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浪伊斯坦堡》--- 浮世人狗情,邊緣共取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raw-image

(本文同步發表於「SJKen的浮光掠影」部落格,喜歡我的文章,請幫忙到「SJKen的浮光掠影FB粉絲頁」按讚,謝謝。)


「狗與哲學家一樣為人類做最多的事,卻得到最少的回報」--- 古希臘哲學家第歐根尼( 希臘語Διογένης , 英文 Diogenes, 公元前413年生於錫諾普(現屬土耳其),相傳於公元前323年卒於科林斯)

「政府下令要把狗從街上趕走,但牠們依舊自在漫遊。」--- 200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土耳其作家奧罕,帕慕克(Orhan Pamuk,1952~ , 現年69歲)


電影《浪浪伊斯坦堡》(Stray),由香港出生長大,畢業於美國紐約大學Tisch藝術學院,史丹佛大學碩士學位,專注在紀錄片拍攝獲獎無數的導演伊莉莎白‧ 羅(Elizabeth Lo)執導,拍片源起於她從自己童年面對愛犬離世時的心境轉變起念,從2017 ~ 2019耗費整整三年的時間,在伊士坦堡與土耳其各地,以鏡頭追蹤捕捉三隻個性、年紀、體格大不同的流浪犬雷霆、哪吒、卡托與人類,特別是與那些因戰亂被迫逃到土耳其,無家可歸只能流浪街頭,飽受人情冷暖歧視的敘利亞年輕難民之間,那種同為天涯淪落相濡於沫的真摯情感,旁及與同類之間為生存爭食而戰的撕咬對抗,讓人印象深刻,片中屢屢引公元前四世紀古希臘哲學家第歐根尼( Diogenes)的哲言,讓觀眾深思狗與人存在與相處互動的之間深層意涵,不管你是不是愛狗人,對浪浪與敘利亞難民的生存困境有多少的了解,都能在這部將於2021年11月19日在台上映的美國紀錄片電影《浪浪伊斯坦堡》(Stray)中得到一些啟迪。

電影《浪浪伊斯坦堡》(Stray)從人與狗之間的互動角度切入,不管是狗眼看人間,犀利直接地探討不同層面的生存奮戰,還是細細描摩了身處社會邊緣共敘一段人狗未了情的溫馨,在擺盪蒼茫人世的的無情與溫情之間,浪浪與社會邊緣人該何去何從,不需要為溫飽奔波的人們,能否從電影中得到一些啟發,進而尋找出一套全面照護浪浪與弱勢族群的方法,一條人類同類與地球萬物和平相存的善途,或許對這部用心良善又充滿哲思的電影最棒的反饋。


2021年11月19日在台上映土耳其電影《浪浪伊斯坦堡》(Stray)中文預告,影片請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V_jtb0cAhY&t=85s



紀錄片一開始,就點出了土耳其是21世紀全世界唯一一個不捕捉不撲殺浪浪的國家,但這都是走過20 世紀全土耳其大量撲殺浪浪的悲慘歷史,才有的進展,以台灣觀眾的思維,特別是不愛浪浪或是童年曾經被狗嚇過咬過的朋友,大概會想像滿街都是飢餓的浪浪,那種四處破壞傷人的情景,但透過紀錄片中的鏡頭一轉,我們看到的是人與狗之間和平相處的共存,倒是為浪浪為爭食同類相殘的互咬情景,讓人看得怵目驚心。英文片名「Stray」這個字,英文解說是" to travel along a route that was not originally intended, or to move outside a limited area." 也就是片中鏡頭透過跟拍三隻浪浪,特別是透過主角母狗雷霆,那一臉充滿憂鬱的面容與時刻深思的眼神,神似人類中哲學家給人的印象,看著牠們一路隨意在街頭行走,沒有既定路線,從君士坦丁堡遍及全土耳其各地,跨越城市與鄉野,繁華與蒼涼,娓娓道來一段幽微輾轉在人間的浮世人狗情。


導演伊莉莎白‧ 羅(Elizabeth Lo)從片中一開始透過狗眼看人間的角度,隨著浪浪無目的日夜散行,累了或停歇或休憩,餓了就想盡辦法跟著人類的垃圾箱翻找廚餘,或是偶而幸運碰上慈善團體沿街放送免費的食物中,感受到了人類的溫情,隨著劇情發展,一群因戰禍從叙利亞逃到土耳其的年輕難民的出現,即使自身時常飽受當地人的歧視與驅趕,還是不忘從收養浪浪中,感受一點點地離苦得樂,全片沒有關於道德與政治的批判,只有透過三隻浪浪讓人垂憐的生存奮鬥,以及古希臘哲學家第歐根尼( Diogenes)的多則哲言,在光影流轉之間,映照出了人與狗不同物種,一般市民與難民主流與邊緣不同社會階級之間,那種既親密又疏離的關係輾轉,其他,就留給了所有觀賞這部獲得以下獲得多項國際影展提名電影《浪浪伊斯坦堡》(Stray)的觀眾去思考延伸。

★ 2021 電影獨立精神獎 比虛構更真實獎提名

★ 2021 電影之眼榮譽獎 最佳首部電影、最佳攝影提名
★ 2020 加拿大Hot Docs國際紀錄片影展 最佳影片
★ 2020 影評人選擇獎 最佳國際紀錄片提名
★ 2020 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影展 正式入選
★ 2020 斯德哥爾摩影展 最佳紀錄片提名
★ 2020 紐約紀錄片影展 正式入選
★ 2020 翠貝卡影展 榮耀入選

人類與大自然不同物種之間的愛恨情仇,在地球有了自詡是「萬物之靈」的人類就一路發展至今,表面上人類透過高於萬物一等的思考與實踐能力,將人類歷史發展擲地有聲屢創新頁,但與此同時,從不知道「尊重」為何物的人類,卻也成了大自然萬物的天敵,隨著人類的科技發展,導致地球環境飽受汙染,許多生物因此滅絕或瀕臨滅絕,近幾年的廢棄空汙,更是嚴重破壞了地球臭氧層,氣候丕變的後果,連人類未來的生存都變得岌岌可危,這兩年一場由人類自行製造出的世紀病毒「新冠肺炎」席捲了全球,造成了五百多萬人的死亡,染病人數更是破億,在疫苗研發出來之前,人類被迫待在家中避免接觸感染,沒有人類四處肆虐的足跡,大自然萬物卻意外得到了長久以來期盼的休養生息,人類如何學習與萬物和平共處的議題,又再次成了許多有識之士高聲呼籲的焦點!

電影《浪浪伊斯坦堡》(Stray)從人與狗之間的角度切入,不管是狗眼看人間,犀利直接地探討不同層面的生存奮戰,還是細細描摩了身處社會邊緣共敘一段人狗未了情的溫馨,在擺盪在無情與溫情之間,浪浪與邊緣人該何去何從,不需要為溫飽奔波的人們,能否從電影中得到一些啟發,進而尋找出一套全面照護浪浪與弱勢族群的方法,都是我們該去思索的未來。

<電影本事>

「狗持續看守著人類,不是為了保障他們不失去財產,而是確保他們的尊嚴不被搶走。」—— 特米斯丟斯,西元前352年

在伊斯坦堡的街頭,有一群浪浪的冒險旅程正悄悄地展開。

雷霆、哪吒、卡托三隻生活在伊斯坦堡的浪浪,為了尋覓食物和棲息的處所,日夜穿梭在古老城市的巷弄之間,並與人類率真而平和地共同生活著:

雷霆,個性獨立成熟,常常在夜晚隻身行動;

raw-image





哪吒,溫暖好親近,總是能與身邊的人成為朋友;

raw-image





而生活在郊區工地的幼犬卡托天真害羞,所幸有保全大叔看顧著。

raw-image




同時,更有一群與浪浪們共享街道的敘利亞青年,時常陪伴浪浪玩耍度日、依偎取暖,彼此逐漸建立起親密的連結外,乍看截然不同的生命個體,卻又緊密交織呼應。
漫遊在城市裡的浪浪們,穿過繁華的鬧區、躲藏破舊的廢墟,透過牠們的目光為這個社會所遺忘的角落提供了一扇窗:無愛婚姻中的女性、手無寸鐵的示威者、失去庇護的難民等。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浪浪伊斯坦堡》是對人類文明的批判性觀察,藉由三隻流浪狗不帶偏頗的視角引領及感官探索,除了貼近紀錄浪浪的生存方式和日常外,亦是尋找新的脈絡來觀看這個世界。或許人生自有它的出口,你只要這樣沿著路走。

raw-image
raw-image

<導演伊莉莎白‧ 羅(Elizabeth Lo)簡介>

raw-image
raw-image

伊莉莎白‧ 羅(Elizabeth Lo)在香港出生及成長,畢業於紐約大學Tisch藝術學院,並於史丹佛大學取得碩士學位。她熱衷於尋找新的美學方式來探索物種、階級和不對等人格狀態之間的界限。

伊莉莎白‧ 羅(Elizabeth Lo)才氣出眾且參展、獲獎無數,她的作品已征戰過國際各大影展,有日舞影展、翠貝卡影展、加拿大Hot Docs國際紀錄片影展、紐約紀錄片影展、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影展等。

《浪浪伊斯坦堡》是伊莉莎白‧ 羅(Elizabeth Lo)的首部紀錄長片,她更身兼導演、製片、攝影、剪輯等工作。

《浪浪伊斯坦堡》在2020年翠貝卡影展首映後,便旋即榮獲加拿大Hot Docs國際紀錄片影展最佳影片,以及美國獨立精神獎、影評人選擇獎等多項提名。

驅使她拍攝《浪浪伊斯坦堡》的原因其實是非常個人且私密的,一切的念頭都起始於伊莉莎白‧ 羅(Elizabeth Lo)小時候一次面對愛犬離世時的心境轉變。

隨著自我多年來對於感知、悲傷與道德的不斷辯證,因而推動了她拍攝《浪浪伊斯坦堡》去探索價值、階級與覺察。

伊莉莎白‧ 羅(Elizabeth Lo)於2015年被電影人雜誌(Filmmaker Magazine)評選為「獨立製片的25位新面孔」之一,更在2018、2019年分別入選紐約影展及盧卡諾影展的電影學院。目前伊莉莎白正在籌備第二部電影長片的拍攝計畫。

<導演創作自述>

raw-image

「我對好心的人撒嬌,對貪婪的人吠叫,對惡棍們狂咬。」
—— 第歐根尼,西元前363年

驅使我拍攝《浪浪伊斯坦堡》的原因其實是非常個人且私密的。在我年幼時,一次面對愛犬離世時的心境,宛如有一股無聲的要求要我壓抑對牠離去的悲痛。令我感到震驚的是,我的內心在面對所愛死亡時的反應,竟會被週遭的看法所影響,甚至將他或「牠」定義為「毫無價值」。隨著我的悲傷不斷轉變,我也看到了道德觀念是如何持續地變化著。這樣一個變革的時刻,便是推動著我拍攝《浪浪伊斯坦堡》去探索價值、階級與覺察的原因。

2017年,我去了土耳其旅行,這個國家的歷史和流浪動物的關係在世界上一直都是獨一無二的。自1909年以來,土耳其政府試圖消滅流浪狗,導致上個世紀伊斯坦堡的流浪狗被大規模撲殺。但在反對屠殺的眾多抗議行動下,也讓土耳其成為唯一一個對流浪狗拘捕與安樂死皆非法的國家。時至今日,每隻自在漫遊的流浪狗都成了反抗的象徵。


浪浪伊斯坦堡 Stray

出品國家 : 美國 2020

台灣發行 : 好威映象(Hooray Films)

上映日期 : 2021年11月19日

片 長 : 1時12分鐘

類 型 : 紀錄片

級 別 : 保護級

導 演 : 伊莉莎白羅 (Elizabeth Lo)

主 角 :

浪浪 雷霆 Zeytin,個性獨立成熟,常常在夜晚隻身行動。

浪浪 哪吒 Nazar,溫暖好親近,總是能與身邊的人成為朋友。

浪浪 卡托 Kartal,天真害羞生活在郊區工地的幼犬,有保全大叔看顧著。

(註)

一、本文中介紹的電影海報與劇照係取自好威映象 (Hooray Films)FB粉絲專頁相簿,圖片僅作為推薦好電影之目的,無任何商業利益之考量,版權歸屬好威映象(Hooray Films)所有,請勿任意轉載,或另移作商業使用。

二、本文介紹的電影相關影片,無任何商業利益考量,是引用自YouYube影音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V_jtb0cAhY&t=85s ),版權歸屬好威映象(Hooray Films)所有。

三、本文觀影心得文字,版權歸屬SJKen個人所有,未經本人書面同意,請勿任意引用、分享、轉載與下載,盜文必究。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輕煙跟你聊聊
174會員
792內容數
透過跟你聊聊的方式,聊電影、聊戲劇、聊音樂、聊教育、聊網路觀察、聊小說、圖文與音樂劇場創作、聊藝術、聊愛情,藉由分享觀看不同領域不同世代的藝術創作者的作品,持續保持對各國民族、歷史、文化、語言、宗教、信仰、音樂、舞蹈與戲劇創作的開闊視野與敏銳度,並與世界各地讀者交流,豐富深刻彼此的生命意涵。
輕煙跟你聊聊的其他內容
2025/04/25
一部將年少青春暗戀與相愛勇氣描繪到最深刻,同時旁及友情與親情的夏日浪漫電影,片中男女主角青春三人行,書店前帽子被吹走、公車上偷拍車外、腳踏車雙載、共同的攝影興趣、淋雨下撐傘、鐵道深情呼喊, 將浪漫無限飛揚發揮到淋漓盡致的浪漫,電影採倒敘的手法,開始也是結束的一幕
Thumbnail
2025/04/25
一部將年少青春暗戀與相愛勇氣描繪到最深刻,同時旁及友情與親情的夏日浪漫電影,片中男女主角青春三人行,書店前帽子被吹走、公車上偷拍車外、腳踏車雙載、共同的攝影興趣、淋雨下撐傘、鐵道深情呼喊, 將浪漫無限飛揚發揮到淋漓盡致的浪漫,電影採倒敘的手法,開始也是結束的一幕
Thumbnail
2025/04/24
本片除了有傳統恐怖片必看得到的虐殺尖叫追逐情節外,最吸睛的地方,在於導演與編劇玩出恐怖電影的新趣味,電影前半段充滿懸疑靈異,光怪陸離的死法,緊緊抓住觀眾的眼球與好奇新,電影後半段一反必死無疑的終極結局,闖入詭屋者展開絕地大反攻,充滿創意的反擊,緊迫盯人分秒必爭節奏感,讓全片從頭到尾緊扣心弦淋漓爽快!
Thumbnail
2025/04/24
本片除了有傳統恐怖片必看得到的虐殺尖叫追逐情節外,最吸睛的地方,在於導演與編劇玩出恐怖電影的新趣味,電影前半段充滿懸疑靈異,光怪陸離的死法,緊緊抓住觀眾的眼球與好奇新,電影後半段一反必死無疑的終極結局,闖入詭屋者展開絕地大反攻,充滿創意的反擊,緊迫盯人分秒必爭節奏感,讓全片從頭到尾緊扣心弦淋漓爽快!
Thumbnail
2025/04/24
李景白導演擁有超過 30 年以上的潛水經驗,其作品多次入圍金鐘獎並三度奪獎,他與他的團隊長期關注台灣海洋的生態變遷,這次透過拍攝在台澎金馬海域8艘沈船的影片,引領觀眾了解我們所面臨的海洋浩劫,因為很少人知道四面環海的台灣,沉睡在水底下多年的巨人,也就是這些沉船,早已被時間與人們所遺忘。
Thumbnail
2025/04/24
李景白導演擁有超過 30 年以上的潛水經驗,其作品多次入圍金鐘獎並三度奪獎,他與他的團隊長期關注台灣海洋的生態變遷,這次透過拍攝在台澎金馬海域8艘沈船的影片,引領觀眾了解我們所面臨的海洋浩劫,因為很少人知道四面環海的台灣,沉睡在水底下多年的巨人,也就是這些沉船,早已被時間與人們所遺忘。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推動世界的動力是愛還是自管自的﹖ 「愛」和「自管自的」顯然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概念﹐公爵夫人堅持它們的意思都差不多。這是公爵夫人使用語言的自由﹐雖然兔穴之外地上的世界沒有這樣使用「愛」和「自管自的」的習慣。 ...
Thumbnail
推動世界的動力是愛還是自管自的﹖ 「愛」和「自管自的」顯然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概念﹐公爵夫人堅持它們的意思都差不多。這是公爵夫人使用語言的自由﹐雖然兔穴之外地上的世界沒有這樣使用「愛」和「自管自的」的習慣。 ...
Thumbnail
尤格藍西莫的電影《可憐的東西》展示了一個關於人類的冒險奇觀,探討了人類的歷史進化和價值觀。本片以女科學怪人貝拉為主角,通過她的冒險,揭示了世界的殘酷一面,並探討了人類與動物的關係。藍西莫再一次展現他不凡的奇才,每一次出手都令人讚嘆又驚豔。
Thumbnail
尤格藍西莫的電影《可憐的東西》展示了一個關於人類的冒險奇觀,探討了人類的歷史進化和價值觀。本片以女科學怪人貝拉為主角,通過她的冒險,揭示了世界的殘酷一面,並探討了人類與動物的關係。藍西莫再一次展現他不凡的奇才,每一次出手都令人讚嘆又驚豔。
Thumbnail
「我寧願自己是一匹狼,看著他這個人類就張開血口過去咬死他,然後拖著他的屍體到隱蔽的地方,獨自吃了他。」 最近讓淚點極高且莫名其妙的我爆哭的兩部作品,第一是電影《斷背山》,第二是小說《狼狗》。 兩者都是禁忌之愛。一個在過去,一個在現在,甚至是未來。
Thumbnail
「我寧願自己是一匹狼,看著他這個人類就張開血口過去咬死他,然後拖著他的屍體到隱蔽的地方,獨自吃了他。」 最近讓淚點極高且莫名其妙的我爆哭的兩部作品,第一是電影《斷背山》,第二是小說《狼狗》。 兩者都是禁忌之愛。一個在過去,一個在現在,甚至是未來。
Thumbnail
故事描述了羊駝阿樂因缺乏同理心而不受其他動物歡迎,但在經歷一連串事件後,他改變了態度並開始幫助他人,成為了島上受歡迎的居民。這個故事希望引導讀者特別是孩子們學會更多地考慮別人的感受,絕不應該從他人的痛苦中找尋快樂。
Thumbnail
故事描述了羊駝阿樂因缺乏同理心而不受其他動物歡迎,但在經歷一連串事件後,他改變了態度並開始幫助他人,成為了島上受歡迎的居民。這個故事希望引導讀者特別是孩子們學會更多地考慮別人的感受,絕不應該從他人的痛苦中找尋快樂。
Thumbnail
渡鴉與奧丁 (Óðinn) 的關係之密切,常常是影視娛樂作品的題材之一;哪裡有渡鴉,哪裡有奧丁。但是,兩者關聯性是怎麼來的呢?代表思想的渡鴉乎金 (Huginn) 與代表記憶的渡鴉穆尼 (Muninn),又為何奧丁言明更畏懼「記憶」未能歸來?
Thumbnail
渡鴉與奧丁 (Óðinn) 的關係之密切,常常是影視娛樂作品的題材之一;哪裡有渡鴉,哪裡有奧丁。但是,兩者關聯性是怎麼來的呢?代表思想的渡鴉乎金 (Huginn) 與代表記憶的渡鴉穆尼 (Muninn),又為何奧丁言明更畏懼「記憶」未能歸來?
Thumbnail
本屆新北市紀錄片獎的其中四部優選紀錄片:《伊諾物語》、《德日尚》、《野生之路》和《除蛙記》,或多或少都與個體身處的自然環境有所勾連,這些紀錄片所留下的影像,使得身處台灣社會當中的我們得以去關注那些看似平凡不顯眼、同時又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小事。
Thumbnail
本屆新北市紀錄片獎的其中四部優選紀錄片:《伊諾物語》、《德日尚》、《野生之路》和《除蛙記》,或多或少都與個體身處的自然環境有所勾連,這些紀錄片所留下的影像,使得身處台灣社會當中的我們得以去關注那些看似平凡不顯眼、同時又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小事。
Thumbnail
【賞片賞析– 犬山記】— 石頭ㄚm 隨筆 2022/10/2 《The Power of the Dog》珍.康萍導演在《犬山記》〈製作特輯〉中曾表示:相信故事的力量是在於…,來自各地的人都可置身其中,並且體會因為故事的基礎就是人性,你可以體會到那種人性,即使處於不同的文化、不同時代…。〈托馬斯.薩
Thumbnail
【賞片賞析– 犬山記】— 石頭ㄚm 隨筆 2022/10/2 《The Power of the Dog》珍.康萍導演在《犬山記》〈製作特輯〉中曾表示:相信故事的力量是在於…,來自各地的人都可置身其中,並且體會因為故事的基礎就是人性,你可以體會到那種人性,即使處於不同的文化、不同時代…。〈托馬斯.薩
Thumbnail
電影雖然是透過驢之眼,看這驢(愚蠢)世界,但也因為EO的視角,我們漸漸的被代入了,驢是我,我是驢,所以《如果驢知道》被指為是一部富有詩意的作品,具有一種隱喻的世界觀,也給了我一些或說是聯想,或說是提醒:人類與動物的依附關係;馬戲團、海生館、動物園存廢的思考。並期待不再有〈動物的悲歌〉這樣的故事發生。
Thumbnail
電影雖然是透過驢之眼,看這驢(愚蠢)世界,但也因為EO的視角,我們漸漸的被代入了,驢是我,我是驢,所以《如果驢知道》被指為是一部富有詩意的作品,具有一種隱喻的世界觀,也給了我一些或說是聯想,或說是提醒:人類與動物的依附關係;馬戲團、海生館、動物園存廢的思考。並期待不再有〈動物的悲歌〉這樣的故事發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