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哈歌手為何穿帽T?

2021/11/07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這幾年的新聞如果屏除政治相關議題,會出現兩個關鍵字,即「人口高齡化」與「人工智慧」。在一個有限的空間裡面,人口暴增導致環境問題的發生,於是人口數自然而然地停止增加。所以,晚婚、不育的現象是很「自然」的。這個問題有兩個解決辦法:一是增加地球的大小,二是減少人類的數量。然而,我們無法擴大韓半島或地球,人口減少又會使經濟停滯、國家混亂。當上述兩個辦法都不可行,我們就必須找出第三條路。那麼,請聽聽下面的這個辦法:將現有空間作更有效率的使用,以減少人口上的壓力。
回顧我們這一代人以前的生活,會發現我們的住家其實也很小。但是,我們還有自家庭院,也會將巷弄等城市戶外空間當作私人空間使用,且會與附近鄰居來往與交流,所以我們能過上很悠閒的日子。筆者以前也是住在一個很小的住宅裡,但我時常和朋友在巷子裡玩、坐在大門前聊天,或是在院子裡的花圃與小池塘邊嬉戲,所以我從不覺得我家太小或令人鬱悶。但是,在2018年,韓國有60% 的人口都住在缺乏小巷與自家庭院的公寓大樓裡。十年前,大多數住在公寓裡的家庭是一家四口的結構,中產階級基本上會住在30 坪左右的房子裡。在這種情況裡,一個人能夠使用的空間有自己的房間、客廳與廚房等,也就是說,每人能夠使用約20 坪的空間。然而,近年來,愈來愈多獨居家庭選擇住在小套房(one room)裡,那通常是一個不超過八坪大的空間。所以,每人能夠使用的空間只剩下原本的三分之一。
沒有公共空間的小套房
以前,如果走出自己的房門,還能夠在客廳等公共空間裡見到其他人,也就是家人。但如今,當獨居人士囚居在小套房裡,沒有多餘空間可使用,他或她就只能利用社群媒體與其他人互動了,相較於實際使用的空間,更傾向於盯著更狹窄、只有手掌般大的智慧型手機。如果與父母同住,會不方便邀請朋友來家裡玩;但如果是住在小套房裡,又會因為空間太小而不好招待朋友。
面臨這樣的窘境時,如果還是想找個地方、舒服地坐下來與朋友聊天的話,就不可免地要踏進昂貴的咖啡店,支付等同於一頓飯的咖啡錢。在我們居住的現代社會裡,要享受舒服的空間,就必須付錢:可能是高額房價、房租,或者一杯一杯的咖啡。
以前,很多空間是就算我們不實際「擁有」它們也一樣可以使用的;現在,「擁有幾坪空間」卻成為判斷一個人生活品質的依據。所以,我們才會這麼努力地工作,為的就是讓自己住進一間更大的房子裡。只是,諷刺的是,現在的社會趨勢卻正好相反,反倒出現了愈來愈多獨居家庭所居住的迷你住宅。
要享受舒服的空間,就必須付錢。
誰住的房子是全世界最小的呢?就已開發國家而言,應該就是住在紐約的人了,紐約不動產的每單位面積單價是最昂貴的。但是,仔細觀察「紐約客」的生活,卻會發現他們似乎不是那麼地悲慘,因為從空間運用的角度來看,紐約客的生活面積其實是很廣闊的。他們的住家或許只有幾坪大,但他們的所在城市卻擁有中央公園、布萊恩特公園等大大小小的綠地。而且,他們走路就能夠來往於各大公園之間並度過美好的時間。
夏天的時候,紐約客可以在布萊恩特公園裡欣賞電影,冬天的時候則可以溜冰。想要買有機農產品時,就到聯合廣場上的市集裡逛逛;想要慢跑或作日光浴時,就到中央公園裡享受陽光。從幾年前起,紐約市民還能夠在創新的高架道路公園「空中鐵道公園(High Line Park)」裡,一邊散步,一邊觀賞曼哈頓的晚霞與市景。此外,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等世界級美術館還會在每週五晚上開放免費參觀。所以,總地來說,紐約客的生活並不會被限縮在自己租的小房子裡,他們幾乎能夠免費享有城市裡處處皆是的多元設施。即使紐約客大部分都是獨居,但他們不會感到無聊或孤單,可能還會過得比住在哈德遜河對面的紐澤西的四人家庭更多采多姿。
建築師都是如何看待「空間」的呢?就筆者來說,我以X軸與Y軸區分出空間性質的四個象限,X軸最左側是長時間停留的停駐空間,愈右側則是移動速度愈快的空間。目前坐在沙發上的讀者所處的客廳屬於X軸左側,而汽車行駛的馬路則屬於X軸右側。如果是汽車高速行駛的高速公路,就會座落在X軸最右側。至於Y 軸,愈下方是私人空間,愈上方則是公共空間。洗手間是在Y軸最下方,公園則座落在Y軸最頂端。所有建築空間都會落於這個XY軸組成的四象限之中。例如,車道旁的人行道是一個公共且人們會在上方移動的空間,所以人行道會落在第一象限;臥室則是一個私人且人們長久停駐的空間,所以臥室會落在第三象限。至於客廳,由於是公共且長久停駐的空間,因此會落在第二象限。
車道的情況則較為特殊,它除了是人們會在上方移動的空間以外,它同時是公共與私人的。車道是沒有車的話就無法使用的空間,人們只能透過車輛這個媒介來使用車道。然而,對搭公車的人來說,車道是一個公共空間;對駕駛自用車的人來說,車道卻是一個私人空間。過去四十年以來,韓國人所持有的自用車數量不斷地升高,因為一旦擁有自用車,就能夠將城市的道路變成自己的私人空間。只要我擁有一輛車,全國大大小小的道路就全部成為了我的私人空間。其實,現在的車道已經漸漸變成移動性質的私人空間了,即,車道正漸漸從第一象限移動到第四象限。
自動駕駛普及化之後,人們就不會再購買自用車、而會像搭計程車一樣地選擇租車嗎?會這樣想的人,只是純粹將自用車想成一種移動的手段。然而,自用車除了是一種移動手段,也能說是一種私人空間。所以,在這個房價高漲的時代裡,年輕人往往會選擇先買車,而非先買房。在複雜的現代社會裡,自用車反而變成一種最划算的棲身之所了,是能夠隨時移動的「我的房間」。那麼,連買車都有困難的人,如果想擁有自己的私人空間,有什麼其他辦法呢?
第一個辦法就是「帽T」。嘻哈歌手時常穿帽T,有些人則會先在頭上綁頭巾再穿上帽T。這個行為是為了阻斷他人視線,以便創造出自己的空間。在美國,帽T是黑人嘻哈文化的象徵之一。美國曾經發生一名穿著帽T的普通黑人學生被警察槍殺的事件,因為穿著帽T容易使人聯想到城市貧民階層裡的危險份子,但人們為何會有這種先入為主的觀念呢?從建築學的角度來看,許多穿帽T的人屬於難以擁有個人空間的城市貧民,他們為了保有一定程度的私人空間,無論如何都想隔絕他人視線並劃出自己的領域。他們無法擁有一個帶有天花板的個人空間,所以他們選擇戴帽子或穿帽T。如此一來,他們便看不到周圍,而必須不時地探出頭、左右張望,這個動作就是嘻哈的「move(移動)」。穿帽T、左右張望的動作即是缺乏私人空間時會自然產生的行為模式,而將手大動作地左右搖擺也是嘻哈舞的特徵之一,帶有劃出自我地盤的意味。這些動作是能夠建立自己空間的最經濟實惠的辦法。
嘻哈歌手時常穿帽T,有些人則會先在頭上綁頭巾再穿上帽T。
現代城市之所以使人覺得枯燥無味,原因之一就是建築裡缺乏像是中間地帶的「過渡空間」。過渡空間指的是像傳統韓屋屋簷下方的門廊一樣的空間,在門廊上,屋裡的人不需要穿鞋子就能夠走向戶外空間。下雨時,坐在屋簷下的門廊上,我們也能夠一邊躲雨,一邊享受戶外空間。在韓國,房子的內外是以穿鞋子與否來區分的,如果脫鞋,就是室內;如果穿鞋,就是戶外。然而,門廊卻是一個不穿鞋也能夠接觸戶外的空間,可說是兼具了內部與外部的兩種性質。由於院子與屋子中間有門廊與廳堂作為過渡空間,所以即使是站在院子裡,只要向屋子的方向望去,便能夠看到屋內並產生一種溫暖的感覺。
在現代城市裡,擔任過渡空間角色的便是陽台,在陽台上休息的人們與那些等著被晾乾的衣物,都是讓城市變得更溫暖的風景。但是,韓國卻因為「陽台外推合法化」而導致陽台絕跡了。於是,建築物失去了它的表情,外側只剩下玻璃窗,就像戴著口罩的臉龐一樣。
在此,筆者想介紹一種能夠簡易地解決上述問題的辦法。如果為了取得更多空間而必須將陽台外推的話,我建議總樓層數較低的建築可以將樓梯間改為開放式的,以去除樓梯間的牆壁。建築物之所以會如盒子般地令人感到鬱悶,正是因為人們走進大門以後,建築物內部就再也沒有一個地方可以看見外面的馬路了。但假使我們將樓梯間改為開放式,人們就可以坐在樓梯上休息、吹風,樓梯平台也能作為陽台或露台。如此一來,樓梯上隨時會出現不同的人物風景,建築與建築旁的街道也能夠產生交流,開放式的樓梯間也等於變成一條「垂直的巷弄」。只是,開放式樓梯間或許會讓需要走兩層樓以上的人在天氣冷的時候感到不便,彷彿穿越寒風呼嘯的廳堂般。但只要能屏除這項不便,開放式樓梯間便是一種既能夠豐富城市樣貌、又允許擴大生活空間的簡易辦法,新建案的業主們可以考慮採納,且開放式樓梯間也能夠減少工程上的費用。
獨居家庭增加將改變韓國房地產的結構。韓國的全租制度(전세)一般是一次簽兩年的合約,對生活較靜態的家庭而言,以兩年為單位進行簽約並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但現在,隨著獨居家庭的數量上升,趨勢正在慢慢地改變。近幾年,合宿(Share House)業者的生意愈來愈好,因為他們提供了很自由的簽約方式。當短期出租的形式愈發普遍、人們再也不需要顧慮孩子的學業時,我們對於「家」的認知將會產生劇烈改變。房產出租制度如果為了配合獨居家庭的增加而開放更多選擇的話,未來可能會有愈來愈多人傾向租房,而非購屋。
事實上,人類的定居模式是從9000 年前發展農業時開始的,小孩必須上小學的制度也不過發展了100 多年而已。在這之前的幾十萬年期間,人類過的是到處狩獵、採集與移動的生活。所以,或許現代科技遊牧民(digital nomad)所擁有的生活方式更符合人類基因呢!在不久的將來,你我可能不會再汲汲營營地想買下昂貴地段的房子,而是只要短暫體驗住在裡面的生活就會感到很滿足了。
我們不是早已生活在一個「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照片上傳到Instagram了沒有」的時代裡嗎?如今,許多人都認為替每個體驗留下照片是重要的,那麼,住在同一個地方好幾年的生活型態說不定早就不合時宜了。

《我們該住在哪裡?建築師找尋宜居地的標準》
作者:俞炫準
譯者:邱麟翔
養雞場裡養不出老鷹!
建築與環境影響著人類行為,也反映出人類的生活模式。
我們所居住的城市,應該被打造成什麼樣子?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rtco Books 典藏藝術出版
Artco Books 典藏藝術出版
這裡是典藏藝術家庭出版部的句透角落。文章同步發布於典藏網路書店 https://artouch.com/artcobooks。 我們出版藝術專業論叢,從策展、建築、藝術史、藝術投資市場、藝評書寫到文創產業等,希望帶給讀者豐富的藝術觀點。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