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心是美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有時候一句聽起來很雞湯的話,但在不同平行時空下所代表的意義截然不同,譬如這句話吧。

耐心是美德

故事是發生在2013年,一個使用"平衡比例投資法"的投資社團,不過目前應該停止運作了。此投資理論當時除了成立專門的討論社團,社長還出了一本書,出版日期:2013/03/11,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簡介,博客來還有一本庫存喔,不過暫時應該沒人想去買。

當初這方法為什麼會紅呢?

raw-image

你看看從2010年到2014年,回測結果確實可行。0050一直都55元上下波動,於是2013年三月,一種根據"後照鏡開車"的投資方法橫空出世了,出書之後當然就是新書分享會或是開課程吧,當時的績效可是海放指數化投資奉行的"買進並持有"策略。

2013年的當下,白癡也覺得平衡投資法可行阿,作者還提供的簡單無腦的excel試算表給你自動化操作,照表格提示操作買賣就能賺大錢。很爽吧?

大叔問你:

當時誰跟你信指數化投資啊!買進並持有遜斃了!

2013/03/11的前後對照

2013/03/11的前後對照

書賣了分享會也開了,韭菜在第一年都有吃到甜頭,有信心了當然繼續照老師的方法囉。剛好也就一年的時間,到了2014年3月後就不靈了,0050超過60元就要出清,之後呢?

2015年0050首度漲上70元,而這些人早就都空手好一陣子了。社團在2015年3月18日出現了這貼文:

天價何時了~~什麼時候才等得到0050回到正常價位啊,好久沒買了。

raw-image

是啊,耐心是美德。

不過當時社團已人去樓空,因為這方法己經失靈一年多了,社長也都沒有出面回答過怎麼辦,不過我知道他又去找新方法。但是那些繼續堅持下去的人呢?

說也真巧又是一年,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剛好有一個修正,堅守平衡投資法的散戶,想說總算有機會賺錢了,嚴守紀律照計畫走,滿手子彈準備當0050低於55元開始買進。

raw-image

結果等到了嗎?並沒有!

0050在2016年1月中拉回到56元左右,股市就開始反彈,之後股價就很少低於70元了。平衡投資法在這次的歷史洪流中被掩沒了,銀河的歷史又翻過了一頁。接下來2020年12月就出現這樣的故事。

raw-image

你說會不會有一群人認為"這次會不一樣",開始推廣什麼動能投資法?或是號稱什麼回測後可以打敗買進並持有策略,指數化投資不就是白癡或是懶人投資法的指數化投資?

是阿是阿,每個世代都有這種人會躍到鎂光燈前,如今安在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中老年fc的指數化奇幻漂流
602會員
287內容數
中老年fc的指數化奇幻漂流
2022/04/06
剛剛在PTT看到這篇"[請益]從0050開始到現在還在裡面的公司?"的文章,作者表示:台灣50成份股自2003年(92年)第3季開始至今沒被刪除計20檔,分別是以下這些公司。 可是主動投資人會把目光焦點放在那些存活下來的公司,然後企圖從這些存活得好公司之間找出一個選股聖杯。
Thumbnail
2022/04/06
剛剛在PTT看到這篇"[請益]從0050開始到現在還在裡面的公司?"的文章,作者表示:台灣50成份股自2003年(92年)第3季開始至今沒被刪除計20檔,分別是以下這些公司。 可是主動投資人會把目光焦點放在那些存活下來的公司,然後企圖從這些存活得好公司之間找出一個選股聖杯。
Thumbnail
2022/03/20
最近恒生指數跌很慘啊,不過...原來香港恒生指數也有恒生指數(總股息累計指數),就像台灣的加權指數與加權報酬指數的一樣。 真實股市呢?1994年6月7日 恒生指數收盤在:9,383.00 恒生指數(總股息累計指數) 收在:11,190 肯定有的,28的投資期間也差不多夠進入停領期了吧。
Thumbnail
2022/03/20
最近恒生指數跌很慘啊,不過...原來香港恒生指數也有恒生指數(總股息累計指數),就像台灣的加權指數與加權報酬指數的一樣。 真實股市呢?1994年6月7日 恒生指數收盤在:9,383.00 恒生指數(總股息累計指數) 收在:11,190 肯定有的,28的投資期間也差不多夠進入停領期了吧。
Thumbnail
2022/03/11
有社團成員分享了霍華.馬克斯出版的【投資最重要的事】裡一段話,今天大叔再補上一些數據分享給大家吧。 下圖是0050股東人數分級圖,統計時間從2020年初到2021年底,為什麼選這段時間呢?因為這期間剛好遇到連巴菲特都沒見到的大場面:四次熔斷。 如果你看不懂,大叔也沒辦法了。
Thumbnail
2022/03/11
有社團成員分享了霍華.馬克斯出版的【投資最重要的事】裡一段話,今天大叔再補上一些數據分享給大家吧。 下圖是0050股東人數分級圖,統計時間從2020年初到2021年底,為什麼選這段時間呢?因為這期間剛好遇到連巴菲特都沒見到的大場面:四次熔斷。 如果你看不懂,大叔也沒辦法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從去年到今年去了好幾間大學的社課分享指數化投資和市值型ETF的原理。 基本上同學們對被動投資的概念完全不清楚。 也不知道投資績效要和市場平均相比才行。 更不知道在進入投資世界時,其實有兩條路可以走! 我相信許多人在踏入市場時,誰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到最後我發現與其講一堆現代投資組合理論。 我乾脆廢話
Thumbnail
從去年到今年去了好幾間大學的社課分享指數化投資和市值型ETF的原理。 基本上同學們對被動投資的概念完全不清楚。 也不知道投資績效要和市場平均相比才行。 更不知道在進入投資世界時,其實有兩條路可以走! 我相信許多人在踏入市場時,誰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到最後我發現與其講一堆現代投資組合理論。 我乾脆廢話
Thumbnail
在投資馬拉松的賽道上,閱讀投資經典書籍是關鍵補給,投資人的好朋友,從各學派的投資哲學中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法。「悅讀補給」系列文章內容包括本書重點彙整,再加上阿福的心得解讀,提供投資朋友參考。
Thumbnail
在投資馬拉松的賽道上,閱讀投資經典書籍是關鍵補給,投資人的好朋友,從各學派的投資哲學中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法。「悅讀補給」系列文章內容包括本書重點彙整,再加上阿福的心得解讀,提供投資朋友參考。
Thumbnail
如果說「自由」的前提是「自律」,那「懶人投資」的前提,是否就應該是「勤做功課、研究」? 若想「輕鬆投資、穩健獲利」,其背後所下的功夫,或許正是能抵擋市場的波動,不受市場紛擾。唯有內心的平靜,才能領悟何謂真正的投資!
Thumbnail
如果說「自由」的前提是「自律」,那「懶人投資」的前提,是否就應該是「勤做功課、研究」? 若想「輕鬆投資、穩健獲利」,其背後所下的功夫,或許正是能抵擋市場的波動,不受市場紛擾。唯有內心的平靜,才能領悟何謂真正的投資!
Thumbnail
在【四十年後的樣子】與【給媽媽的投資五步驟】提到:   每天一罐純喫茶,每週一杯星巴克拿鐵,每天一包香菸,每月上網吃到飽,每月開車代步,這些行為等於每月花費4230元.  若是在瞭解被動式指數化投資的概念下進行理財,在年化報酬率 6.5%的情況下.,每月存下4230元,40年後是949萬4556元,
Thumbnail
在【四十年後的樣子】與【給媽媽的投資五步驟】提到:   每天一罐純喫茶,每週一杯星巴克拿鐵,每天一包香菸,每月上網吃到飽,每月開車代步,這些行為等於每月花費4230元.  若是在瞭解被動式指數化投資的概念下進行理財,在年化報酬率 6.5%的情況下.,每月存下4230元,40年後是949萬4556元,
Thumbnail
耐心是美德 耐心是美德 有時候一句聽起來很雞湯的話,但在不同平行時空下所代表的意義截然不同,譬如這句話吧。 耐心是美德 故事是發生在2013年,一個使用"平衡比例投資法"的投資社團,不過目前應該停止運作了。此投資理論當時除了成立專門的討論社團,社長還出了一本書,出版日期:2013/03/11,有興趣
Thumbnail
耐心是美德 耐心是美德 有時候一句聽起來很雞湯的話,但在不同平行時空下所代表的意義截然不同,譬如這句話吧。 耐心是美德 故事是發生在2013年,一個使用"平衡比例投資法"的投資社團,不過目前應該停止運作了。此投資理論當時除了成立專門的討論社團,社長還出了一本書,出版日期:2013/03/11,有興趣
Thumbnail
你聽到這些人的名號時是在行情發展的哪個階段?他們能帶你一起賺這波行情,還是只是在預期這行情能延續下去,而沒做好行情可能將不利於己的準備? 和花鳥風月總不缺人吟詠一般,投資上的「倖存者偏差」多一人來聊聊也挺好的:)
Thumbnail
你聽到這些人的名號時是在行情發展的哪個階段?他們能帶你一起賺這波行情,還是只是在預期這行情能延續下去,而沒做好行情可能將不利於己的準備? 和花鳥風月總不缺人吟詠一般,投資上的「倖存者偏差」多一人來聊聊也挺好的:)
Thumbnail
最近幾次演講,碰到的問題不外乎是「好像賺不多」、「可不可以先獲利了結?」、「賺的錢真的要拿去花?」等等,都是和「賺錢」有關,只是賺多賺少而已。大家要知足,至少大家已經不再是股市中那八九成賠錢的投資人了。  
Thumbnail
最近幾次演講,碰到的問題不外乎是「好像賺不多」、「可不可以先獲利了結?」、「賺的錢真的要拿去花?」等等,都是和「賺錢」有關,只是賺多賺少而已。大家要知足,至少大家已經不再是股市中那八九成賠錢的投資人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