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卡羅:解殖的未竟之業與歷史共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戲劇要成功,當然要能為戲劇性服務;但《斯卡羅》既然或可視為台灣第一部大河劇,自然要能反映出這塊土地某個側面的歷史側寫。直到最近都還不乏演藝圈內的人說不好看,而且很多人硬著頭皮看完了,卻無法給出和歷史切題的迴響,那麼這部戲到底是出了什麼問題?

本文以個人有限的台灣史理解出發,主要目的為檢視這些戲劇性上功虧一簣之處,以及背後可能的歷史性成因,以作為用歷史回應歷史劇的脈絡檢視。個人身為背誦部編本長大的台灣人,或許更可以察覺出這個年齡層之上的同行在史觀上受到的侷限。

在這之前,依然要推薦屏東縣政府拍攝的紀錄片《社頂的孩子》(但youtube帳號為現任縣長本人或有可議之處):

李先得:美國人對政治現實態度的縮影

單從戲劇性上而言,李先得和蝶妹的互動是最為人詬病的一點(且可能沒有之一)。兩人之間的拉扯應該在一集之內結束。但蝶妹試著影響李先得的決策一事竟然成為全劇主軸,佔了全劇一半左右的篇幅。甚至故事的結局停在李先得和卓杞篤結盟,若從更大的歷史脈絡觀之,的確較無法帶出台美甚至和全球互動的政治現實。

卓杞篤和其他部落的關係,或可理解為類似「邦聯」而非「聯邦」的情況,約束力較聯邦鬆散,但單位為較小的「社」。因此當卓杞篤對其他社的約束力減弱時,李先得當時又獲聘為日本顧問,他對台灣的理解和掌握也就成為他擁有的資源,並且進而間接促成牡丹社事件。

大抵是因為美國是移民國家的關係,這種在商言商不輕易撕破臉,而是以對現實的效益評估為依歸的態度,在美國非常常見於職場,其中職業運動大概是能見度最高且最具代表性的。一但理解到這一點,會發現劇中的李先得在角色刻畫上其實帶有台灣人主流價值觀的投射,即把重點擺在情感面上;但他既然和美國許多任職於私人公司的卸任政府官員一樣,最後受雇於美國政府以外的機構,這樣的切入點或許有點失準。

製作單位或許有成本或政治考量。如果是前者,那其實是可理解之事;如果是後者,或許可以想想,現在在一片「為何南韓能,台灣不能」的聲浪中,南韓到底拍了多少政治題材電影。這樣的題材也許敏感,但戲劇性的本質本來就有衝突的成分;既然已經決心要涉及這方面的題材,或許可以轉念思考:要如何透過結局給出一個相對公允的解釋。畢竟在人文領域裡,任何特定的觀點要說服所有人本來就是幾乎不可能的事。

清國還是清廷?原住民到底有沒有政治實權?

可以追問的是:為何蝶妹要和李先得如此糾纏不清?在現實中,兩人的「曖昧」互動其實也涉及了當時的清國和美國對原住民截然不同的態度。由於中華民族是梁啟超在1902年發明出來的概念,所以在此一律歷史還原,不稱當時的清國為中國。

那麼為何不是清廷而是清國?如果祖籍在一府二鹿三艋舺四(下)新莊,或是其他當時的漢人有相當程度開墾的地區,那麼的確可以稱之為清廷;但對當時的斯卡羅社而言,個人理解傾向解讀為,既然當時清國的政策是以蕃制蕃,那麼其實就是有治理成本上的考量。

畢竟當時的清國可謂內憂外患,住過三合院的人稍微細心一點也會知道,閩南人又有分家的習慣,多子多孫多福氣的前提是祖厝要夠分,因此在當時以農業為主的社會,如何在當時土地相對貧瘠的福廣地區疏散這些人口,其實才是政治上的首要考量。所以當時的漢人來台人口是多少?保守估計大概前前後後兩百萬左右,但當時的台灣原住民根本只有幾十萬人,所以轉型正義真的要做啊。

所以當初可能的政治互動是如何?一個身為政府官員和開墾新大陸的後裔,負責處理國民在外國發生的船難和凶殺案;但當時沒有轉型正義的概念,所以認為原住民在代議政治中不具有實權,因此第一反應自然是去和當地政府交涉。但當時這塊充滿瘴癘之氣的地方根本還沒完全開發,清國當時也只是將該地視為讓福廣地區人口減壓的化外之地。但這事怎麼可能跟外國人明說?所以當然是虛以委蛇應付了事。更別提代議政治的概念根本就不存在於當時清國官員的腦中。

閩南人和客家人的區分問題

蝶妹設定為一個虛構人物是戲劇中常見的手法。而且寫實本身也是一個概括性的詞彙,某方面來講也沒有標準答案,因為虛構的人物如果塑造得成功,也能帶出大環境和大歷史裡典型小人物的悲哀。因此唯一可議的是:閩南和客家應是當時漢人來台後才逐漸形成的區分。

去年的金馬最佳紀錄片《迷航》我們便可從中發現蛛絲馬跡。該片講述中國廣東省烏坎村的土地問題。先不論台灣在政黨輪替後由於地方派系問題,所以這個問題相較於中國其實還是五十步笑百步,但片中的農民用語其實是混雜從台灣角度觀之的閩南語和廣東話的。

注意到閩客之分是後來形成的,自然就會對詔安客家文化館在雲林崙背不會太意外,因為詔安本身就在福建;這大抵也是為何有些客家人的台語非常流利的原因。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有些二戰後從中國來台的老一輩新住民會稱呼粵語為「白話」,是兩廣一帶不同地區的居民共事時所用的共通語言,因此粵語本身也不是某個地方專屬的母語。

至於閩客之分究竟是如何形成的?這就是部編本不敢告訴你,所以我還沒看到相關資料因此也還不清楚的事了。而且的確台灣各地客家人身分認同的情況不一,也造成問題的曖昧難解。例如侯導在《童年往事》中的奶奶講的便是客家話,但他本人和劇中的他台語都相當輪轉;他們家雖為二戰後新住民,但是是戰後看中台灣的現代化設備有台語中所謂的「水道水」來台的,且來台時間點早於國民政府,因此合理推斷他們家雖然來自中國廣東省梅縣,但他的台語應該是來台後習得的。而這些例子其實都讓台灣新住民的面貌和涵義更加豐富。

轉型正義的未竟之業

以上的概念其實涉及許多部編本不敢告訴你的事,但台灣史之繁雜,本來就是梁啟超所虛構出來的中華民族史觀容易忽略的。光是本劇原著陳耀昌為醫生背景,但後來又參加政治活動,這其實便又是台灣自日本時代以降,只允許本省人就讀醫學院和農學院所造就的現象了(更別提他還曾經擔任國大代表這麼特別的事了)。

所以《斯卡羅》要談的歷史事件,其實對當今的台灣並不是那麼容易。因為學到適當比重的台灣史的學生還沒長大,但要將這些概念一一解殖的確並不容易。光是「台語」一詞的特殊意涵就不是每個人可以參透的:她是泉州、漳州和日語口音的綜合體,因此有別於金門的道地閩南語;她固然是台灣主流族群的母語,卻顯然又不能代表全部的台灣人。然而這樣的語言和金門的閩南語,由於沒有經歷過文革,所以又是在文化上(而非政治上)最貼近古漢語的語言。

但也因此,《斯卡羅》其實是台灣電視劇上必要的里程碑,畢竟如果不是轉型正義的未竟之業所導致的歷史共業,這個劇理應會有更好的歷史底蘊。

但就像台灣的民主化和地方派系的複雜難解關係那樣,歷史固然沒有如果,但我們之所以檢討過去,是為了更好的未來。而所謂建設性的批評,最重要特徵之一往往是能否入乎其內出乎其外,畢竟歷史雖然限制了我們,但限制並不等於決定;而這也是人文科學最幽微處之一,只有細心分辨的人才能體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小克-avatar-img
2023/03/17
您這篇很有歷史廣度來探討臺灣的歷史問題。其中特別提到「閩」、「客」是如何演變出來的?可能從台灣史的廣度不容易發現,但若縮小於屏東史的視野,答案揭曉的相當接近。因此住在屏東涉略地方文史的我,提供最近研究的觀點,供您當研究的線索:1.閩粵是清國時代的地理用語,也就是並非族群分類的語詞;2.福建南部,也就是所謂的「閩南」,指涉的是清代的泉州及漳州府,但是閩都講河洛話嗎?不是,閩西地區其實都講客家話,如汀州府(桃竹苗大部分北客的原鄉)。那麼廣東(粵)都講粵語(如廣州、香港話)和客語嗎?難道沒有講河洛語的族群嗎?答案是有,即潮州府(潮州、汕頭一帶,以及惠州)。為何麼會如此,首先若把省的行政界線抹去,就會發現河洛語族群,以及客語族群的分布地理位置。河洛語族群多為東南沿海的地區,客語族群多居住於丘陵地。打開地圖來看,泉州、漳州、潮州及惠州,都在沿海一帶;汀州、嘉應州都在丘陵地區,但是清代劃設閩粵兩行政區域,把沿海地區及丘陵地區剖為兩半,才導致說河洛語的潮州及惠州人,移墾至臺灣被稱為「河洛客」的尷尬地位的歷史角色,但是基於其都使用河洛語,所以與漳泉兩府移民聲氣相通。可以從施琅平定鄭氏王朝後,發下指令僅行海禁政策,但只禁止潮、惠兩地渡海來台,理由是盜匪的淵藪(鄭軍幾乎都是河洛語系),所以這是政治上的考量;4.為何有閩、客之分?清康熙到雍正之間,臺灣的清官以閩系為主,加上臺灣沿海港口多為泉州人經營,港口周邊內陸農地則為漳州人開墾,因此官方認定為「閩為主,粵為客」,此導致潮、惠兩地於康熙後期偷渡來台,均需至當時海關登記為「客」。但是,康熙年間發生的朱一貴民變,主要由漳州人所策動。客因為屏東平原開墾期間,常為了水源及洪患,導致漳州人與嘉應客家人產生宿怨。當朱一貴拿下台南府城時,屏東客家65大小庄擔心在政治上被報復,因此集結成立「六堆軍」,是為民兵組織,結果與清國聯合內外夾攻朱軍而功名大顯,成為清國在台灣第一支具殖民政治所用的民軍,橫掃臺灣南、北二路200餘年,且多收拾漳州人的大小民變(包括天地會林爽文民變),如此一來,六堆客家與漳州人當然成為百年血仇,至於為何連泉州人也捲入血仇中,這有機會再分享給您。不好意思,寫太多,請多指教。
用一部片尾的時間-avatar-img
發文者
2024/12/04
這麼久才看到你精闢的分析,十分感謝!
avatar-img
用一部片尾的時間
59會員
57內容數
影評散見於放映週報、週刊編集、香港映畫手民。但偶爾還是會想聊聊最喜歡的音樂,以及曾經發生在你我生長的這塊土地的事。
2024/11/28
這裡一向不太批評國片,因為一方面個人也算是個相關從業人員深知這行不容易;再者,在301條款後,台灣電影只能撿好萊塢吃剩的。但《餘燼》根本就是平庸的邪惡之在台代表作,實在讓人忍不住說上兩句。
Thumbnail
2024/11/28
這裡一向不太批評國片,因為一方面個人也算是個相關從業人員深知這行不容易;再者,在301條款後,台灣電影只能撿好萊塢吃剩的。但《餘燼》根本就是平庸的邪惡之在台代表作,實在讓人忍不住說上兩句。
Thumbnail
2022/01/22
這部片大致上在同溫層獲得不錯的評價,但也有少數相反的看法。這篇文章會一路從哲學的點,沿路講回社會背景的觀察,最後才從戲劇面做檢討。
Thumbnail
2022/01/22
這部片大致上在同溫層獲得不錯的評價,但也有少數相反的看法。這篇文章會一路從哲學的點,沿路講回社會背景的觀察,最後才從戲劇面做檢討。
Thumbnail
2021/04/25
趙婷的《游牧人生》由於其寫實風格捕捉到游牧族的實際生活狀況,再加上該片同時也是一部公路電影,因此事後來看在威尼斯影展勇奪金獅獎,對於熟悉影史的影迷而言其實並外。
Thumbnail
2021/04/25
趙婷的《游牧人生》由於其寫實風格捕捉到游牧族的實際生活狀況,再加上該片同時也是一部公路電影,因此事後來看在威尼斯影展勇奪金獅獎,對於熟悉影史的影迷而言其實並外。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台劇《斯卡羅》在剪輯部分遭到許多人詬病,個人也覺得這部戲的剪輯確實可以再更好。 不過第六集有一幕的剪輯,個人相當喜愛。 為了阻止美國海軍攻打部落,女主角蝶妹回到故鄉瑯嶠(現今的恆春),隻身上山前去和部落交涉,希望族人交出殺害美國人的兇手,卻遭族人視為叛徒而被趕下山。
Thumbnail
台劇《斯卡羅》在剪輯部分遭到許多人詬病,個人也覺得這部戲的剪輯確實可以再更好。 不過第六集有一幕的剪輯,個人相當喜愛。 為了阻止美國海軍攻打部落,女主角蝶妹回到故鄉瑯嶠(現今的恆春),隻身上山前去和部落交涉,希望族人交出殺害美國人的兇手,卻遭族人視為叛徒而被趕下山。
Thumbnail
以1867年「羅妹號事件」及後續發展的史料為主幹,《魁儡花》描述了台灣是如何在19世紀重新登上國際舞臺,並且在清國消極治理的情況下,弔詭地讓原住民成為了被國際承認的政治主體,與列強談判、立約的過程。
Thumbnail
以1867年「羅妹號事件」及後續發展的史料為主幹,《魁儡花》描述了台灣是如何在19世紀重新登上國際舞臺,並且在清國消極治理的情況下,弔詭地讓原住民成為了被國際承認的政治主體,與列強談判、立約的過程。
Thumbnail
戲劇要成功,當然要能為戲劇性服務;但《斯卡羅》既然或可視為台灣第一部大河劇,自然要能反映出這塊土地某個側面的歷史側寫。直到最近都還不乏演藝圈內的人說不好看,而且很多人硬著頭皮看完了,卻無法給出和歷史切題的迴響,那麼這部戲到底是出了什麼問題?
Thumbnail
戲劇要成功,當然要能為戲劇性服務;但《斯卡羅》既然或可視為台灣第一部大河劇,自然要能反映出這塊土地某個側面的歷史側寫。直到最近都還不乏演藝圈內的人說不好看,而且很多人硬著頭皮看完了,卻無法給出和歷史切題的迴響,那麼這部戲到底是出了什麼問題?
Thumbnail
從開拍就有關注到的一部劇 感覺非常大製作 卡司也很厲害 還有一樣是曹導的作品 對它抱持著一把青的期待😂 覺得整部劇真的很用心 不管是服裝.美術.特效.場景都弄得很好看 演員們也都特地曬黑甚至減重 為了更符合那個時代的樣貌 還有拍戲過程中發現演員與角色的一些巧合 簡直是命中註定! 也帶動大家主動去查
Thumbnail
從開拍就有關注到的一部劇 感覺非常大製作 卡司也很厲害 還有一樣是曹導的作品 對它抱持著一把青的期待😂 覺得整部劇真的很用心 不管是服裝.美術.特效.場景都弄得很好看 演員們也都特地曬黑甚至減重 為了更符合那個時代的樣貌 還有拍戲過程中發現演員與角色的一些巧合 簡直是命中註定! 也帶動大家主動去查
Thumbnail
瑯嶠漢人眼見一場被夾在清廷和原住民之間的戰爭,消弭於無形,喜出望外,準備了許多米酒供卓杞篤的族人開懷暢飲,直到爛醉。一夥喝茫的原住民,神智不清,無法進行後續的談判。必麒麟深怕條約的簽訂一旦延誤,恐怕生變,先前的努力也就白費了。於是,他心生一計,將歪腦筋動到李仙得的眼珠上--
Thumbnail
瑯嶠漢人眼見一場被夾在清廷和原住民之間的戰爭,消弭於無形,喜出望外,準備了許多米酒供卓杞篤的族人開懷暢飲,直到爛醉。一夥喝茫的原住民,神智不清,無法進行後續的談判。必麒麟深怕條約的簽訂一旦延誤,恐怕生變,先前的努力也就白費了。於是,他心生一計,將歪腦筋動到李仙得的眼珠上--
Thumbnail
其實會注意到這本書,跟很多人一樣,是在知道斯卡羅影集以後的事了,其實去年知道斯卡羅的拍攝,我就開始注意這本書,不過注意歸注意,就是沒有看。 直到斯卡羅正式上映,看過兩集之後,決定還是要找原著小說來看。 當然,事先我就知道影集跟小說又很不一樣,換句話說,羅妹號事件,在小說裡被第一次改變,到了影集又被第
Thumbnail
其實會注意到這本書,跟很多人一樣,是在知道斯卡羅影集以後的事了,其實去年知道斯卡羅的拍攝,我就開始注意這本書,不過注意歸注意,就是沒有看。 直到斯卡羅正式上映,看過兩集之後,決定還是要找原著小說來看。 當然,事先我就知道影集跟小說又很不一樣,換句話說,羅妹號事件,在小說裡被第一次改變,到了影集又被第
Thumbnail
上週末,備受矚目的影集《斯卡羅》播出了最後一集。身為一位看過《傀儡花》原著的讀者,再看完這部戲後,有種截然不同的感受,但一樣也有著滿滿的心得...
Thumbnail
上週末,備受矚目的影集《斯卡羅》播出了最後一集。身為一位看過《傀儡花》原著的讀者,再看完這部戲後,有種截然不同的感受,但一樣也有著滿滿的心得...
Thumbnail
不可否認,《斯卡羅》確實是一齣很用心的電視劇,挑戰很大,野心很大,最終讓我們看到臺灣影視產業在硬體技術上的卓越成就,卻同時也凸顯了劇本和敘事能力上,軟實力仍然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其實,有時候站在觀眾的角度想想,觀眾要的東西真的很簡單:到底好不好看、故事精不精彩罷了。
Thumbnail
不可否認,《斯卡羅》確實是一齣很用心的電視劇,挑戰很大,野心很大,最終讓我們看到臺灣影視產業在硬體技術上的卓越成就,卻同時也凸顯了劇本和敘事能力上,軟實力仍然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其實,有時候站在觀眾的角度想想,觀眾要的東西真的很簡單:到底好不好看、故事精不精彩罷了。
Thumbnail
浪漫雖是讓故事好聽的重要元素,但是歷史劇中錯設的浪漫自然會引起觀眾認識歷史的混淆與戲劇結構的偏斜。很不幸地,花了大筆前瞻預算製作的公視戲劇「斯卡羅」似乎就犯下了這樣的錯誤。
Thumbnail
浪漫雖是讓故事好聽的重要元素,但是歷史劇中錯設的浪漫自然會引起觀眾認識歷史的混淆與戲劇結構的偏斜。很不幸地,花了大筆前瞻預算製作的公視戲劇「斯卡羅」似乎就犯下了這樣的錯誤。
Thumbnail
縱使刻畫這般的歷史時代劇所費不貲,所需要花費的前期籌備心力超乎想像,每一個道具、服裝跟場景、陳設,甚至就連語言都需要謹慎考究,卻還是有一群人,具備著這樣的野心跟使命感,默默付出、奉獻,要將這樣一個真正屬於台灣的歷史,拍給台灣人、甚至是世界看。
Thumbnail
縱使刻畫這般的歷史時代劇所費不貲,所需要花費的前期籌備心力超乎想像,每一個道具、服裝跟場景、陳設,甚至就連語言都需要謹慎考究,卻還是有一群人,具備著這樣的野心跟使命感,默默付出、奉獻,要將這樣一個真正屬於台灣的歷史,拍給台灣人、甚至是世界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