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帶後期處理系列 3】談CD 重製母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Q:拿CD直接給壓片廠做CD就好了,為什麼要寫DDP母帶?
A:首先要說明一下,這邊指的CD是一般拿來聽的audio CD,也就是Redbook紅皮書CD,不是PMCD(PreMaster CD),兩者都燒在一般CD片上,CD播放機也都可以播出聲音,差別在於PMCD要寫母帶的軟體才能寫出來,裡面會多了這張CD的Cue sheet資料,記錄著專輯名稱、音軌起迄點、間隔、ISRC碼、CD-Text等等,像正式母帶DDP(Disc Description Protocol)一樣。
基本上不會建議直接拿已燒好或製成成品的CD給壓片廠去生產,因為CD在讀取時播放器會有偵錯機制,資料錯誤(error)在一定範圍時,機制會合理化內插(interpolate)取樣以應還原應有的數值,萬一錯誤太多,機制難還原聲音樣本時,就會直接Mute掉聲音。直接拿CD給壓片廠壓片,工廠必須去讀取CD內資料,讀取CD資料就可能產生錯誤,更別說工廠用幾倍速去讀取的,我們並不知道,讀取速度就像人看書,慢慢看你可以字字讀清楚,速看時就難字字讀出來,出錯的機率變高,這些錯誤都會被刻版進去,壓片時就會將錯誤壓進CD中。切記:數位轉檔、拷貝、傳輸並不代表不會降低訊號品質,當資料錯誤不斷累積之後,就會造成失真。拿CD做成DDP母帶的過程是母帶後期工程師可以掌控的,DDP檔可以上傳給壓片廠,也可以存/燒在光碟片中寄給工廠,壓片廠收到的是已經將聲音轉好的資料檔,不需要再轉檔就能讓刻版機讀取刻版,而且寫成DDP檔後,讀取端也會再進行資料驗證,確保內容正確性,所以即使是重製沒有DDP母帶的CD專輯,最好還是拿給母帶後期錄音室製作成DDP母帶,壓成CD產品後記得取回母帶,好好保管,以後再版時就不用再重寫母帶。
另外一提的是現在流行的串流音樂因為給的是音檔,沒有寫DDP這道過程,管理製作檔及完成檔一定要好好命名標註並備份,以免久了之後無法辨識哪個才是完成檔。

謝謝您來到我的聲音研究室,希望您喜歡我的文章,請多多支持幫我按讚、分享、訂閱及追蹤。如果有聲音後製、唱片製作上的需求,也歡迎連絡我的工作室。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中譯在聲音工作這行上….也許應說影視技術這塊領域上,一直沒什麼有系統的中文化,現有的中文翻譯書也是各翻各的,甚至譯者不見得有這行經驗,反正先翻先贏也是某種話語權,至於翻的正不正確?合不合原意?是不是最佳的?業界認同?就見人見智了。
送Mastering前混音檔案有沒有什麼要注意的? 混音跟母帶後期處理是兩樣類似,但卻不同的事。類似的是同樣在修頻率,處理音量動態,不同的是著眼點。混音是在處理不同樂器音軌間的平衡,而母帶後期處理是在處理不同歌曲間的平衡,尋求發行時最佳的聆聽效果。
到底什麼是母帶後期處理(Mastering)?可能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母帶後期處理在做什麼,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唱片製作最後一道創意過程。
人耳的聽力約是從20Hz~20kHz,不過多數人聽力可能都沒那麼好,而且聽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慢慢變差,相信這很多人都知道,但我們對自己聽力的認識又有多少?是否曾實際去測試過自己的聽力呢?
24bit的錄音要留多少餘裕空間呢? 我習慣用”老”方式錄音,也就是錄音音量在不失真下儘可能錄大聲,總是像老鷹般盯著表頭看,但到底在24位元的數位錄音規格下, 我的平均音量該在什麼位置呢?
進入數位錄音時代後,錄音混音很多都是在數位的環境下進行,上回我們有分享過如何看音量表的文章,為什麼會特別分享音量表的知識?反正數位只要聲音不錄破就好了,但是否就真的沒問題了呢?到底要錄到表頭上什麼位置才正確呢?
中譯在聲音工作這行上….也許應說影視技術這塊領域上,一直沒什麼有系統的中文化,現有的中文翻譯書也是各翻各的,甚至譯者不見得有這行經驗,反正先翻先贏也是某種話語權,至於翻的正不正確?合不合原意?是不是最佳的?業界認同?就見人見智了。
送Mastering前混音檔案有沒有什麼要注意的? 混音跟母帶後期處理是兩樣類似,但卻不同的事。類似的是同樣在修頻率,處理音量動態,不同的是著眼點。混音是在處理不同樂器音軌間的平衡,而母帶後期處理是在處理不同歌曲間的平衡,尋求發行時最佳的聆聽效果。
到底什麼是母帶後期處理(Mastering)?可能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母帶後期處理在做什麼,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唱片製作最後一道創意過程。
人耳的聽力約是從20Hz~20kHz,不過多數人聽力可能都沒那麼好,而且聽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慢慢變差,相信這很多人都知道,但我們對自己聽力的認識又有多少?是否曾實際去測試過自己的聽力呢?
24bit的錄音要留多少餘裕空間呢? 我習慣用”老”方式錄音,也就是錄音音量在不失真下儘可能錄大聲,總是像老鷹般盯著表頭看,但到底在24位元的數位錄音規格下, 我的平均音量該在什麼位置呢?
進入數位錄音時代後,錄音混音很多都是在數位的環境下進行,上回我們有分享過如何看音量表的文章,為什麼會特別分享音量表的知識?反正數位只要聲音不錄破就好了,但是否就真的沒問題了呢?到底要錄到表頭上什麼位置才正確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回顧了作者童年時與父親共度的音樂時光,尤其是黑膠唱片帶來的回憶。儘管小時候對父親的大聲音樂感到困擾,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理解音樂的魅力。此外,作者也描繪了父親在年齡增長中依然堅持收藏音樂,並計劃將這些珍貴的黑膠唱片傳承給下一代的心情。
▋CD法的基本原則 CD法,即Create by Doing,是一種即興創作的方法。這種方法鼓勵創作者隨意記錄當下的想法,而不必過多關注文章的結構或主題。這種自由寫作的方式能幫助創作者打破寫作的束縛,更加自然地展現思維過程。透過這種方式,不僅能更好地捕捉瞬間的靈感,也能讓作者的想法在書寫中
Thumbnail
一部影片當中,哪裡需要音樂、哪裡不需要音樂,永遠都沒有標準答案,甚至連導演本人都不一定知道正確答案,但這是配樂工作者非常重要的課題之一。 以前念碩士時,電影分析一直是占比很重的一堂課,每週都要看3-5部電影,然後同學輪流上台講解這幾部電影的配樂分析報告。為的就是
Thumbnail
今天整理了一些舊東西—CD、書法字練習。 CD收藏品已經是好久以前收藏的了,當時喜好跟現在已經不一樣,現在想想該收拾好,清空空間的時候了,所以就拍照留念,記錄在方格子上,把物品處理掉。 首先是無印良品解散時發行的紀念專輯,記得這好像是我哥買的,後來送給我,當時一聽就很喜歡他
Thumbnail
DAW是Digital Audio Workstation的簡寫,簡單來說,就是一套軟體,可以讓你在裡面錄音、編輯聲音、加效果器混音等等。 很多DAW也都有MIDI功能,可以讓你用MIDI在軟體裡面作曲,現在大多的音樂家,不論是配樂、流行音樂、電音,他們都會用DAW來製作音樂。
底下為操作流程: 打開「磁碟工具程式」 點選「檔案」 點選「新增映像檔」 點選「來自檔案夾的映像檔」 選擇要製作成「dmg」的物件 選擇要存放「dmg」的資料夾與設定(檔名、加密與映像檔格式)
  我想再重新推薦一次實體書。但不是從譬如「讀書可以把短影音時代中過快的節奏放慢下來」、「書籍可以提供對於單一主題更深入的討論與思考」這些過去或多或少提到過的角度。我想說的是一件說了跟沒說一樣的事,我想要提倡讀實體書的原因是:因為讀實體書的時候,你在讀實體書。
最近在日本經濟學家野口悠紀雄的新書《「超」創造法 》看到很棒的創作方式, 稱為Create by Doing (CD) 。 CD法是一種想到什麼就先寫什麼,之後再決定標題的方式。 CD法鼓勵你紀錄自己的想法,並無需擔心寫的話題,而是直接跟著自己當下的想法發展。 CD法可以讓你
Thumbnail
在聊聊怎麼讓你的聲音更乾淨以前,我們先來談談作曲家的工作內容。 如果你參與的作品是電影規格的話,可能音樂製作的流程就會分開,有專業的錄音師幫你錄音、有混音師幫你混音…
Thumbnail
身為一名作曲家,作品集和Demo就是我們最重要的商品樣本,幾乎所有客戶都會要求你交幾首demo來讓他們聽聽你的音樂風格、音樂品質。 不只是在影視圈,電玩圈也常常有好幾個作曲家同時爭取一部電玩的情況,那我們該如何展示自己的音樂,想辦法提高自己被選上的機率呢?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回顧了作者童年時與父親共度的音樂時光,尤其是黑膠唱片帶來的回憶。儘管小時候對父親的大聲音樂感到困擾,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理解音樂的魅力。此外,作者也描繪了父親在年齡增長中依然堅持收藏音樂,並計劃將這些珍貴的黑膠唱片傳承給下一代的心情。
▋CD法的基本原則 CD法,即Create by Doing,是一種即興創作的方法。這種方法鼓勵創作者隨意記錄當下的想法,而不必過多關注文章的結構或主題。這種自由寫作的方式能幫助創作者打破寫作的束縛,更加自然地展現思維過程。透過這種方式,不僅能更好地捕捉瞬間的靈感,也能讓作者的想法在書寫中
Thumbnail
一部影片當中,哪裡需要音樂、哪裡不需要音樂,永遠都沒有標準答案,甚至連導演本人都不一定知道正確答案,但這是配樂工作者非常重要的課題之一。 以前念碩士時,電影分析一直是占比很重的一堂課,每週都要看3-5部電影,然後同學輪流上台講解這幾部電影的配樂分析報告。為的就是
Thumbnail
今天整理了一些舊東西—CD、書法字練習。 CD收藏品已經是好久以前收藏的了,當時喜好跟現在已經不一樣,現在想想該收拾好,清空空間的時候了,所以就拍照留念,記錄在方格子上,把物品處理掉。 首先是無印良品解散時發行的紀念專輯,記得這好像是我哥買的,後來送給我,當時一聽就很喜歡他
Thumbnail
DAW是Digital Audio Workstation的簡寫,簡單來說,就是一套軟體,可以讓你在裡面錄音、編輯聲音、加效果器混音等等。 很多DAW也都有MIDI功能,可以讓你用MIDI在軟體裡面作曲,現在大多的音樂家,不論是配樂、流行音樂、電音,他們都會用DAW來製作音樂。
底下為操作流程: 打開「磁碟工具程式」 點選「檔案」 點選「新增映像檔」 點選「來自檔案夾的映像檔」 選擇要製作成「dmg」的物件 選擇要存放「dmg」的資料夾與設定(檔名、加密與映像檔格式)
  我想再重新推薦一次實體書。但不是從譬如「讀書可以把短影音時代中過快的節奏放慢下來」、「書籍可以提供對於單一主題更深入的討論與思考」這些過去或多或少提到過的角度。我想說的是一件說了跟沒說一樣的事,我想要提倡讀實體書的原因是:因為讀實體書的時候,你在讀實體書。
最近在日本經濟學家野口悠紀雄的新書《「超」創造法 》看到很棒的創作方式, 稱為Create by Doing (CD) 。 CD法是一種想到什麼就先寫什麼,之後再決定標題的方式。 CD法鼓勵你紀錄自己的想法,並無需擔心寫的話題,而是直接跟著自己當下的想法發展。 CD法可以讓你
Thumbnail
在聊聊怎麼讓你的聲音更乾淨以前,我們先來談談作曲家的工作內容。 如果你參與的作品是電影規格的話,可能音樂製作的流程就會分開,有專業的錄音師幫你錄音、有混音師幫你混音…
Thumbnail
身為一名作曲家,作品集和Demo就是我們最重要的商品樣本,幾乎所有客戶都會要求你交幾首demo來讓他們聽聽你的音樂風格、音樂品質。 不只是在影視圈,電玩圈也常常有好幾個作曲家同時爭取一部電玩的情況,那我們該如何展示自己的音樂,想辦法提高自己被選上的機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