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觀察|通勤是舊點子,不是好點子?一次疫情讓我們體悟 WFH 的美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2021/07/27,台灣將 covid-19 疫情警戒降至二級,結束了兩個多月的三級閉關生活。這些日子,餐飲業因應不能內用而發展各家外帶事業,電商與物流藉機蓬勃發展,全民拚數位轉型。
而不少本來「靠筆電吃飯」的白領上班族更是開始了為期好幾週的「WFH」工作新常態,不僅檢驗企業體質是否確實「數位化」,也讓不少上班族思考——如果抱著筆電在家就能工作,為什麼我們需要通勤?
為什麼我們必須因工作將肉體長期禁錮在某地?
數位化能成為解放的鑰匙嗎?
本文我將聊聊個人遠端工作的心得,再藉由國外矽谷目前正經歷的「出走潮」與遠端轉變,來聊聊台灣 WFH 的趨勢發展。
到山林間 WHA 好像也是個好點子!

Work From Home 的優缺點?

台灣5月起的疫情升級,相信很多人都親身體驗到了 WFH,遠端辦公的優缺點不外乎就是以下 —
  • 優點一:少了通勤,時間更自由
  • 優點二:更親近生活,例如熟悉下廚技巧或與家人有更多相處機會
  • 缺點一:見不到同事好孤單
  • 缺點二:數位工具需要適應,有時候還冷冰冰
另外,如果你肩負管理職,可能也會在掌控員工工作進度上需要花點時間找到平衡點。這裡就考驗組織內部的信任程度,以及主管的管理能力了。推薦可以看 INSIDE 的這篇〈在家工作放大企業「信任債」:疫情時代下,遠距工作如何建立團隊互信?〉
雖然不少人會質疑遠端工作的效率,或是因為缺乏「儀式感」而懷念辦公室,但個人經過這次 WFH 的體驗後,我絕對是遠端工作派的!!甚至非常期待未來數位遊牧、長期遠端的職涯熱潮到來。
為什麼呢?由於個人天生喜歡自由、討厭約束,也追求做事情不要流於表面工夫,應追求效率。因此我一直都覺得通勤是件蠻沒效率的一件事情。為了工作搬離家鄉,在租屋處花了三分之一的薪水,然後每天還得花了快一個小時在交通上,還得被塞車、人擠人搞得心情不悅…。
何不將這一個小時花在睡眠上,給自己一個高品質的身體狀況,或是來頓優雅的早餐、早晨瑜伽,讓一日之晨更具質感,用更加的心情來迎接工作,這樣聽起來不是好得多嗎?
下班時間,再也不需要再度塞在車陣中,而是直接離開座位前往廚房,動手下廚,與家人共享晚餐時光,不用因為通勤而錯失這些生命中的美妙體驗。宏觀來看,遠端工作還能趨緩城鄉差距、鄉村人口老化、青年離鄉潮、租金經濟壓力,對社會來說具正向益處。

▍矽谷企業改變體質,遠端必然是趨勢!

2020 年疫情在全球肆虐,除了台灣以外,很多企業早就開始啟動在家上班的機制。而最近因應疫苗施打率提升,大家也開始重新思考「是否要回去辦公室上班」的命題。
而在這之前,科技企業甲骨文率先做出更大膽又經濟實惠的選擇,2020/12 就舉家搬離矽谷,在德州落地生根。甲骨文的發言人表示,此舉將帶給員工更大的彈性,上班地點與工作模式都可自由選擇。
臉書、蘋果、google、微軟、uber、Salesforce 等矽谷巨獸也陸續以政策來證明,「遠距上班」將成為常態性的新選擇。
臉書表示,只要獲得主管同意即可長期在家工作,創辦人 Mark Zuckerberg 更表示明年將花一半以上的時間居家辦公,希望未來 10 年內將有一半員工長期 WFH 的企業新體質。
蘋果則是希望員工能夠「混合辦公」,一週有三天的時間回到辦公室上班,這項看在亞洲員工眼裡的「善舉」,被已經徹底愛上 WFH 的總部員工批評「太僵硬」,目前正在連署抗議中,其中高達九成員工希望能夠長期wfh,更有 36.7% 員工明言「若不改善恐考慮離職」,展現出矽谷上班族真的回不去了!遠距絕對是重要的工作趨勢。
許多矽谷企業之所以決定長期遠距,除了大環境的因素外,其實是「圖利於公司」的重要決策。因為,這樣企業再也不需要被地點、時間限制,而錯過全世界各地的優秀人才,臉書總部可以擁有來自美國甚至世界各地的頂尖員工,只要有網路,一切都好辦。而員工不需要離家背井才能追求夢想,在自己喜歡的舒適圈工作,也能在厲害的企業大展身手,實屬雙贏局面。
另外,企業也可因此而減少辦公室租金、硬體設備等耗材,所有裝置都將更加彈性,避免不必要的浪費。
當然,體質較為傳統的企業領域,對於轉型與改變的反應還是稍慢的。根據報導,紐約金融業在夏季重回辦公室的比率高達 6 成,而科技業僅 3 成,可見 wfh 尚未吹到金融體系的領域。

▍台灣企業對 WFH 的態度?

由於台灣疫情封鎖不如美國耗時了一年多,僅兩個多月的 WFH,讓台灣企業對此的感覺就像是「臨時應變措施」,尚未意識到這會是「新常態」。2021/07/26 降級後,大部分企業都著手於「重回辦公室」,例如採取 a\b 分流的方式,讓員工慢慢回到都市裡來。大概僅有總部在國外的外商公司(例如 yahoo、intel 等)才會讓遠距工作維持在長久的計畫上。
這些作為純屬意料之內,但令人驚喜的是,有兩間與社群、行銷相關的公司願意改變,嘗試台企還不敢挑戰的全遠端工作模式 — 陳思傑領軍的只要有人社群顧問、林育聖的文案的美工作室!
傑哥的公司原本就有每月 4 天 WFH 的制度,並且日常的數位工具協作或使用上都已累積經驗,也正是公司體質夠數位,才讓他決定「不限天數申請 WFH」的解放制度。但仔細看也不是全部遠端、辦公室馬上退租的極端做法,禮拜二還是要固定進來開會,只是員工可以自行選擇辦公地點。
而林育聖的制度改變則改變幅度更大,遠端工作不需要申請,「家裡悶或有商務會談才需要來辦公室」。林育聖也提到,辦公應以「目標為導向」,那些辦公室留下來的傳統文化將成為時代的眼淚。
「以前所嚮往的辦公室團購、一起開會討論、下午茶八卦或辦公室串門子,都已經成為過去了。往好處想,我們現在可以徵全台的夥伴了,可以跟更多不同地區優秀的人才合作了。」林育聖。
爬梳了這些趨勢與發展,我認為「遠端」勢必是未來新常態,台灣企業可以仔細想想,除了傳統文化外,「辦公室究竟有什麼意義」?而「沒有辦公室會有什麼壞處」?調整企業數位體質,早點做好雲端建置,順應環境變遷與 Z 世代員工對工作的看法,才能往「幸福又高效的企業」願景向前走一步。
台灣企業也不需要操之過急,別直接將政策定在「全遠端」,可以像陳思傑或 Dcard 一樣,先實施每月幾天的混合辦公做為實驗,真的放心或調好體質之後,再來逐步遠端,相信會有較大的助益。
而身為員工,混合辦公、WFH 與數位遊牧一直是我的夢想。畢竟如果事情都一樣做得完,能在家裡舒舒服服,誰還想在捷運上早起人擠人呢?若真的想念同事情誼,偶爾進辦公室不僅調劑身心也能當面聯絡感情,混合辦公的模式也是相較中庸的做法。
>>>歡迎追蹤我的 Medium,看更多我的觀點!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會員
12內容數
從國中開始踏入追劇、看電影的興趣,中學時期一口氣看了可能有 300 部以上的日劇,高中去百慕達(好久遠!)借片子時,有時會遇到店員不知道要推薦什麼給我(看太多了...)。大學開始涉略美劇、陸劇、更多元的電影。不想刻意培養所謂的「觀影品味」,就寫些自己喜歡的影集、電影,等著有緣人一起透過文字來個共鳴。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1.傳統工作型態: 固定辦公地點 每天通勤上下班 以台北為例,平均每天通勤時間約一小時 2.遠距工作: 定義:不需在固定辦公地點工作,可在家、咖啡廳等地透過網路完成工作 起源於20世紀70年代,但隨著網際網路普及後才流行 COVID-19疫情加速了遠距工作的普及
Thumbnail
遠距上班是一種新型態的作業方式,剛開始時,運轉效率非常低落,公司的伺服器很明顯無法容納這麼多的遠端作業需求,部門的公檔、公司的作業系統、每個人使用的郵件及電話系統、各種例行的會議及報告,伺服器無法承受成百上千的人同時連線,以致初期的工作效率非常低落...
Thumbnail
Why Taiwan Lags in Remote Work Adoption Outside Tech In 2024, many countries have embraced remote work. However, Taiwan's non-tech industries are slo
Thumbnail
对我这种喜欢在家上班的人来说,除非是自由工作业者,不然我必须谢谢疫情的爆发,大大改变了全球的工作模式。让很多公司认清到:“哦,原来我们是可以远程工作的。” 当然,这也大大提升了全球的竞争。毕竟花一个高薪请本地人,maybe 可以请好几个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才人。
這幾年因為疫情緣故,讓我更堅信WFH(Work From Home)是未來工作職業趨勢。最近還有流行一個新名詞「數位遊牧」。 在家工作的好處,不外乎就是時間彈性,環境自在,光是想到不用趕上班打卡這件鳥事就是一個爽字形容! 想到以前那段趕打卡的歲月,從一起床開始就是一個競爭形容。趕出門、趕捷運、趕上
Thumbnail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疫情的推波助瀾,遠端工作已經變成了很多人的日常。這種轉變對工作和生活平衡有深遠的影響。瞭解遠端工作的優點、挑戰和如何實現工作與生活的平衡至關重要。
Thumbnail
許多企業主公開宣布要再次推動員工「回到辦公室」。不過一項新調查顯示,高層預期遠距工作模式將會持續成長。事實證明員工更喜歡遠程工作,相關科技也不斷改進。對於混合工作模式來說,生產力並未因此損失。儘管媒體標題可能強調回到辦公室的趨勢,但高層領導人預計,未來五年內,混合工作和完全遠程工作,都將繼續增加。
Thumbnail
兩年前剛換到遠端工作時,因為轉換初期的不適應,還沒找到自己的工作節奏,導致第一個月都在焦慮中度過,不知道何時該休息。是讀了室友推薦的《遠距工作這樣做》後開始好轉。 這次重讀後,整理了書中以及自己實測經驗後對我很受用的3個觀點。如果你也是剛轉到遠端工作者,希望這篇能幫助到你。 顛覆工作習慣
Thumbnail
疫情之下許多公司都改為遠距辦公,甚至在現今趨緩的背景中,仍有些工作是以遠距的形式合作,我自己目前也是遠距工作的形式,一開始對於充滿自由以及節省通勤時間的工作型態興奮不已,但隨著全面遠距工作將進入一年,卻也發現自己的心理狀態有些需要調適。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1.傳統工作型態: 固定辦公地點 每天通勤上下班 以台北為例,平均每天通勤時間約一小時 2.遠距工作: 定義:不需在固定辦公地點工作,可在家、咖啡廳等地透過網路完成工作 起源於20世紀70年代,但隨著網際網路普及後才流行 COVID-19疫情加速了遠距工作的普及
Thumbnail
遠距上班是一種新型態的作業方式,剛開始時,運轉效率非常低落,公司的伺服器很明顯無法容納這麼多的遠端作業需求,部門的公檔、公司的作業系統、每個人使用的郵件及電話系統、各種例行的會議及報告,伺服器無法承受成百上千的人同時連線,以致初期的工作效率非常低落...
Thumbnail
Why Taiwan Lags in Remote Work Adoption Outside Tech In 2024, many countries have embraced remote work. However, Taiwan's non-tech industries are slo
Thumbnail
对我这种喜欢在家上班的人来说,除非是自由工作业者,不然我必须谢谢疫情的爆发,大大改变了全球的工作模式。让很多公司认清到:“哦,原来我们是可以远程工作的。” 当然,这也大大提升了全球的竞争。毕竟花一个高薪请本地人,maybe 可以请好几个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才人。
這幾年因為疫情緣故,讓我更堅信WFH(Work From Home)是未來工作職業趨勢。最近還有流行一個新名詞「數位遊牧」。 在家工作的好處,不外乎就是時間彈性,環境自在,光是想到不用趕上班打卡這件鳥事就是一個爽字形容! 想到以前那段趕打卡的歲月,從一起床開始就是一個競爭形容。趕出門、趕捷運、趕上
Thumbnail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疫情的推波助瀾,遠端工作已經變成了很多人的日常。這種轉變對工作和生活平衡有深遠的影響。瞭解遠端工作的優點、挑戰和如何實現工作與生活的平衡至關重要。
Thumbnail
許多企業主公開宣布要再次推動員工「回到辦公室」。不過一項新調查顯示,高層預期遠距工作模式將會持續成長。事實證明員工更喜歡遠程工作,相關科技也不斷改進。對於混合工作模式來說,生產力並未因此損失。儘管媒體標題可能強調回到辦公室的趨勢,但高層領導人預計,未來五年內,混合工作和完全遠程工作,都將繼續增加。
Thumbnail
兩年前剛換到遠端工作時,因為轉換初期的不適應,還沒找到自己的工作節奏,導致第一個月都在焦慮中度過,不知道何時該休息。是讀了室友推薦的《遠距工作這樣做》後開始好轉。 這次重讀後,整理了書中以及自己實測經驗後對我很受用的3個觀點。如果你也是剛轉到遠端工作者,希望這篇能幫助到你。 顛覆工作習慣
Thumbnail
疫情之下許多公司都改為遠距辦公,甚至在現今趨緩的背景中,仍有些工作是以遠距的形式合作,我自己目前也是遠距工作的形式,一開始對於充滿自由以及節省通勤時間的工作型態興奮不已,但隨著全面遠距工作將進入一年,卻也發現自己的心理狀態有些需要調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