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卡羅》:開啟台灣史大戲的第一塊拼圖

2021/09/25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上週末,備受矚目的影集《斯卡羅》播出了最後一集。身為一位看過《傀儡花》原著的讀者,再看完這部戲後,有種截然不同的感受,但一樣也有著滿滿的心得。
《斯卡羅》一劇背景取自「羅妹號事件」,這個在以前歷史課本中描述不多的歷史片段,事實上卻是一連串蝴蝶效應的開端。因為羅妹號事件,清朝開始注意了台灣最南端的地方;因為羅妹號事件,外國更多介入這個朝廷口中的「禁地荒埔」;也因為羅妹號事件,讓日本出兵台灣的關鍵策畫者─李仙得,來到了台灣。
以古稱琅嶠,今枋寮以南的恆春半島一帶為主要舞台的《斯卡羅》,讓我們窺見了當時的一些面貌,並從原住民、外國人、清朝政府、在地漢人等不同的多元視角,讓我們發現自古以來即是非常多元的台灣,也讓我們認知到,台灣史,有著不輸其他國家歷史一般的精采,只是我們尚未發現。

不符史實?這是開啟台灣史大戲的第一塊拼圖

在《斯卡羅》上映不久,即有立場親中的原住民立委宣稱這部戲「不符史實」、「編造官方史觀」,也有像是「美化李仙得」等批評,我相信,包含這位立委在內的絕大多數批評者,都沒看過這部戲或是改編的原著小說,就算有,他們應該也只看了一兩集。
首先,不符史實方面,這部戲本來就是「戲劇」,而且是「改編自小說的戲劇」,可以說是二次改編的歷史故事。在相關資料有限,且沒辦法很全面(原住民部分缺乏更細節的記載,外國人部分也都是出於他們的主觀觀察)的情況下,這本來就不可能符合史實;再說了,要「符合史實」,這部戲會變得缺乏戲劇張力,可看性可能會大為降低。
就拿一些反駁者常舉例的,你不會用《三國志》這部正史去演三國,因為裏頭的敘述有限,且相對「無趣」;但在羅貫中妙筆生花之下的《三國演義》就能成為一部很適合改編的戲劇腳本,縱使他不符合史實,卻也讓人深深著迷,拍了又拍永遠都不膩。而且也因為《三國演義》這個「不符史實」的作品,讓閱聽人會更想去探究真實,好比我,當年就買了很多探究三國正史的書,看了很多資料。
在記述「不符史實」這件事,足以代表「官方」的《斯卡羅影像實錄》裡就有收藏一些評論家對於本劇「不符史實」的評論,並且指稱「創作不必然得向歷史負責」,而在公視每次播完戲後原作者陳耀昌的訪談中,也會提到正史上他的研究。
所以「符史實」真的那麼重要嗎?又誰能做到「百分百符合」?再者,就拿本劇的服裝來說,這就是在詳細考究下的結果,縱使只有幾幕(如美軍),劇組們也是用心考究,其他如建築、語言…等,也都讓觀眾為之驚艷,彷彿真的回到150年前,怎能說「沒有合乎歷史」呢?
第二點,對於「官方史觀」是什麼?沒人說得清。你如果是說官方史觀是要什麼追求台獨之類的,我在這部戲也看不到。當時的台灣沒有這概念。我反而從中看到,台灣的「多元性」,語言上、族群上,各式各樣的多元,也看見歷史上的一些問題,如族群械鬥…等,到底哪來「官方史觀」置入?我不懂。
最後,批評「美化李仙得」的人,絕對沒有看到後面,可能覺得飾演李仙得的法比歐很帥,就說「美化」。許多觀眾看到後來,會對李仙得這個人有著各式各樣的批評,如性格反覆…等,毫無「美化」的感受,而法比歐初演這樣的大戲,就能將如此性格之人演得活靈活現,真的很厲害。
我覺得,這部戲確實沒有「符合史實」,但卻是在史實的根基下做了戲劇性的調整,讓大家更能夠沉浸在劇情中。而誠如導演所說的,這部戲希望是「推動台灣人回顧這塊土地上故事的起點」,希望是台灣這個「散落拼圖」的其中一塊,能夠藉此推動人們把拼圖拼完(註:以上引述皆出自印刻文學出版的《斯卡羅影像實錄》內之導演專訪)。
確實因為這部戲,讓更多人關注到這塊土地的故事,讓人們對於150年前的恆春產生好奇,我想,這就是導演想做的事。這部戲正如開啟台灣史大戲的第一塊拼圖,也是讓台灣人回顧自身土地上故事的拼圖,期許著哪天,我們能逐漸拼出自己一路走來的樣貌。
題外話,那些批評者似乎沒有把同樣的標準放到曹瑞原導演以撤退來台空軍為故事主角的《一把青》,這部戲很好看,但也沒有完完全全「忠於史實」,顯見那些批評者只是自身意識形態作祟。

精湛的角色演出

想必看過本劇的人們都能同意,《斯卡羅》的角色們演技都很精湛。不論是知名演員的吳慷仁,還是素人之姿出演的查馬克·法拉屋樂。
先說說我印象最深刻也最有感的角色,不是為求村落保存而充滿算計,不顧身段的水仔;也不是慍而不怒,充滿威嚴的卓紀篤。反而是大家驚豔於一口好英文,聲音雄厚的清朝臺灣鎮總兵劉明燈。
飾演劉明燈的是黃健瑋,我對他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麻醉風暴》裡的那位麻醉醫師主角。到了這部戲裡,黃健瑋彷彿換了個人似的,不再是那個專業熱血,內心卻又充滿著傷痕與掙扎的蕭政勳;而成了充滿威嚴,聲音孔武有力,有著大將之風與深深的官場風情的劉明燈,這樣的變化真的很驚艷。此外,他那一口流利而充滿韻律的英文,使人很想問他,到底跟誰學的!
當然,除了黃健瑋,其他人也演得非常精湛。劇中虛構的水仔是由吳慷仁飾演,他的演技自然不用說,真的很厲害。從他那委屈求生的演出,看見了台灣人令人悲嘆的一面;而飾演必麒麟的周厚安,把這位英國冒險者演得活靈活現,並讓大多觀眾喜愛不已;此外,除了出演大股頭,日前不幸離世的查馬克·法拉屋樂外,其他飾演原住民的素人演員也都充滿魄力,如演出斯卡羅大股頭女兒烏米娜的程苡雅,充滿著氣勢,讓人很難相信她演戲時只是個國小生。
至於飾演主角蝶妹的溫貞菱,除了你不得不佩服她那原、台、客、英四聲道演出外,我們也從她身上,看出台灣人的影子,那個在國際強權與歷史遞嬗的動盪下,漂泊並對於認同充滿著疑惑的樣子。

當然,這不是齣全然完美的戲

前面提到很多對《斯卡羅》的讚許,但認真得說,這不是齣全然完美的戲,不過絕對是拋磚引玉的關鍵戲劇。
在服裝、語言、場景的建構上,《斯卡羅》都表現的很傑出,演員的演技也不用說。但在剪接上,這部戲確實遭到不少批評,我自己看時也會覺得,有時剪接的太跳,每一集最後的停頓點也不是很有力;在劇情上,因為是小說「改編」,所以很多地方乃至於結局,都呈現出了不同的走向,你可以說是為了架構所做的情節安排,但我覺得設計上可以更好一些,特別是有些中間的部分描繪得不夠多,就跳到後面的高潮迭起,有點可惜。
如果你問我,十分會給這部戲打幾分,我想大概六點五,其中很大原因就在於劇情一些不夠充分的安排,以及剪接的呈現上。

從《斯卡羅》開始,看見更多這塊土地的故事

不論對於《斯卡羅》抱持怎樣評價的人,我想大家都能同意,這部戲確實勾起他們想要去認識更多背景故事,以及追尋其他這塊土地上故事的動力。像是屏東縣府推出那部《社頂的孩子》,在《斯卡羅》後便引起廣大關注;而人們現在到墾丁,也不會只是想到陽光與沙灘,更會注意到那些被遺忘的人文風采。
期許這部戲正如導演所希望的一樣,成為一塊關鍵的拼圖,引領更多人投入相關創作,讓更多人有動力去探索、去看見更多這塊土地上的故事。

更多劇評

關於敘事圈

看時事、聽故事,就看敘事圈FB→點這裡
美景、美食、生活的每一刻,都在敘事圈IG→點這裡
加入FB社團,一起聽故事!→ 一起聽故事
用耳朵聽故事,敘事圈Podcast在這裡→SoundonApple podcast、KKOBOX、SpotifyFirstory搜尋「敘事圈」
如果你覺得這個網站很不錯,歡迎贊助,讓我能夠越做越好!
20會員
46內容數
世界的每個角落,都有故事。在此記錄下台灣每個角落的過去、現在,想像可能的未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