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第3章】無知無欲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經文:
不上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
不見可欲,使民不亂。
是以聖人之治也,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
恆使民無知無欲也,使夫知不敢,弗為而已,則無不治矣。
(帛書乙本)
聖人治民?
本章內容似是領導者教化民眾,但若重新定義「聖人」為:知「道」、融於「道」而不受制於自我意識之人,「民」是一般人,本章內容或許能解釋成:聖人引導一般人如何無知無欲,然後無為,乃至無不治。
聖人是「道」與民之間的橋樑,一般人入道不得要領,因為有強烈的自我與意識,將世界二分,以自身的感覺評判外界,誤解自己與外界的關係,容易陷入自我意識之中,使凡事都以自我為起點,因而產生慾念。而聖人知「道」,將要領教授一般人,使一般人知「道」而人心不亂。
「治」是否為統治人民?若作為治理,聖人處於上位,意旨聖人統御領導,得使國泰民安、天下太平,性質屬於人治;若聖人僅是橋樑,是分享者,聖人與一般人皆屬於「道」,則「治」也許是指人生存於道中,所呈現的一片祥和。
不上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不亂。
賢德當然是好事,但賢德應是客觀事實,我們說那人有賢有德,是他有了這樣的事實,而「上賢」,即尚賢,是看到別人有,自己也想要得到這樣的名聲,因而生爭心,不是先做到,而是以爭奪之心為動力去做。
人賦予物「價值」,基本上是供應人於生存所必須,但人總想要超出合乎自己之物,不斷堆疊慾望,產生貪慾,而起盜心,「盜」是盜取不屬於自己之物,這裡應是指想要得到不屬於自己之物的心念。
「不上賢」、「不貴難得之貨」意在克制爭心與盜心,關鍵在於度,合乎自已稱為適度,超出自己所能承受、承擔,則與道越行越遠,反讓異心佔據,從而生亂。
「不見可欲」,並非抑制所有欲求,實際上,人本來就有欲,如同萬物生靈一般,有著最基本的生存之欲,餓了就要吃,睏了就想睡,此處的「欲」,明顯不是講基本的欲,而是指慾望,慾望就是超出自己該有的,但重點是,該如何區分欲求與慾望?又該如何知道怎樣才是合乎自己?也許需要不斷地審視「心志」,才會有答案。
是以聖人之治也,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
心,指意識,腹,指身,意識會發想,然後評判,接著趨優避劣,覺得某一事物對自己好,所以想要,形成慾求,以慾求為動機驅動身體,「虛其心,實其腹」,則反過來,是以身的感受、感覺為基礎,體悟事物與自身之間的交流及影響,不以單向的心去對待事物,而是呈現雙向交流,進而影響意識,屬於心法。
「弱其志,強其骨」,是弱化意識主導,強化身體力行,強調實體實作,以加強體驗感受,透過實際的運作,事物會給予反饋,會漸漸了解什麼是真正的欲求,屬於功法。
恆使民無知無欲也,使夫知不敢,弗為而已,則無不治矣。
通行本字句不同: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無知,非無知識,
無欲,非無欲求,
無知無欲,是指沒有超出合乎自身的認知與欲求,在自己能掌握的範圍內,亦即合乎道的知與欲。恆常如此則會「知不敢」,「敢」無關膽識,其是「求」的前身,有所求是因為敢這麼想,「不敢」是沒有過這樣的念頭,「知不敢」即是「無為」的心態,無為是不受意識干擾的作為、是合於道而非超於道的為。若所有人皆如此,世間便無不「治」
72會員
4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Peac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人一旦有了價值觀,便從一元世界進入二元世界,透過認知,事物開始分化。 萬物運行有其道,即是自然,無為是放下評斷,遵循自然。
道可「道」,非「常道」 道如果可以說明,便不是真切、根本的道。 字義的意思是如此,但意涵可能更深層。
    人陸陸續續進了會場,門口擺著華麗的結婚照,套著像是高級畫專用的框,相中新郎高出新娘許多,雙手輕扣在新娘腹前,環抱著新娘,看著幸福洋溢。
神,類似於注意力,但不僅僅是注意力,它還包含精氣神裡的能量元素及無意識中的量子纏結。 生活上有太多的訊息吸引我們的神,只要在意,神就會被牽引,只要一留神,「神」就留在那裡。
世間多紛擾,雜訊何其多, 這顯現出分辨與看清的問題, 看清有兩個層面,一是批判思維,建立獨立思考,避免錯誤訊息影響判斷。 我想聊的是另一層,意識與無意識之間的連結,意即我們該如何意識到我們正陷入某一思維或情緒的狀態之中?當整個思緒都處於某種狀態之中,是什麼契機讓自己跳脫?既已陷入,如何知道?
念頭是「場」的概念,場是基本粒子的集合,基本粒子有量子纏結的特性,所以念頭亦有量子纏結。 為何有念頭?為何念頭會轉?它時而像曇花一現,時而像暮鼓晨鐘。
人一旦有了價值觀,便從一元世界進入二元世界,透過認知,事物開始分化。 萬物運行有其道,即是自然,無為是放下評斷,遵循自然。
道可「道」,非「常道」 道如果可以說明,便不是真切、根本的道。 字義的意思是如此,但意涵可能更深層。
    人陸陸續續進了會場,門口擺著華麗的結婚照,套著像是高級畫專用的框,相中新郎高出新娘許多,雙手輕扣在新娘腹前,環抱著新娘,看著幸福洋溢。
神,類似於注意力,但不僅僅是注意力,它還包含精氣神裡的能量元素及無意識中的量子纏結。 生活上有太多的訊息吸引我們的神,只要在意,神就會被牽引,只要一留神,「神」就留在那裡。
世間多紛擾,雜訊何其多, 這顯現出分辨與看清的問題, 看清有兩個層面,一是批判思維,建立獨立思考,避免錯誤訊息影響判斷。 我想聊的是另一層,意識與無意識之間的連結,意即我們該如何意識到我們正陷入某一思維或情緒的狀態之中?當整個思緒都處於某種狀態之中,是什麼契機讓自己跳脫?既已陷入,如何知道?
念頭是「場」的概念,場是基本粒子的集合,基本粒子有量子纏結的特性,所以念頭亦有量子纏結。 為何有念頭?為何念頭會轉?它時而像曇花一現,時而像暮鼓晨鐘。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了解身價的由來以及如何提高身價。
Thumbnail
當人活得其所,在其肉身,不做損毀身體之事,在其心念,不受紛雜訊息污染,身體強健、心靈開闊,一念一動,沉穩內斂、渾厚有力,卻是量力而行、不虛妄,因合度而與道合,即使身死,意識仍在道中。
Thumbnail
《道德經》闡述了道與德的關係,主張柔弱勝剛強和無為而治。該書強調適性發揮、慈愛、節儉、謙虛等修行方法,可幫助我們在現代社會中找到內心的平靜和生活的和諧。
Thumbnail
善用資源而非積聚成山,重視效益形成良性循環。
Thumbnail
從「德畜之」出發,重視個體、私有、自主、創新、治理與服務。
Thumbnail
讓參與者都能成就私心才是大公無私。
Thumbnail
道可為始,亦可以為止,它是一切的起源,也是萬物的歸屬,天下萬物由道所生,從道而知終始,人亦屬萬物之一,卻多於「意識」,阻隔本性與道之連結,所以須「知性」,「知止」,以了正道。
Thumbnail
這段話是《道德經》最末一章,藴涵了三層辯證關係:一是得與失。二是公與私。三是人與己。且聽我道來。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了解身價的由來以及如何提高身價。
Thumbnail
當人活得其所,在其肉身,不做損毀身體之事,在其心念,不受紛雜訊息污染,身體強健、心靈開闊,一念一動,沉穩內斂、渾厚有力,卻是量力而行、不虛妄,因合度而與道合,即使身死,意識仍在道中。
Thumbnail
《道德經》闡述了道與德的關係,主張柔弱勝剛強和無為而治。該書強調適性發揮、慈愛、節儉、謙虛等修行方法,可幫助我們在現代社會中找到內心的平靜和生活的和諧。
Thumbnail
善用資源而非積聚成山,重視效益形成良性循環。
Thumbnail
從「德畜之」出發,重視個體、私有、自主、創新、治理與服務。
Thumbnail
讓參與者都能成就私心才是大公無私。
Thumbnail
道可為始,亦可以為止,它是一切的起源,也是萬物的歸屬,天下萬物由道所生,從道而知終始,人亦屬萬物之一,卻多於「意識」,阻隔本性與道之連結,所以須「知性」,「知止」,以了正道。
Thumbnail
這段話是《道德經》最末一章,藴涵了三層辯證關係:一是得與失。二是公與私。三是人與己。且聽我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