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是一不是三。「佛」是這顆心;凡夫眾生也是這顆心。《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自性能生萬法,萬法不離自性;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六祖壇經》」阿伯時常耳提面命地叮嚀我們「歷事鍊心」,佛法是心法,應向內修,莫向外馳求。這顆「心」這麼神奇,應該要好好來了解認識一下。
《六祖壇經》:「不識本心,學法無益。」我試著問自己,「心」是甚麼?就未學佛前,凡夫眾生所見而言,會有喜怒哀樂、憂悲苦惱及生老病死……等等。「心」有多大?當我站在臺北市東區熱鬧的街道上,抬頭望去一眼便能看見101大樓聳立;當我登上101大樓往下看,臺北市東區所有的高樓大廈及車水馬龍的街道,無一處不在眼下。我能有所見,都是自己的本能所見,不假外物。
今時,有緣能遇見牟尼精舍,在精舍佛菩薩慈悲及阿伯循循善誘,教導我們持誦《金剛經》、《藥師經》、《地藏經》、《六祖大師法寶壇經》……等等大乘經典,透過實際修行,讓我們知因了果,用「因果債,功德還」來與冤親債主解冤釋結。
當我開始學佛修行後,再去探究「心」是甚麼?有多大?就佛法而言,「心包太虛,量周沙界。」盡虛空、遍法界、究竟圓滿、寂靜涅槃。當下我還不能理解,現在,終於明白了,《華嚴經》中的〈覺林菩薩偈〉:「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我們的這顆「心」無所不能,想要什麼,心都可以成就。有了心的動念,才有世間的存在,所有的影像都是本心能顯能現,都是暫時的、都是假的,莫執著。心,如同一面鏡子,鏡子能照萬物,物來則應,過去不留。我能看見101大樓及整座城市的街道,是真心本性的作用。所以「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
《金剛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我們要知道,世間所有的相,是一合相,都是假的,有生滅,不究竟。都是因緣和合而生起的,隨著緣聚而生,緣散而滅。如眾生有生、老、病、死;世間的山河大地有成、住、壞、空;人的心念有生、住、異、滅的變化;自然界的時序有春、夏、秋、冬,或冷、暖、寒、暑的更替。唯有本自具足、不生不滅又能生萬法的佛性,才是最圓滿、最究竟的。
心若顛倒就會產生妄想,認假為真,便會隨著世間輪迴流轉,我們要清楚明白地知道,人的一生就是在上演自導自演、自作自受的一齣戲。眾生體內的這顆「心」,與「佛」體內的那顆心是一樣的,無二無別。六祖惠能大師說:「本性是佛,離性無別佛」、「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即佛」。讓我更清楚明白地知道,我心即是佛;佛即是我心,迷悟不同,見有遲疾。凡夫眾生的心是妄心,有著無量無邊的煩惱塵勞及無明;佛心是清淨心,有著無量無邊的般若智慧及光明,原來就是這樣,本來也是如此。
(分享完畢)
所謂「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但是我們整天總是在煩惱這個、煩惱那個,好不容易過了昨天,今天一樣要煩惱明天,要掛心的事情彷彿川流不息的河水,若不從心上克服自己的思慮煩惱,就永遠擺脫不了凡夫的習氣。
我們若能找到自己心的毛病,就像將陳年汙垢一層層地撥離出來,才能恢復原本清淨的本性。
一般人認為在生活當中繁忙瑣碎,覺得心很難靜得下來。但是佛告訴我們,只要認清事實真相,每一個眾生都具有智慧德相。
修行,就是在幫助我們找回自心的清淨與智慧。凡夫最容易卡住的關卡不外乎是財、色、親情、事業、家人……等,大家會問,如果生活不抓住這些,生活還有什麼意義?當生活遇到困苦的時刻,我們會羨慕那些天生就有好運的人,生活樣樣一帆風順、得意風發;但也有人在一夕之間生命財產化為烏有,這些現象在佛法所教導的因果當中,我們能夠十分清楚明白,「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
如同分享文所述:「心若顛倒就會產生妄想,認假為真,便會隨著世間輪迴流轉,我們要清楚明白地知道,人的一生就是在上演自導自演、自作自受的一齣戲。」也因此,當我們汲汲營營去追求生命當中想抓住的任何事物而飄忽不定時,當我們內心有諸多煩心事無法解決時,不妨靜下心來,好好讀誦佛法經典,去審視自己的內心,我們總是習慣用著妄心在起心動念,妄心是什麼?用執著的心態、自私的心念,這些都是妄心的一種。妄心使得我們總是心隨境轉,處處不自在。
《楞嚴經》:「由心生故,種種法生,由法生故,種種心生。」淨空法師:「心與法的關係,由心攀緣外面的境界,境隨心起,所以叫心生法生;由外面的境界激發內心,心逐境現,所以叫法生心生。譬如我們眼識接觸外面的色塵,就生起貪瞋痴這些念頭,順自己意思的就起貪心,不順自己意思的就起瞋恚心,不見外面境界就不生這個心,見到外面境界心就生了,法生心生。所以說『心本不生因境有』,這個心是妄心,妄心太多太多了!真心是一個,妄心太多了。唯識裡面講八個識,八個心,與八識相應的那些心都是心,所以這個心就很多。
佛有常光,何謂常光?佛光普照。何謂普照?就是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祂保持著真常,在一切境界裡頭決定不起心、不動念,這就是常光,這就是普照,這是我們要學習的,這就叫做根本智。與一切眾生感應道交的時候使用的是後得智,後得智是依根本智而起來的,所以它是智,它不是識。為什麼?它根本不迷。
像《金剛經》裡面教給我們,我們如何受持佛法?佛教給我們,離名字相受持。離開名字,沒有名字;離言說相,沒有言說相;離心緣相,心在這個相裡頭根本不起心動念,這叫做受持如來大法。這個如來是哪個如來?跟諸位說,是不是釋迦牟尼佛如來?那就錯了,你心裡有個釋迦如來,那又是個無明。要記住『如來者,諸法如義』,是自己的如來,是萬法的如來,不指哪一個人。這個時候,法也不生心,心也不生法了,那真是一了百了,這是佛法裡頭真實義趣。」(引用完畢)
當心能不被境界所轉時,便是智慧升起之時。《六祖壇經》:「真如自性起念,六根雖有見聞覺知,不染萬境而真性常自在。故經云: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我們要從生活所接觸的各項人事當中去磨鍊自己的心,去磨出不執著、不被財色名食睡各式各樣所誘惑,才能擺脫過往混亂繁雜的心念,《六祖壇經》:「但自卻非心,打除煩惱破。」修行,就是學習一再放下,覺悟一切因緣生滅,所謂隨緣不攀緣,煩惱自然破除。
《現場開示─阿伯的話精華語錄》:「人生兩大課題:去我執、無我相。去我執,即沒有執著心,不執著於人;無我相,即超出物我兩界,不執著於物;將心思沉澱,放空,來也空空,去也空空,如如不動,看破放下,來去隨緣,不住於心,身心方能自在。」面對人生各種考驗,無論好壞境界,都是來提升我們的心念,考不過,只能繼續留級;考得過,身心自然多一分自在!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   「其實最好的修行就是『生活即修行』,也就是應該做什麼的時候你就去做什麼,好好用心、用功去做。」——聖嚴法師   常用視訊和母親通話,在過去這一年當中常和母親分享一些精舍文章和許多高僧大德法語開示。這樣的習慣源自於去年回台灣的日子裡,發現原本只在家誦《阿彌陀經》、《普門品》和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因為對斷捨離、極簡很有興趣,最近網購了一本書,是一位日本斷捨離大師的書,想說看了應該會很有心得,哪知拿到書後,就覺得不舒服,我想說,不會呀,這不是宗教類的書,怎麼會如此不舒服?心中覺得疑惑,想說是不是自己想太多?我還測試看看,拿別的書,沒感覺;拿這本書,不舒服;拿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六祖壇經》:「佛為一切迷人認五蘊和合為自體相。分別一切法為外塵相。好生惡死。念念遷流。不知夢幻虛假。枉受輪迴。以常樂涅槃。翻為苦相。終日馳求。佛愍此故。乃示涅槃真樂。剎那無有生相。剎那無有滅相。更無生滅可滅。」   自從依照精舍佛菩薩開示的修行法門誦經修行後,身心靈越趨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來信分享,來文照登:   其實我們也不知道為何會發生這件事,它突然像浪潮席捲而來,發生的太快讓我們反應不及,也不知道該從何說起。在此非常感謝菩薩及牟尼精舍師兄姐的熱心的幫忙。   今年8月初,一家人包括我,四個人突然生病了。第一個生病的是我先生,他病了十多天,雖然這期間有看中西醫,但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自述:   一開始我想要渡眾的心是有所求的,因為我的貿易公司完全沒有生意,在補了《金剛經》、《藥師經》、《地藏經》各176遍的事業福德資糧後,還是沒有進展。後來,我想是因為前世在明朝當過山賊王的業力需唸誦經文各600遍化解,在某世跟全家族以詐騙為業需誦經文各480遍,效忠效勞外道《金
    以下一為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災難多為心不正所招感,若心性轉,散發的祥和之氣,上天會感受得到,災難就會比較少。」   「人沒有多厲害,只要是轉世為人,起跑點都是一樣的,一開始大多獸性比佛性強,但人可以藉由道德教化,啟發本自具有的佛性。眾生若沒有修行的概念,則任由弱肉強食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   「其實最好的修行就是『生活即修行』,也就是應該做什麼的時候你就去做什麼,好好用心、用功去做。」——聖嚴法師   常用視訊和母親通話,在過去這一年當中常和母親分享一些精舍文章和許多高僧大德法語開示。這樣的習慣源自於去年回台灣的日子裡,發現原本只在家誦《阿彌陀經》、《普門品》和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因為對斷捨離、極簡很有興趣,最近網購了一本書,是一位日本斷捨離大師的書,想說看了應該會很有心得,哪知拿到書後,就覺得不舒服,我想說,不會呀,這不是宗教類的書,怎麼會如此不舒服?心中覺得疑惑,想說是不是自己想太多?我還測試看看,拿別的書,沒感覺;拿這本書,不舒服;拿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六祖壇經》:「佛為一切迷人認五蘊和合為自體相。分別一切法為外塵相。好生惡死。念念遷流。不知夢幻虛假。枉受輪迴。以常樂涅槃。翻為苦相。終日馳求。佛愍此故。乃示涅槃真樂。剎那無有生相。剎那無有滅相。更無生滅可滅。」   自從依照精舍佛菩薩開示的修行法門誦經修行後,身心靈越趨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來信分享,來文照登:   其實我們也不知道為何會發生這件事,它突然像浪潮席捲而來,發生的太快讓我們反應不及,也不知道該從何說起。在此非常感謝菩薩及牟尼精舍師兄姐的熱心的幫忙。   今年8月初,一家人包括我,四個人突然生病了。第一個生病的是我先生,他病了十多天,雖然這期間有看中西醫,但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自述:   一開始我想要渡眾的心是有所求的,因為我的貿易公司完全沒有生意,在補了《金剛經》、《藥師經》、《地藏經》各176遍的事業福德資糧後,還是沒有進展。後來,我想是因為前世在明朝當過山賊王的業力需唸誦經文各600遍化解,在某世跟全家族以詐騙為業需誦經文各480遍,效忠效勞外道《金
    以下一為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災難多為心不正所招感,若心性轉,散發的祥和之氣,上天會感受得到,災難就會比較少。」   「人沒有多厲害,只要是轉世為人,起跑點都是一樣的,一開始大多獸性比佛性強,但人可以藉由道德教化,啟發本自具有的佛性。眾生若沒有修行的概念,則任由弱肉強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厭欣心-菩提心-他力三心(象山慶24.8.4))     問:若三心凡夫不能發,佛說的豈不是無意義語。佛說法是契理契機的,不會說空話的。只是我們要知三心之體來自名號,稱名就具足三心,也就是凡夫能發起與獲得三心之辦法。三心都做不到佛說來做什麼?往生豈不是沒有希望了?貪瞋癡具足的凡夫都,能做到,才是殊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Thumbnail
    這世間萬象,如一幅瑰麗錦繡,卻非天外飛來之物,而是心神幻化之景。此境非冷酷堅實,乃心靈之鏡,映照自身之影。試想,宇宙洪荒,非大爆炸之聲而起,而是眾生一嘆,意識交融之響。 人心念力,如畫家揮毫,描繪眼前世界。渴慕陽光,則金芒灑落;心生畏懼,則陰影幢幢。
    「所緣境」就是「方法」,譬如念佛的人,佛號就是所緣境;參話頭的人,話頭就是所緣境;數息的人,數數就是所緣境;修不淨觀的人,不淨的境,即不淨的身體,就是所緣境。緣一境,然後繼續不斷地修,這與《佛遺教經》的「制之一處,無事不辦」完全相同;也就是心繫於一境,就能夠入定,入定而能夠產生三昧,從三昧而得智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若無見本性,學法無益 ★我們要回歸本源,要如何在本源修? 修行不是在本源修,因為你找不到本源   佛說:【從萬物修】 從萬物的感受中去修   電影:「美麗人生」 小孩子的心境, 當你把萬物的一切當做是遊戲 就進入到天真本性的天真生活   所有的一切
    Thumbnail
    ※經文: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導讀: 【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為何有過去、現在和未來?凡夫心行之處,住色聲香味觸法
    Thumbnail
    ※經文: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導讀: 【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六祖壇經.疑問品第三》云:「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如來有肉眼
    Thumbnail
    瞭解「真心、妄心」的辨別對於學佛者來說至關重要。 離開前塵有分別性的即為真心,離開分別性離開前塵的即為妄心。 金剛經也指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能見到諸相非相,則能見如來,達到涅槃的境界。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厭欣心-菩提心-他力三心(象山慶24.8.4))     問:若三心凡夫不能發,佛說的豈不是無意義語。佛說法是契理契機的,不會說空話的。只是我們要知三心之體來自名號,稱名就具足三心,也就是凡夫能發起與獲得三心之辦法。三心都做不到佛說來做什麼?往生豈不是沒有希望了?貪瞋癡具足的凡夫都,能做到,才是殊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Thumbnail
    這世間萬象,如一幅瑰麗錦繡,卻非天外飛來之物,而是心神幻化之景。此境非冷酷堅實,乃心靈之鏡,映照自身之影。試想,宇宙洪荒,非大爆炸之聲而起,而是眾生一嘆,意識交融之響。 人心念力,如畫家揮毫,描繪眼前世界。渴慕陽光,則金芒灑落;心生畏懼,則陰影幢幢。
    「所緣境」就是「方法」,譬如念佛的人,佛號就是所緣境;參話頭的人,話頭就是所緣境;數息的人,數數就是所緣境;修不淨觀的人,不淨的境,即不淨的身體,就是所緣境。緣一境,然後繼續不斷地修,這與《佛遺教經》的「制之一處,無事不辦」完全相同;也就是心繫於一境,就能夠入定,入定而能夠產生三昧,從三昧而得智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若無見本性,學法無益 ★我們要回歸本源,要如何在本源修? 修行不是在本源修,因為你找不到本源   佛說:【從萬物修】 從萬物的感受中去修   電影:「美麗人生」 小孩子的心境, 當你把萬物的一切當做是遊戲 就進入到天真本性的天真生活   所有的一切
    Thumbnail
    ※經文: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導讀: 【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為何有過去、現在和未來?凡夫心行之處,住色聲香味觸法
    Thumbnail
    ※經文: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導讀: 【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六祖壇經.疑問品第三》云:「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如來有肉眼
    Thumbnail
    瞭解「真心、妄心」的辨別對於學佛者來說至關重要。 離開前塵有分別性的即為真心,離開分別性離開前塵的即為妄心。 金剛經也指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能見到諸相非相,則能見如來,達到涅槃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