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為什麼職場溝通總是心好累?是他們聽不懂人話,還是你說的不是人話?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raw-image

蠻欣賞一位大陸歌手-周深。

有天看到一則關於他首張專輯專訪。身為青澀的小新人第一次進錄音室錄歌,正在恩師高曉松的面前戰戰兢兢開口唱著《藍色降落傘》

我藍色的降落傘,在天空裡那麼孤單,
飄向翻湧的人海,望著我被掩埋…


恩師聽著聽著眉頭一皺,空氣中立馬飄散著一股此案不單純的味道。果然下一秒,高老大開口了:


「這樣唱不行。你的降落傘太蒼白了,沒有顏色。」

「??????」「老師,請問我該怎麼改進?」

「要唱出多一點藍色。」


raw-image

老大阿,你的藍是什麼藍?(連蕭煌奇都聽不下去了)


「我藍色的降落傘……」 小新人再接再厲…


說時遲那時快,高老大突然雙手撐桌,風姿颯颯的站起,隨後,
轉身大步邁出錄音室,頭也不回的,不帶走一片雲彩……

只留下無助弱小可憐的新人周深,淒清的站在錄音室懷疑自己其實不會唱歌…


這種對方覺得自己說得很明白,你卻聽得有夠痛苦的感受,是不是似曾相識呢?


如果高曉松的對話調整一下變成這樣:
「你歌詞的第一句表達得太平板了,可以試著放一點感情,第二句音量放大,尾音加重一點…」

用具體的話語描述,會不會好多了?

在職場上,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也常是這樣:業務和工程師開會,差點沒被滿口術語,以及電腦般精準卻毫無人性的語言邏輯給氣死;平面設計構圖比稿時,顧客這樣說:「我希望你們團隊充滿前所未有的新穎創意,又必須符合我方1,2,3,4,5的規則要求……」

除了在會議上演變成拍桌吵架、上個班搞到像在演劇情戲;或者為團體和諧、商業利益忍忍忍,憋出一堆慢性病或心理疾病,我們到底還有沒有比較有效的做法呢?

(辦法當然是有,只是1.講了你也做不到 2.做了也沒效…因為你沒搭配演技)


1. 專業術語改用白話文:
尤其是專業技能職人,非常容易犯這樣的錯誤;或者身為老闆,話語但求精簡因為自己時間寶貴,但可別忘了,和你們對話的人,擁有不同背景與思維,請用小學生也能理解的清楚程度表述。

2. 避免形容詞多用舉例:
面試被問到優缺點總是很愛回「我抗壓力高」、「我認真負責」…(HR翻白眼o.s.:每個人都嘛這樣說,誰會承認自己其實不想努力呢?)

你可以說:我常聽老東家覺得我抗壓力高,比如說之前負責一個XXXX專案,我做了XXXXXXX,結果績效提升xx%完美3部曲,既體現了你遇到問題展現出來的特質,也成功告知你的能力值。

3. 老闆、顧客們喜歡聽數字:
這點應該大家早就耳熟能詳,直接說我的業務能力很強這種說了等於沒說的形容詞,不如說成:我帶領的團隊在XX時間以內,業績超標達到$XXXX

4. 對方不選全都要,你就請他排序:
如同上面舉例的設計圖比稿,總有人想全拿,一步都不想讓,這時可以技巧性請對方將重視的因素排序,你能做的是列出時間表,可以都做但是分段完成,類似這樣的轉圜手法。


有時候,在大家想要趕快把事情做好,難免心浮氣躁的當下,只要稍微耐住性子,腦海切換到劇組模式,反正你的目的是要對方聽進你想表達的,不妨當個稱職的演員吧!

Just a moment. 你會發現,這時「欲速則不達」這句老話,還是蠻有道理的。

的確是想把事情搞定前,得先搞定人類啊。


p.s.
雖然《藍色降落傘》並不是我特別喜歡的歌,但既然拿它舉例,大家就來欣賞一下,具有天籟美聲歌手之稱、被唱歌耽誤的相聲演員周深(天啊我講話怎麼這麼油膩)青澀時期,尚未大紅前的心聲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艾莎解結-生涯諮詢師的養成之路
188會員
208內容數
我是一名畢業於心理所的資深生涯諮詢師。在這裡除了專業文,更希望分享原生家庭如何影響我對世界、對職涯的看法,從對職涯追尋、對育兒教養的過程中,找到真正的自我。
2024/12/27
將吃的虧化為自己的真實能力
Thumbnail
2024/12/27
將吃的虧化為自己的真實能力
Thumbnail
2024/11/26
當你掌握住自己的價值,公司和市場自然會重視你。
Thumbnail
2024/11/26
當你掌握住自己的價值,公司和市場自然會重視你。
Thumbnail
2024/07/09
職場上的主管難為,面對Z世代總總與自己年代不同的價值觀,究竟該如何面對? 閱讀完整文章,請看 這裡
Thumbnail
2024/07/09
職場上的主管難為,面對Z世代總總與自己年代不同的價值觀,究竟該如何面對? 閱讀完整文章,請看 這裡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自認為是一個很會說話的人。雖然小時羞澀、還有口吃,經過入行的一番磨練,死的也能說成活的。年紀大了一點的現在,還擅長把硬的說成軟的。 這可能要歸功我高度發達、且穩定運作的喉嚨中心,人類圖裡的顯化之地,千絲萬縷的信念和行動,都想要通往的那個「羅馬」。
Thumbnail
我自認為是一個很會說話的人。雖然小時羞澀、還有口吃,經過入行的一番磨練,死的也能說成活的。年紀大了一點的現在,還擅長把硬的說成軟的。 這可能要歸功我高度發達、且穩定運作的喉嚨中心,人類圖裡的顯化之地,千絲萬縷的信念和行動,都想要通往的那個「羅馬」。
Thumbnail
佳聲的聲音和名字一樣,特別清脆好聽,還帶著一股「今天又是新的一天」的朝氣和希望。這在日子過得又模糊又清晰的城市裡,已經很難得了。 我是因為工作認識佳聲的,負責替我選擇合適的音樂、價格合宜的燈音設備,在不同的場合裡播放。其實我對音樂一竅不通,唱隻旋律普通的歌,音準總是歪斜。
Thumbnail
佳聲的聲音和名字一樣,特別清脆好聽,還帶著一股「今天又是新的一天」的朝氣和希望。這在日子過得又模糊又清晰的城市裡,已經很難得了。 我是因為工作認識佳聲的,負責替我選擇合適的音樂、價格合宜的燈音設備,在不同的場合裡播放。其實我對音樂一竅不通,唱隻旋律普通的歌,音準總是歪斜。
Thumbnail
「那個⋯⋯今天主要要報告下個年度的 AAAAction Plan的部分,希望各位主管若有任⋯⋯任何指教。歡歡⋯迎不吝給予指教,對啊。」 踏入職場的那一刻起,再也不是拿著鉛筆畫答案卡的測驗,而是不斷的計畫、執行、檢核。因此,我們每一天都在面臨溝通表達的挑戰⋯⋯
Thumbnail
「那個⋯⋯今天主要要報告下個年度的 AAAAction Plan的部分,希望各位主管若有任⋯⋯任何指教。歡歡⋯迎不吝給予指教,對啊。」 踏入職場的那一刻起,再也不是拿著鉛筆畫答案卡的測驗,而是不斷的計畫、執行、檢核。因此,我們每一天都在面臨溝通表達的挑戰⋯⋯
Thumbnail
在職場上,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也常是這樣:業務和工程師開會,差點沒被滿口術語,以及電腦般精準卻毫無人性的語言邏輯給氣死;平面設計構圖比稿時,顧客這樣說:「我希望你們團隊充滿前所未有的新穎創意,又必須符合我方1,2,3,4,5的規則要求……」
Thumbnail
在職場上,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也常是這樣:業務和工程師開會,差點沒被滿口術語,以及電腦般精準卻毫無人性的語言邏輯給氣死;平面設計構圖比稿時,顧客這樣說:「我希望你們團隊充滿前所未有的新穎創意,又必須符合我方1,2,3,4,5的規則要求……」
Thumbnail
身為職場上的上班族,通常每天耗費最多時間的工作就是開會或是溝通,無論是電話、E-mail、會議簡報還是產出業務報表,每一次與他人或長或短的交流,就是一次溝通,而如何「有效率」地溝通,而不是詞不達意或是越描越黑,也往往是許多人的職場軟肋。
Thumbnail
身為職場上的上班族,通常每天耗費最多時間的工作就是開會或是溝通,無論是電話、E-mail、會議簡報還是產出業務報表,每一次與他人或長或短的交流,就是一次溝通,而如何「有效率」地溝通,而不是詞不達意或是越描越黑,也往往是許多人的職場軟肋。
Thumbnail
每天上班下班,跟這麼多人說話、開會、討論,是不是常覺得力有未逮呢?為什麼同事跟老闆「這麼難溝通」?就讓我們把職場的溝通障礙一次拆解,讓你往後溝通無往不利!
Thumbnail
每天上班下班,跟這麼多人說話、開會、討論,是不是常覺得力有未逮呢?為什麼同事跟老闆「這麼難溝通」?就讓我們把職場的溝通障礙一次拆解,讓你往後溝通無往不利!
Thumbnail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 你正在表達著自己的觀點,並在沒有完全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的時候,卻被人貿然打斷、否定。 “你說的不對……” “根本不是這樣,一看不就不懂……” 他們的滔滔不絕,侃侃而談,都格外刺耳。 面對這樣的人,你會有繼續溝通下去的慾望嗎?
Thumbnail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 你正在表達著自己的觀點,並在沒有完全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的時候,卻被人貿然打斷、否定。 “你說的不對……” “根本不是這樣,一看不就不懂……” 他們的滔滔不絕,侃侃而談,都格外刺耳。 面對這樣的人,你會有繼續溝通下去的慾望嗎?
Thumbnail
你的生活中是否也遇到過這樣的人? 他們人品不壞,有時候甚至會非常熱心,但是卻因為不會溝通,讓人十分反感不願靠近。 溝通是一門學問,一方面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建立自己的溝通邏輯。另一方面,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地應用和優化溝通經驗。溝通的學習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但是我們卻可以快速地掌握避開溝通雷區的方法。
Thumbnail
你的生活中是否也遇到過這樣的人? 他們人品不壞,有時候甚至會非常熱心,但是卻因為不會溝通,讓人十分反感不願靠近。 溝通是一門學問,一方面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建立自己的溝通邏輯。另一方面,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地應用和優化溝通經驗。溝通的學習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但是我們卻可以快速地掌握避開溝通雷區的方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