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瀑布》──抱怨聲轟隆轟隆

2021/11/07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你們大人為什麼都要講一堆我聽不懂的話!」這是《瀑布》中,是媽媽罹患了思覺失調的高三生,王靜,所吼出的話。

也是我想對這部電影吼出的話。

───絕對有暴雷,還有滿滿的情緒,請慎入───
在前往觀影前,我對《瀑布》是抱持著高度期待的,於是當我看到社群軟體只要有人提到這部片,我會立馬將那些限動、文章滑掉。我不希望任何人的評論感想會影響到我看這部片的第一手感受。

《瀑布》的第一顆鏡頭是在台北小巨蛋斜對角一顆略高的鏡頭,凝望等待著紅綠燈的行人們。看到那顆鏡頭、配上很《陽光普照》調調的配樂,我是對接下來的劇情充滿期待的,那幾秒很美。
當時我還不知道的是,我能欣賞的也就只有那幾秒而已了。
先總的來說,我對這部戲不滿的地方:近乎每一場戲的對白和人物關係。
母女之間的對白,ㄧ直無法令我信服我這真的是一對母女,所以我從頭到尾只能旁觀著他們,無法進去他們的情緒中(然後還要旁觀著應該是要把觀者帶入她們情緒的特寫鏡頭,還一直不斷地緩緩zoom in。我一直在想這是否是鍾導的什麼新風格,有點前衛,所以我無法理解……)
剛開始我還試圖說服自己,啊這是拍《陽光普照》的導演拍的欸,之後應該會比較好吧~然後呢,隨著劇情的演進,我感覺到的只有越來越尷尬而已。所以整齣戲我就在完全進不去的狀態下,盤旋盤旋,等待到底哪時要結束啦!
王靜,身為女主角之一,我從頭到尾無法理解她有著什麼樣的個性。她叛逆嗎?孝順嗎?天真嗎?……我完全看不太出來。
我知道人的性格及處事方式,會隨著重大的突發狀況而改變,但在改變的當下,有些屬於她的核心東西,還是會隱隱潛藏著的,而非完全消失無蹤。這是一致性的問題,而非是換了個「成長背景」完全不同的人來扮演、取代原本的她。
而《瀑布》中,近五分之四的劇情,導演安排王靜要做、會做的事只剩下一昧的「幫助媽媽並同理她」,就這樣,沒別的了。
於是她孝順體貼。但她是人,她不覺得憤怒無助嗎?對於一個之前相處關係並不甚好的母親,她除了將風暴掃及銀行行員(非常愚蠢、不像高三生的)、已另組家庭的父親以外,她不會對自己的母親有情緒嗎?
於是王靜成了媽媽完美的救世主,給她全然的同理與支持,並且英勇的獨身抵禦外敵(那些自私的、體制的、官僚的、幻覺的)。
照顧一個病患,尤其是身心方面的病患,是非常非常身心俱疲與高壓的,雖然患者現在看似好好的,但你永遠無法預料到她下一步會怎麼樣。
所以,她就真的不會在照顧媽媽的時候,把以前成長過程中所累積的怨與不滿,加上這突如其來衝擊的無力,都化作另一支指向母親的箭嗎?她就如此完美。
卻又如此無知,在對白上。王靜不論在生氣、沮喪、開心、想鼓舞她時,都喊著品文「媽媽」這件事讓我覺得很不對勁。稱謂是流動的,隨著情境的不同會對著同一個人說出不同的稱謂。「媽媽(ㄇㄚˇ ㄇㄚˊ)」這個詞很輕很柔,她在生氣叛逆時要如何如此輕柔地喊出,而非直接像是指著她的鼻子似的說著「妳」、「欸」,或是直接沒有稱呼?
說到稱呼。
《瀑布》全片不論哪個角色,全部都叫王靜「小靜」,我覺得超級奇怪的……。媽媽、朋友、媽媽的主管、保全……等,無論生疏,都小靜小靜地喊著。我越想越有情緒,我只好一一來講我的想法。
媽媽喊她小靜我覺得合理,可能他們從小就這樣喊。
朋友喊她小靜(身為生理女,成長過程中還真沒有一位朋友叫我小X;我也從沒聽過哪個朋友的會這樣叫同輩的人……),以及朋友來家裡作客與王靜的互動,讓我陷入了這些人關係到底熟不熟的思考中。如果不熟的話,她們應該就不會特地來作客;如果熟悉的話,她們和王靜對話起來為何這麼尷尬?還有不識得體的亂問話?一群朋友會突然跑去別人家中這本身就是一件莫名超級莫名的事了,現在高中生應該不至於那麼沒禮貌吧(?
這群朋友,在生活中是否能作為王靜傾訴的對象,也讓我非常非常的困惑。我想是不行的吧,不然應該會適度呈現在片子中吧?或是就算不直接呈現在片子中,從她們的互動是可以看出的吧?在她們說什麼來陪生病的媽媽的時候之類的。
沒有,都沒有,沒有細節,只有功能而已。(然後對白、情緒也是都很生硬)
於是在末了的戲水,王靜或許更像是在配合著她們笑鬧而已,也或許因為媽媽狀態好些了,她心情可以更放得開之類的…….。不知道,這部片讓我有太多困惑了。
再來說說媽媽的主管吧。為何連她都叫王靜「小靜」???到底這些人十多年的同事交情是什麼樣貌啊,太令人匪夷所思了吧。他們會叫她「小靜」應該就表示媽媽曾經已「小靜」的稱呼跟他們提及女兒,但是品文這麼ㄍㄧㄣ的人,應該不太是會跟同事輕易提及家庭的人吧?會提及的話,可能是雙方關係是熟悉的,才會偶的稍為帶到吧?
啊看起來他們很不熟啊,這些同事完全不留情面欸。而且那個主管旁的女職員,說那些什麼白爛話,聽起來超不像那個階層的人會說的話吧,她可以再把這件事處理得更冠冕堂皇的漂亮得體吧?就算只是虛情假意,也可以讓他不要顯得這麼的拙劣吧,什麼同事一起買花送她?哈囉,任誰看到都覺得不要送還比較好吧……。
然後王靜跟公司的人只要一個月的薪水也是怪,啊她就知道媽媽那個樣子(會亂投資,還翻箱倒櫃地找可能不存在的黃金存摺),她們家要維持基本生活需要再多一點現金在自己身上吧?不然你很難確保你媽突然怎麼了,就把那筆錢花光欸。
然後她就只天真的想說「喔,我要還阿姨工作的錢」……到底是有沒有這麼天真可愛啊?啊妳們接下來的生活費你是要怎麼解決啦?你媽不領出來怎麼辦啦?
然後反而去跟見面沒講三句話的銀行行員發脾氣,到底有沒有搞錯?這個不是像《我是布萊克》那樣,人家在那邊耗了好幾周、好幾個小時,所以才發脾氣欸。
妳才跟銀行行員講三句話而已欸,就在那邊「你們大人為什麼都要講一堆我聽不懂的話!」到底有沒有搞錯對象啊?妳講的話、妳的情緒我才真的不懂啊啊啊。
再來是保全,我以為保全都穿藍襯衫,是真沒看過保全穿成那樣的啦……。這可能是我見識太淺。
但到底身為大樓保全,你跟這家人熟不熟啊?叫得出人家的名字,然後還是叫人家的小名,感覺是有ㄧ定的熟悉程度吧?啊互動上看起來有時還算有點熟,然後又還滿決絕的,我真的被搞得很亂。(這時候可以請參考《歡迎光臨奇幻城堡》中,住宅管理員與住戶(/小孩)的關係嗎?)可以給我點立體的角色嗎…
王靜和父親在公園的那場戲,我也是很問號。尤其是她對著父親喊著「為什麼要我接受ㄧ個陌生的媽媽?」你在說誰啊?那個阿姨?沒有人叫你接受啊啊啊,你爸又沒逼你喊她媽媽……。「為什麼要我接受你們離婚啊?」、「為什麼我要接受我沒有爸爸啊?」會不會比較合理些啊???
啊還是我誤會了,其實她是在講她自己的媽媽?啊你就接受了啊,這時候你要對媽媽喊這句話比較合理,而不是對爸爸喊吧?你爸從頭到尾都沒叫你要接受吧……。
然後還有,導演是刻意把王靜設定為高三生的吧,所以讓她去考了指考。但這個設定是不是很雞肋啊,到底有什麼用處啊?
你竟然要把他設定成要考指考的高三生,那她會有一定程度上的考試壓力吧?在不知道離指考剩下幾天的時間中,媽媽生病了,指考這件事還是會對她造成或大或小的壓力和母女間的衝突吧?啊然後就只是個很背景的背景,只是讓她可以正當的在學期間跑回家,然後考完後和朋友去溪邊(?
指考這件事應該是可以很好發揮的背景吧,不管是壓力也好;或是為了之後方便照顧媽媽,所以要努力考到台北的學校也好……。(而且真的要很努力喔,你看你們家沒什麼錢了,你要讀私立的會超級辛苦欸......)
還有,關於王靜最後在新聞畫面中出現的場景,我也覺得太困惑了。為什麼那些高中女生從灌木叢邊上來,可以排隊排得如此整齊、動作如此ㄧ致的讓我以為我其實是看到了警方破獲什麼案件,抓到一堆什麼女郎之類的……。
搜救就這麼的容易?每個人都在同一時間都找到了?所以可以排成一列列一一得上救護車?又或是這些人就都沒有人會餘悸猶存,走到一半腿軟走不動?大家走得真的好整齊啊啊啊,可以不要這樣嗎,請多給我一些細節和人的多樣性QQQQ
我對於王靜這個角色的種種真的太困惑了,對我來說她不論是她的情緒、台詞、人我關係都好謎樣……。
還有這個角色真的太薄了,可以多給她幾顆在房間內獨處、在學校和同學相處或是小時候(雙親剛離婚時)和父母互動的畫面嗎?我在這邊猜來猜去他們的關係和她的心情真的心很累欸。還有對白真的是.................................。
喔對了,我覺得王靜在看了那麼多人情冷暖之後,應該對於人類會有多一點堤防和戒心吧,知道人心不可測。啊他怎麼就這麼相信房仲大哥?好啦,退一步講,我可以接受她相信他,或許就是她在人海這樣飄飄泊泊時,遇到了一個看起來還滿溫暖的存在,就這樣傻傻的相信了,這我還可以接受。
但這場戲我最不能接受的是,經理到底為什麼要衝進來海噱員工一頓啊啊啊?
他們兩個之間是有什麼深仇大恨嗎?他需要這麼不顧公司的名聲掃地,也要在顧客面前對員工大發脾氣?是吧是吧?他們應該真的有很大的仇吧?
不然的話,當他知道這件事時,他為何不把員工叫出去,私底下解決就好,然後再回頭來看怎麼應對這一組顧客,幫忙弱勢被騙的品文一家?為何要這樣對待自己公司啊?他是快要離職了,趁離職前趕緊亂搞公司一下是嗎……?
認真不懂欸,這到底是什麼樣的心理啊……。


好啦,拉拉雜雜打了一堆。還有一點特別想講的,關於品文去家樂福工作的所有畫面。對於曾經在超商工作過的我來說,我感到非常非常之困惑以及無法理解。
就說三個場景吧……。黃信堯帶品文認識工作環境、品文在休息區吃飯與同事的互動、品文刷條碼。
先說說我以前的工作環境吧,基本上除非是不需要做勞力活、要扮白臉的老闆,其他人其實沒有那麼多的閒工夫去理你的啦,自己工作就都做不太完、累得半死了,誰有時間在那邊慢慢帶你晃啊、解釋啊,還溫吞吞的問你知不知道為什麼冰箱要放塑膠簾咧。
如果沒說品文是新進員工,我還以為是總公司派去視察的管理職呢,所以黃信堯才可以、也需要慢慢帶她繞場講解……。
就算是再怎麼善良的人,要在那樣的環境做這樣平穩詳細的講解,太難了我覺得。
尤其,量販店應該和超商一樣,流動率都很高,那他每進一名新員工都要這樣子帶,要累死誰,他原本的工作到底要怎麼做完……?
所以說到流動率,那些家樂福阿姨對品文視出的善意我是覺得太過烏托邦了啦,每個人都累炸,哪有每次新人來都這樣關照的啦,而且台詞又尷尬到爆炸(:我們都在說,妳是我們這裡最漂亮的)。如果她用台語再三八一點講,我覺得我勉勉強強還可以接受……。
然後,導演你都讓她去家樂福了,不要把底層工作當作是療癒身心的烏托邦欸,那個可是會做到一回家就直接趴在床上完全不想動的勞力活欸,啊你就讓他稍微悠悠哉哉地刷刷條碼這樣???
你知道到底這種免洗勞力一天的勞動量有多大嗎?動作這麼慢是會被電爆的欸。而且她事情做不完不是要加班到做完,就是同事要幫她扛欸,她這樣同事還可以對她那麼地友善?啊還是因為老闆中意她,所以其他同事要好好巴結她,然後就都敢怒不敢言啊啊啊。
拜託,竟然都讓她來到量販店工作了請好好呈現她在這裡的累和辛苦……。
到底讓她來做這個工作只是為了讓她有個階級流動的意象,然後外加被經理搭訕遇到了一個好男人?就這樣?可不可以讓這個工作背景更輔助你的故事啊,有那麼多可以施力的地方,讓這個故事可以更漂亮……。
可以請參考美國作家芭芭拉寫的書《我在底層的生活》嗎..........,哈囉,真的沒那麼中產階級想像的美好啦。自己下去做個兩個禮拜,稍微參與式觀察一下,我相信您就會懂了。

不知道,最近看國片都覺得有好多的失望,從去年入圍金馬最佳劇情長片的《消失的情人節》、《同學麥納斯》、《親愛的房客》到今年的《瀑布》,每部都看了,但沒有被任何一部打動。(尤其《瀑布》最讓我看不下去...,然後看到一面倒的好評後,就覺得或許…我跟世界沒有共識吧…….呵呵)
不知道為什麼這些片子裡面都沒有太多的「細節」。那個細節是微小的動作和眼神、微小的物件、微小的日常、微妙的對白,其實這些東西就可以構成一部很好看的片子才對啊。到底為什麼不行啊?然後很多日劇就可以,諸如《四重奏》、《dele》(看到第二集而已我就眼角潰堤ㄌ欸,兩集加起來還小於兩小時.....)。
是枝裕和、濱口竜介的電影也都可以啊。
然後還有,為什麼在這些國片中,沒辦法看到融於故事的「環境」了呢?那個環境是指,讓我相信這些角色就真的生活在那個環境中,並不需要顯眼突出(如那個藍帆布一樣……),就是輕輕卻穩穩盛載著這些人物和他們的生活就好。平凡日常,卻完全不可抽離於那部片。
侯孝賢、楊德昌、蔡明亮的片可以,林正盛的《美麗在唱歌》,張作驥的《黑暗之光》、《醉‧生夢死》也都可以,那為什麼最近的國片都看不太到了呢……。
抱怨聲如瀑布般轟隆轟隆。
後記:
最後的最後想說,看到很多人對《瀑布》的反應,覺得台灣很需要一部談母親情緒勒索女兒、母女相愛相殺的電影,然後劇情走向大概是女兒長大後,漸漸能夠包容忍耐同理母親。
覺得台灣小孩在這方面非常需要集體療癒一下。
然後主人翁的家庭環境需要中產或有點小康,才可以達到共鳴與療癒效果。
(不然我覺得多藍的《聽媽媽的話》處理母子關係非常精采啊,但文化不同;《醉‧生夢死》處理母子關係也很讚,但可能這部太社會底層又魔幻了,需要有些中產的)

再補一個,關於思覺失調,很推薦王男袱《我是另一個你》。

    YT
    YT
    害怕遺忘,所以記下,關於那些曾相遇的電影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