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話:午後の紅茶,讓胰臟癌在超音波下無所遁形(嗎?)

2021/09/14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最近有個很紅的日本保健新聞:「在做超音波檢查前,先來一罐『午後的紅茶』品牌的奶茶,有助於早期發現胰臟癌」。胰臟癌有「沉默殺手」的恐怖稱號,非常難以早期發現,等到出現症狀之後往往已經是末期,無法手術,此時才發現的患者往往只能再活三到六個月。蘋果創辦人賈伯斯、世界頂尖男高音帕華洛帝,都是死於胰臟癌。
這個新聞也引起了台灣網友與媒體的興趣,特別是「午後的紅茶」也是許多台灣人喜愛的品牌,在不能去日本旅遊的疫情之中,成為許多網友的回憶。因此不只有許多媒體轉載,同時也在社群媒體上廣傳。
圖一:「奇蹟的楊」喝不喝「午後的紅茶」跟奶茶呢?現成罐裝的大概不行吧(來源:田中芳樹/德間書店)
不過我們也知道,醫學相關譁眾取寵的小道消息、偏方、另類療法很多,也對正規醫療造成了不少的困擾,因此這個新聞出來,其實也有不少負面的看法。
既然我們都在做「科學媒體識讀」,課也開了,當然就要好好研究一下。這個報導來自於「PRESIDENT」的網路版,是基於「知らないと怖いがん検診の真実」(你所不知的恐怖癌症檢診的真實)書中的內容改寫而成,可以看成是「書摘」。這本書的作者中山富雄,是國立研究開發法人「國立癌症研究中心」的「檢診研究部」部長,研究成果有51件,其中包括18篇期刊論文,看起來並不是什麼可疑人物…
接著最重要的一件事,是找出研究論文。由於中山富雄的著作目錄裡面並沒有胰臟癌相關的研究,所以就以「detect pancreatic cancer ultrasound “milk tea”」為關鍵字下去找,可以找到一篇2018年發表於「Diagnostics」(診斷學)的論文,是大阪國際癌症研究院(Osaka Inter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的前副院長,現已轉任大阪府貝塚市立醫院院長的片山和宏醫師所發表,裡面有提到這件事,再由其參考文獻找到原始的論文—2017年發表於「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歐洲影像診斷學期刊)。片山和宏院長也是在這幾天有接受朝日新聞的專訪談這件事。(以上資料請見留言連結)
繞了一大圈終於找到研究論文了,可信度大增!我們來看看論文是怎麼寫的吧!
這篇論文比較了「常規上腹部超音波」(routine upper abdominal ultrasonography)以及只針對胰臟的「特殊超音波」(special ultrasonography),以之前已經發現了胰臟囊腫(cyst,即俗稱的「水瘤」)的患者為對象,比較兩種方法能夠偵測到胰臟癌的能力,最後的判定以「核磁共振造影」MRI為準。
傳統的上腹部超音波是肝膽胰臟一次照,受檢者空腹仰臥或側躺(看掃到哪裡);而「特殊超音波法」是採用「富勒姿態」(Fowler position,就像是躺在海灘躺椅一樣半坐半躺的姿勢),然後在檢查前喝一瓶市售奶茶…真的有奶茶!只是沒有說是哪一家的…
結果出來了,「特殊超音波法」對胰臟癌的敏感性高達92.2%,而傳統方法則為70.2%,兩者有統計上的顯著差異。
這麼說來,這幾天傳的這個消息是真的囉!(姑且不論奶茶品牌…)
其實,在「特殊超音波組」受試者中,也有因為各種理由不喝奶茶的(限糖、口味不愛…等),就用無糖綠茶代替。所以在這篇論文中,其實用無糖綠茶也是有效的!並不一定是奶茶,甚至可能白開水也行。
不過片山院長在受訪時,也很開心的講到奶茶的效果,我猜這是他們在研究中應該是真的有看到奶茶的效果比較好,只是要寫成論文特別講奶茶的話,得要進行更多的研究,更嚴謹的分析才行。
這個方法會有效的原因是,胰臟的位置很容易被腸胃道遮住,而胃裡面有很多空氣,音波在身體組織中的速度跟空氣差很多,所以折射率也會差很多。跟光波一樣,音波穿過折射率不同的介面時,會發生部分反射、部分穿透的現象,既然有反射,就代表穿透率變低了,所以超音波穿過胃部這個大空腔到達胰臟時已經衰減很多,難以得到清楚的胰臟影像。如果在檢查前喝下音波折射率跟內臟差不多的液體的話,把胃袋灌滿,就可以讓介面的反射減少,增加穿透力,就可以看清胃後面的胰臟了。我們之前介紹過「讓生物組織變透明」的方法,也是一樣「讓折射率一致」的策略,只是一個是聲音,一個是光。各位可以想像對聲波來說,胃裡面的空氣是「不透明」的,灌入適當的液體,可以讓它變成「對聲波透明」。
左圖為常規超音波影像,右圖為喝下奶茶後的超音波影像,胰臟變得十分清晰(日文叫「膵臟」)。
空氣中的音速是331+0.607×攝氏溫度(m/sec,即公尺/秒),假設體內所有的東西都是37度的話,胃內空氣的音速就是354.5 m/sec。內臟的音速呢?根據史丹佛大學Kim Butts Pauly教授開的「超音波影像與治療應用導論」的課程講義,有以下資料:
  • 血液:1584 m/sec
  • 骨骼肌:1580 m/sec
  • 肝臟:1578 m/sec
  • 腎臟:1560 m/sec
沒有找到胃的資料,不過這些軟組織想來都差不多,跟空氣中的音速天差地遠,難怪只要被胃擋住就看不到。
從1998年的「醫學與生物學中的超音波」(Ultrasound in Medicine & Biology)期刊中的一篇論文得到水的音速是「1404.3 + 4.7×溫度 – 0.04×溫度平方」,所以37度時為1523 m/sec,相當接近內臟的音速了,應該可以讓聲波穿透力提升不少。
奶茶裡的音速呢?一樣找不到,不過有牛奶的,是 1548 m/sec,又比水更接近內臟的音速了,可以得到更好的折射率匹配。這個數值來自2009年「美國聲學學會期刊」(The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中的論文,如果大家還記得的話,前一年中國爆發了三聚氰胺的假奶事件,科學家透過音速的測定可以判定牛奶中的三聚氰胺含量。看看這次的新聞後,會不會也有人去量量看各家奶茶的音速。
好了,看到這邊,或許「喝奶茶對超音波早期診斷胰臟癌有幫助」這件事可能是真的喔!只是這應該還是跟奶茶的品牌無關吧!
當然讀者會問,有這麼讚的方法,趕快大規模採用吧!還等什麼呢!先別急,研究團隊有聲明,這種方法只對「只要看胰臟」,已經有胰臟囊腫的胰臟癌高危險群患者有用,不應該拿來做為胰臟癌的「普篩」(理由跟武漢肺炎的普篩一模一樣,貝氏定理),因為「特殊超音波法」為了讓胃袋中殘餘的空氣被排擠到不會擋住胰臟,而採用的「富勒姿態」並不適合其他上腹部超音波的部位,而且奶茶一灌下去膽囊超音波大概也不用作了,因為脂肪的攝取會讓膽汁排出,讓膽囊變得太小而看不到。(那我常規先作半套,空腹把肝跟膽照完了,後半再喝奶茶看胰臟,是不是就很完美呢?)
總之碰到這種醫學研究相關的新聞,大家要特別小心,研究的結論只能在研究所設計的條件之下才能成立,然後那些條件通常都非常囉唆,媒體並不會仔細的說明這些前提,所以視聽者就以為這是個「醫學大革命」,然後過一陣子又無聲無息,讓大家大失所望…還是其實大家都已經習慣了,把這種消息都當花邊新聞了呢…
這個系列陪伴了很多台灣人的日本旅程吧!(來源:KIRIN)
  • 超中二物理宅雜記
  • 等我征服世界就把超音波影像學列為全人類必修
  • 生命宇宙與萬事萬物什麼都馬跟物理有關
  • 話都給我講就好 其之278
PRESIDENT新聞(2021/09/04):https://president.jp/articles/-/49420
朝日新聞報導(2021/09/07,有原作者片山和宏院長的訪談):https://youtu.be/9P0fzaDQ8lg
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論文(2017):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720048X17301109
Ultrasound in Medicine & Biology論文(1998,關於水中音速):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30156299800091X
The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論文(2009,關於牛奶音速):https://asa.scitation.org/doi/10.1121/1.3104625
史丹佛大學講義(關於內臟中的音速):https://web.stanford.edu/class/rad225/subdir/Class3.pdf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超中二物理宅
超中二物理宅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