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完蓬萊誌異這本算是鄉土文學吧(?)的短篇小說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封面設計跟紙質都滿有質感的,是很好摸的書。而且書名的字體部分有作凹凸設計,剛好跟指頭差不多大小,摸起來很順暢。

封面設計跟紙質都滿有質感的,是很好摸的書。而且書名的字體部分有作凹凸設計,剛好跟指頭差不多大小,摸起來很順暢。


雖然筆法有很多時代的氣味,但是比現在那些自稱天才鬼才的傢伙寫的好太多了。至少寫出來的是人話。

當然缺點也是有的,比方說可以看出作者在刻意使用一千零一夜那種模式在寫故事,而且又刻意隱去很多地名的準確度,或許是不想得罪被寫到的地方的居民。

優點的話,我認為要跟我小時候很喜歡的「紅絲鳳」對比起來看。

司馬中原這樣外省第一代的作家,寫出來的故事都有一種共通的氣味,或著應該說是溫度。

而且這種溫度有代代相傳在外省掛的文學小圈圈裡。

那個溫度的特徵就是:


不管外面多麼天寒地凍,總有家裡這麼一個維持著穩定溫暖的地方在等待。


這種外冷內熱的溫度差,是我看這類有著「想像中的祖國」的作品時,總會看到的氣味特徵。

當然也不一定是「想像」的祖國,也可以是「文化的祖國」。

總之就是有個很堅定可以信仰的主體時,就會出現這種外冷內熱的溫度差。


蓬萊誌異的溫度與氣味特徵剛好跟這種外省掛的相反:


外面的世界熱鬧又高溫,而家裡總是無比冰冷。


像這樣外熱內冷的溫差,我看到的是「沒有可以回去的地方」。

這種無處可歸的冰冷感,當然可以政治需求或歷史需求地說,這就是殖民地經驗導致的悲哀與淒慘記憶。

但是對照著外省掛作品,特別是我小時候很喜歡的紅絲鳳來看,其實可以看出所謂「台灣作品」一直刻意不去處理,而且非常喜歡沈溺其中的一個問題。

就是台灣文學是否太過於喜愛那個「沈浸在傷痛裡的自己」了呢?

喜愛到如果放下這種過往的傷痛,就無法證明自己的客體存在這麼喜愛。


我不是說台灣過往的歷史沒有傷痛,反正這本來就是一座殖民之島,至少在目前可考的歷史裡,他就是一座反覆被殖民的殖民之島。

而這座島上的記憶似乎也只記得殖民這件事情了,彷彿不被殖民就無法建構自己的記憶。

所以在這座島上最好的結果永遠都是逃出去,就像真正的中國人都已經不當中國人了一樣,最好的台灣人也總是不住在台灣這裡。

而逃出去的原因就是沒有可以回去的家,或是「家才是比外面更冰冷的地方」。


為什麼會搞成這樣呢?

對照紅絲鳳的閱讀感,或許是因為台灣一直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祖國」吧。沒有文化上的祖國,連政治上的祖國也一直換來換去。

紅絲鳳這個主要描寫當鋪的中短篇故事集裡,一直可見的溫暖核心就是「中國的文化寶藏都流落到了我們這裡」。

這是以文化為最終可依靠處的一種溫度。

所以沒有文化的外面都是冰冷的。


但是蓬萊誌異卻是「外面的變化總是牽動不動的原鄉」,結果就是熱力學第一定律,高溫的外側對照出了內側的冰冷與不想動彈。

可以說這是一種屬於台灣的殖民記憶,但這也可以逆向看出,台灣並沒有「自己」。

因為沒有一個可以確定的最終核心,所以只要一有變動,「家」就必然變得冰冷。

而且也因為沒有可確定的核心,所以會抗拒一切的變動,只能冰冷。


我不能說自己很喜歡蓬萊誌異這個作品集,但他確實寫出了一種台灣才有的,持續尋找殖民主的冰冷模式。

而且這種冰冷是專門用在自己家裡的,對外面可熱情呢。


這其實也是2019我跟朋友們去日本星雲獎作主題發表時提到過的,台灣的文化核心問題。

台灣的文化核心是「善與惡的距離」。

我們可以為了達成最大限度的善,不惜使用最高額度的惡。

但是我們卻不曾詢問,那個善與惡的定義是誰賦予的。

因為那都是屬於殖民主的問題。


台灣其實是個很冰冷的地方。

只要你還把這裡當成家。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一年一本游擊編輯組
70會員
387內容數
一年一本,做好故事。 我們研究故事。 我們撰寫故事。 我們尬聊故事。 同時也幫助所有寫不出故事的人,完成故事。
2025/04/19
鏽釘,這是一種調酒的名字,同時,也是一部強者我朋友,歐若奇所撰寫的短篇科幻小說,而作品的原案則是另一位強者我朋友琉璃百合,收錄於科幻小說短篇合輯《時命的觸發機關》一書。 這本書其實是我與包含若奇在內的好些文友共同合作進行自費出版的作品,其實這本書成書已是數年前,為何現在才談它?答案沒有別的,就
Thumbnail
2025/04/19
鏽釘,這是一種調酒的名字,同時,也是一部強者我朋友,歐若奇所撰寫的短篇科幻小說,而作品的原案則是另一位強者我朋友琉璃百合,收錄於科幻小說短篇合輯《時命的觸發機關》一書。 這本書其實是我與包含若奇在內的好些文友共同合作進行自費出版的作品,其實這本書成書已是數年前,為何現在才談它?答案沒有別的,就
Thumbnail
2025/02/28
比起「導演想要表達什麼」,這部片更重要的是「觀眾自己腦補了多少」。這是一部觀眾獲得完整詮釋空間的電影,也是非常適合看完後立刻開聊的類型。
Thumbnail
2025/02/28
比起「導演想要表達什麼」,這部片更重要的是「觀眾自己腦補了多少」。這是一部觀眾獲得完整詮釋空間的電影,也是非常適合看完後立刻開聊的類型。
Thumbnail
2025/01/17
2024版的電影《八犬傳》是絕對值得花錢花時間進場去看的好電影,不只是因為他用現代的技術拍出了精彩的古老故事,而是處處都會讓人心領神會那古老的「世間竟有如此巧合之事!」的驚艷感。 還有八犬士們真的都很帥,連女裝美少年都真的比女人還美的那種帥。
Thumbnail
2025/01/17
2024版的電影《八犬傳》是絕對值得花錢花時間進場去看的好電影,不只是因為他用現代的技術拍出了精彩的古老故事,而是處處都會讓人心領神會那古老的「世間竟有如此巧合之事!」的驚艷感。 還有八犬士們真的都很帥,連女裝美少年都真的比女人還美的那種帥。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邱常婷《獸靈之詩〈上〉:保留地的祭歌》簡單的閱讀心得與分享。 內容有關於故事世界觀背景的捏他與暴雷。
Thumbnail
邱常婷《獸靈之詩〈上〉:保留地的祭歌》簡單的閱讀心得與分享。 內容有關於故事世界觀背景的捏他與暴雷。
Thumbnail
從開始寫小說,有個問題一直是我們幾位寫作者常思考的,就是「怎樣叫台灣奇幻或科幻小說」。 當然,我們這些人寫的全都是台灣的奇幻或科幻小說沒錯,或許是直接用台灣當背景,又或許是在作品中透露出台灣的文化與價值觀。 當然,後者可能更關鍵一點,因為我的確看過那種把書裡的台北換成東京可能還感覺更對味的作品,顯然
Thumbnail
從開始寫小說,有個問題一直是我們幾位寫作者常思考的,就是「怎樣叫台灣奇幻或科幻小說」。 當然,我們這些人寫的全都是台灣的奇幻或科幻小說沒錯,或許是直接用台灣當背景,又或許是在作品中透露出台灣的文化與價值觀。 當然,後者可能更關鍵一點,因為我的確看過那種把書裡的台北換成東京可能還感覺更對味的作品,顯然
Thumbnail
開始認真閱讀的第一個月,去了書展、逛了幾次書店、久違再次踏進二手書店,開始一週三日拜訪圖書館的行程。之所以開始認真以讀書取代上網、看影集、滑手機作為消遣,除了是反省過去幾年當中,「閱讀」成為目的性明確的一件事,和研究、工作畫上等號,無法認真享受「隨便讀」的樂趣,更大的原因也則是把讀書當作一種逃避
Thumbnail
開始認真閱讀的第一個月,去了書展、逛了幾次書店、久違再次踏進二手書店,開始一週三日拜訪圖書館的行程。之所以開始認真以讀書取代上網、看影集、滑手機作為消遣,除了是反省過去幾年當中,「閱讀」成為目的性明確的一件事,和研究、工作畫上等號,無法認真享受「隨便讀」的樂趣,更大的原因也則是把讀書當作一種逃避
Thumbnail
「小說是人類透過故事的形式,傳達文化內容的一種型態。」- 作者 吳明益 自單車失竊記敍述那個無法好好哀悼,無法好好愛的過往,苦雨之地這本小說,溫柔呢喃絮語,真實與虛構情節魔幻交織,自然書寫章節交錯,不同故事主角的觀點建構一個平行世界。
Thumbnail
「小說是人類透過故事的形式,傳達文化內容的一種型態。」- 作者 吳明益 自單車失竊記敍述那個無法好好哀悼,無法好好愛的過往,苦雨之地這本小說,溫柔呢喃絮語,真實與虛構情節魔幻交織,自然書寫章節交錯,不同故事主角的觀點建構一個平行世界。
Thumbnail
封面設計跟紙質都滿有質感的,是很好摸的書。而且書名的字體部分有作凹凸設計,剛好跟指頭差不多大小,摸起來很順暢。 雖然筆法有很多時代的氣味,但是比現在那些自稱天才鬼才的傢伙寫的好太多了。至少寫出來的是人話。 當然缺點也是有的,比方說可以看出作者在刻意使用一千零一夜那種模式在寫故事,而且又刻意隱去很多
Thumbnail
封面設計跟紙質都滿有質感的,是很好摸的書。而且書名的字體部分有作凹凸設計,剛好跟指頭差不多大小,摸起來很順暢。 雖然筆法有很多時代的氣味,但是比現在那些自稱天才鬼才的傢伙寫的好太多了。至少寫出來的是人話。 當然缺點也是有的,比方說可以看出作者在刻意使用一千零一夜那種模式在寫故事,而且又刻意隱去很多
Thumbnail
當「書本」成為慾望本體,引發人們的佔有慾、成為悲劇的起因,這樣的故事會長成什麼形狀呢?
Thumbnail
當「書本」成為慾望本體,引發人們的佔有慾、成為悲劇的起因,這樣的故事會長成什麼形狀呢?
Thumbnail
首先,需要记述这极主观的感受。這是本大將五十得六的大優惠買下的書,但也不全是買的,而是配送。在選書沒有囤積而替代的書。是那優惠活動,疫情優惠活動的玩法。 這種書,常在書展書架看過不少,但實在無法引起人,我的注意,頂多就翻兩下,絕無法引起購買慾。 所以,我對這在手的包裝進行過一番審視。這是近二十年前的
Thumbnail
首先,需要记述这极主观的感受。這是本大將五十得六的大優惠買下的書,但也不全是買的,而是配送。在選書沒有囤積而替代的書。是那優惠活動,疫情優惠活動的玩法。 這種書,常在書展書架看過不少,但實在無法引起人,我的注意,頂多就翻兩下,絕無法引起購買慾。 所以,我對這在手的包裝進行過一番審視。這是近二十年前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