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量化寬鬆政策不等於印鈔票?!了解 QE 怎麼影響你的生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就在去年三月,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襲來導致股市大跌,讓所有人民都對經濟現況感到絕望,於是各國紛紛開啟「量化寬鬆政策」,也就是大家在報章雜誌上常常看到的 QE 一詞,藉此想達到拯救經濟的功效。

不過這個量化寬鬆政策也不是第一次實施了,早在 2001 年日本就有採用,接著就是美國在金融海嘯之後,由於美國聯邦利率已經壓的非常低,所以只能透過量化寬鬆政策來改善當時的經濟問題,當時總計推了三次的 QE,直到 2014 年才逐步退場。

有了上次的成功經驗,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一來,Fed 極快就宣佈了量化寬鬆政策,而且這次推的規模更大了許多,將無限量收購美國公債與房貸擔保證券(MBS)!

接下來的劇本,想必身在投資的你也都略知一二,但這並非今日的重點。

今天寫這篇文的用意,是想讓大家更了解「量化寬鬆」究竟是何方神聖,它是怎麼影響市場的,以及使用這個政策的缺點和風險。

搞懂這些脈絡,想必在你投資的路上能看得又更清楚一些!


raw-image



量化寬鬆做法

我們常聽到的量化寬鬆,時常會跟「印鈔票💰」聯想在一起,但其實量化寬鬆不一定等於印鈔票!

量化寬鬆的真實作法為,透過央行跟企業購債/購券,將資金注入企業,並且這些資金透過企業再存入銀行,這時銀行的資金就變多了。

接著,量化寬鬆政策當下本身就已經有了低利率的環境,會增加銀行的借貸關係,使錢可以流通到市場,促進整個市場消費,活絡整體經濟。

看到這裡是不是覺得有點難懂,明明都是中文為什麼卻難以理解。

沒關係!我們用圖片來讓大家能好理解:

raw-image



降息

通常,量化寬鬆實施之前,會先透過「降息」來降低銀行利率,並藉此促進資金的流動,讓金錢能流到市場增進消費和各種金融活動。

不過,一但利率接近 0 的時候,降息的作用已經非常有限,這時,若要進一步提振經濟,就得祭出「量化寬鬆政策」。

這也是為什麼,量化寬鬆政策實施之際,總是在低利息的時候。


raw-image



理想的量化寬鬆運作方式

了解量化寬鬆政策是在「低利息」的前提之後,我們就可以好好瞭解下「理想的量化寬鬆運作方式」。

首先打響第一炮的就是「央行」,央行透過購債的方式把錢留到市場(企業)內,這時候,市場上可以運用的資金量體就會開始加大。

市場有了錢,一般來說會先拿去銀行存著,因此銀行在低利率的環境下能將這些錢借給更多企業和民眾,在一借一還的狀況下,就會達到所謂的「乘數效應」,讓更多的錢流入市場內,其效果就有如印鈔票一般。

也是因為如此,多數的新聞總是會用「印鈔票」來形容量化寬鬆政策,但其實央行不過只是做了「購債」這個行為。

如果要更好理解整個運作模式,可以把下面三張圖看多次一些。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而央行購債的這個行為,其實在會計學上來看,就是資產負債表內的「負債」,隨著購債增加,負債也會越來越多。

不過當量化寬鬆執行了一段時間後,央行會開始提出「縮表」的時程,這其實就是在縮減資產負債表,也就是要減緩購債,讓市場上流通的錢開始減少,進而接著進行「升息」的動作,回到原本市場的運作方式。


raw-image


——————

量化寬鬆的缺點與風險

當然,這種量化寬鬆政策並非萬靈丹,實施後一定還是有一些風險和缺點是值得注意的,以下就來幫大家一一說明。

首先,量化寬鬆政策如果沒有搭配有效且適當的財政政策,其實很容易讓錢落入那些本來就很有錢的人手中,導致富者越富、窮者越窮,因此政府必須有效管控這些錢的流向,讓真正有需要這筆錢的人能夠妥善運用。

接下來要考慮到的就是經濟泡沫化,也就是近期常常在關注的「通貨膨脹」,當然會不會造成通貨膨脹還有很多的考量因素,但這是一個可能造成的缺點,需要央行時刻注意通膨相關指標,防止通膨發生。

再來則是過度借貸的問題,畢竟在過度借貸下,會造成民眾的負債增加許多,甚至超出他們的可承受範圍,變成還不出債務的狀況,那麼可能會造成經濟上更大的危機。

最後,就是要講下凱因斯流動性陷阱,如果說量化寬鬆政策推出,卻沒有按照預期的操作來進行,反而因為低利率、負利率讓市場開始恐慌,認為經濟可能要持續走下坡,那反倒會讓市場經濟停滯,發揮不了量化寬鬆想達到的效果。


raw-image



總結

不知道整個文章看到這邊,大家是否已經眼花撩亂?

總體經濟學的東西考量的層面非常廣,如果沒有相關的經濟知識底子,會看不太懂也是合情合理的!

如果遇到這樣的情形,我通常都會把文章存起來,多看個幾遍,除了加深印象之外,也會更理解其中的邏輯~

最後,如果你還有額外半小時的時間,那我再推薦一支影片給大家,讓大家能夠用更淺顯易懂的方式來理解整個經濟運作的模式!


我自己看完也是收穫良多:




若想更即時的發摟我們的資訊,那你也可以參照此連結,加入對你有幫助的群組或社群: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雷司紀的小道投資的沙龍
77會員
49內容數
2022/11/29
一個人是有許多面向的。而跟他有關的其他人,終歸只能接觸到其中一部分的面向,再加上時間軸跟個人主觀,這也是評論/評價之所以有盲點的原因。過去的我沒意識到這層真理,所以總愛把人二分法成善惡分明,或者常常因為一個人對這個人的評價而全盤相信。後來卻發現,這樣太天真了,也是很不成熟的表現。
Thumbnail
2022/11/29
一個人是有許多面向的。而跟他有關的其他人,終歸只能接觸到其中一部分的面向,再加上時間軸跟個人主觀,這也是評論/評價之所以有盲點的原因。過去的我沒意識到這層真理,所以總愛把人二分法成善惡分明,或者常常因為一個人對這個人的評價而全盤相信。後來卻發現,這樣太天真了,也是很不成熟的表現。
Thumbnail
2022/09/12
有人問我:「你(帶朋友)去自己投資的餐廳吃飯時會付錢嗎?」 答案是:會的! 理由有幾個:我不是獨資的一人股東,有合夥朋友的,他手上的股份代表他的權益。倘若我肆無忌憚地跑去吃免錢,侵犯的就會是他的權益。
Thumbnail
2022/09/12
有人問我:「你(帶朋友)去自己投資的餐廳吃飯時會付錢嗎?」 答案是:會的! 理由有幾個:我不是獨資的一人股東,有合夥朋友的,他手上的股份代表他的權益。倘若我肆無忌憚地跑去吃免錢,侵犯的就會是他的權益。
Thumbnail
2022/09/06
1. BUSD、USDC、USDP 和 TUSD 一起被歸類成 BUSD,這件事 FTX 很早就做了 (統一都叫 USD)。一開始接觸會不習慣,但熟悉以後出入金其實很方便。 在交易對上,你不會看到 FTX 上出現 XXX/USDC,而是只有 XXX/USD 跟 XXX/USDT,對做市商來說更便利
Thumbnail
2022/09/06
1. BUSD、USDC、USDP 和 TUSD 一起被歸類成 BUSD,這件事 FTX 很早就做了 (統一都叫 USD)。一開始接觸會不習慣,但熟悉以後出入金其實很方便。 在交易對上,你不會看到 FTX 上出現 XXX/USDC,而是只有 XXX/USD 跟 XXX/USDT,對做市商來說更便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 QE)」的概念,並整理成一張重點表格,方便理解與記憶。 一、什麼是量化寬鬆(QE)? 量化寬鬆是中央銀行釋放大量資金到市場的一種非常手段,目的是在利率已經很低時,進一步刺激經濟成長與信貸活動。 白話來說: 當經濟不景氣、利率已經降到
Thumbnail
「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 QE)」的概念,並整理成一張重點表格,方便理解與記憶。 一、什麼是量化寬鬆(QE)? 量化寬鬆是中央銀行釋放大量資金到市場的一種非常手段,目的是在利率已經很低時,進一步刺激經濟成長與信貸活動。 白話來說: 當經濟不景氣、利率已經降到
Thumbnail
根據歷史數據來說,上漲機率超過六成...
Thumbnail
根據歷史數據來說,上漲機率超過六成...
Thumbnail
這篇主要探討2008年量化寬鬆與2020年量化寬鬆的不同之處,連帶讓讀者思考為何2008年的量化寬鬆不會引起嚴重通膨,而2020年的量化寬鬆卻引起了嚴重通膨?
Thumbnail
這篇主要探討2008年量化寬鬆與2020年量化寬鬆的不同之處,連帶讓讀者思考為何2008年的量化寬鬆不會引起嚴重通膨,而2020年的量化寬鬆卻引起了嚴重通膨?
Thumbnail
「升息」指的是政府把銀行存款的利息往上調,「降息」是把利息往下調。 舉例來說: 當政府宣布把銀行利息升至5%的時候,一年在股市當中賺5%的人,就會寧願把錢從股市中拿回來,放到銀行去存。因為股市有風險,但存款沒有! 反之,當政府把利息從5%降至0.5%的時候,
Thumbnail
「升息」指的是政府把銀行存款的利息往上調,「降息」是把利息往下調。 舉例來說: 當政府宣布把銀行利息升至5%的時候,一年在股市當中賺5%的人,就會寧願把錢從股市中拿回來,放到銀行去存。因為股市有風險,但存款沒有! 反之,當政府把利息從5%降至0.5%的時候,
Thumbnail
要講到縮表,首先需要先解釋量化寬鬆(QE:Quantitative Easing),因為美國聯準會在2008年金融海嘯後執行了幾波QE,才會有目前需要縮表的必要。 聯準會規劃的縮表計畫也不是不會變的,譬如2017年的縮表計畫,在2019年碰到股市大幅回檔後,就停止了原定的縮表計畫。
Thumbnail
要講到縮表,首先需要先解釋量化寬鬆(QE:Quantitative Easing),因為美國聯準會在2008年金融海嘯後執行了幾波QE,才會有目前需要縮表的必要。 聯準會規劃的縮表計畫也不是不會變的,譬如2017年的縮表計畫,在2019年碰到股市大幅回檔後,就停止了原定的縮表計畫。
Thumbnail
本期要介紹的是政府&央行相關的名詞,以下的許多名詞經常出現在商業週刊、經濟日報、投資相關書籍、新聞報導裡。每期的內容不會一次介紹幾十個名詞,讓讀者記不得,希望讀者能運用每期學習的機會,來讀懂各式商業報刊雜誌。 ※為方便區分,粗體字為專有名詞或是備註
Thumbnail
本期要介紹的是政府&央行相關的名詞,以下的許多名詞經常出現在商業週刊、經濟日報、投資相關書籍、新聞報導裡。每期的內容不會一次介紹幾十個名詞,讓讀者記不得,希望讀者能運用每期學習的機會,來讀懂各式商業報刊雜誌。 ※為方便區分,粗體字為專有名詞或是備註
Thumbnail
疫情以來, 需多工廠公司停擺、失業率大增、消費力下降、死亡率與日俱增...... 都讓資金在各市場間的流轉變慢甚至停滯, 造成「全球經濟成長低下」。 這讓本就處於「低利率時代」的我們, 再次面臨資金短缺的危機, 於是一種有別於單純「降息」的「非傳統式貨幣政策」—量化寬鬆政策(QE)便被使用。
Thumbnail
疫情以來, 需多工廠公司停擺、失業率大增、消費力下降、死亡率與日俱增...... 都讓資金在各市場間的流轉變慢甚至停滯, 造成「全球經濟成長低下」。 這讓本就處於「低利率時代」的我們, 再次面臨資金短缺的危機, 於是一種有別於單純「降息」的「非傳統式貨幣政策」—量化寬鬆政策(QE)便被使用。
Thumbnail
2009年,為了挽救次貸危機後的流動性崩潰,美聯儲開啟了潘朵拉的盒子:量化寬鬆QE。 全球央行開始跟著美聯儲的步伐,降息寬鬆貨幣,造成股市的爆漲,沒過4年多的時間,標普指數就重新回到次貸危機前高點。 結果2015年美聯儲升息前,全球經濟學家在討論的卻是通貨緊縮!
Thumbnail
2009年,為了挽救次貸危機後的流動性崩潰,美聯儲開啟了潘朵拉的盒子:量化寬鬆QE。 全球央行開始跟著美聯儲的步伐,降息寬鬆貨幣,造成股市的爆漲,沒過4年多的時間,標普指數就重新回到次貸危機前高點。 結果2015年美聯儲升息前,全球經濟學家在討論的卻是通貨緊縮!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股仔,相信有在關注投資,或身邊有親朋好友在投資的朋友們 或多或少都知道,最近美股走勢因為美國債券利率等鬧得沸沸揚揚 相信對股市已有研究的老手朋友比我更加清楚來龍去脈 但或許有些剛加入投資領域的朋友們已經被這些沒看過的術語搞得暈頭轉向 所以我嘗試使用淺顯易懂的方式來跟各位解釋到底最近美股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股仔,相信有在關注投資,或身邊有親朋好友在投資的朋友們 或多或少都知道,最近美股走勢因為美國債券利率等鬧得沸沸揚揚 相信對股市已有研究的老手朋友比我更加清楚來龍去脈 但或許有些剛加入投資領域的朋友們已經被這些沒看過的術語搞得暈頭轉向 所以我嘗試使用淺顯易懂的方式來跟各位解釋到底最近美股
Thumbnail
2020年 3月美國央行的救市行動,一度將美債殖利率壓低至前所未見的低點。近期卻在「通膨擔憂」的聲浪下竄升至 1.5%媒體也配合著大喊「通膨來了!」如同放羊小孩的故事!通膨最終肯定會來;但不是現在。今天要上演「一日央行總裁」的戲碼,帶大家一窺美國央行如何透過「貨幣政策」影響美國;進而運轉全世界。
Thumbnail
2020年 3月美國央行的救市行動,一度將美債殖利率壓低至前所未見的低點。近期卻在「通膨擔憂」的聲浪下竄升至 1.5%媒體也配合著大喊「通膨來了!」如同放羊小孩的故事!通膨最終肯定會來;但不是現在。今天要上演「一日央行總裁」的戲碼,帶大家一窺美國央行如何透過「貨幣政策」影響美國;進而運轉全世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