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習慣:越小越簡單,越能持續改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原子習慣

【持續的進步,簡單的開始】

在還沒開始讀《原子習慣》之前,就已經聽過、看過許多人分享這本好書,《原子習慣》應該也是近年來習慣養成書籍中最經典的作品
每天進步1%,一年後你會進步37倍」相信一直都是大家對《原子習慣》的印象,也的確是激勵自己持續進步的名言佳句
我對《原子習慣》的第二個印象,就是「讓想要做的事情變得簡單,你才會一直做下去」,這個觀念讓我獲得更多
有太多事情有太多阻礙,讓我們開始拖延不想面對,每次都要下很大的決心,才有辦法行動,所以始終無法養成習慣
但自從獲得了這個觀念後,每天在包包裡放一本書,提早一點點出門,找個舒服的地方吃早餐,就能讓我多讀幾本好書

【身份→過程→結果 和 Why→How→What 互相呼應】

當然,我也一直都知道,書裡一定不只這兩個實用的知識,一定有更多更棒的思維、觀念、故事和方法,不然不會成為近幾年談習慣的經典
園子習慣和黃金圈理論異曲同工
在讀完《原子習慣》後,我發覺裡面的觀點,和這幾年我奉為核心思維的「黃金圈理論」有許多類似的地方
《原子習慣》談「你想成為怎麼樣的人」,先確立自己想擁有的身份,讓養成習慣的過程持續發生,你才能得到你想改變的結果
而「黃金圈理論」談任何事情都「從你的Why出發」,你會找到達成的How,你也就知道要做What
而我們許多人都在「要得到什麼結果和要做What」上打轉,但如果我們能夠去思考釐清「要得到什麼身份和為了什麼」,養成習慣的路將不再困難重重
換句話說,習慣沒有好壞,而是這個習慣「有沒有效」讓你成為「你想成為的人」
如果你想要擁有「健康的人」的身份,那麼吃健康餐盒、蔬菜水果的習慣,會有效提升你的身份認同,吃高熱量的食物習慣,可能就會降低你的身份
如果你想要成為「時間管理大師」,那麼學會安排工作順序的習慣會有效提升你的身份認同,而吃高熱量的食物的習慣,就無法有效提升這個身份
因此,先覺察自己想要擁有什麼樣的身份才是養成習慣的關鍵

【在養成習慣的過程中,降低阻力、提高助力】

銜接身份和結果的是"過程",養成習慣的過程中有4個循環階段:提示→渴望→回應→獎賞,當我們把養成習慣過程中的阻力降到最低、助力拉到最高:讓提示顯而易見、讓習慣有吸引力、讓行動輕而易舉、讓獎賞令人滿足,就能輕鬆養成你想要的習慣,反之也能夠讓我們破除你不想要的習慣
  • 提示-讓提示顯而易見
當你注意到某件事,你才會開始想要,當我看到了手機桌面上的遊戲,我會想到遊戲給我的舒壓感,便會開始想要開啟遊戲玩個一兩場,但通常一玩幾個小時就過去了,也有些人看到打火機就想要抽根菸、看到手機就想要滑個IG,當我們看到了某些提示,就會開始想要做某一件事
而我們可以善用這些提示,在床頭放一本書,也許你睡前就會翻個幾頁;隨身帶著運動鞋,你下班後也許就會去個健身房,讓提示顯而易見或消失無蹤,改變我們所處的環境,正是我們養成習慣的第一步
  • 渴望-讓習慣有吸引力
從「我應該」變成「我想要」的轉念,就能創造吸引力
例如你喜歡做B事,但必須先完成A事,你就能運用預期心理讓「習慣堆疊」-我做完A後就能去做B,讓想要的B成為A的預期結果,讓A產生吸引力;過去,做A時你也許會痛苦,因為你知道你自己「必須」去做,但現在有了你所期待的B,如果能轉念,不是必須去做A,而是「可以」做A,就能扭轉你的負面情緒
你也可以在做事情之前,設定屬於你自己的小小「儀式」,例如:運動前有一套固定的暖身動作、起床後先沖一杯咖啡、要專注工作前先聽一首你最愛的歌,讓自己身體和心靈都做好準備,讓吸引力自然而然發生
  • 回應-讓行動輕而易舉
如果我們下班後想要去健身房,但運動服放在家,我們要先從公司離開,穿過下班車潮後回到家,換好衣服再出門面對還在塞車的交通,才能進到健身房,這個過程如果發生了任何小小的不順利,我們就很有可能會放棄今天的訓練
但如果我們能夠把運動的衣服帶去上班,甚至直接穿在身上,找間上下班路途中順路的健身房,而且裡面的會員人數可能不多,使用器材不用排隊,更可以幫自己設定好「今天的目標很簡單,在裡面待10分鐘我就走!」,降低環境的阻力和心裡的抗拒,就能大大提升我們進健身房的意願
獎賞-讓獎賞令人滿足
經典的棉花糖實驗顯示,能夠「延遲滿足」的人,未來能獲得更大的成就,不過如果養成習慣的過程中,你需要忍耐許多的痛苦,那你想像自己能夠維持多久呢?
不需要讓自己忍耐、忍耐再忍耐,直到最後才能得到獎賞,過程中如果就能獲得滿意、滿足和開心,最後還能得到想要的結果,這樣聽起來不是很棒嗎!
只要幫自己設計出和結果有互相呼應的過程獎勵,就能夠讓我們輕鬆的維持習慣
為了買房子所以省吃儉用→把每天省下來的錢都存進一個專屬帳戶,知道自己省下多少而且存了多少錢,帶給自己滿足感
想成為熱愛工作的人→記錄自己每個月完成的事項與成果,如果有讓自己大大滿意的事情完成,就犒賞自己去吃個大餐
設計能夠「立即獲得」的獎勵,讓習慣獲得回饋,持續建構你想要的身份

【達成目標反而可能讓習慣養成失敗】

我們常常為了養成習慣而設定許多目標,但目標的達成不僅不是重點,更可能讓我們養成失敗,作者在書裡提到,很多馬拉松選手在比賽結束之後,就會無法再接受訓練,最後退步甚至停止,而專案的工作中,也有許多人在完成一場企劃或辦完一次大活動後,筋疲力盡用盡全力,久久無法再重新啟動自己
這是因為,心情上我們很難避免「達成目標=完成」的想法,以及「完成=結束」的聯想,把眼光放在目標上,會為了達成目標而耗盡能量,導致習慣無法持續,也無法建構自己認同的身份

【找到適合自己的習慣,用習慣強化身份認同,讓身份保持多元彈性】

身份的認同就像是無限的賽局,如果我們的思維是「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所以我會有什麼習慣」,那就不會讓自己耗盡能量,也會讓自己的身份多元有彈性
從「我是一個馬拉松選手」變成「我是熱愛長跑的人」那麼在比賽中拿到金牌只是更強化自己熱愛長跑的認同,你將不會停止訓練
從「我是一個專案人員」變成「我是喜歡規劃事情從無到有發生的人」,那麼在辦完活動後,你將期待下一場充滿挑戰的專案到來
這樣不僅讓我們保持能量,也讓身份保持多元和彈性,否則若我們的身份認知太單一僵化,當你失去身份,從馬拉松選手中退役、退休,你可能會失去認同感和歸屬感,但若你的認同是熱愛長跑的人,你只是卸下選手角色,你還是熱愛著長跑運動,如此就不會因為退役而感到焦慮迷惘
當習慣建構我們的身份認知,每做一次,就讓我們再次強化認同自己的身份,自然而然的保持良好有效的習慣,每天只要進步一點點,讓自己改變成為「你想成為的人」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9會員
37內容數
什麼是你在乎的?什麼是你覺得重要的?什麼又是你不能妥協的?那個最終你無法放棄的東西,就是你重要的價值觀,釐清價值觀不僅能更勾勒出我們自己的面貌,在面對人生選項時,也會是我們做出選擇的依據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林杰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做為一名員工,被雇用與錄取時就像被老闆、被主管認可了,被認同的感覺真的很棒,這樣的心情也會增加我們的自信心,進而產生了我是這個群體一份子的歸屬感 然而若為了這份認同與歸屬感,需要壓抑、忍耐、迎合讓人感到不適的言詞話語時,很可能會讓我們自己產生壓力、憂鬱、心情低落甚至自我懷疑
【學東西很快的人,卻容易陷入迷惘】 小B是應屆畢業生,學習力很強擁有很多技能,但卻無法順利獲得工作機會,因此陷入了迷惘 擁有許多技能的人,很容易因為記憶點模糊,反而無法令人印象深刻,你可以接觸很多的事物,但是你必須要有一個主軸,用你喜歡的、你想學更多的、你擅長的那一個技能,讓人容易的記得你
難免,會遇到一些「職場鳥事」,我們做著我們認為對的事,結果卻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而職場新鮮人很容易被這樣的狀況打擊,莫名的被責備被罵,累積久了開始對自己失去信心,認為自己就是別人說的那樣、自己不適合這份工作、自己不夠好...​ ​【我在替公司著想,最後卻是我被罵】​ ​ #去做那些已經想了很久的事
【人最負面的情緒不是憤怒,也不是悲痛,而是羞愧】 當我們展現出真實的自我,卻沒有獲得正面的回應與支持,會產生內心的空洞,那便是羞愧感的來源 羞愧讓我們覺得自己不被愛、覺得自己有什麼問題、覺得自己不值得,面對過往痛苦的經驗,我們才有機會清除羞愧 要記住:「也許事情出了問題,但有問題的不是你!」
有些人覺得自己的興趣不可能當成工作,在面對困境時,會選擇放棄 然而興趣結合工作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就算現況下我們無法自由選擇,興趣仍然可以是紓壓的管道 人生沒有這麼絕對,不是黑就是白,要嘛當成工作要嘛再也不碰,在找到人生的方向之前,也該保留自己能夠感受幸福的權力
【選錯怕後悔,不選以後沒得選】 做出選擇很困難,但困難的不是選擇本身,而是我們害怕做了「錯誤」的選擇、做出了「後悔」的選擇。 【10個原則,系統化判斷該怎麼做出選擇】 現況是過往一連串的選擇造成,運用10個原則和3個負責的方法,讓自己在細微的選項中,選出更靠近目標的那一個
做為一名員工,被雇用與錄取時就像被老闆、被主管認可了,被認同的感覺真的很棒,這樣的心情也會增加我們的自信心,進而產生了我是這個群體一份子的歸屬感 然而若為了這份認同與歸屬感,需要壓抑、忍耐、迎合讓人感到不適的言詞話語時,很可能會讓我們自己產生壓力、憂鬱、心情低落甚至自我懷疑
【學東西很快的人,卻容易陷入迷惘】 小B是應屆畢業生,學習力很強擁有很多技能,但卻無法順利獲得工作機會,因此陷入了迷惘 擁有許多技能的人,很容易因為記憶點模糊,反而無法令人印象深刻,你可以接觸很多的事物,但是你必須要有一個主軸,用你喜歡的、你想學更多的、你擅長的那一個技能,讓人容易的記得你
難免,會遇到一些「職場鳥事」,我們做著我們認為對的事,結果卻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而職場新鮮人很容易被這樣的狀況打擊,莫名的被責備被罵,累積久了開始對自己失去信心,認為自己就是別人說的那樣、自己不適合這份工作、自己不夠好...​ ​【我在替公司著想,最後卻是我被罵】​ ​ #去做那些已經想了很久的事
【人最負面的情緒不是憤怒,也不是悲痛,而是羞愧】 當我們展現出真實的自我,卻沒有獲得正面的回應與支持,會產生內心的空洞,那便是羞愧感的來源 羞愧讓我們覺得自己不被愛、覺得自己有什麼問題、覺得自己不值得,面對過往痛苦的經驗,我們才有機會清除羞愧 要記住:「也許事情出了問題,但有問題的不是你!」
有些人覺得自己的興趣不可能當成工作,在面對困境時,會選擇放棄 然而興趣結合工作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就算現況下我們無法自由選擇,興趣仍然可以是紓壓的管道 人生沒有這麼絕對,不是黑就是白,要嘛當成工作要嘛再也不碰,在找到人生的方向之前,也該保留自己能夠感受幸福的權力
【選錯怕後悔,不選以後沒得選】 做出選擇很困難,但困難的不是選擇本身,而是我們害怕做了「錯誤」的選擇、做出了「後悔」的選擇。 【10個原則,系統化判斷該怎麼做出選擇】 現況是過往一連串的選擇造成,運用10個原則和3個負責的方法,讓自己在細微的選項中,選出更靠近目標的那一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你是否曾經想要改變,但總是因為習慣難以養成而半途而廢?詹姆斯·克里爾(James Clear)所著的《原子習慣》(Atomic Habits)或許是你改變生活的最佳指引!這本書告訴我們,通過建立微小但持續的習慣,我們可以實現人生中看似遙不可及的目標。這些微習慣的力量,將在你的人生中產生巨大的變革。
Thumbnail
引言: 《原子習慣》是一本革命性的自我提升指南,深入探討了如何有效地建立良好習慣和打破不良習慣。這本書的核心理念是通過專注於微小的、持續的改變(即"原子習慣"),我們能夠在長期內實現顯著的個人成長和成就。 習慣的形成: 習慣形成的四個階段:提示、渴望、反應和獎勵,並圍繞這個框架提供了一系列
你的財產、知識、體態與環境,都是你的財務習慣、學習習慣、飲食運動習慣與整理習慣帶來的「滯後指標」。 給你的習慣一個存在世上的時間與空間,只要重複的次數夠多,它就會慢慢成長與茁壯。行為是人與環境的函數,自律與成功者擅長的是建構生活,不須展現克制力&減少觸發惡習機制。
Thumbnail
《原子習慣》 步驟二、渴望 讓習慣變得有吸引力
Thumbnail
作者:詹姆斯.克利爾 版權為作者所有,內容僅個人心得與摘要 這本書會告訴你怎麼利用四個步驟建立更好的習慣?
Thumbnail
今天這本書不只是2019年必讀,我覺得它根本應該納入人生必讀。無論你的起點在哪裡,想要改變什麼,增進健康、金錢、人際關係等等...這本書給的四大法則都能完整解惑,倘若你真的這輩子只能讀一本對自己有幫助的書,就是它了《原子習慣》。
Thumbnail
《原子習慣》這本書在銷售排行榜上長時間位於前列。書中清楚闡述概念,並提供四法則,讓人可以一步步跟著書中的方法,打造自己的習慣。打造新習慣的四個階段是缺一不可。首先從身份認同出發,養成符合信念的新行為是重要的。2分鐘法則說明新習慣的開始應花不到2分鐘才有效。透過四法則的訣竅幫助你養成一個想要的習慣。
Thumbnail
幾年前看到《原子習慣》這本書,今年終於去買回來看,覺得有些方法很受用,在這裡做個重點筆記和跟大家分享。《原子習慣》主要在說明培養習慣的方法,本文將以2個部分來說明,分為《原子習慣》之重點概要,和個人的執行感想。 Part A:《原子習慣》之重點概要 前言:形成習慣的基本原理 1)讓提示顯而
Thumbnail
《原子習慣》Atomic Habits: An Easy & Proven Way to Build Good Habits & Break Bad Ones作家是世界知名的習慣養成專家詹姆斯·克萊爾,此書內容主要在講述如何通過細微執行,從而練成長久的習慣。書中提供系統性方法幫助大家養成習慣,這個思
Thumbnail
新的一年開始,我們可能思考著要建立或重新培養的習慣,然而,要如何確保這些良好習慣能夠輕鬆被持續下去呢?《原子習慣》想必是習慣養成領域的經典之作!為了保持好習慣,需要在執行習慣時增加大腦的正面感受與立即的滿足感,這篇文章介紹了5種可以幫助你改變對新習慣的心理感受的細節。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你是否曾經想要改變,但總是因為習慣難以養成而半途而廢?詹姆斯·克里爾(James Clear)所著的《原子習慣》(Atomic Habits)或許是你改變生活的最佳指引!這本書告訴我們,通過建立微小但持續的習慣,我們可以實現人生中看似遙不可及的目標。這些微習慣的力量,將在你的人生中產生巨大的變革。
Thumbnail
引言: 《原子習慣》是一本革命性的自我提升指南,深入探討了如何有效地建立良好習慣和打破不良習慣。這本書的核心理念是通過專注於微小的、持續的改變(即"原子習慣"),我們能夠在長期內實現顯著的個人成長和成就。 習慣的形成: 習慣形成的四個階段:提示、渴望、反應和獎勵,並圍繞這個框架提供了一系列
你的財產、知識、體態與環境,都是你的財務習慣、學習習慣、飲食運動習慣與整理習慣帶來的「滯後指標」。 給你的習慣一個存在世上的時間與空間,只要重複的次數夠多,它就會慢慢成長與茁壯。行為是人與環境的函數,自律與成功者擅長的是建構生活,不須展現克制力&減少觸發惡習機制。
Thumbnail
《原子習慣》 步驟二、渴望 讓習慣變得有吸引力
Thumbnail
作者:詹姆斯.克利爾 版權為作者所有,內容僅個人心得與摘要 這本書會告訴你怎麼利用四個步驟建立更好的習慣?
Thumbnail
今天這本書不只是2019年必讀,我覺得它根本應該納入人生必讀。無論你的起點在哪裡,想要改變什麼,增進健康、金錢、人際關係等等...這本書給的四大法則都能完整解惑,倘若你真的這輩子只能讀一本對自己有幫助的書,就是它了《原子習慣》。
Thumbnail
《原子習慣》這本書在銷售排行榜上長時間位於前列。書中清楚闡述概念,並提供四法則,讓人可以一步步跟著書中的方法,打造自己的習慣。打造新習慣的四個階段是缺一不可。首先從身份認同出發,養成符合信念的新行為是重要的。2分鐘法則說明新習慣的開始應花不到2分鐘才有效。透過四法則的訣竅幫助你養成一個想要的習慣。
Thumbnail
幾年前看到《原子習慣》這本書,今年終於去買回來看,覺得有些方法很受用,在這裡做個重點筆記和跟大家分享。《原子習慣》主要在說明培養習慣的方法,本文將以2個部分來說明,分為《原子習慣》之重點概要,和個人的執行感想。 Part A:《原子習慣》之重點概要 前言:形成習慣的基本原理 1)讓提示顯而
Thumbnail
《原子習慣》Atomic Habits: An Easy & Proven Way to Build Good Habits & Break Bad Ones作家是世界知名的習慣養成專家詹姆斯·克萊爾,此書內容主要在講述如何通過細微執行,從而練成長久的習慣。書中提供系統性方法幫助大家養成習慣,這個思
Thumbnail
新的一年開始,我們可能思考著要建立或重新培養的習慣,然而,要如何確保這些良好習慣能夠輕鬆被持續下去呢?《原子習慣》想必是習慣養成領域的經典之作!為了保持好習慣,需要在執行習慣時增加大腦的正面感受與立即的滿足感,這篇文章介紹了5種可以幫助你改變對新習慣的心理感受的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