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第3章】無知無欲

更新於 2024/09/25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經文:
不上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
不見可欲,使民不亂。
是以聖人之治也,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
恆使民無知無欲也,使夫知不敢,弗為而已,則無不治矣。
(帛書乙本)
聖人治民?
本章內容似是領導者教化民眾,但若重新定義「聖人」為:知「道」、融於「道」而不受制於自我意識之人,「民」是一般人,本章內容或許能解釋成:聖人引導一般人如何無知無欲,然後無為,乃至無不治。
聖人是「道」與民之間的橋樑,一般人入道不得要領,因為有強烈的自我與意識,將世界二分,以自身的感覺評判外界,誤解自己與外界的關係,容易陷入自我意識之中,使凡事都以自我為起點,因而產生慾念。而聖人知「道」,將要領教授一般人,使一般人知「道」而人心不亂。
「治」是否為統治人民?若作為治理,聖人處於上位,意旨聖人統御領導,得使國泰民安、天下太平,性質屬於人治;若聖人僅是橋樑,是分享者,聖人與一般人皆屬於「道」,則「治」也許是指人生存於道中,所呈現的一片祥和。
不上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不亂。
賢德當然是好事,但賢德應是客觀事實,我們說那人有賢有德,是他有了這樣的事實,而「上賢」,即尚賢,是看到別人有,自己也想要得到這樣的名聲,因而生爭心,不是先做到,而是以爭奪之心為動力去做。
人賦予物「價值」,基本上是供應人於生存所必須,但人總想要超出合乎自己之物,不斷堆疊慾望,產生貪慾,而起盜心,「盜」是盜取不屬於自己之物,這裡應是指想要得到不屬於自己之物的心念。
「不上賢」、「不貴難得之貨」意在克制爭心與盜心,關鍵在於度,合乎自已稱為適度,超出自己所能承受、承擔,則與道越行越遠,反讓異心佔據,從而生亂。
「不見可欲」,並非抑制所有欲求,實際上,人本來就有欲,如同萬物生靈一般,有著最基本的生存之欲,餓了就要吃,睏了就想睡,此處的「欲」,明顯不是講基本的欲,而是指慾望,慾望就是超出自己該有的,但重點是,該如何區分欲求與慾望?又該如何知道怎樣才是合乎自己?也許需要不斷地審視「心志」,才會有答案。
是以聖人之治也,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
心,指意識,腹,指身,意識會發想,然後評判,接著趨優避劣,覺得某一事物對自己好,所以想要,形成慾求,以慾求為動機驅動身體,「虛其心,實其腹」,則反過來,是以身的感受、感覺為基礎,體悟事物與自身之間的交流及影響,不以單向的心去對待事物,而是呈現雙向交流,進而影響意識,屬於心法。
「弱其志,強其骨」,是弱化意識主導,強化身體力行,強調實體實作,以加強體驗感受,透過實際的運作,事物會給予反饋,會漸漸了解什麼是真正的欲求,屬於功法。
恆使民無知無欲也,使夫知不敢,弗為而已,則無不治矣。
通行本字句不同: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無知,非無知識,
無欲,非無欲求,
無知無欲,是指沒有超出合乎自身的認知與欲求,在自己能掌握的範圍內,亦即合乎道的知與欲。恆常如此則會「知不敢」,「敢」無關膽識,其是「求」的前身,有所求是因為敢這麼想,「不敢」是沒有過這樣的念頭,「知不敢」即是「無為」的心態,無為是不受意識干擾的作為、是合於道而非超於道的為。若所有人皆如此,世間便無不「治」
avatar-img
72會員
4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Peac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人一旦有了價值觀,便從一元世界進入二元世界,透過認知,事物開始分化。 萬物運行有其道,即是自然,無為是放下評斷,遵循自然。
道可「道」,非「常道」 道如果可以說明,便不是真切、根本的道。 字義的意思是如此,但意涵可能更深層。
    人陸陸續續進了會場,門口擺著華麗的結婚照,套著像是高級畫專用的框,相中新郎高出新娘許多,雙手輕扣在新娘腹前,環抱著新娘,看著幸福洋溢。
神,類似於注意力,但不僅僅是注意力,它還包含精氣神裡的能量元素及無意識中的量子纏結。 生活上有太多的訊息吸引我們的神,只要在意,神就會被牽引,只要一留神,「神」就留在那裡。
世間多紛擾,雜訊何其多, 這顯現出分辨與看清的問題, 看清有兩個層面,一是批判思維,建立獨立思考,避免錯誤訊息影響判斷。 我想聊的是另一層,意識與無意識之間的連結,意即我們該如何意識到我們正陷入某一思維或情緒的狀態之中?當整個思緒都處於某種狀態之中,是什麼契機讓自己跳脫?既已陷入,如何知道?
念頭是「場」的概念,場是基本粒子的集合,基本粒子有量子纏結的特性,所以念頭亦有量子纏結。 為何有念頭?為何念頭會轉?它時而像曇花一現,時而像暮鼓晨鐘。
人一旦有了價值觀,便從一元世界進入二元世界,透過認知,事物開始分化。 萬物運行有其道,即是自然,無為是放下評斷,遵循自然。
道可「道」,非「常道」 道如果可以說明,便不是真切、根本的道。 字義的意思是如此,但意涵可能更深層。
    人陸陸續續進了會場,門口擺著華麗的結婚照,套著像是高級畫專用的框,相中新郎高出新娘許多,雙手輕扣在新娘腹前,環抱著新娘,看著幸福洋溢。
神,類似於注意力,但不僅僅是注意力,它還包含精氣神裡的能量元素及無意識中的量子纏結。 生活上有太多的訊息吸引我們的神,只要在意,神就會被牽引,只要一留神,「神」就留在那裡。
世間多紛擾,雜訊何其多, 這顯現出分辨與看清的問題, 看清有兩個層面,一是批判思維,建立獨立思考,避免錯誤訊息影響判斷。 我想聊的是另一層,意識與無意識之間的連結,意即我們該如何意識到我們正陷入某一思維或情緒的狀態之中?當整個思緒都處於某種狀態之中,是什麼契機讓自己跳脫?既已陷入,如何知道?
念頭是「場」的概念,場是基本粒子的集合,基本粒子有量子纏結的特性,所以念頭亦有量子纏結。 為何有念頭?為何念頭會轉?它時而像曇花一現,時而像暮鼓晨鐘。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原文:聖人無常心,以百姓之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聖人在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   這一篇繼續前一章交互作用的道法之用。大家都執一念導致很多事情無法完成。因此又「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Thumbnail
原文: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絕學無憂。   這一段講的跟前兩章一樣,大道廢,假仁義出,智慧出,有真假,公共利益為盜賊所有,所以統治者若是能由奢入簡樸,減少貪欲暢行,少用智謀行事,或許還能減少問題產生,與大
Thumbnail
原文: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儼兮其若容;渙兮其若凌釋;礦兮其若穀;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除清?孰能安以靜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猶兮若四鄰;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這一段的意思是說品行與德行好的人與有智慧的人做起事來,總是深不可測,但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描述老子哲學理念對體育選手的影響,以及對臺灣網球管理者及統治者的啟發。文章提到運動員的爭鬥、選拔經驗、管理者的德行等問題,以及老子理念在現今社會中的應用。
Thumbnail
最近在研究老子的道德經,裡頭有關於經營事業、感情、還有人際關係的寶藏。 道德經裡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概念就是‘’無為‘’,意思就是一個人能坦蕩心胸、無目的性、無私去做任何事,而這樣的內在境界,會自然散發出一股有魅力氣場。 擁有無為心態的人也會影響周遭環境,讓大家都願意把事情做好,或是也跟隨他的腳步成
Thumbnail
我們明白要效法道來行,保持道心是最為重要的,並且要致力於實踐,從實踐中體悟與反省,時刻去警覺自己是否有離開了道。老子常以天地、聖人作為以道行事的表率。前六章,循序了解如何走進道,以及保持在道中,並讓自己深耕在道心中,如此即能如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七章,老子以天地為例,更具體的說明如何行道。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 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 為無為,則無不治   ●不尚賢 使民不爭 不崇尚賢德的名號,使人民不爭虛名   ●不貴難得之貨 使民不為盜 不看重難得的財貨,使人民不生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前兩章說明了人遵循道的概念、以及效法天地之道來行事,則能行不言之處、處無為之事,是世間美善的一部分。但要特別注意在前進時,是否能保持道心則是最為重要的,尤其是負面人性的出現。緊接在第三章,便說明了負面人性出現的幾種狀況,而人應該將自己放在什麼狀態,才能避免這些情境,讓自己保持好道心。
當用「道可道,非常道」來解《道德經》第十九章,就會發現文章中不如不要有絕聖棄智、絕仁棄義、絕巧棄利,如果人民就會這麼好,又何必多寫出來描述,可見這章是在說明循環與進程的終點,只要鍥而不捨,就會終於捨得。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原文:聖人無常心,以百姓之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聖人在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   這一篇繼續前一章交互作用的道法之用。大家都執一念導致很多事情無法完成。因此又「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Thumbnail
原文: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絕學無憂。   這一段講的跟前兩章一樣,大道廢,假仁義出,智慧出,有真假,公共利益為盜賊所有,所以統治者若是能由奢入簡樸,減少貪欲暢行,少用智謀行事,或許還能減少問題產生,與大
Thumbnail
原文: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儼兮其若容;渙兮其若凌釋;礦兮其若穀;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除清?孰能安以靜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猶兮若四鄰;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這一段的意思是說品行與德行好的人與有智慧的人做起事來,總是深不可測,但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描述老子哲學理念對體育選手的影響,以及對臺灣網球管理者及統治者的啟發。文章提到運動員的爭鬥、選拔經驗、管理者的德行等問題,以及老子理念在現今社會中的應用。
Thumbnail
最近在研究老子的道德經,裡頭有關於經營事業、感情、還有人際關係的寶藏。 道德經裡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概念就是‘’無為‘’,意思就是一個人能坦蕩心胸、無目的性、無私去做任何事,而這樣的內在境界,會自然散發出一股有魅力氣場。 擁有無為心態的人也會影響周遭環境,讓大家都願意把事情做好,或是也跟隨他的腳步成
Thumbnail
我們明白要效法道來行,保持道心是最為重要的,並且要致力於實踐,從實踐中體悟與反省,時刻去警覺自己是否有離開了道。老子常以天地、聖人作為以道行事的表率。前六章,循序了解如何走進道,以及保持在道中,並讓自己深耕在道心中,如此即能如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七章,老子以天地為例,更具體的說明如何行道。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 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 為無為,則無不治   ●不尚賢 使民不爭 不崇尚賢德的名號,使人民不爭虛名   ●不貴難得之貨 使民不為盜 不看重難得的財貨,使人民不生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前兩章說明了人遵循道的概念、以及效法天地之道來行事,則能行不言之處、處無為之事,是世間美善的一部分。但要特別注意在前進時,是否能保持道心則是最為重要的,尤其是負面人性的出現。緊接在第三章,便說明了負面人性出現的幾種狀況,而人應該將自己放在什麼狀態,才能避免這些情境,讓自己保持好道心。
當用「道可道,非常道」來解《道德經》第十九章,就會發現文章中不如不要有絕聖棄智、絕仁棄義、絕巧棄利,如果人民就會這麼好,又何必多寫出來描述,可見這章是在說明循環與進程的終點,只要鍥而不捨,就會終於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