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是在剛成立了一個新網站之後,才給了自己一個來到這裡寫文章的正式理由。
「我只會平時寫寫日記呀,自己寫爽的東西哪有誰會看啊!」
「家事和工作就佔掉一缸時間了,除了要花心力照顧另一半,現在又要顧部落格。」
「做這些的計劃是什麼?目的是什麼?......嗯?」
這些雜亂的想法雖然其來有自,但無非都是源自對自己生活的不滿意,以及無法被抑制的恐懼與焦慮,倒是這一次做出行動的同時,我大概只有用了...2%的時間去思考這些問題。
這一次?沒錯,其實我想寫文章、寫故事,想很久了。這並非我第一次嘗試設計自己的部落格。
念大學當時無名小站正夯,我零星的幾篇文章、隨意編排分類的日誌卻也給我不少滿足,打開網頁後總覺得來到一個屬於自己的小天地,在這裡可以放心給人看到我內心不為人知的一面,然後還可維持自己平常在旁人面前的模樣。感到幸運的是,僅有少數很好的朋友才會知道我的部落格,只是所謂的流量少得可憐,印象中許多的網頁入口處還有當時大家常用的訪客計數標籤,是謂古老的印記,(有人跟我一樣痛恨掛著七位數的計數器然後還用彩虹漸層做醒目標示嗎?)
網路教學透過Wayback Machine 我還真的找到了八年前的網站記錄,方法很簡單,搜尋「wayback machine 無名小站」就會有教學步驟,下篇文章我會介紹用這個網頁來回溯一下許多年前的yahoo主頁。
自從大家開始用FB之後,我也曾經以為在FB上算得上是紀錄人生,所有的心情、日記都可以放在動態上。有段時間可以是一天發一廢言(FB上發廢言沒有很爽,一直發廢言也沒有一直爽,焦慮值有點高倒是真的),直到後來我人生中不斷的出現一些轉變,我開始固定寫日記,由於想要單純的寫,不想弄得太麻煩,所以買了文具店架上的精裝日記本,外殼還會上一個小鎖的那種(如果對隱私很要求,或是有同住者家人不被你信任的情況,那麼坦白說這個小鎖沒有什麼保護作用)。寫著寫著,寫完一本換另一本,也從小學生流水帳的尷尬,寫到了就算寫些廢話都想順便壓個韻的階段。
日記,當我與他成為了好友,有時只是見面聊個兩句,便心滿意足。
如此,我漸漸得知,與好友深談的秘密,只會與好友分享而已。我並非一開始書寫就能夠找到真誠的自己,有時床頭的那本日記本更像是另一個人,是個活生生的交往對象,你需要慢慢與之建立關係、產生信賴,漸漸地在日記裡能夠自在、自由的傾訴任何想法與念頭。透過日記回到真實的其中一個原因是,我排除了現代社群媒體時代裡的既有困擾:讓日記真的回歸日記,日記裡的一切也只會有自己知道而已。然後將FB以及IG交給大腦另一個專門處理社交的區塊去擔心,每天讓自己從容地等著訊息過來,然後組織整理所有資訊,這些是生活中「忙碌」的部分。然而有時候的確會想忙中抽閒,在任何可以安靜的角落打開日記,就算只是翻翻前頁,撫摸紙張的觸感也好,對我來說,那是可以沉澱思緒的休息。
因著有這樣一位好友的高度信任,我對於保持內心的真實也更其來有自,來自於對自己的信任,也是寫完篇篇書頁而來的信念。或許可以這麼說,我的書寫成就了屬於自己的日記書,而我的日記書也成就了我的處世態度。說來我很高興能有這樣的一位好友,在這裡所編寫的文章,都是我與他一起走遍生命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