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投資人夠專業嗎? - 下集》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台灣總體基金市場:

自從2003年達到3兆元的規模後便一路衰退至金融海嘯時最低的1.5兆元,至今再也沒有回到過去的高點,維持在2.2兆元左右,市場縮水大約三成。
對比世界的成長(美國共同基金規模在海嘯前約12兆,2016年已成長至16.3兆,增幅約三成),台灣的衰退顯得更加明顯。
至於產品分配比重的趨勢如下:
國內股票基金從2008年的2400億萎縮到今年只剩1700億(30%的萎縮),同時國外股票基金從2000億成長到將近4000億(100%的成長)。
投資人最近幾年最愛的高收益債和貨幣型基金,在2017年台灣投資在固定收益與貨幣型基金的份額大約有1.1兆,就占去整體市場規模的一半。
回顧台股這十年的成長再對比台股基金縮水的情況其實令人感到不深唏噓,畢竟在金融海嘯過後台灣股市的表現在世界也是榜上有名的,沒想到自己人無視這幾年來的報酬,絲毫不給面子。
前情提要就到這邊為止,今天的重頭戲可是台股基金的績效與元大0050ETF(台灣規模最大最具代表性之ETF)之比較,以下為我們的統計:

※蒐集資料當下台灣投資在國內股票市場的基金有127支,而以下是經由這127檔基金所做出的統計(附圖為近十年績效統計)※
<縱軸為報酬率,橫軸表示127支基金取平均數、中位數、前1/4平均與0050之比較>

首先可以從圖中看到所有人十年的表現都不如五年的表現,這是由於十年前剛好遇上金融海嘯的緣故,而這五年又遇上了難得一見的大多頭,五年的績效都表現得十分突出。
但接著就是令人不忍直視的統計了,下一張圖我們統計了127檔基金一年、三年、五年以及十年的績效並與元大0050 ETF做比較:

可以看到左側縱軸為落後元大0050 ETF的檔數,右側縱軸則是佔全體之比例。
圖中可以清楚看到在"十年期"的比較之中,有超過八成的基金落後於被動型基金,這還不加計已經遭清算和合併的數量(自2007年以來國內股票基金減少將近60支),加計後將會接近九成。
而我們不需要是專家都可以看到一個明顯的事實,當時間拉得越長績效落後的比例將會更高,這個情形跟美國是如出一轍。
依照兩國的結果我們可以簡單歸納出一個心得,一個投資人在一個基金市場裡挑到長期贏家將會是非常困難的任務。
至於這些西裝筆挺、標榜「專業」的資產管理者為什麼會頻頻落後大盤呢?(以下數據由目前市場上十年績效排行前十名代表)
這邊我們提出幾個想法供大家參考:
1.
基金經理人任期短、操作彈性小,我們從績效前十名的基金裡統計出其基金經理人平均任期約兩年,而誇張的是99人中有47人任職未滿一年,要一個人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做出績效,我們認為這似乎過於強人所難。
一個投資方法的檢驗至少需要三至五年以上的時間,但真正在這99人中操盤超過三年的不過就是21人,超過五年的更是用兩隻手就可以數完。
除此之外,基金經理人跟大部分的人沒什麼不同,雖然有獎金制度,終歸也是領薪水的。績效固然重要,但保障自己的飯碗仍然是第一要務。
當經理人一季、兩季做不出成績時,公司也沒那個心思等你的飆股醞釀,不然面對廣大的投資大眾很難有個交代。也因為如此,投市場所好,不要輸給標竿變成極為重要的任務,當你去看各家的基金持股,你會發現持股的重複性極高。
傳奇經理人彼得林區在他的書中(選股戰略)曾經輕描淡寫的提過:基金在績效不佳的時候經理人如果持有熱門股還說得過去,畢竟你跌大家也跌;如果手持冷門股的話那可就糟了,到時就算有天大的委屈也是百口莫辯,這時候跟上標竿不要落後太多就成了操作的黃金準則。
2.
至於我們認為影響最嚴重的仍然是資產管理公司的道德風險,身為一家投信公司,所有的收入都仰賴手續費、管理費,提高交易頻率、餵給投資人時下最流行的商品變成公司賴以為生的方式。
一檔商品能不能為投資人賺錢並不是重點,重點是必須募集足夠的資金、收到足夠的管理費才是稱職的管理者。
這樣看來要找到能夠長期投資的基金真的很困難,但其中還是有「一些」值得你長期持有,看下面的績效圖,你可以發現自2001年以來,統一大滿貫的報酬率是831%,同期績效遠勝過0050。

其中最難能可貴的是其基金經理人到現在仍然是從2002年開始操盤的張繼聖先生,他是現在檯面上少數幾位操盤時間超過十年的經理人,大滿貫在他管理的這段期間,年複合報酬率高達13%,在台股基金裡可說是鶴立雞群。

按照今天這樣的成績,台股基金的凋零似乎是「死有餘辜」(一個長期投資都不賺錢的市場誰會在意他)。但昨天看到長期績效同樣不彰的美國,規模仍然持續增長,成績不佳似乎不足以解釋台股資產管理規模大幅萎縮的現象。
我們認為這個萎縮的態勢代表著台灣人嚴重悲觀看待自己的未來,產業缺乏競爭力、人口快速老化等等因素可能都是縮手原因,至於這到底是先見之明,抑或是崇洋媚外、妄自菲薄,還有待時間的證明。
退一萬步想,基金的出現原本是希望散戶投資人能夠將資金長期交付專業經理人並達到小額也能參與買進大型股、分散風險、累積資本等等目的。
但就其長期成績看來,基金這個產品似乎也只是另闢一個波段操作、獲利了結的戰場罷了,與當初發明產品時的初衷可說是漸行漸遠。
仍舊認為專業投資人一定比較厲害嗎?
以後為自己進行資產配置之時,不妨再仔細想想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49會員
113內容數
時間投顧的基本資料,讓對我們有興趣的朋友,能夠更快了解我們。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如何挑選興櫃個股:專業投資者的指南(下)在挑選興櫃個股時,應優先考慮基本面和籌碼面分析。此外,觀察IPO送件進度也是重要策略,綜合這些因素,投資者可將興櫃公司IPO送件作為事件投資法。
Thumbnail
avatar
史哥
2024-06-16
如何挑選興櫃個股:專業投資者的指南(上)探討了如何挑選興櫃個股,本文介紹了幾個關鍵的挑選原則,包括注重基本面和籌碼面分析、了解籌碼集中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查詢股東結構。透過詳細的案例分析,如Linepay(7722),展示了如何利用公開數據分析,並提出了幾種籌碼不集中的興櫃公司樣態,提供專業投資者作為指南。
Thumbnail
avatar
史哥
2024-06-09
「專業書評」要做外匯保證金必看的書籍,投資人相見很晚啊就是這本書啟發了我對於技術分析的判斷,缺點在於外匯證金你看不到籌碼。而且全世界每一天流通的金額量高達17兆美金,這是沒人可以撼動的市場,除非是國家與政府。這個書值得買來看。我會教你更深奧的籌碼分析與技術分析。歡迎購買此書 博客來官方: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
Thumbnail
avatar
賢弟的選擇權獲利引擎
2024-05-01
【市場速記】反思空軍慘賠 60 萬畢業文,專業投資人必備素養:交易的策略和劇本很關鍵!最近幾天,PTT 一篇空軍慘賠 60 萬,直接輸掉一年薪水畢業的貼文爆紅,也順便給了我自己反思機會:到底專業投資人應該具備什麼素養?如何妥善管控風險? 專業投資人和散戶差異,在於他們對每一筆交易,都能夠預先設想一套劇本和策略,也因此,他們不會因為慌亂失足,或者一時不理性做錯決策。
Thumbnail
avatar
羊羽的財經備忘錄
2024-03-30
投資績效反殺200位專業經理人,巴菲特只教80歲的老太太1招股票心法|股票投資|股票新手|股票教學|價值投資|指數投資我是理財袋鼠,大家都知道巴菲特是靠價值投資成為人們口中的股神,但是為什麼那麼多年過去了,到處都在分析、教學這套投資模式,可是卻沒有一個人能成為第二個股神呢?在這篇文章裡會告訴你們,其實巴菲特根本不建議一般人學習價值投資,而是有推薦另一個更適合所有人的投資方法!還會深入剖析這個方法人人都能成功的原因
Thumbnail
avatar
理財袋鼠
2023-07-16
《文案的基本修煉》如何成為專業的創意行銷企劃人文案的基本修煉,最初吸引我的地方是「文案」二字,看完之後深刻地感覺,其實要傳達的重點是「修煉」啊...如果你想學技法,這本書沒有教。作者聊的是更深層的心法,還有真切地面對現實的心態。文案、提案、創意、執行,無一不似修煉......
Thumbnail
avatar
Gary
2021-10-14
一個「校正回歸」萬人解釋,政治角力、自利歸因下的《專業之死》疫情指揮中心公開因篩檢超量的校正回歸確診個案數後,當日Google Trend「校正回歸」一詞搜尋量達50萬,縱使中央及地方首長在直播中說明回補用意,新聞媒體也指出日本、英國等國家面對量能超載時,也用相同作法處理時間差、監測疫情走向,面對陌生新詞,不願了解與撻伐聲仍遍地四起,更有蓋牌、隱匿疫情之說。
Thumbnail
avatar
Peggy Jin
2021-05-29
專業成長|主題資源在學習區的收納與運用.資源收集當我們在教室內看見孩子拿著螺絲起子,專注投入的要修理壞掉的玩具車;在科學區拿著手電筒,躲在孩子在學習區操作的資源、工具、素材,無須刻意花錢購買,或是老師從無到有辛苦地尋覓,而是透過教師的觀察,與孩子一起討論之後逐步規畫收集的。
Thumbnail
avatar
四季藝術
2020-12-14
助人專業的極限─《蘿莉破壞王》電影看完不禁會想,Benni未來會怎樣呢?是像我現在工作天天看到的服務對象,頻繁進出各類精神醫療機構,然後在那終老?或者變成暴力犯罪分子,最後不是被警察格斃,就是坐牢關到死?當然,以許這一切只是眾多孩子都有的童年,調皮搗蛋、打打鬧鬧、偏差行為不聽話,等到長大「社會化」就正常了............
Thumbnail
avatar
若無其事的活著
2020-10-28
將一生奉獻給壽司的專業職人-《壽司之神(二郎は鮨の夢を見る)》對全世界來說,壽司是日本的註冊商標之一。不論是較為隨興的迴轉壽司、或是高單價的板前握壽司,食材與醋飯的完美結合成功擄獲一位又一味饕客的芳心,筆者也是壽司的忠實粉絲。 一位專業的壽司師傅,能憑藉高超手藝將食材的優點發揮到淋漓盡致,握壽司的技術並非不傳之秘,只要日積月累地努力,便可在壽司界佔有一席之地,
Thumbnail
avatar
邱婷鈺
20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