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自我介紹、專題介紹|誰說編輯不讀書

2021/10/17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大地的畫布,與我的白球鞋
每當日子過得忙亂,我總會走到家裡那面大書櫃前,讓自己深呼吸一下。
接著用眼睛掃描(逼一下書背條碼,並沒有),隨意抽出一本書、隨意一頁開始讀起。神奇的是,每當用這樣的方式選書時,書總是會適時回應我的需求,讓我從中獲得撫慰與力量。
今天,我從架上抽出的一本書是赫曼·赫賽(Hermann Hesse)的作品。翻了幾頁,讀到這段話,頓時紓解了連日來趕稿子的緊繃情緒:
有時候,人們會嘲笑我們國家竟有這麼多過剩的書籍。
可是,如果我還年輕有幹勁,
我會選擇當編輯,從事出版事業。
我們有責任讓智慧一直延續下去,
不可以把這個任務拖延到戰後重建的時候,
也絕對不可以把它當作炒熱門,卻罔顧良心的工作,
因為那些粗製濫造的新書對於世界文學的危害程度,
可能要遠大過戰爭帶來的後患。
是的,我是一名編輯。和赫賽一樣,我也深深相信書本對時代(甚至是好幾個世代)、對人(可能救人,也可能害人)的影響力量。那樣的影響彷彿像是一個人朝著山谷大聲唱歌,回聲不斷擴散出去,直到聽不見了,卻仍然以極小的聲音繼續在空氣中震盪著。身為編輯,怎能不戒慎恐懼!
之前曾經寫過一篇文章〈接案編輯活得下去嗎?〉,談談我目前的編輯工作。我在方格子的第一篇文章〈你不知道很多編輯都不讀書嗎?〉,也介紹了「誰說編輯不讀書」這個名稱的由來。剛剛仔細一看,第一篇文章竟然是三年前寫的!時間飛快啊……。總之,歡迎大家點閱這兩篇文章,可以更加認識我!

我的專題

很喜歡方格子的專題功能,可以幫不同屬性的文章做分類。而同一個專題的文章又分類至不同的分頁,真的是很佛心的設計!誠心感恩方格子的工程獅與工作人員(合十、灑花)。
我目前開了五個專題,也認真地寫了每個專題的介紹。以下簡短說明(以及補充一些碎念):
我是個愛看冷門書和老書的人,所以在這個專題裡,你可能讀不到熱門新書或暢銷書。我不會寫書籍內容介紹,每次看到鉅細靡遺的書評就覺得煩。在這個專題中盡量不去批判書籍內容,只想記錄下讀完後覺得觀點有趣、想特地為它寫下點什麼的書籍,只為自己留存,或許也能為不愛跟風的愛書人提供一些管窺之見。
在這個專題中,我默默開了一個「讀詩」的分頁,目的不是我很愛或很會讀詩,相反的,我不久前才開始沉靜下來學習讀詩。讀書分頁對我來說是一種鞭策,提醒自己:繼續讀/學習下去。
2020年中,我開始採取《如何閱讀一本書》中的「主題式閱讀」,每次以「一個閱讀主題」規劃閱讀地圖。此後就愛上這種閱讀模式,不可自拔!這個專題相較於「最近讀的書」顯得比較嚴肅,仔細讀的話,也會發現文章中多了一點批判性。寫閱讀排組非常費時,但是樂趣無窮、獲益良多。歡迎大家追蹤!
這個專題更新速度最快,一來屬性是心情手札,而每天都有不一樣的心情。二來,聽音樂是我每天的生活儀式,幾乎可以說隨時都在聽音樂。「心情手札+音樂」就是這個專題的精要(哪裡有精要?)(果然是碎念的廢話……但我是真心寫下的)
陸續記錄我個人喜歡的繪本、兒童文學作品與兒童文學創作者。另外,最近自己許下了一個小小的心願,就是希望介紹一些台灣兒童文學創作者及其作品。歡迎有童心的你一起加入!
這個專題是格友四季開設的,身為資深古典音樂人的他,用血與淚寫下一篇篇動人的音樂聆聽文。他寫古典音樂,也寫西洋音樂和華語金曲(我沒有說寫老歌哦:p),篇篇精彩好讀!
四季有天問我要不要一起寫,其實我心裡相當遲疑,畢竟我聽古典音樂是幼兒園程度,很擔心有損專題品質。不過既然「音樂的世界裡沒有標準答案」,我就膽顫心驚地野人獻曝,把自己聽古典音樂的一點點感受放在這個專題中,文章有很多不成熟之處,還請樂友們多多包涵。目前寫了蕭邦、拉赫曼尼諾夫、柴可夫斯基,希望能對這個專題有所貢獻!
6.其他
其實還想寫一個奇怪的專欄:有趣的街景。這是響應格友解璇玫的〈我那無用的興趣〉街頭觀察文,讀她的廢墟文和台灣意味文,總有種惺惺相惜的感覺。有時間的話,會把我桌面上Folder裡的照片們分享上來。

最後最後,我要說:

很開心在方格子和大家交朋友,歡迎大家多留言給我!

275會員
152內容數
可能讀起來有點奇怪,但絕對少不了對書、音樂、電影滿滿的愛。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