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渴望出外運動,卻連一步都不想再踏進辦公室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新建更多舒適的辦公空間、提供免費的早午餐,想用來吸引更多優秀的人才?別傻了好嗎!提供時間與空間的彈性選項,才是現在能吸引世界一流人才的誘因。《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上班就像轉緊發條,利用每分每秒做到效率極大值,然而,工作以外的時間卻開始發懶,這都是因為不同習慣的建立。我們生活大部分時間就像開著自動導航,不需特別費力就能完成日常的事情。然而看似輕鬆,卻有可能建立起很難改變的習慣迴圈。
近期,台灣的疫情升溫,雖然沒有像去年或是其他國家再施行相當嚴格的管控,但不少的學校出現停課,公司也出現居家辦公或是分流的措施。我同時擁有實體辦公室與居家辦公的經驗。因為公司是美商,所以當國外疫情嚴峻的時候公司就已經推行遠距辦公,不過這時候台灣可說是風平浪靜,我就選擇繼續每天都進公司的生活,除了長時間通勤,不過有免費的餐飲,還可以跟小貓兩三隻的同事哈拉還是很不錯的XDD
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幕,當時隔壁辦公大樓懷疑有確診個案,坐在我身後的主管說你可以決定接下來要不要居家辦公,那時候真的受到很大的動搖,還好最後檢驗出來是陰性,也就繼續保持進公司的習慣。直到疫情大爆發的台灣,真的很難得看見路上都沒有人車的台北,許多公司都開始施行居家辦公、學校的線上教學等。在這兩種工作模式之下我發現,遠距提供的不僅是時間與空間上的彈性,還有一種心態上的穩健,試想現在確診數每天飆高,出門難免會擔心染疫的風險,公司仍在觀望居家辦公的政策,員工的心應該也會跟著疫情的發展不安。
photo by Helena Lopes on Unsplash
哼!結束居家辦公我就離職
43%亞馬遜員工、Google31%員工、28%蘋果員工說如果結束WFH(Work From Home)規定要重返辦公室他們就會離職。
科技巨頭也都開始推延原定的返回辦公室計畫,甚至公司也不願承擔這個政策的影響,而是將決定權交給各單位。就連Google原本說的只有在特殊的情況才會允許遠距辦公申請,而且一聲令下就要員工回到辦公室。之後也一改強硬的態度,並核准了超過八成的遠距辦公申請。Twitter也說開放員工永久都可以選擇居家辦公。
蘋果規定一開始全面每週回來工作一天,5月23號就必須增加到三天。庫克把這句話說得太硬也太死,造成蘋果內部一片「要我回辦公室?去你的!」實際上員工用的話更難聽,他們採用的字眼是 F — K RTO (return to office) 有人最先在公司內部匿名網站上 post 出這樣的字眼,接著一大堆「我也是!」的聲音加入。有人說的確很想念老朋友們,也急著想回去見見他們,寒暄完了就順便遞辭呈。所以回辦公室的那天,也是辭職的日子。也有人說已經不可能再回到過去那種困在車陣裡的日子。高薪如今已不可能再交換那種折磨。
疫情下的那些好事
至2020年3月開始,疫情在各國造成了大流行,而遠距生活的型態也隨之展開,像是人們開始使用視訊軟體或是居家健身器材。而相關的公司像是ZOOM與Peloton等都在疫情之下營收逆勢上升,也引發股價的大飆漲,到了2022年,各國逐步解封,在國外經歷過嚴格的封鎖之下,人們也開始迫不及待外出透透氣。隨著解封這兩家公司的股票也從高點跌了將近七成。
photo by Israel Andrade on Unsplash
辦公室的歷史
霍桑實驗(Hawthorne effect)原本是心理學家想用來研究燈光明暗對於工作表現的影響,結果發現燈光並沒有反映出明顯的結果,反而是因為有人在旁邊觀察,因為知道有人在看,而提升了工作效率。
回想一下古時候祖先們的生活,大多是以農業或是狩獵及採集維生,大自然或是家中就是工作場所。隨著工業革命以及各種機器的發明,開始進入生產加工與製造的領域,這個時候衡量人們的工作產能大多是以最終完成多少產品,或是在工廠工作了多長的時間而定。隨著時間的推移,網路的普及也差不多是近二十年所發生的,同時資訊的革命也對我們的日常生活與工作造成了很大的變革。並不是說現在製造生產的工作就消失,而是有很多工作是可以只靠一台電腦連上網路就完成的,同時,隨著人工智能與自動化機器的出現,重複性高單一的工作也很容易被取代。而且每個人家中都有快速的網路以及能負擔的電腦設備,也讓工作更順暢跨越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
難道辦公室真有這麼好嗎?
公司辦公室的設立大多都在大城市中,這也代表了到選擇到公司工作必須同時考量交通與租住的時間和金錢成本。此外,從自身的辦公室經驗也有發現,其實一天的工作時間根本不用到八小時,如果專注而且流程順利,其實大約只要5~6小時就能完成,但礙於在辦公室身旁有同事與主管的目光,就算工作完成了,似乎也只能盯著電腦螢幕發呆,或是躲進廁所滑個手機。
photo by S Migaj on Unsplash
反思工作與生活
疫情的剛開始,因為我們都對於這個病毒很陌生,社會的風氣也是非常緊張焦慮的,然而,回過頭看我認為疫情就像是個雙面刃,為了還能在安全穩定的企業經營之下,加速數位轉型計畫,從可選擇性的到不得不採用,讓員工體會到遠距辦公的安全、舒適、高效與彈性,而且發現這種模式一樣可以完成工作,那又何必要舟車勞頓或是要花掉大部分的薪資到大城市選擇狹窄的居住環境呢?
最後,除了在工作模式上的加速變革外,我們在疫情時代也更加注重到不僅是生理方面的健康,還有心理層面的安適,更讓我們了解到如何處理焦慮、憂鬱與緊張不安的情緒,在工作與生活中也更加會重視能夠平衡心理狀態的內容。疫情前我們對於工作上不太合理的要求或許還會想要忍耐,但在疫情之下,看到許多人染疫甚至是死亡,也許在死亡面前才能做最真實的自己吧。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473717511018533&set=a.281870616869891
https://nypost.com/2022/04/01/apple-employees-say-theyll-quit-over-tim-cooks-return-to-office-push/
https://www.techrepublic.com/article/1-in-3-employees-will-quit-if-wfh-ends-according-to-a-new-survey/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5會員
93內容數
我們相信,心理健康的力量能夠支撐起全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Jamie.K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先前從新聞媒體上得知的資訊,原本以為俄軍已經撤退,也將化解與烏克蘭的緊張情勢,然而卻在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向烏克蘭發起閃電攻擊,軍事排名遠不及俄國的烏克蘭,也缺少其他國家的援助,必定會面對一場非常艱困的戰役。從社群媒體上可以看到捕捉下一些孩子驚恐眼神或是要與家人分離的悲傷。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投資理財_DAO( 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 ) 🔥 超火熱的投資議題X全新組織型態-DAO 成為自己的老闆
讓健康長CMO成為企業最堅強的後盾,2020年與心理健康相關的產值為三千八百多億美元,預期到2030年會達到五千三百多億,每年也預計會有3%以上的成長率。美國每年約有接近10%的成人被診斷出有心理情緒疾患,像是憂鬱症、焦慮症、躁鬱症等等。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生活科技(subscription and consumer psychology) 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推出訂閱服務,到底對消費者有哪些吸引力,對於企業又有哪些吸金力,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先前從新聞媒體上得知的資訊,原本以為俄軍已經撤退,也將化解與烏克蘭的緊張情勢,然而卻在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向烏克蘭發起閃電攻擊,軍事排名遠不及俄國的烏克蘭,也缺少其他國家的援助,必定會面對一場非常艱困的戰役。從社群媒體上可以看到捕捉下一些孩子驚恐眼神或是要與家人分離的悲傷。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投資理財_DAO( 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 ) 🔥 超火熱的投資議題X全新組織型態-DAO 成為自己的老闆
讓健康長CMO成為企業最堅強的後盾,2020年與心理健康相關的產值為三千八百多億美元,預期到2030年會達到五千三百多億,每年也預計會有3%以上的成長率。美國每年約有接近10%的成人被診斷出有心理情緒疾患,像是憂鬱症、焦慮症、躁鬱症等等。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生活科技(subscription and consumer psychology) 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推出訂閱服務,到底對消費者有哪些吸引力,對於企業又有哪些吸金力,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隨著現代工作模式的轉變,傳統的辦公室形態不再是唯一的選擇。共享辦公空間(Coworking Space)的出現,為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自由工作者以及創業團隊提供了一個靈活且高效的工作環境。這些空間不僅能滿足個人和團隊的工作需求,更促進了跨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成為現代企業發展的重要支撐。 共享辦公空間
Thumbnail
1.傳統工作型態: 固定辦公地點 每天通勤上下班 以台北為例,平均每天通勤時間約一小時 2.遠距工作: 定義:不需在固定辦公地點工作,可在家、咖啡廳等地透過網路完成工作 起源於20世紀70年代,但隨著網際網路普及後才流行 COVID-19疫情加速了遠距工作的普及
Thumbnail
遠距上班是一種新型態的作業方式,剛開始時,運轉效率非常低落,公司的伺服器很明顯無法容納這麼多的遠端作業需求,部門的公檔、公司的作業系統、每個人使用的郵件及電話系統、各種例行的會議及報告,伺服器無法承受成百上千的人同時連線,以致初期的工作效率非常低落...
經歷過疫情居家辦公兩年,我發現無法再適應每天8小時坐在辦公椅上的生活,沒事也要裝忙,我提了辭職,沒有騎驢找馬,就是想好好的休息,做自己想做的事,把去年獎金花完,之後再找工作。 離職流程比我想像中的複雜,人資躲著不見面,我一直拿不到傳簽表單,終於跟副總面談後,才放行,我那時候都覺得是「業障現前」,不
Thumbnail
对我这种喜欢在家上班的人来说,除非是自由工作业者,不然我必须谢谢疫情的爆发,大大改变了全球的工作模式。让很多公司认清到:“哦,原来我们是可以远程工作的。” 当然,这也大大提升了全球的竞争。毕竟花一个高薪请本地人,maybe 可以请好几个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才人。
這幾年因為疫情緣故,讓我更堅信WFH(Work From Home)是未來工作職業趨勢。最近還有流行一個新名詞「數位遊牧」。 在家工作的好處,不外乎就是時間彈性,環境自在,光是想到不用趕上班打卡這件鳥事就是一個爽字形容! 想到以前那段趕打卡的歲月,從一起床開始就是一個競爭形容。趕出門、趕捷運、趕上
Thumbnail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疫情的推波助瀾,遠端工作已經變成了很多人的日常。這種轉變對工作和生活平衡有深遠的影響。瞭解遠端工作的優點、挑戰和如何實現工作與生活的平衡至關重要。
Thumbnail
許多企業主公開宣布要再次推動員工「回到辦公室」。不過一項新調查顯示,高層預期遠距工作模式將會持續成長。事實證明員工更喜歡遠程工作,相關科技也不斷改進。對於混合工作模式來說,生產力並未因此損失。儘管媒體標題可能強調回到辦公室的趨勢,但高層領導人預計,未來五年內,混合工作和完全遠程工作,都將繼續增加。
Thumbnail
      你有想過哪一天,突然接到資遣通知嗎?如果真的有這一天,你應該怎麼做?。在過去幾年疫情的影響,許多的企業為了生存,紛紛祭出減薪或資遣的手段,沒有人知道,下一個被資遣的會不會是自己。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隨著現代工作模式的轉變,傳統的辦公室形態不再是唯一的選擇。共享辦公空間(Coworking Space)的出現,為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自由工作者以及創業團隊提供了一個靈活且高效的工作環境。這些空間不僅能滿足個人和團隊的工作需求,更促進了跨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成為現代企業發展的重要支撐。 共享辦公空間
Thumbnail
1.傳統工作型態: 固定辦公地點 每天通勤上下班 以台北為例,平均每天通勤時間約一小時 2.遠距工作: 定義:不需在固定辦公地點工作,可在家、咖啡廳等地透過網路完成工作 起源於20世紀70年代,但隨著網際網路普及後才流行 COVID-19疫情加速了遠距工作的普及
Thumbnail
遠距上班是一種新型態的作業方式,剛開始時,運轉效率非常低落,公司的伺服器很明顯無法容納這麼多的遠端作業需求,部門的公檔、公司的作業系統、每個人使用的郵件及電話系統、各種例行的會議及報告,伺服器無法承受成百上千的人同時連線,以致初期的工作效率非常低落...
經歷過疫情居家辦公兩年,我發現無法再適應每天8小時坐在辦公椅上的生活,沒事也要裝忙,我提了辭職,沒有騎驢找馬,就是想好好的休息,做自己想做的事,把去年獎金花完,之後再找工作。 離職流程比我想像中的複雜,人資躲著不見面,我一直拿不到傳簽表單,終於跟副總面談後,才放行,我那時候都覺得是「業障現前」,不
Thumbnail
对我这种喜欢在家上班的人来说,除非是自由工作业者,不然我必须谢谢疫情的爆发,大大改变了全球的工作模式。让很多公司认清到:“哦,原来我们是可以远程工作的。” 当然,这也大大提升了全球的竞争。毕竟花一个高薪请本地人,maybe 可以请好几个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才人。
這幾年因為疫情緣故,讓我更堅信WFH(Work From Home)是未來工作職業趨勢。最近還有流行一個新名詞「數位遊牧」。 在家工作的好處,不外乎就是時間彈性,環境自在,光是想到不用趕上班打卡這件鳥事就是一個爽字形容! 想到以前那段趕打卡的歲月,從一起床開始就是一個競爭形容。趕出門、趕捷運、趕上
Thumbnail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疫情的推波助瀾,遠端工作已經變成了很多人的日常。這種轉變對工作和生活平衡有深遠的影響。瞭解遠端工作的優點、挑戰和如何實現工作與生活的平衡至關重要。
Thumbnail
許多企業主公開宣布要再次推動員工「回到辦公室」。不過一項新調查顯示,高層預期遠距工作模式將會持續成長。事實證明員工更喜歡遠程工作,相關科技也不斷改進。對於混合工作模式來說,生產力並未因此損失。儘管媒體標題可能強調回到辦公室的趨勢,但高層領導人預計,未來五年內,混合工作和完全遠程工作,都將繼續增加。
Thumbnail
      你有想過哪一天,突然接到資遣通知嗎?如果真的有這一天,你應該怎麼做?。在過去幾年疫情的影響,許多的企業為了生存,紛紛祭出減薪或資遣的手段,沒有人知道,下一個被資遣的會不會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