限的萬事萬物。就像這部電影漸趨模糊的收尾,每天動動手指,彈彈鋼琴,習慣性轉身走下樓梯,抬頭看一看夜夜帶著些微不同的明月,畢竟,樂章的終點不見得就是盡頭,人生亦如是。

「因為不知生命何時將盡,我們總以為人生是一口永不乾涸的井。但很多事不會發生太多次,能記得住的更少,你記得幾次童年的午後時光?有些午後住進你的生命,你無法想像少了它會變怎樣。也許這樣的記憶有四、五個,也許更少。你還會看到幾次滿月?也許二十次,然而一切似乎沒有盡頭。」

 ──《遮蔽的天空》保羅.鮑爾斯
全文劇照提供:佳映娛樂

raw-image

【方格子 × Giloo 線上影展】精選 15 部名人傳記紀實電影與系列影評,以文字輔佐影像,帶領你揭開名人螢光幕後的真實面紗。點此看片單與更多影評

【方格子 × Giloo 年會員聯名方案】限時優惠中!8/31 前訂閱只要 1,990 元,即享雙會員 365 天,讓你看遍得獎電影、暢讀付費影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4.8K會員
2.1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從小沒有立定志向,即便成就了許多豐功偉業仍然認為自己的一生沒什麼值得拿出來說的坂本龍一,在《音樂使人自由》這本書的終曲時訴說:「不過從另一方面來看,猶如每個人偶爾會有的想法一樣,我也一直想知道自己究竟是誰,又為何會身在這裡。」 從幼兒園便開始作曲的坂本龍一自述從小便是鑰匙及電視兒童,因為幼
Thumbnail
從小沒有立定志向,即便成就了許多豐功偉業仍然認為自己的一生沒什麼值得拿出來說的坂本龍一,在《音樂使人自由》這本書的終曲時訴說:「不過從另一方面來看,猶如每個人偶爾會有的想法一樣,我也一直想知道自己究竟是誰,又為何會身在這裡。」 從幼兒園便開始作曲的坂本龍一自述從小便是鑰匙及電視兒童,因為幼
Thumbnail
人物傳記裡面,你會期待看到什麼? 是看悲苦人生的逆轉勝? 還是經營有道成為典範? 大部分的人在認識坂本龍一之前,是先認識他的音樂。 在認識他的音樂之前,大多是先看過電影。 在你認識他之後就會發現, 他不只是一位音樂家, 還是一位積極的行動倡議者。
Thumbnail
人物傳記裡面,你會期待看到什麼? 是看悲苦人生的逆轉勝? 還是經營有道成為典範? 大部分的人在認識坂本龍一之前,是先認識他的音樂。 在認識他的音樂之前,大多是先看過電影。 在你認識他之後就會發現, 他不只是一位音樂家, 還是一位積極的行動倡議者。
Thumbnail
如何紀錄一位偉人?也許為他寫一本傳記是個好點子。但如果是坂本龍一呢?他是國際知名的音樂大師;他演電影、他上綜藝節目演搞笑短劇;他還要關心環境破壞問題、反核電、參加震災復興活動;這位多才多藝的全能者,無法用一篇維基百科紀錄他的全部。 也許我們應該讓他自己聊聊自己,讓坂本龍一自己來定義坂本龍一……
Thumbnail
如何紀錄一位偉人?也許為他寫一本傳記是個好點子。但如果是坂本龍一呢?他是國際知名的音樂大師;他演電影、他上綜藝節目演搞笑短劇;他還要關心環境破壞問題、反核電、參加震災復興活動;這位多才多藝的全能者,無法用一篇維基百科紀錄他的全部。 也許我們應該讓他自己聊聊自己,讓坂本龍一自己來定義坂本龍一……
Thumbnail
《坂本龍一:最終章》用極生活化的方式,呈現大師對音樂創作的熱愛與執著,對自然萬物的呵護與疼惜,或許看完這部紀錄片你不會多喜歡這部電影作品,但你絕對會被大師的音樂深深吸引。不幸今晚(2023/04/02)傳出噩耗,坂本龍一兩度罹癌後,最終仍不敵病魔,在3月28日離開了我們。
Thumbnail
《坂本龍一:最終章》用極生活化的方式,呈現大師對音樂創作的熱愛與執著,對自然萬物的呵護與疼惜,或許看完這部紀錄片你不會多喜歡這部電影作品,但你絕對會被大師的音樂深深吸引。不幸今晚(2023/04/02)傳出噩耗,坂本龍一兩度罹癌後,最終仍不敵病魔,在3月28日離開了我們。
Thumbnail
昨日在市集擺攤,結束前滑了滑手機,看到坂本龍一逝世的消息。 在這個醫學發達的時代,本以為他應是能度過難關,活得更久的,這些怎麼聽都像是新的音樂,讓人覺得他還可以陪伴我們更久,可是他離開了。 他的音樂總有一種神奇的質地,潔淨得像來自未來,總是能夠一聽再聽。
Thumbnail
昨日在市集擺攤,結束前滑了滑手機,看到坂本龍一逝世的消息。 在這個醫學發達的時代,本以為他應是能度過難關,活得更久的,這些怎麼聽都像是新的音樂,讓人覺得他還可以陪伴我們更久,可是他離開了。 他的音樂總有一種神奇的質地,潔淨得像來自未來,總是能夠一聽再聽。
Thumbnail
《坂本龍一:終章》開頭,是2012年12月,坂本龍一到岩手縣陸前高田的小鎮,為當地人演奏,當地許多人在海嘯中喪生。他們說,聽了坂本龍一的演奏,終於可以安心睡覺了。 坂本龍一對社會的關懷,也付諸於行動上:2011年日本海嘯和福島核洩漏後,坂本龍一發現了一架被海嘯吞噬過的鋼琴。鋼琴雖然完全走音,他卻認為
Thumbnail
《坂本龍一:終章》開頭,是2012年12月,坂本龍一到岩手縣陸前高田的小鎮,為當地人演奏,當地許多人在海嘯中喪生。他們說,聽了坂本龍一的演奏,終於可以安心睡覺了。 坂本龍一對社會的關懷,也付諸於行動上:2011年日本海嘯和福島核洩漏後,坂本龍一發現了一架被海嘯吞噬過的鋼琴。鋼琴雖然完全走音,他卻認為
Thumbnail
在現在這個,眾多人渴望被看見的時代,如果你也擁有自己的自媒體,或者你也是一位創作者,你有沒有想過,你想要被看見的理由是什麼?動機,會決定方向,紀錄片《坂本龍一:終章》讓我認真的思考了這個問題,我想要我的品牌與創作,走到哪裡,留下什麼樣的影響力?
Thumbnail
在現在這個,眾多人渴望被看見的時代,如果你也擁有自己的自媒體,或者你也是一位創作者,你有沒有想過,你想要被看見的理由是什麼?動機,會決定方向,紀錄片《坂本龍一:終章》讓我認真的思考了這個問題,我想要我的品牌與創作,走到哪裡,留下什麼樣的影響力?
Thumbnail
似乎《坂本龍一:終章》呈現的就是坂本龍一一生經歷的種種偶然和必然,將時代的啟發以及環境的影響內化成為創作宇宙,以音樂回應生命,以情感詮釋世界。面對音樂他始終選擇性地忽視主流市場喜好,只在意是否做出令自己滿意的音樂,專注於於一次比一次濃烈的實驗色彩,一次比一次強勁的反彈與突破。
Thumbnail
似乎《坂本龍一:終章》呈現的就是坂本龍一一生經歷的種種偶然和必然,將時代的啟發以及環境的影響內化成為創作宇宙,以音樂回應生命,以情感詮釋世界。面對音樂他始終選擇性地忽視主流市場喜好,只在意是否做出令自己滿意的音樂,專注於於一次比一次濃烈的實驗色彩,一次比一次強勁的反彈與突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