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心得📝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開始打造習慣黃金圈 | 《原子習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做事情總是三分鐘熱度?或者常常做事拖延到最後,甚至敷衍了事?

非常推薦閱讀《原子習慣》,讓你徹底建立屬於自己的「習慣」。

為何不是打造「好」習慣?我認為習慣是因人而異的,就像是有些人習慣早起,另一些人習慣晚睡,每個人的好習慣是不同的

選擇最適合你的習慣,而不是最受歡迎的習慣

原子習慣》有別於以往「好習慣」養成書,總給你很多工具、方法去記錄習慣,《原子習慣》作者James Clear提出的觀念與Simon Sinek提出的黃金圈類似,也就是行為改變的三個層次

  1. 結果:減肥、早起、發表文章
  2. 過程:運動計畫、飲食計畫、規劃作息、寫作計畫
  3. 身分認同:告訴自己就是怎樣的人,我是運動員、我是作家
行為改變的三個層次(修改自原子習慣)

行為改變的三個層次(修改自原子習慣)

養成一個習慣不是從做什麼開始,而是先認定我是什麼樣的腳色。

當心態認定自己是一位運動員,因此跑步、健身是我該去做的。

當心態認定自己是一位投資分析師,研讀財務報表、經濟趨勢是我要做的。

當心態認定自己是一位作者,閱讀、整理資訊、寫作,是我應該去做的事情。

有時候拖延完成一些事,是因為自己內在已經不認同,若認知跟行為不同時,做事情的阻力就會相當大。

結果關乎你得到什麼,過程關乎你做了什麼,身分認同則關乎你相信什麼。真正的行為改變是身分認同的轉變

行為改變的過程始於「覺察」,當告訴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後,審視自己每日的各種小習慣,或者拿出紙筆寫下來,看看目前的習慣與欲改變的身分認同有哪些需要維持?那些需要修正?

人是有惰性的,而那些真正的「自律者」只是擅長建構生活,不常讓自己處於充滿誘惑的情境,好讓自己不需要展現超凡的意志力與自我控制力。

想養成什麼習慣,先「設計環境」,設計能輕而易舉做事的環境,讓習慣成為生活的一大部分。

想養成運動習慣,就在下班回家路上找一間運動中心,順路去運動。

想養成每天喝1000c.c.的水,不要喝飲料,就把裝滿水的水瓶擺在自己前面,減少站起來取水的時間,因為工作中可能無法取水,這樣就能增加自己喝水的頻率。

一個空間,一個用途。避免把一個習慣的情境跟另一個習慣的情境混在一起。讓自己做事情時不費吹灰之力的。

書中也舉例一位作者,他的電腦只用來寫作,平板只用來閱讀,手機只用來上社群媒體與收發訊息。每個習慣都應該有個自己的家。

最有自制力的,通常是最少用到自制力的人,而是打造一個更有紀律的環境

很常聽到有人問:「要花多少時間才能建立新習慣?」

但應該問的是:「要花多少次才能建立新習慣?」

習慣的養成取決於「頻率」,而非時間。一項習慣所需的能量愈少,養成的可能性愈高。因此前面的設計環境,即讓你可以輕輕鬆鬆地做事,進而增加做事的頻率,最終形成習慣。

習慣自動化程度(修改自原子習慣)

習慣自動化程度(修改自原子習慣)

書中舉一個攝影班的案例,將班上同學分為兩組,「量組」與「質組」。

「量組」同學被要求要繳交一定數量的照片,並依據數量分級打分數。

「質組」同學則被要求繳交一張品質最好的照片,依據品質打分數。

最後另教授驚訝的是,最傑出的照片都來自「量組」。反觀「質組」的學生都苦思完美,遲遲未行動,直到死期前才應付交差。

不論你在計劃、制定策略與學習,這些都是好事,但無法產出結果(因為有想延後失敗的心態)。行動才是可以產出結果的那種行為。養成習慣由「重複」開始,而非完美。

重覆到後面總會感到無聊,如同日復一日的上班工作,產生倦怠感。要維持動力並達到慾望最高點的關鍵,就是執行「難度恰到好處」的任務,並試圖在任務中「找尋樂趣」

成功最大的威脅不是失敗,而是無聊。當一項習慣對你真的很重要,你必須願意在任何心情之下堅持執行。反覆做著一模一樣的事,卻無止境地感受到趣味,就是成就卓越的不二法門,你必須愛上無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Elvis Lin-avatar-img
2023/03/07
養成一個習慣不是從做什麼開始,而是先認定我是什麼樣的腳色。 當心態認定自己是一位運動員,因此跑步、健身是我該去做的。 當心態認定自己是一位投資分析師,研讀財務報表、經濟趨勢是我要做的。 當心態認定自己是一位作者,閱讀、整理資訊、寫作,是我應該去做的事情。 有時候拖延完成一些事,是因為自己內在已經不認同,若認知跟行為不同時,做事情的阻力就會相當大。 結果關乎你得到什麼,過程關乎你做了什麼,身分認同則關乎你相信什麼。真正的行為改變是身分認同的轉變
avatar-img
YiPeng的沙龍
1會員
2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原子習慣》告訴我們「每天進步1%,一年後你會進步37倍」,只要持續小小的改變,複利效應會讓我們累積出巨大的成果 維持是養成習慣的重點,當我們能讓提示顯而易見、讓習慣有吸引力、讓行動輕而易舉、讓獎賞令人滿足,就能夠保持有效且良好的習慣,最終,我們就能夠成為「你想成為的人」
Thumbnail
《原子習慣》告訴我們「每天進步1%,一年後你會進步37倍」,只要持續小小的改變,複利效應會讓我們累積出巨大的成果 維持是養成習慣的重點,當我們能讓提示顯而易見、讓習慣有吸引力、讓行動輕而易舉、讓獎賞令人滿足,就能夠保持有效且良好的習慣,最終,我們就能夠成為「你想成為的人」
Thumbnail
時間過得太快,2022年第一季就這樣要結束了,回顧過去的三個月自己忙了些什麼,但似乎並沒有什麼是值得一提的,畢竟每天都在時間的浪裡載浮載沉,於是又重新了翻開原子習慣這本書,想在新的一季重新振作,拿回時間的自主權。
Thumbnail
時間過得太快,2022年第一季就這樣要結束了,回顧過去的三個月自己忙了些什麼,但似乎並沒有什麼是值得一提的,畢竟每天都在時間的浪裡載浮載沉,於是又重新了翻開原子習慣這本書,想在新的一季重新振作,拿回時間的自主權。
Thumbnail
《原子習慣》這本書,不是從如何養成習慣開始,而是先從「為何想要養成這個習慣」開始,從自己內心尋求原因。並且進一步將養成習慣的方式系統化,強調細微改變可以帶來的巨大變化,透過複利的概念來重新說明習慣養成後可以帶來的正面效益。我在閱讀的過程中,得到很多跟過去不同的觀點,這邊記錄並分享自己的想法。
Thumbnail
《原子習慣》這本書,不是從如何養成習慣開始,而是先從「為何想要養成這個習慣」開始,從自己內心尋求原因。並且進一步將養成習慣的方式系統化,強調細微改變可以帶來的巨大變化,透過複利的概念來重新說明習慣養成後可以帶來的正面效益。我在閱讀的過程中,得到很多跟過去不同的觀點,這邊記錄並分享自己的想法。
Thumbnail
去年最後一週思考今年的生涯計畫時,為了提升計畫的成功率,我拜讀了連續兩年霸榜暢銷書排行榜冠軍的《原子習慣》。《原子習慣》 所介紹的四步驟習慣養成迴圈,以及環境、儀式與具體行動計畫的公式模組, 經我實踐後,確實可以讓人塑造良好習慣,只是你必須配合二八法則,挑出黃金習慣執行習慣行為,原因是...
Thumbnail
去年最後一週思考今年的生涯計畫時,為了提升計畫的成功率,我拜讀了連續兩年霸榜暢銷書排行榜冠軍的《原子習慣》。《原子習慣》 所介紹的四步驟習慣養成迴圈,以及環境、儀式與具體行動計畫的公式模組, 經我實踐後,確實可以讓人塑造良好習慣,只是你必須配合二八法則,挑出黃金習慣執行習慣行為,原因是...
Thumbnail
【原子習慣】 讀完之後,我對於習慣的形成與如何建立好習慣有更進一步的理解與思考。
Thumbnail
【原子習慣】 讀完之後,我對於習慣的形成與如何建立好習慣有更進一步的理解與思考。
Thumbnail
做事情總是三分鐘熱度?或者常常做事拖延到最後,甚至敷衍了事? 非常推薦閱讀《原子習慣》,讓你徹底建立屬於自己的「習慣」。 為何不是打造「好」習慣?我認為習慣是因人而異的,就像是有些人習慣早起,另一些人習慣晚睡,每個人的好習慣是不同的。 選擇最適合你的習慣,而不是最受歡迎的習慣
Thumbnail
做事情總是三分鐘熱度?或者常常做事拖延到最後,甚至敷衍了事? 非常推薦閱讀《原子習慣》,讓你徹底建立屬於自己的「習慣」。 為何不是打造「好」習慣?我認為習慣是因人而異的,就像是有些人習慣早起,另一些人習慣晚睡,每個人的好習慣是不同的。 選擇最適合你的習慣,而不是最受歡迎的習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