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H」行之有年,而因為疫情的關係,它逐漸被人拿出來討論,講的是「在家工作」或是「遠距工作」,就英文上,work from home還是work at home有其意思,別搞混了,這裡就不英語教學,直接跳到work from home,也就是現在要講的「遠距工作」。
「遠距工作」最重要的就是「效率」,因為在家裡工作,所以,「效率」更要自己掌握。
一般來說,工作地點在家裡的話,很容易因為沒有上司監控,或是同事彼此「關照」而產生惰性,在家工作的話,就很容易東摸一下、西摸一下,泡個茶、看個網路、滑個手機,一、兩個小時的時間就過去了,但是工作還是要做。
所以我是建議在工作和生活當中,最好有個切換,從生活模式進入到工作模式。
就像平常活動空間可能在客廳,那在規定的時間進到書房,從客廳踏進書房的那一刻,就從生活模式切換成工作模式。這是空間上的切換。那也有可能家事做完後,休息一下,再去工作,這是時間上的切換。
像我的工作地方就在臥室,我的辦公桌離床鋪也不過兩步,但這兩步的距離,我已經在切換我的模式了。甚至有時候會換下睡衣,穿件較為正式的衣服,至少不要穿睡衣,透過衣服的轉換,假裝自己在上班,將自己切換進入工作模式。
這些都是屬於個人時間比較自由的時候,而我之前最常遇到的,就是家事跟工作必須要想辦法切換,像是將小孩都送出門,讓他們去上課之後,從他們出門之後,整個空間與時間都屬於我,我還得把家事做完,才能切換工作模式。
一天能夠坐在電腦前的時數沒有多少,那如果小孩還小就必須規劃好時間,幾點跟他們一起吃早餐、幾點帶他們出門、幾點去買菜,這些都十幾年前的事了,那時候還沒有疫情。
可以說幾乎小孩醒著的時候,跟小孩在一起時是「生活模式」,等到他們午睡,或是晚上九點、十點睡著之後,才切換成工作時間,而這樣的時間不多,所以要規劃出來。
跟幼齡的小孩在一起的時間規劃很難,因為往往他們睡著的時候,你自己也累壞了,這時候,你就得選擇是去睡覺?還是繼續工作?講實際點,對當時的我來說,如果不想被市場、被社會淘汱,我就必須選擇後者。
切換後的你,才能把全副的心思,都投入在工作上,不論那是什麼樣的工作?我也曾經左手抱小孩,右手在寫稿子,這也是「切換」……這哪是切換?這是人格分裂了吧?不過那時候寫的是擅長的稿子,如果是其它較為艱澀的稿子,我絕對不會這麼做,因為那樣的體力跟腦力真的很累。
遠距工作包含在遠距生活裡,想要完全切割是不可能的,因為不管有沒有疫情,我們都在工作的時間處在生活的環境。
前面講了那麼多,更要明白的是,當工作時間切換了,工作地點也切換了,這只是有助於把心態也切換成上班狀況,如果克服不了自己的惰性,甚至把惰性當成是藉口,那對工作效率還是無法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