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又被「祖」了? 臉書背後「醜陋真相」帶來的影響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又被「祖」了嗎?曾經好奇過,Facebook從何認定所謂仇恨言論、惡意攻擊,從而把留言刪除,甚至進一步將使用者停權?透過此書,應能找到一些箇中原因。

除了幾年前極具爭議的劍橋分析事件、不當利用個資作為煽動、分化之用,從而操縱選舉、政局等現象外,《醜陋真相》(暫譯,尚無中文版)還囊括了兩名作者藉調查報導,所取得的Facebook內部員工、前員工與早期開發者的說法,帶領讀者一步步去檢視Facebook到底怎麼走到現在的局面。

就摘錄幾個很有印象的片段、故事吧。

Hate speech on Facebook was leading to real-world violence in the country, and it was getting people killed.
(臉書上的仇恨言論正為該國帶來真實世界中的暴力、衝突,甚至進一步使更多人遇害。)

演算法的驅使是Facebook這類社群媒體盈利的重要途徑,也透過用戶習慣、社會網絡進一步區隔、分化了群眾。其中,演算法尤其偏好足以煽動仇恨、對立的情緒言論,從而更有利針對特定對象、煽動情緒的訊息傳遞。

幾年前緬甸的羅興雅難民,則在訊息強化緬甸人對身為穆斯林的羅興雅人感受到的反感、排斥,乃至逐漸激化的仇恨情緒,從而導致針對羅興雅人無數暴力事件,甚至種族滅絕(genocide)。

Facebook didn’t want to make the public aware of huge weakness in its data security.
(臉書並不打算讓社會明白,他們在資料安全上,存在著極大的弱點。)
Facebook’s job was to balance free expression with safety. He didn’t believe false information should be taken down. “Everyone gets things wrong, and if we were taking down people’s accounts when they got a few things wrong, then that would be a hard world for giving people a voice and saying that you care about that,” he said.
(祖克柏認為,臉書的職責在於平衡言論自由與資訊安全。他不認為「錯訊息」應被移除。同時並提到:「大家都搞錯了,如果我們因為用戶搞錯訊息就移除帳號,這會更難讓人對外發聲,也不利表達自己真正在乎的事。」)

鄉愿地以「言論自由」強調不會主動審查,等到真正發生嚴重的事件,才又後知後覺地表態願意配合,這是Facebook常為人所詬病之處,過往員工私下受訪時的意見,也證實了這家公司極富影響力的同時,祖克柏卻對相應的社會責任抱持如此消極、擺爛的態度。也許不到2016年美國大選及英國脫離歐盟公投(Brexit)讓人跌破眼鏡的結果,便不會讓人意識到,Facebook竟存在著極大的資安、隱私風險。

Free speech and paid speech are not the same thing. (言論自由跟付費傳散的言論,不該混為一談。)

這段話來自數百名臉書員工共同署名,寫給祖克柏的公開信。Facebook除了用戶習慣、社會網絡,更配合對於個資的掌握,如性別、年齡、族群、居住地等人口變項,精準地將訊息投放予各類目標群眾,達到投資方欲達成的效果。

然而Facebook的特性所帶來的並非「保障言論自由」,而會因演算法逐漸強化群體區隔、分化與對立,從而有利煽動、情緒性,甚至真偽參半的訊息造成更多衝突、混亂,不利民主健全發展。而投放訊息這回事,則更有利有心者藉由訊息的操縱,達到其目的,或純粹造成對立與混亂,導致社會整體互信的弱化。透過付費進行的風向及輿論操作,則跟言論自由是兩碼子事,而祖克柏卻有意淡化這一點。

後來的事,大家也都多少聽過了。

川普在2020年大選連任失利,其歷來作為「推特總統」、發言多次牽涉性別、種族歧視的特色,則一貫地延續到任期的尾聲。「有人舞弊」及「我們的勝利被偷走了」等宣稱,在去年底不斷使其支持者沸騰,2021年1月6日闖入國會山莊的事件,也在川普後來發布的訊息上表達的「”loved”them」,間接證實了其爭議性的發言、傳散訊息的風格,影響所及之深遠。而後來川普的貼文被刪,甚至推特帳號遭停用,也是至今值得繼續關心的現象。

具體來說,目前很重要的一大疑慮在於,即便川普帶來的爭議過大,但「社群媒體為何有如此龐大的權力?」,從而封禁曾為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人。這勢必成為主流社群平台在許多國家因結構壟斷、掌握過多用戶資料,以及訊息流通管道等現象逐漸為人所知,而持續被檢視、探討的主題。

今天也讀到北科大江雅綺老師的投書:沒人知道486先生被禁是不是臉書又「誤殺」

其中談到:


根據2020年的報告資料,美國臉書透過大量外包僱了約15000名審查員,這些審查員大部分來自於開發中國家,薪水和福利都遠低於矽谷的白領階級,但審查員每天平均要審查300萬則以上的po文,臉書自己承認的犯錯率10%計算,每天大概有30萬則po文的審查決定是「誤殺」。

這段文字有助對照《醜陋真相》書中曾談到的,Facebook坐擁大型國家般的影響力,掌握無數用戶所留下之數位足跡,卻以如此粗糙的方式處理自己應負擔的社會責任,恐怕難以說服人。如果一家擁有如此龐大影響力、掌握難以計數訊息之流通的公司,卻無法有效阻止煽動、仇恨、暴力等惡意內容,及其帶來的後果(比方前面談到的羅興雅人),那用戶、社會輿論,乃至國家等行為者,便應有相應的對策,從而予以抗衡。

寫在後頭

脫離大學英語系的背景後,有將近四年的時間不曾完全讀完一本原文書了,還真有點不習慣,因為碩班除了單篇期刊文章、專書章節外,很少完整看完原文書(笑)。也正因為這書今年七月才於美國上市,國內尚無中文版,在很想看的情況下,才找機會好好的讀完。

恢復實體辦公一小段時間了,九月進入比較忙碌的時期,看書的速度漸漸也緩了下來。不過最近北部疫情再度緊張了起來,還是不免擔心疫情伴隨的高度緊張、不確定性,加上無良政治人物、唯恐天下不亂的媒體,配上社群平台的催化,帶來更多恐怕只是無意義的對立和衝突。如果真的太過焦慮,或許在瞭解每日疫情發展的最基本資訊取得之外,乾脆不看媒體(尤其國內的商營媒體)所報的新聞,其實會有點幫助(笑)。

推薦閱讀:重磅一頁書/亂源祖克柏?《醜陋真相》寫的Facebook矛盾之惡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Po-Hong Tsai的沙龍
10會員
10內容數
Po-Hong Tsai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7/24
短短26個英文字,翻成中文頂多40多字,幾乎改變整個網路生態;更實際地說,如果美國當時沒有這一條法律,今日的Google、Meta未必會有目前規模。  
2024/07/24
短短26個英文字,翻成中文頂多40多字,幾乎改變整個網路生態;更實際地說,如果美國當時沒有這一條法律,今日的Google、Meta未必會有目前規模。  
2023/10/21
目前中國帶來的影響,並不只是「臺灣問題」,而是「中國問題」,尤其中國在試圖重建「中華帝國」的框架下,臺灣被視為「有待收復」的領土,凸顯當今民主被視為理所當然的現況下,這個「帝國」的存在,對東亞及世界局勢的潛在影響著實巨大。
Thumbnail
2023/10/21
目前中國帶來的影響,並不只是「臺灣問題」,而是「中國問題」,尤其中國在試圖重建「中華帝國」的框架下,臺灣被視為「有待收復」的領土,凸顯當今民主被視為理所當然的現況下,這個「帝國」的存在,對東亞及世界局勢的潛在影響著實巨大。
Thumbnail
2023/05/05
「人選之人:造浪者」可能是近期最喜歡的台劇了,尤其是在看完「模仿犯」,對結局有點失望的狀態下看完這齣(笑)。對於地方大選結束,不久又要總統大選,三天兩頭都在選舉的台灣人來說,這齣戲果然只有台灣人拍得出來,而且非常有趣,話題也必然會持續延燒一陣子。 (!!!!!劇透警告!
Thumbnail
2023/05/05
「人選之人:造浪者」可能是近期最喜歡的台劇了,尤其是在看完「模仿犯」,對結局有點失望的狀態下看完這齣(笑)。對於地方大選結束,不久又要總統大選,三天兩頭都在選舉的台灣人來說,這齣戲果然只有台灣人拍得出來,而且非常有趣,話題也必然會持續延燒一陣子。 (!!!!!劇透警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了消費者在社群平臺上狂刷負評,對於商家聲譽所帶來的影響,以及在網路平臺上匿名發表言論的相關法律問題。探討了Dcard事件,以及檢警是否應該具有調取通訊軟體的權限。同時詳細說明瞭中國資訊安全的疑慮以及中國對於平臺的網路資訊是如何規定的。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了消費者在社群平臺上狂刷負評,對於商家聲譽所帶來的影響,以及在網路平臺上匿名發表言論的相關法律問題。探討了Dcard事件,以及檢警是否應該具有調取通訊軟體的權限。同時詳細說明瞭中國資訊安全的疑慮以及中國對於平臺的網路資訊是如何規定的。
Thumbnail
嗨~大家今天過得好嗎? 寫這篇是一篇專門來討拍的文章,寫美食部落格,有時候就是會去一些大型的臉書社團交流,之前也在同一個社團發表過幾十篇文章了,突然被一句"這網站不OK"給拒絕發文 ,我突然整個爆氣(#`Д´)ノ   抱歉啊~就是很沉不住氣,覺得都很替在方格子vocus裡龐大的創作者們感到委屈了呢~
Thumbnail
嗨~大家今天過得好嗎? 寫這篇是一篇專門來討拍的文章,寫美食部落格,有時候就是會去一些大型的臉書社團交流,之前也在同一個社團發表過幾十篇文章了,突然被一句"這網站不OK"給拒絕發文 ,我突然整個爆氣(#`Д´)ノ   抱歉啊~就是很沉不住氣,覺得都很替在方格子vocus裡龐大的創作者們感到委屈了呢~
Thumbnail
這兩天臉書上某位名人的頁面轟轟烈烈,大致上是他在自己臉書的發言內容用字可能不是非常精準,因此引來一批設計者在頁面留下不滿的聲音與意見。後續就是名人與網友在這一來一往之間叫囂與對峙的文字不斷刪刪剪剪,或是再有新的貼文時,另一批網友再度表達意見.....
Thumbnail
這兩天臉書上某位名人的頁面轟轟烈烈,大致上是他在自己臉書的發言內容用字可能不是非常精準,因此引來一批設計者在頁面留下不滿的聲音與意見。後續就是名人與網友在這一來一往之間叫囂與對峙的文字不斷刪刪剪剪,或是再有新的貼文時,另一批網友再度表達意見.....
Thumbnail
與大家分享一篇由假帳號撰寫的不實內容攻擊,由於其涉嫌妨害名譽,因此方格子已將此內容下架並封鎖帳號使用。 文字的力量無遠佛屆,可以很好地傳遞你的觀點,也可能在不經意中涉法或傷害他人。發布前你需要有很清楚的法律意識,謹慎下筆。
Thumbnail
與大家分享一篇由假帳號撰寫的不實內容攻擊,由於其涉嫌妨害名譽,因此方格子已將此內容下架並封鎖帳號使用。 文字的力量無遠佛屆,可以很好地傳遞你的觀點,也可能在不經意中涉法或傷害他人。發布前你需要有很清楚的法律意識,謹慎下筆。
Thumbnail
前天看到知乎熱榜在討論大陸電影長津湖風波,因為質疑戰爭正義性的微博博主已被刑拘。 目前人已被刑拘,警方通報大致如下: 2021 年 10 月 7 日,公安機關接群眾舉報,網民 「羅某平」 在新浪微博發佈侮辱抗美援朝志願軍英烈的違法言論,造成惡劣影響...... 經審查,羅某平對其通過微博發表侮
Thumbnail
前天看到知乎熱榜在討論大陸電影長津湖風波,因為質疑戰爭正義性的微博博主已被刑拘。 目前人已被刑拘,警方通報大致如下: 2021 年 10 月 7 日,公安機關接群眾舉報,網民 「羅某平」 在新浪微博發佈侮辱抗美援朝志願軍英烈的違法言論,造成惡劣影響...... 經審查,羅某平對其通過微博發表侮
Thumbnail
又被「祖」了嗎?曾經好奇過,Facebook從何認定所謂仇恨言論、惡意攻擊,從而把留言刪除,甚至進一步將使用者停權?透過此書,應能找到一些箇中原因。 
Thumbnail
又被「祖」了嗎?曾經好奇過,Facebook從何認定所謂仇恨言論、惡意攻擊,從而把留言刪除,甚至進一步將使用者停權?透過此書,應能找到一些箇中原因。 
Thumbnail
有些娛樂新聞,尤其是那些特大的瓜,爆出來的時機,並不是真正發生的時間點。 可以說那些瓜是任務型的,肩負著奇怪的使命。 最常用的一招是,你的醜聞給人爆出來了,各種證據伴隨著謠言與真相讓你火燒屁股,有口難言,這時你想砸錢滅火是難了,但你可以砸錢讓別人放出更大的瓜,轉移公眾的注意力,那某種程度來說,你也就
Thumbnail
有些娛樂新聞,尤其是那些特大的瓜,爆出來的時機,並不是真正發生的時間點。 可以說那些瓜是任務型的,肩負著奇怪的使命。 最常用的一招是,你的醜聞給人爆出來了,各種證據伴隨著謠言與真相讓你火燒屁股,有口難言,這時你想砸錢滅火是難了,但你可以砸錢讓別人放出更大的瓜,轉移公眾的注意力,那某種程度來說,你也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