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第3章】無知無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經文:

不上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

不見可欲,使民不亂。

是以聖人之治也,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

恆使民無知無欲也,使夫知不敢,弗為而已,則無不治矣。

(帛書乙本)


聖人治民?

本章內容似是領導者教化民眾,但若重新定義「聖人」為:知「道」、融於「道」而不受制於自我意識之人,「民」是一般人,本章內容或許能解釋成:聖人引導一般人如何無知無欲,然後無為,乃至無不治。

聖人是「道」與民之間的橋樑,一般人入道不得要領,因為有強烈的自我與意識,將世界二分,以自身的感覺評判外界,誤解自己與外界的關係,容易陷入自我意識之中,使凡事都以自我為起點,因而產生慾念。而聖人知「道」,將要領教授一般人,使一般人知「道」而人心不亂。

「治」是否為統治人民?若作為治理,聖人處於上位,意旨聖人統御領導,得使國泰民安、天下太平,性質屬於人治;若聖人僅是橋樑,是分享者,聖人與一般人皆屬於「道」,則「治」也許是指人生存於道中,所呈現的一片祥和。


不上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不亂。

賢德當然是好事,但賢德應是客觀事實,我們說那人有賢有德,是他有了這樣的事實,而「上賢」,即尚賢,是看到別人有,自己也想要得到這樣的名聲,因而生爭心,不是先做到,而是以爭奪之心為動力去做。

人賦予物「價值」,基本上是供應人於生存所必須,但人總想要超出合乎自己之物,不斷堆疊慾望,產生貪慾,而起盜心,「盜」是盜取不屬於自己之物,這裡應是指想要得到不屬於自己之物的心念。

「不上賢」、「不貴難得之貨」意在克制爭心與盜心,關鍵在於度,合乎自已稱為適度,超出自己所能承受、承擔,則與道越行越遠,反讓異心佔據,從而生亂。

「不見可欲」,並非抑制所有欲求,實際上,人本來就有欲,如同萬物生靈一般,有著最基本的生存之欲,餓了就要吃,睏了就想睡,此處的「欲」,明顯不是講基本的欲,而是指慾望,慾望就是超出自己該有的,但重點是,該如何區分欲求與慾望?又該如何知道怎樣才是合乎自己?也許需要不斷地審視「心志」,才會有答案。


是以聖人之治也,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

心,指意識,腹,指身,意識會發想,然後評判,接著趨優避劣,覺得某一事物對自己好,所以想要,形成慾求,以慾求為動機驅動身體,「虛其心,實其腹」,則反過來,是以身的感受、感覺為基礎,體悟事物與自身之間的交流及影響,不以單向的心去對待事物,而是呈現雙向交流,進而影響意識,屬於心法。

「弱其志,強其骨」,是弱化意識主導,強化身體力行,強調實體實作,以加強體驗感受,透過實際的運作,事物會給予反饋,會漸漸了解什麼是真正的欲求,屬於功法。


raw-image


恆使民無知無欲也,使夫知不敢,弗為而已,則無不治矣。

通行本字句不同: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無知,非無知識,

無欲,非無欲求,

無知無欲,是指沒有超出合乎自身的認知與欲求,在自己能掌握的範圍內,亦即合乎道的知與欲。恆常如此則會「知不敢」,「敢」無關膽識,其是「求」的前身,有所求是因為敢這麼想,「不敢」是沒有過這樣的念頭,「知不敢」即是「無為」的心態,無為是不受意識干擾的作為、是合於道而非超於道的為。若所有人皆如此,世間便無不「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Peace的沙龍
78會員
47內容數
Peace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7/07
當人活得其所,在其肉身,不做損毀身體之事,在其心念,不受紛雜訊息污染,身體強健、心靈開闊,一念一動,沉穩內斂、渾厚有力,卻是量力而行、不虛妄,因合度而與道合,即使身死,意識仍在道中。
Thumbnail
2024/07/07
當人活得其所,在其肉身,不做損毀身體之事,在其心念,不受紛雜訊息污染,身體強健、心靈開闊,一念一動,沉穩內斂、渾厚有力,卻是量力而行、不虛妄,因合度而與道合,即使身死,意識仍在道中。
Thumbnail
2024/04/28
道可為始,亦可以為止,它是一切的起源,也是萬物的歸屬,天下萬物由道所生,從道而知終始,人亦屬萬物之一,卻多於「意識」,阻隔本性與道之連結,所以須「知性」,「知止」,以了正道。
Thumbnail
2024/04/28
道可為始,亦可以為止,它是一切的起源,也是萬物的歸屬,天下萬物由道所生,從道而知終始,人亦屬萬物之一,卻多於「意識」,阻隔本性與道之連結,所以須「知性」,「知止」,以了正道。
Thumbnail
2023/07/02
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
Thumbnail
2023/07/02
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原文】 不尚賢,使民不爭; 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 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是以聖人之治, 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 常使民無知無欲, 使夫智者不敢為也, 為無為,則無不治。 【譯文】 不尚賢,使民不爭; ➡不注重地位,就不會互比高下; 不貴難得之貨
Thumbnail
【原文】 不尚賢,使民不爭; 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 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是以聖人之治, 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 常使民無知無欲, 使夫智者不敢為也, 為無為,則無不治。 【譯文】 不尚賢,使民不爭; ➡不注重地位,就不會互比高下; 不貴難得之貨
Thumbnail
甜香沁入道 淡紫映心來 清風過眼前 花雨落滿天 第四十九章「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聖人在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 聖人恆在「無」的狀態,以百姓心為己心。 「信」即是使民得其所欲。
Thumbnail
甜香沁入道 淡紫映心來 清風過眼前 花雨落滿天 第四十九章「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聖人在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 聖人恆在「無」的狀態,以百姓心為己心。 「信」即是使民得其所欲。
Thumbnail
人知其神而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 第六十三章「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小,報怨以德。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無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大是小的累加,以意全其未成之相。 「古」十口,靈的形狀。
Thumbnail
人知其神而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 第六十三章「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小,報怨以德。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無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大是小的累加,以意全其未成之相。 「古」十口,靈的形狀。
Thumbnail
前面提到,以無為用,陰陽兼具。如果只有側重「無」,而不讓「有」展現,這個也不是明白人。明白了以無為用,以有界定,陰陽兼具,那要如何在日常生活裡,確實施行呢?要明白它,得先把「無」「有」再弄的更清楚些。要清楚「無」跟「有」的分別,得先弄清楚什麼是感受。
Thumbnail
前面提到,以無為用,陰陽兼具。如果只有側重「無」,而不讓「有」展現,這個也不是明白人。明白了以無為用,以有界定,陰陽兼具,那要如何在日常生活裡,確實施行呢?要明白它,得先把「無」「有」再弄的更清楚些。要清楚「無」跟「有」的分別,得先弄清楚什麼是感受。
Thumbnail
「爭」是「體」能量高漲的狀態,它的行為是佔有。是自然的狀態,人生在世總要掙口飯吃,謀個工作,找個對象,這些行為都是佔有,都是體的行為。體在「爭」的狀態下,有最高的效能,用來達到體的功能,即是佔有。體它本身就是有。要體不「爭」那會死的,至少要爭口氣,呼吸才能活下去。
Thumbnail
「爭」是「體」能量高漲的狀態,它的行為是佔有。是自然的狀態,人生在世總要掙口飯吃,謀個工作,找個對象,這些行為都是佔有,都是體的行為。體在「爭」的狀態下,有最高的效能,用來達到體的功能,即是佔有。體它本身就是有。要體不「爭」那會死的,至少要爭口氣,呼吸才能活下去。
Thumbnail
這裡提出了一個問題,什麼是至美?什麼是至善?大家有沒有發現,美跟善的上面是個「羊」字,而「美」跟「大」有關,「善」跟「口」有關。道德經常常把它要告訴人的真理藏在字的形狀裡面。為什麼要這樣做?因爲字意會隨著年代的推演,而與時俱遷,使得後人難以窺其堂奧,而字形相對會維持它的形狀很長一段時間。就像是圖案或
Thumbnail
這裡提出了一個問題,什麼是至美?什麼是至善?大家有沒有發現,美跟善的上面是個「羊」字,而「美」跟「大」有關,「善」跟「口」有關。道德經常常把它要告訴人的真理藏在字的形狀裡面。為什麼要這樣做?因爲字意會隨著年代的推演,而與時俱遷,使得後人難以窺其堂奧,而字形相對會維持它的形狀很長一段時間。就像是圖案或
Thumbnail
2015.7.13 良因法師 隨筆 佛眼曰: 「人生天地間,稟陰陽之氣而成形。 自非應真乘悲願力出現世間,其利欲之心,似不可卒去。 惟聖人知不可去之利欲,故先以道德正其心,然後以仁義禮智教化提防之。 日就月將,使其利欲不勝其仁義禮智,而全其道德矣。」 《與耿龍學書》 【演蓮法師譯文】 良因贊曰:
Thumbnail
2015.7.13 良因法師 隨筆 佛眼曰: 「人生天地間,稟陰陽之氣而成形。 自非應真乘悲願力出現世間,其利欲之心,似不可卒去。 惟聖人知不可去之利欲,故先以道德正其心,然後以仁義禮智教化提防之。 日就月將,使其利欲不勝其仁義禮智,而全其道德矣。」 《與耿龍學書》 【演蓮法師譯文】 良因贊曰:
Thumbnail
如何安住身心 《八大人覺經》 隨筆 良因法師 2020年宣講於淨律寺女眾學苑 <經文>第三覺知:心無厭足,惟得多求,增長罪惡;菩薩不爾,常念知足,安貧守道,惟慧是業。 這是「知足守道覺」。 心不知足的人,不但不能獲得內心的安樂,而且自然而然就會拼命追求,結果往往就是增長了種種罪惡。
Thumbnail
如何安住身心 《八大人覺經》 隨筆 良因法師 2020年宣講於淨律寺女眾學苑 <經文>第三覺知:心無厭足,惟得多求,增長罪惡;菩薩不爾,常念知足,安貧守道,惟慧是業。 這是「知足守道覺」。 心不知足的人,不但不能獲得內心的安樂,而且自然而然就會拼命追求,結果往往就是增長了種種罪惡。
Thumbnail
家庭教育・敦倫積德 (五) 大修和尚 慈沁工作小組共成 ◎世亂極矣,人亟ㄐㄧˊ〔急切〕望治。治之之道,本至近而至易。而世之聰明者,每欲立異,以冀凌ㄌㄧㄥˊ架ㄐㄧㄚˋ〔超越〕古人而上之。 至其自修之因果,則曰:「惟聖罔念〔失正念〕作狂〔凡夫〕,惟狂克念〔克除邪念〕作聖」,聖狂只在罔念克念而得。
Thumbnail
家庭教育・敦倫積德 (五) 大修和尚 慈沁工作小組共成 ◎世亂極矣,人亟ㄐㄧˊ〔急切〕望治。治之之道,本至近而至易。而世之聰明者,每欲立異,以冀凌ㄌㄧㄥˊ架ㄐㄧㄚˋ〔超越〕古人而上之。 至其自修之因果,則曰:「惟聖罔念〔失正念〕作狂〔凡夫〕,惟狂克念〔克除邪念〕作聖」,聖狂只在罔念克念而得。
Thumbnail
「不見可欲,使民不亂。 」 聖人之治是愚民還是助民? 無知無欲, 是強調清心寡慾?
Thumbnail
「不見可欲,使民不亂。 」 聖人之治是愚民還是助民? 無知無欲, 是強調清心寡慾?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