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親子共讀《一直一直往下挖》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山姆、大衛和狗狗在家門前挖洞,他們發下豪語:「一定要挖到奇妙的東西才停手!」兩人挖了一個好深的洞卻無所獲後,坐下來休息,吃著餅乾和巧克力牛奶,這時產生了自我懷疑:「是不是該換個方向挖呢?」換了方向後仍沒發現「奇妙的東西」,兩人試著分開挖,最後決定回到原來的地方繼續往下挖,又挖了好一陣子,還是什麼都沒挖到,疲累的兩人睡著了,只剩狗狗繼續挖,沒想到地面竟然開始崩落!兩人一狗一直一直往下掉!墜落中,狗狗咬到了肉骨頭,山姆和大衛逐漸醒來,最後一起跌落在「家門前」鬆軟的地上,他們說「我們遇到的這些事,多麼奇妙啊!」兩人就進屋去拿餅乾和牛奶了。
《一直一直往下挖》封面照,我們一直都喜歡雍‧卡拉森作品的色調和筆觸。
文字平淡簡單,但畫面上每頁可見鑽石就藏在山姆和大衛附近的地底下,兩人卻一再錯過,帶給讀者驚喜又扼腕的衝突感,他們最後的「收穫」尤其值得深思。其實,光是細細觀察兩人的互動和狗狗的反應就覺得充滿韻味,實在是一本充滿趣味與哲思的繪本。
「奇妙的東西」是什麼?每個人的答案應該都不一樣,一般人可能覺得是鑽石,狗狗覺得是肉骨頭,對山姆和大衛來說這過程的本身就是最珍貴奇妙的東西。假設他們真的挖到鑽石,那麼「奇妙的東西」也許就變質了。
我最喜歡的就是山姆和大衛肩上扛著鏟子回家的畫面,前後不同的「家門前」的畫面,雖頗有人事已非之感,但他們身後那顆結實累累的西洋梨樹,亦代表著A whole new life,標誌著他們已然是全新不同的人。
咪咪個人跟好好共讀的時候,前幾次刻意只唸故事,不特別深究畫面,也不問他問題,想讓他純粹欣賞這個故事。就在把拔帶著共讀第三次的時候,他主動告訴把拔山姆和大衛分別帶著藍色和紅色的帽子,以及他們挖洞前的那顆蘋果樹,在他們回來後變成柚子樹了(其實是西洋梨樹,只是他尚不識西洋梨),同時他也注意到風標雞、盆栽小花和貓咪項圈都變了,著實佩服孩子的觀察力。
等到第五次共讀之後,終於開啟了我跟他的討論。
「好好,你有發現他們挖洞前的畫面跟挖洞回來後的畫面有什麼不一樣嗎?」
「當然有啊!我早就發現了,就是這個Apple Tree變成Pomelo Tree、這個公雞變成鴨鴨、這個花、貓咪的頸圈都不一樣了!」
「哇!那你很厲害耶!其實還有一個地方不一樣喔,你看一下狗狗」
「喔,後面的狗狗咬了肉骨頭」
雖然我知道好好早已發現書中的小秘密,我還是裝作不知道再問他一次,滿足一下他當喜歡小老師的心情,也趁機用一個簡單有趣、孩子感興趣的問題,當作我們討論的開頭。至於那些前後不同之處和顏色所代表的意義,媽馬暫時選擇不說,因為還沒想清楚要怎麼解釋,或需不需要解釋,以及解釋了,會不會只是增加好好心中刻板印象的標籤?
「好好,你覺得『奇妙的東西』是什麼?」
「鑽石」
嗯,符合四歲幼兒的理解程度。
「大衛最後說『我們遇到的這些事,多麼奇妙啊!』如果你是他們,你會覺得奇妙嗎?為什麼?」
「會啊,因為他們挖了很深很深的洞,然後往下掉了,然後回家了」
聽起來好好懂得欣賞、懂得享受那個過程,如此平舖直敘的回答,乍聽之下令人莞爾,不過相當符合這本書的風格啊!也算是有抓到這本書的精髓了。
「你想跟誰一起去挖洞?」
「爸爸媽媽」
「那如果我們一直挖不到奇妙的東西怎麼辦?」
「那就一直挖一直挖,休息完後繼續挖,一定要挖到奇妙的東西才停手!」
似乎還無法真正放下得失心,單純欣賞努力的過程(媽馬他才四歲呀!)不過換個角度想這樣算是有毅力啊!
「書裡面有誰跟你一樣知道旁邊有鑽石的?」
「狗狗」
「那你覺得狗狗心中奇妙的東西是什麼?」
「鑽石」
我帶著他再重看一次畫面,特別指出「狗狗也有發現肉骨頭喔,而且在主人放棄挖洞之後,狗狗還繼續挖耶,所以比起鑽石,狗狗可能更想要肉骨頭喔!」不知道好好有沒有發現我欲言又止,媽馬最後忍住沒告訴他「對狗狗來說,奇妙的東西是肉骨頭」,我還是想讓好好保有自己的觀點,以及屬於四歲的理解。最後媽馬結語「所以,他們三個都得到了奇妙的東西了」,算是輕輕帶過每個人對「奇妙的東西」都有各自的解讀,希望等他長大後能懂。

親子共讀小技巧:以簡單有趣、孩子感興趣的問題來開頭

「一起尋找書中的小秘密」是親子共讀的樂趣之一,根據咪咪自己的育兒經驗,三四歲的孩子喜歡找尋和比較兩張圖片的不一樣,因此藉由「前後畫面哪裡不一樣?」當作延伸討論的開頭,這個問題相對簡單,且孩子也感興趣,如此比較能順利開啟話題。共讀之後,安排幾個問題問孩子,有助於增進孩子對故事的理解力,甚至可以讓你更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每一次的回答同時也在訓練孩子的組織和表達的能力呢!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6會員
13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看一下Netflix吧!:《喪屍未逝》、《歪小子史考特》|廢影評看一下Netflix吧!系列文會討論在Netflix上看的電影。這篇有《喪屍未逝》、《歪小子史考特》
Thumbnail
avatar
沈廢年
2021-07-16
姜忠信:讓莊嚴又美好的故事持續發展下去——讀《孩子,我要和你一起老去》這本書《孩子,我想和你一起老去》是繼前一本書《肯納園,一個愛與夢想的故事》之後,陳述新一批肯納家長們,如同園丁般在耕耘肯納莊園的故事。記得前幾年受邀參與他們構思雙老家園的聚會,就知道這群家長是真的在一步一腳印地走著。如今家園接近竣工,也在動工前,已經先行經營肯納農場,並將社會企業的概念植入.....
Thumbnail
avatar
心靈工坊文化
2021-06-25
你省下的不只是一杯咖啡|《拿鐵因子》 在理財書籍或文章上,很常看到「拿鐵因子」的概念,提倡一天只要省下一杯咖啡的錢,就可以讓你一年省下不少錢。如果不喝咖啡的人,也能把同樣的概念套用到自己生活中的慣性消費,例如有人習慣每天下午茶都來杯珍珠奶茶、三餐飯後都要抽根菸……因此可以根據自己的狀況替換成「珍奶因子」、「香菸因
Thumbnail
avatar
采實文化
2020-12-31
變質的愛,陰陽兩隔才敞開心胸的悲劇-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 茉莉的最後一天》《下》在上、中兩篇,為了追查茉莉自殺的原因,林媽媽開始觀看茉莉生前的記憶,這次,她選擇面對精神科醫生派給她的功課—以茉莉的角度審視自己在茉莉眼中,是個怎麼樣的母親? 在林媽媽堅定的眼神下,志雄深吸一口氣,在螢幕上輸入「媽媽」兩個字。 媽媽 對媽媽的第一個記憶中,面對林媽媽問她長大以後想當什麼的問題,正在玩
Thumbnail
avatar
邱婷鈺
2020-12-06
讀過之後|點子就是一直來·奧斯汀·克隆你不需要很特別,也能創作出與眾不同的作品
Thumbnail
avatar
小毛小姐
2020-04-29
來開場親子讀書會吧|和女兒共讀一本書:《神奇柑仔店》因為重拾了日文的學習,進而開啟了我的閱讀之路。因為程度還沒辦法看懂一般日文小說,因此選擇從以兒童或小學生為對象的童書著手,最大的收穫就是可以和兩個小學生女兒共讀同一本書、一起開讀書會試著出彼此的心得想法,不但能夠兼顧語言的學習,又可以增進與女兒們的互動和感情,這真的比什麼都值得!
Thumbnail
avatar
莉子.語言學習奮鬥記
2020-04-28
我對親子共讀的一些感想 親子共讀不是為了知識學習,而是大人透過繪本向嬰兒說話,讓她們感受到愛,這是一種心靈的連結,更是全家共享的快樂時光。    孩子可以感受到父母語調中的愛,以及依偎在懷中那種溫暖甜蜜的感覺。  (一)為什麼要親子共讀?     AB寶出生沒多久,蘊慧就開始抱著她們進行親子共讀,一直持續到上小學她們自
Thumbnail
avatar
李偉文
2019-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