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投資人夠專業嗎? - 下集》

更新於 2024/12/12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台灣總體基金市場:

自從2003年達到3兆元的規模後便一路衰退至金融海嘯時最低的1.5兆元,至今再也沒有回到過去的高點,維持在2.2兆元左右,市場縮水大約三成。
對比世界的成長(美國共同基金規模在海嘯前約12兆,2016年已成長至16.3兆,增幅約三成),台灣的衰退顯得更加明顯。
至於產品分配比重的趨勢如下:
國內股票基金從2008年的2400億萎縮到今年只剩1700億(30%的萎縮),同時國外股票基金從2000億成長到將近4000億(100%的成長)。
投資人最近幾年最愛的高收益債和貨幣型基金,在2017年台灣投資在固定收益與貨幣型基金的份額大約有1.1兆,就占去整體市場規模的一半。
回顧台股這十年的成長再對比台股基金縮水的情況其實令人感到不深唏噓,畢竟在金融海嘯過後台灣股市的表現在世界也是榜上有名的,沒想到自己人無視這幾年來的報酬,絲毫不給面子。
前情提要就到這邊為止,今天的重頭戲可是台股基金的績效與元大0050ETF(台灣規模最大最具代表性之ETF)之比較,以下為我們的統計:

※蒐集資料當下台灣投資在國內股票市場的基金有127支,而以下是經由這127檔基金所做出的統計(附圖為近十年績效統計)※
<縱軸為報酬率,橫軸表示127支基金取平均數、中位數、前1/4平均與0050之比較>

首先可以從圖中看到所有人十年的表現都不如五年的表現,這是由於十年前剛好遇上金融海嘯的緣故,而這五年又遇上了難得一見的大多頭,五年的績效都表現得十分突出。
但接著就是令人不忍直視的統計了,下一張圖我們統計了127檔基金一年、三年、五年以及十年的績效並與元大0050 ETF做比較:

可以看到左側縱軸為落後元大0050 ETF的檔數,右側縱軸則是佔全體之比例。
圖中可以清楚看到在"十年期"的比較之中,有超過八成的基金落後於被動型基金,這還不加計已經遭清算和合併的數量(自2007年以來國內股票基金減少將近60支),加計後將會接近九成。
而我們不需要是專家都可以看到一個明顯的事實,當時間拉得越長績效落後的比例將會更高,這個情形跟美國是如出一轍。
依照兩國的結果我們可以簡單歸納出一個心得,一個投資人在一個基金市場裡挑到長期贏家將會是非常困難的任務。
至於這些西裝筆挺、標榜「專業」的資產管理者為什麼會頻頻落後大盤呢?(以下數據由目前市場上十年績效排行前十名代表)
這邊我們提出幾個想法供大家參考:
1.
基金經理人任期短、操作彈性小,我們從績效前十名的基金裡統計出其基金經理人平均任期約兩年,而誇張的是99人中有47人任職未滿一年,要一個人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做出績效,我們認為這似乎過於強人所難。
一個投資方法的檢驗至少需要三至五年以上的時間,但真正在這99人中操盤超過三年的不過就是21人,超過五年的更是用兩隻手就可以數完。
除此之外,基金經理人跟大部分的人沒什麼不同,雖然有獎金制度,終歸也是領薪水的。績效固然重要,但保障自己的飯碗仍然是第一要務。
當經理人一季、兩季做不出成績時,公司也沒那個心思等你的飆股醞釀,不然面對廣大的投資大眾很難有個交代。也因為如此,投市場所好,不要輸給標竿變成極為重要的任務,當你去看各家的基金持股,你會發現持股的重複性極高。
傳奇經理人彼得林區在他的書中(選股戰略)曾經輕描淡寫的提過:基金在績效不佳的時候經理人如果持有熱門股還說得過去,畢竟你跌大家也跌;如果手持冷門股的話那可就糟了,到時就算有天大的委屈也是百口莫辯,這時候跟上標竿不要落後太多就成了操作的黃金準則。
2.
至於我們認為影響最嚴重的仍然是資產管理公司的道德風險,身為一家投信公司,所有的收入都仰賴手續費、管理費,提高交易頻率、餵給投資人時下最流行的商品變成公司賴以為生的方式。
一檔商品能不能為投資人賺錢並不是重點,重點是必須募集足夠的資金、收到足夠的管理費才是稱職的管理者。
這樣看來要找到能夠長期投資的基金真的很困難,但其中還是有「一些」值得你長期持有,看下面的績效圖,你可以發現自2001年以來,統一大滿貫的報酬率是831%,同期績效遠勝過0050。

其中最難能可貴的是其基金經理人到現在仍然是從2002年開始操盤的張繼聖先生,他是現在檯面上少數幾位操盤時間超過十年的經理人,大滿貫在他管理的這段期間,年複合報酬率高達13%,在台股基金裡可說是鶴立雞群。

按照今天這樣的成績,台股基金的凋零似乎是「死有餘辜」(一個長期投資都不賺錢的市場誰會在意他)。但昨天看到長期績效同樣不彰的美國,規模仍然持續增長,成績不佳似乎不足以解釋台股資產管理規模大幅萎縮的現象。
我們認為這個萎縮的態勢代表著台灣人嚴重悲觀看待自己的未來,產業缺乏競爭力、人口快速老化等等因素可能都是縮手原因,至於這到底是先見之明,抑或是崇洋媚外、妄自菲薄,還有待時間的證明。
退一萬步想,基金的出現原本是希望散戶投資人能夠將資金長期交付專業經理人並達到小額也能參與買進大型股、分散風險、累積資本等等目的。
但就其長期成績看來,基金這個產品似乎也只是另闢一個波段操作、獲利了結的戰場罷了,與當初發明產品時的初衷可說是漸行漸遠。
仍舊認為專業投資人一定比較厲害嗎?
以後為自己進行資產配置之時,不妨再仔細想想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6會員
118內容數
時間投顧的基本資料,讓對我們有興趣的朋友,能夠更快了解我們。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時間投顧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其實這已經不是第一次有人質疑機構投資人或所謂法人的投資績效,巴菲特早在2000年以前就不斷提醒大家關於機構投資人的盲點,剛好今年適逢巴菲特能夠為其論述證明的日子,以下就來看看巴菲特與基金經理人之間的對決。 〈Warren Buffet與Ted Seides的賭局〉
本周美股在科技股的帶動下續創新高,其中博通將邀約收購高通的消息更是讓市場興奮不已。 台股也不惶多讓,自今年5/23上萬點以後便再也沒有回頭過,早已創下台股歷年來萬點最長紀錄。 隨著台股月均成交量從五月份的840億元到九月份的1100億元,自然人交易比重從50%上升到60%,我們可以明顯感受到大家漸漸
Photo by Ben Sweet on Unsplash 《誰坑殺了散戶? — 上集》 接續昨天未完的「人性」 4. 沉默成本謬誤 (Sunk cost fallacy) ★ 忽略或不知道沉默成本的存在也是人們在生活中不斷犯下的錯誤,最常見的可能是看了一部電影,就算劇情多麼灑狗血、男女主角有
以下先來一張網路上經典的散戶投資圖。 相信這張圖對於長期投身股市的台灣人來講一定不會過於陌生。 常常聽人家說台股現在變成外資、法人們的市場,因為市場中的散戶已經被他們坑殺的一蹋糊塗。 但奇怪的是大盤雖然沒有創新高但也都超越前兩次金融危機(網路泡沫、金融海嘯)的高點了。 台灣交易所另有編制計入
Photo by Chronis Yan on Unsplash 若有人說自己是投資人,大家在一般正常情況下都會投以景仰、羨慕的神情。 但如果這個人改口說自己是「投機者」,我想投射回來的看法應該不會如此正面了吧? 何謂投資? 何謂投機?  我們時常利用: 持有期間長短,如長期買進一家公司股
近期當聊到投資時普遍會得到的一種回應: 「台股上萬點,市場過熱、股價太高,不宜進場投資」 根據歷史經驗來看,這樣的說法的確是有跡可循(見下圖) 我們可以看到未還原權息的大盤指數在每一次的「萬點之後」都是一次可怕的大空頭。 但是何謂高低?何謂過熱?每一次的萬點難道情況都相同嗎? 根據歷史經驗的歸納
其實這已經不是第一次有人質疑機構投資人或所謂法人的投資績效,巴菲特早在2000年以前就不斷提醒大家關於機構投資人的盲點,剛好今年適逢巴菲特能夠為其論述證明的日子,以下就來看看巴菲特與基金經理人之間的對決。 〈Warren Buffet與Ted Seides的賭局〉
本周美股在科技股的帶動下續創新高,其中博通將邀約收購高通的消息更是讓市場興奮不已。 台股也不惶多讓,自今年5/23上萬點以後便再也沒有回頭過,早已創下台股歷年來萬點最長紀錄。 隨著台股月均成交量從五月份的840億元到九月份的1100億元,自然人交易比重從50%上升到60%,我們可以明顯感受到大家漸漸
Photo by Ben Sweet on Unsplash 《誰坑殺了散戶? — 上集》 接續昨天未完的「人性」 4. 沉默成本謬誤 (Sunk cost fallacy) ★ 忽略或不知道沉默成本的存在也是人們在生活中不斷犯下的錯誤,最常見的可能是看了一部電影,就算劇情多麼灑狗血、男女主角有
以下先來一張網路上經典的散戶投資圖。 相信這張圖對於長期投身股市的台灣人來講一定不會過於陌生。 常常聽人家說台股現在變成外資、法人們的市場,因為市場中的散戶已經被他們坑殺的一蹋糊塗。 但奇怪的是大盤雖然沒有創新高但也都超越前兩次金融危機(網路泡沫、金融海嘯)的高點了。 台灣交易所另有編制計入
Photo by Chronis Yan on Unsplash 若有人說自己是投資人,大家在一般正常情況下都會投以景仰、羨慕的神情。 但如果這個人改口說自己是「投機者」,我想投射回來的看法應該不會如此正面了吧? 何謂投資? 何謂投機?  我們時常利用: 持有期間長短,如長期買進一家公司股
近期當聊到投資時普遍會得到的一種回應: 「台股上萬點,市場過熱、股價太高,不宜進場投資」 根據歷史經驗來看,這樣的說法的確是有跡可循(見下圖) 我們可以看到未還原權息的大盤指數在每一次的「萬點之後」都是一次可怕的大空頭。 但是何謂高低?何謂過熱?每一次的萬點難道情況都相同嗎? 根據歷史經驗的歸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專業投資人資格提供投資者進入更多元化的金融市場,享受更多投資自由與高風險高報酬的機會。然而,資格取得需要達到一定的財富門檻,並伴隨較高的投資風險。本文分析其好處與潛在風險,並詳細說明申請資格條件與流程。
依據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管理局113年10月1日台管儲二字第1131822697號通函辦理,適用公教人員專戶制同仁請注意!!原函內文如下: 主旨:有關民國114年1月1日開辦公教人員個人專戶制退撫儲金 自主投資作業相關事宜,請配合並轉知所屬機關學校及儲 金參加人員依說明辦理,請查照。 說明:
Thumbnail
又到年終尾牙的時候了,今年阿政公司運用AI技術,特別為賓客製作了印有賓客姓名祝福的藏頭詩,賓客每人看到都不禁讚嘆不已,感覺賓至如歸。阿政有點得意,想起當年在主機板公司,為那些ODM大客戶如IBM、Dell、HP及CPU大廠Intel的來訪貴客,最高規格的接待,頂多就是在餐巾上繡上貴客姓名。
Thumbnail
在挑選興櫃個股時,應優先考慮基本面和籌碼面分析。此外,觀察IPO送件進度也是重要策略,綜合這些因素,投資者可將興櫃公司IPO送件作為事件投資法。
Thumbnail
探討了如何挑選興櫃個股,本文介紹了幾個關鍵的挑選原則,包括注重基本面和籌碼面分析、了解籌碼集中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查詢股東結構。透過詳細的案例分析,如Linepay(7722),展示了如何利用公開數據分析,並提出了幾種籌碼不集中的興櫃公司樣態,提供專業投資者作為指南。
Thumbnail
最近幾天,PTT 一篇空軍慘賠 60 萬,直接輸掉一年薪水畢業的貼文爆紅,也順便給了我自己反思機會:到底專業投資人應該具備什麼素養?如何妥善管控風險? 專業投資人和散戶差異,在於他們對每一筆交易,都能夠預先設想一套劇本和策略,也因此,他們不會因為慌亂失足,或者一時不理性做錯決策。
Thumbnail
我是理財袋鼠,大家都知道巴菲特是靠價值投資成為人們口中的股神,但是為什麼那麼多年過去了,到處都在分析、教學這套投資模式,可是卻沒有一個人能成為第二個股神呢?在這篇文章裡會告訴你們,其實巴菲特根本不建議一般人學習價值投資,而是有推薦另一個更適合所有人的投資方法!還會深入剖析這個方法人人都能成功的原因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專業投資人資格提供投資者進入更多元化的金融市場,享受更多投資自由與高風險高報酬的機會。然而,資格取得需要達到一定的財富門檻,並伴隨較高的投資風險。本文分析其好處與潛在風險,並詳細說明申請資格條件與流程。
依據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管理局113年10月1日台管儲二字第1131822697號通函辦理,適用公教人員專戶制同仁請注意!!原函內文如下: 主旨:有關民國114年1月1日開辦公教人員個人專戶制退撫儲金 自主投資作業相關事宜,請配合並轉知所屬機關學校及儲 金參加人員依說明辦理,請查照。 說明:
Thumbnail
又到年終尾牙的時候了,今年阿政公司運用AI技術,特別為賓客製作了印有賓客姓名祝福的藏頭詩,賓客每人看到都不禁讚嘆不已,感覺賓至如歸。阿政有點得意,想起當年在主機板公司,為那些ODM大客戶如IBM、Dell、HP及CPU大廠Intel的來訪貴客,最高規格的接待,頂多就是在餐巾上繡上貴客姓名。
Thumbnail
在挑選興櫃個股時,應優先考慮基本面和籌碼面分析。此外,觀察IPO送件進度也是重要策略,綜合這些因素,投資者可將興櫃公司IPO送件作為事件投資法。
Thumbnail
探討了如何挑選興櫃個股,本文介紹了幾個關鍵的挑選原則,包括注重基本面和籌碼面分析、了解籌碼集中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查詢股東結構。透過詳細的案例分析,如Linepay(7722),展示了如何利用公開數據分析,並提出了幾種籌碼不集中的興櫃公司樣態,提供專業投資者作為指南。
Thumbnail
最近幾天,PTT 一篇空軍慘賠 60 萬,直接輸掉一年薪水畢業的貼文爆紅,也順便給了我自己反思機會:到底專業投資人應該具備什麼素養?如何妥善管控風險? 專業投資人和散戶差異,在於他們對每一筆交易,都能夠預先設想一套劇本和策略,也因此,他們不會因為慌亂失足,或者一時不理性做錯決策。
Thumbnail
我是理財袋鼠,大家都知道巴菲特是靠價值投資成為人們口中的股神,但是為什麼那麼多年過去了,到處都在分析、教學這套投資模式,可是卻沒有一個人能成為第二個股神呢?在這篇文章裡會告訴你們,其實巴菲特根本不建議一般人學習價值投資,而是有推薦另一個更適合所有人的投資方法!還會深入剖析這個方法人人都能成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