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是一不是三。「佛」是這顆心;凡夫眾生也是這顆心。《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自性能生萬法,萬法不離自性;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六祖壇經》」阿伯時常耳提面命地叮嚀我們「歷事鍊心」,佛法是心法,應向內修,莫向外馳求。這顆「心」這麼神奇,應該要好好來了解認識一下。


《六祖壇經》:「不識本心,學法無益。」我試著問自己,「心」是甚麼?就未學佛前,凡夫眾生所見而言,會有喜怒哀樂、憂悲苦惱及生老病死……等等。「心」有多大?當我站在臺北市東區熱鬧的街道上,抬頭望去一眼便能看見101大樓聳立;當我登上101大樓往下看,臺北市東區所有的高樓大廈及車水馬龍的街道,無一處不在眼下。我能有所見,都是自己的本能所見,不假外物。


今時,有緣能遇見牟尼精舍,在精舍佛菩薩慈悲及阿伯循循善誘,教導我們持誦《金剛經》、《藥師經》、《地藏經》、《六祖大師法寶壇經》……等等大乘經典,透過實際修行,讓我們知因了果,用「因果債,功德還」來與冤親債主解冤釋結。


當我開始學佛修行後,再去探究「心」是甚麼?有多大?就佛法而言,「心包太虛,量周沙界。」盡虛空、遍法界、究竟圓滿、寂靜涅槃。當下我還不能理解,現在,終於明白了,《華嚴經》中的〈覺林菩薩偈〉:「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我們的這顆「心」無所不能,想要什麼,心都可以成就。有了心的動念,才有世間的存在,所有的影像都是本心能顯能現,都是暫時的、都是假的,莫執著。心,如同一面鏡子,鏡子能照萬物,物來則應,過去不留。我能看見101大樓及整座城市的街道,是真心本性的作用。所以「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


《金剛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我們要知道,世間所有的相,是一合相,都是假的,有生滅,不究竟。都是因緣和合而生起的,隨著緣聚而生,緣散而滅。如眾生有生、老、病、死;世間的山河大地有成、住、壞、空;人的心念有生、住、異、滅的變化;自然界的時序有春、夏、秋、冬,或冷、暖、寒、暑的更替。唯有本自具足、不生不滅又能生萬法的佛性,才是最圓滿、最究竟的。


心若顛倒就會產生妄想,認假為真,便會隨著世間輪迴流轉,我們要清楚明白地知道,人的一生就是在上演自導自演、自作自受的一齣戲。眾生體內的這顆「心」,與「佛」體內的那顆心是一樣的,無二無別。六祖惠能大師說:「本性是佛,離性無別佛」、「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即佛」。讓我更清楚明白地知道,我心即是佛;佛即是我心,迷悟不同,見有遲疾。凡夫眾生的心是妄心,有著無量無邊的煩惱塵勞及無明;佛心是清淨心,有著無量無邊的般若智慧及光明,原來就是這樣,本來也是如此。


(分享完畢)


所謂「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但是我們整天總是在煩惱這個、煩惱那個,好不容易過了昨天,今天一樣要煩惱明天,要掛心的事情彷彿川流不息的河水,若不從心上克服自己的思慮煩惱,就永遠擺脫不了凡夫的習氣。


我們若能找到自己心的毛病,就像將陳年汙垢一層層地撥離出來,才能恢復原本清淨的本性。


一般人認為在生活當中繁忙瑣碎,覺得心很難靜得下來。但是佛告訴我們,只要認清事實真相,每一個眾生都具有智慧德相。


修行,就是在幫助我們找回自心的清淨與智慧。凡夫最容易卡住的關卡不外乎是財、色、親情、事業、家人……等,大家會問,如果生活不抓住這些,生活還有什麼意義?當生活遇到困苦的時刻,我們會羨慕那些天生就有好運的人,生活樣樣一帆風順、得意風發;但也有人在一夕之間生命財產化為烏有,這些現象在佛法所教導的因果當中,我們能夠十分清楚明白,「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


如同分享文所述:「心若顛倒就會產生妄想,認假為真,便會隨著世間輪迴流轉,我們要清楚明白地知道,人的一生就是在上演自導自演、自作自受的一齣戲。」也因此,當我們汲汲營營去追求生命當中想抓住的任何事物而飄忽不定時,當我們內心有諸多煩心事無法解決時,不妨靜下心來,好好讀誦佛法經典,去審視自己的內心,我們總是習慣用著妄心在起心動念,妄心是什麼?用執著的心態、自私的心念,這些都是妄心的一種。妄心使得我們總是心隨境轉,處處不自在。


《楞嚴經》:「由心生故,種種法生,由法生故,種種心生。」淨空法師:「心與法的關係,由心攀緣外面的境界,境隨心起,所以叫心生法生;由外面的境界激發內心,心逐境現,所以叫法生心生。譬如我們眼識接觸外面的色塵,就生起貪瞋痴這些念頭,順自己意思的就起貪心,不順自己意思的就起瞋恚心,不見外面境界就不生這個心,見到外面境界心就生了,法生心生。所以說『心本不生因境有』,這個心是妄心,妄心太多太多了!真心是一個,妄心太多了。唯識裡面講八個識,八個心,與八識相應的那些心都是心,所以這個心就很多。


佛有常光,何謂常光?佛光普照。何謂普照?就是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祂保持著真常,在一切境界裡頭決定不起心、不動念,這就是常光,這就是普照,這是我們要學習的,這就叫做根本智。與一切眾生感應道交的時候使用的是後得智,後得智是依根本智而起來的,所以它是智,它不是識。為什麼?它根本不迷。


像《金剛經》裡面教給我們,我們如何受持佛法?佛教給我們,離名字相受持。離開名字,沒有名字;離言說相,沒有言說相;離心緣相,心在這個相裡頭根本不起心動念,這叫做受持如來大法。這個如來是哪個如來?跟諸位說,是不是釋迦牟尼佛如來?那就錯了,你心裡有個釋迦如來,那又是個無明。要記住『如來者,諸法如義』,是自己的如來,是萬法的如來,不指哪一個人。這個時候,法也不生心,心也不生法了,那真是一了百了,這是佛法裡頭真實義趣。」(引用完畢)


當心能不被境界所轉時,便是智慧升起之時。《六祖壇經》:「真如自性起念,六根雖有見聞覺知,不染萬境而真性常自在。故經云: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我們要從生活所接觸的各項人事當中去磨鍊自己的心,去磨出不執著、不被財色名食睡各式各樣所誘惑,才能擺脫過往混亂繁雜的心念,《六祖壇經》:「但自卻非心,打除煩惱破。」修行,就是學習一再放下,覺悟一切因緣生滅,所謂隨緣不攀緣,煩惱自然破除。


《現場開示─阿伯的話精華語錄》:「人生兩大課題:去我執、無我相。去我執,即沒有執著心,不執著於人;無我相,即超出物我兩界,不執著於物;將心思沉澱,放空,來也空空,去也空空,如如不動,看破放下,來去隨緣,不住於心,身心方能自在。」面對人生各種考驗,無論好壞境界,都是來提升我們的心念,考不過,只能繼續留級;考得過,身心自然多一分自在!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raw-image
raw-image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香港吃貨寶寶的沙龍
38會員
1.9K內容數
2024/05/17
奉行聖賢教育的善果    淨空法師講述 現在把聖賢教育丟掉了,古人這些真叫最優良的傳統不要了,現在的小孩什麼人教?電視教他。你看一出生,眼睛睜開就對著電視。電視教他什麼?教他暴力色情、殺盜淫妄。長大上學了,外國學校我知道,中國小學我沒去看過,外國學校一年級就教電腦了。小朋友接觸電腦,電
2024/05/17
奉行聖賢教育的善果    淨空法師講述 現在把聖賢教育丟掉了,古人這些真叫最優良的傳統不要了,現在的小孩什麼人教?電視教他。你看一出生,眼睛睜開就對著電視。電視教他什麼?教他暴力色情、殺盜淫妄。長大上學了,外國學校我知道,中國小學我沒去看過,外國學校一年級就教電腦了。小朋友接觸電腦,電
2024/05/17
斷人法身慧命的因緣果報(2)    淨空法師講述 聖賢的教化,古德有比喻啊,人天眼目啊,黑暗燈明啊,你要障礙,罪過就大了。你害一個善人,尤其是陷害一個從事社會教育工作的人,教化一切眾生的人,罪過不在受害人結罪,是在整個社會一切眾生接受教育上結罪。所謂是你把一切眾生的法身慧命斷了,你把一
2024/05/17
斷人法身慧命的因緣果報(2)    淨空法師講述 聖賢的教化,古德有比喻啊,人天眼目啊,黑暗燈明啊,你要障礙,罪過就大了。你害一個善人,尤其是陷害一個從事社會教育工作的人,教化一切眾生的人,罪過不在受害人結罪,是在整個社會一切眾生接受教育上結罪。所謂是你把一切眾生的法身慧命斷了,你把一
2024/05/17
斷人法身慧命的因緣果報(1)    淨空法師講述 我們認識的朋友當中,有不少到惡道去了。怎麼知道?這算什麼?他學佛,他念佛,而且還學佛學得不錯,在佛門真做了不少好事,他墮地獄了,所以他有機會來附體、來託夢,把他的狀況告訴我們,要求我們超度他。我們從這些信息當中也知道,這個迴向超度真有效
2024/05/17
斷人法身慧命的因緣果報(1)    淨空法師講述 我們認識的朋友當中,有不少到惡道去了。怎麼知道?這算什麼?他學佛,他念佛,而且還學佛學得不錯,在佛門真做了不少好事,他墮地獄了,所以他有機會來附體、來託夢,把他的狀況告訴我們,要求我們超度他。我們從這些信息當中也知道,這個迴向超度真有效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小的時候不懂修行是什麼,不懂佛法的真實義。總覺得修行就是修仙,要修到變成神仙才是圓滿。那時候理解的修行,是深不可測、遙不可及的,誤以為修行的門檻很高,不是我這種凡夫可以觸及,也不是我這個俗子可以承擔的。後來,有機緣接觸佛法,在持誦經典的過程當中,受到佛菩薩的智慧洗禮、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小的時候不懂修行是什麼,不懂佛法的真實義。總覺得修行就是修仙,要修到變成神仙才是圓滿。那時候理解的修行,是深不可測、遙不可及的,誤以為修行的門檻很高,不是我這種凡夫可以觸及,也不是我這個俗子可以承擔的。後來,有機緣接觸佛法,在持誦經典的過程當中,受到佛菩薩的智慧洗禮、
Thumbnail
上一篇「非心非佛」的篇章裡,「真心無相,憑何得見」這句話是出自於《金剛經六祖口訣》。昔惠能三更夜裡入祖師室,五祖弘忍大師以袈裟遮圍,不令人見,為說《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而後五祖親傳衣缽,是為東土禪宗第六祖。上悟心宗見世尊,下化眾生救迷情,六祖為《金剛經》留下一
Thumbnail
上一篇「非心非佛」的篇章裡,「真心無相,憑何得見」這句話是出自於《金剛經六祖口訣》。昔惠能三更夜裡入祖師室,五祖弘忍大師以袈裟遮圍,不令人見,為說《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而後五祖親傳衣缽,是為東土禪宗第六祖。上悟心宗見世尊,下化眾生救迷情,六祖為《金剛經》留下一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心靜,才能與宇宙相應。」 眾生無明習氣深重,若沒有透過修行,將七情六慾和貪嗔痴慢疑一點一點地除去,就會一直在六道輪迴中輾轉來去,苦不得脫,無有出期。修行,要守戒律,才不會一直造惡業、犯因果;修行,要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痴。 《六祖壇經》:「菩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心靜,才能與宇宙相應。」 眾生無明習氣深重,若沒有透過修行,將七情六慾和貪嗔痴慢疑一點一點地除去,就會一直在六道輪迴中輾轉來去,苦不得脫,無有出期。修行,要守戒律,才不會一直造惡業、犯因果;修行,要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痴。 《六祖壇經》:「菩
Thumbnail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金剛經: 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
Thumbnail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金剛經: 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 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
Thumbnail
菩提心修學述要 上淨下界法師 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如是發心,名之為圓! 我們看下一段的偏跟圓,這兩個都是大乘,請合掌: 所修的功德念念執著不忘,我執法執也是沒有消除,如是發心,名之為偏。 業力,萬般皆是業,半點不由人,就這樣子而已了。
Thumbnail
菩提心修學述要 上淨下界法師 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如是發心,名之為圓! 我們看下一段的偏跟圓,這兩個都是大乘,請合掌: 所修的功德念念執著不忘,我執法執也是沒有消除,如是發心,名之為偏。 業力,萬般皆是業,半點不由人,就這樣子而已了。
Thumbnail
本來就是佛心,修行人不能看破虛妄的根源,直下承當佛心,卻還要「拿著」佛心去「造作扭捏」意識心,以意識心的禁伏不起、堅凝不動,甚或潛伏到潛意識的深處,以為這樣的修行,就是佛心了,不知,佛心是本來現成的,無始時來,未曾虧欠,不是造作而得來的,所以這樣的修行,難道不是正如「騎牛覓牛」般的大錯嗎?
Thumbnail
本來就是佛心,修行人不能看破虛妄的根源,直下承當佛心,卻還要「拿著」佛心去「造作扭捏」意識心,以意識心的禁伏不起、堅凝不動,甚或潛伏到潛意識的深處,以為這樣的修行,就是佛心了,不知,佛心是本來現成的,無始時來,未曾虧欠,不是造作而得來的,所以這樣的修行,難道不是正如「騎牛覓牛」般的大錯嗎?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是一不是三。「佛」是這顆心;凡夫眾生也是這顆心。《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自性能生萬法,萬法不離自性;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六祖壇經》」阿伯時常耳提面命地叮嚀我們「歷事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是一不是三。「佛」是這顆心;凡夫眾生也是這顆心。《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自性能生萬法,萬法不離自性;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六祖壇經》」阿伯時常耳提面命地叮嚀我們「歷事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六祖壇經講記》:「『直了成佛』,這個問題很重要,修行一剛開始並不是修,而是悟。所以我建議各位不要急著修,那一定是盲修瞎練,你要悟,再悟後起修。悟什麼,就悟本心,悟你這顆心,悟了就是這樣修,所以叫直了成佛。『直了』就是頓悟。我可以跟你保證,看完整本《六祖壇經》,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六祖壇經講記》:「『直了成佛』,這個問題很重要,修行一剛開始並不是修,而是悟。所以我建議各位不要急著修,那一定是盲修瞎練,你要悟,再悟後起修。悟什麼,就悟本心,悟你這顆心,悟了就是這樣修,所以叫直了成佛。『直了』就是頓悟。我可以跟你保證,看完整本《六祖壇經》,
Thumbnail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Thumbnail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Thumbnail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Thumbnail
六祖法寶壇經淺釋 蔡師兄:《六祖法寶壇經》是精舍送給大家最好的禮物,大家要勤加薰習,必有所獲。汝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寶山空手歸。 《金剛經》指示目標,《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宗寶本》為施行細則,日讀兩品,時時內省,配合實踐,日久功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