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成癮腦學】酒精、酒癮與酒精性腸漏症

更新 發佈閱讀 12 分鐘
raw-image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發表日期:2021/08/01

本文彙整自精神科門診的診間絮語、認知行為治療與正念心理治療的經驗,所有對話皆已改寫,去除所有可以標示出特定身分的描寫。若有巧合,請勿對號入座。

很多人認為喝酒只要不要喝太多、不要長期喝酒,就不會給身體帶來太大的負擔。然而科學文獻顯示,只要1/4瓶啤酒,酒精就會開始影響我們的腸道通透性,增加身體感染與發炎的風險,並改變了腸腦通道,影響腦部功能。酒癮患者的精神症狀與內科疾病也可能和酒精性腸漏有關!

酒癮是精神科與腸胃科的共同疾病

精神科是一個與腸胃科非常相關的科別。

許多酒癮患者都有腸胃問題。出現在精神科門診的酒癮患者,通常都已經合併有消化道症狀或疾病,像是消化不良、胃食道逆流、便祕、腹部脹氣,甚至是消化道癌症。他們可能已經為此接受腸胃科、腫瘤科的治療,或者曾經因為大量出血或急性肝臟發炎而住院。另一方面,對於就診精神科病房裡的酒癮病患,幾乎都有消化道症狀的困擾。

酒精如何被吸收與代謝

想要了解酒精如何影響消化道,我們需要先稍微了解一下酒精如何被人體代謝。大部分酒精會在上消化道像是胃部、小腸吸收,少部分來不及吸收的才會在下消化道吸收。

酒精被吸收後,透過血液循環運送到肝臟,主要透過肝細胞裡的「乙醇去氫酶(Alcohol Dehydrogenase, ADH)」代謝成有毒性的代謝物「乙醛(Acetaldehyde)」,乙醛再由「乙醛去氫酶(Acetaldehyde Dehydrogenase, ALDH)」代謝成無毒的「乙酸(Acetate)」。

如果飲酒者體內酒精濃度過高,血液中乙醛來不及代謝,會刺激臉部與皮膚微血管舒張造成發紅與發熱,也會造成頭痛、心跳加快、嘔吐、宿醉等不適症狀。

除了上述ADH/ALDH之代謝途徑,也有一部分酒精會透過一個另類途徑代謝。肝臟細胞裡微粒體中存有「微粒體乙醇氧化系統(Microsomal Ethanol-Oxidizing System, MEOS)」,當血液中酒精濃度越高時,有越高的比例透過MEOS途徑代謝,MEOS途徑除了產生有毒代謝物乙醛,同時也會產生自由基,造成細胞損傷。

有趣的是,除了以上兩個主要在肝臟的代謝途徑,腸道細胞與某些腸道菌種也可能在腸腔內直接將一些酒精代謝成乙醛,這些乙醛會留在腸腔內,影響腸道健康。

酒精與酒精性腸漏症

談到酒精與腸胃道的關係,我們可能會聽過「腸漏症(Leaky Gut Syndrome)」。這個名詞在精神科與成癮防治科的相關研究也越來越常見。

腸漏症是一個功能性診斷,被用來描述當腸道黏膜發炎、「腸道屏障(Intestinal Barrier)」缺損時,細菌、病毒、生物性毒素、未消化完全的食物大分子抗原(譬如小麥麩質、乳蛋白、胜肽等)或毒性物質(例如:農藥、重金屬等)得以透過各種機制精油腸壁黏膜細胞或是細胞間隙侵入到血液和淋巴系統,進而循環到全身各處。

腸漏症的臨床表現

這些侵入人體的物質會引發人體的保護系統活化,像是急性過敏反應(例如蕁麻疹、氣喘)、慢性過敏反應(例如慢性食物過敏、食物不耐症、腹瀉)、感染症(被入侵的病原感染)、器官損傷(例如肝臟發炎)、免疫系統疾病(例如發炎性腸道疾病)或精神症狀(例如焦慮、憂鬱、注意力不集中與腦霧狀態)。

雖然治療仍有所困難,但在可能造成腸漏症的各種原因中,酒精性腸漏症的研究非常豐富。

酒精如何破壞消化道:酒精性腸漏症

酒精會透過各種不同的方式,破壞消化道的正常功能:

第一、酒精會改變腸道菌叢組成比例,或稱之為「腸道菌相失衡(Bacterial Dysbiosis)」。

  • 酒精可以直接改變人體中的腸道細菌菌叢組成比例,減少對人體有益的菌種(例如常聽見的乳酸桿菌屬Lactobacillus spp.與雙歧桿菌屬Bifidobacterium spp.),並且增加腸道中對人體有害的菌種、增加小腸道中整體細菌數量(Small Intestine Bacterial Overgrowth, SIBO)、促使某些對身體比較不利的革蘭氏陰性菌釋放出更多的內毒素(Endotoxins)。
  • 內毒素可以刺激腸壁免疫細胞活化,刺激更多促進發炎的細胞激素分泌,製造更多自由基,提升氧化壓力與腸道黏膜發炎反應。
  • 腸道菌叢組成比例的改變,研究顯示和第二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肥胖、腸躁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與發炎性腸道症(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等疾病有關。
  • 此外,這些對人體有害的腸道菌種也可以自行在腸道內吸收與分解酒精,直接在腸腔內代謝出乙醛,促進腸道發炎。

第二,酒精直接破壞腸道細胞。

  • 酒精可以直接殺死腸道黏膜細胞造成腸道潰瘍,或是藉由乙醛破壞腸道細胞內的DNA,使細胞凋亡,也可以透過自由基造成的氧化壓力破壞腸道黏膜細胞。

第三,酒精間接影響腸道免疫力。

  • 酒精可以透過減少腸道細胞分泌抗微生物分子、影響細胞訊號分子等方式,直接減少腸道黏膜抵抗腸腔感染源的免疫反應,造成腸道內的細菌更容易感染腸道。

不管是腸道發炎、直接腸道黏膜損傷或是腸道感染,一旦腸道黏膜層細胞排列改變出現漏洞,腸道通透性(Intestinal Permeability)增加,原本無法穿透腸壁的大分子物質(例如前面提到的內毒素)便可以輕鬆穿透腸道屏障,侵入腸道黏膜下的血管組織,再透過血液循環,造成全身性的發炎反應。

腸道發炎與酒精性腸漏症造成的器官損傷

根據研究,腸道發炎與酒精性腸漏症,和胃食道逆流、腸躁症、消化道癌症、肝臟纖維化有關。更特別的是,腸道菌叢的變化,會透過迷走神經干擾中樞神經系統,進一步影響頭腦的情緒與認知。

臨床上,酒癮患者同時罹患憂鬱症、焦慮症的比率很高。酒精除了可以穿透「血腦障壁(Blood-Brain Barrier, BBB)」,直接作用在腦部神經細胞以外,酒精也能透過改變腸道菌叢比例、迷走神經干擾中樞神經系統,而間接干擾正常的腦部生理功能。這兩個原因,都可能與酒癮的憂鬱、焦慮甚至是強化酒精渴求感──也就是一般人所謂的癮頭──有關。

酒精的低容忍性

酒精對腸道屏障的傷害,不需要非常高劑量,也不需要長期喝酒!

雖然早年曾有過適量性飲酒的定義,定義男性一天不超過2單位酒精,女性一天不超過1單位酒精,然而2018 年《刺胳針》(The Lancet)醫學雜誌刊登的研究顯示,飲酒沒有最低安全劑量,也沒有所謂適量性飲酒的劑量。

根據研究,年輕健康而沒有酒癮的受試者,在喝了1/4罐小瓶罐裝啤酒1小時後,血中的LPS內毒素就會增加!若是血中酒精濃度到了0.1%(大約是感受到微醺時的濃度),內毒素可能持續在身體作用高達6小時,其中以生理女性影響特別明顯。許多科學家認為,血液中LPS內毒素的增加,可能與腸道通透性增加有關。

如果是慢性酒癮者,根據研究,相比起平均每日飲用不到1罐啤酒的人,若每日飲用10罐以上,酒齡超過10年,其腸道細菌比例會轉向產生大量的變形菌(Proteobacteria),產生更多的內毒素。

其他影響酒精性腸漏症的因子

除了基因組成、種族與年齡,還以許多可能影響酒精性腸漏症症狀的因子。

第一,是生理時鐘。長期飲酒會干擾生理時鐘。生理時鐘或作息混亂,反過來又會增加腸道黏膜的通透性。

第二,是飲食習慣。研究顯示酒癮者的腸道菌叢改變,無法製造足夠的飽和長鏈脂肪酸(Saturated Long-Chain Fatty Acids, SLCFAs)與短鏈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 SCFAs),造成腸道通透性增加。關於酒精性腸漏症的飲食補充,有些研究發現服用富含飽和脂肪酸的食物例如椰子油、花生油可以減少腸道通透性,服用不飽和脂肪酸反而會增加腸道通透性。也有研究顯示補充短鏈脂肪酸可以減少腸道通透性(但要注意,會增加失智風險)。另外也有研究發現,補充燕麥可以減少酒精性腸漏症,甚至可以改善酒精導致的肝臟功能異常。

第三,是整體營養狀況。研究發現,酒癮患者常有血中鋅與維他命D不足的現象。研究也發現,補充鋅與維他命D可以減少腸道通透性。

第四,是肝臟疾病。比起酒癮沒有肝臟疾病者,酒癮合併有肝臟疾病患者得到腸漏症的機率是20倍。

最後,是壓力。壓力賀爾蒙(Cortisol)除了會誘發全身性的發炎反應,也會增加腸道通透性,惡化腸漏問題。

治療酒癮也要治療酒精性腸漏症

在精神科,標準的酒癮治療包含藥物治療、維他命B群(特別是維他命B1: Thiamine)與葉酸(Folic Acid)的營養治療。對於合併酒精性腸漏症的患者,由上述研究,有可能需要補充燕麥、益生菌、鋅與維他命D。至於這些補充有多少程度的助益,或要補充多少,以及酒精性腸漏症要治療多久,目前研究仍未有定論。但是一邊飲酒一邊補充,恐怕幫助有限。

酒精對人類頭腦與腸道的影響非常深遠,最好的保健方式就是少喝酒。即便沒有酒癮診斷的人,如果有腸胃科診斷的腸漏症症狀,根據目前研究證據,則建議完全停酒、接受治療,直到所有腸漏症症狀消失。

臺灣人在酒癮與酒精性腸漏症治療上帶有優勢

根據研究,臺灣人口中有47%的人帶有「酒精偵測優勢基因;ALDH2*2基因」。如果飲酒者先天帶有ALDH2*2基因,體內ALDH酵素代謝乙醛的速度較緩慢,乙醛帶來的身體不適會讓飲酒者喝不多,是一種天生的警示訊號,發展成酒癮的風險較低。相對地,攜帶「ALDH2*1基因」的酒癮者,因為缺少乙醛帶來的警示,必須更小心酒精攝取量。唯有完全停止酒精攝取,甚至持續讓腸道休養生息足夠長的時間,酒精性腸漏症才有改善的可能。

停酒保健康,顧腦又顧腸

如果妳/你發現自己(或家人)的飲酒量逐漸增加,漸漸有停不下酒,甚至影響到平日生活的情形,以下是症狀由輕到重,一些簡單的就醫資訊分享:

  • 如果飲酒出現問題時間不到1年,開始出現輕微憂鬱或焦慮症狀,只要沒有合併嚴重或急性內外科問題(請參考最後兩項),可以先就近尋找社區診所的成癮科專科醫師評估與治療。
  • 如果飲酒出現問題時間超過1年,除了可能合併嚴重憂鬱或焦慮症狀,也可能合併有腸漏症狀(例如:便祕或腹瀉)或慢性內科疾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壓)。若是沒有嚴重或急性內外科問題(請參考最後兩項),可以尋找臺灣各地區酒癮治療醫療機構求助(舉例: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門診)。
  • 如果除了酒癮與精神科疾病,還有其他嚴重內外科問題(例如:吸入性肺炎、胃出血、腸出血、急性胰臟炎、急性肝臟發炎、猛爆性肝炎、嚴重全身性感染、癌症、嚴重外傷或燒燙傷),請優先尋找治療相關疾病的內科、肝膽腸胃科、胸腔科或外科治療,這些內外科問題比起酒癮更具有急迫性與危險性。
  • 如果酒癮患者的生命跡象不穩(例如:意識不清、呼吸抑制/呼吸不順、急性呼吸道阻塞、吐血、咳血、發燒不退)、外傷嚴重(例如:新產生的骨折、新產生的大面積或深層傷口),或頭部撞擊後出現劇烈或慢性頭痛、甚至意識改變之現象,請務必優先送綜合醫院急診進行緊急評估與治療,挽救生命危機。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醫療心空間的沙龍
126會員
73內容數
情緒腦學,彙整與精神科、身心科相關的腦科學論文,幫助讀者透過腦科學來理解自身或親朋好友遭遇的情緒障礙或情緒疾病(憂鬱、焦慮、強迫等等)。與公開的文章不同,情緒腦科學專欄,將更深入解釋腦部與情緒的關聯,幫助希望進一步理解情緒在頭腦間運作機轉的讀者。
2024/10/03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2023年03月22日臺灣菸害防制法修正施行,全面禁止包含電子煙在內之各式類菸品。但在新聞上,我們仍不時看到電子煙相關的違法或危害案例。在這篇文章中,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為什麼電子煙與尼古丁成癮之間的關聯。
Thumbnail
2024/10/03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2023年03月22日臺灣菸害防制法修正施行,全面禁止包含電子煙在內之各式類菸品。但在新聞上,我們仍不時看到電子煙相關的違法或危害案例。在這篇文章中,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為什麼電子煙與尼古丁成癮之間的關聯。
Thumbnail
2024/09/26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在評估一個酒癮者的酒癮治療心理狀態時,我們可以分成5個「酒癮階段」。這5個階段彼此沒有階梯似的進步或退步概念,可能彼此轉換與交錯,也呼應到酒癮者對人類心智的影響──「矛盾」與「猶豫不決」。
Thumbnail
2024/09/26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在評估一個酒癮者的酒癮治療心理狀態時,我們可以分成5個「酒癮階段」。這5個階段彼此沒有階梯似的進步或退步概念,可能彼此轉換與交錯,也呼應到酒癮者對人類心智的影響──「矛盾」與「猶豫不決」。
Thumbnail
2024/09/19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從2022到2024,酒精暴飲在台灣的盛行率似乎逐漸上升。飲酒氾濫與酒癮問題持續在台灣呈現惡化趨勢。民眾對於酒精飲料對於自身健康的危害依舊輕忽。在身心科相關疾病的治療上,也常見到患者使用酒精飲料來麻醉自己。
Thumbnail
2024/09/19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從2022到2024,酒精暴飲在台灣的盛行率似乎逐漸上升。飲酒氾濫與酒癮問題持續在台灣呈現惡化趨勢。民眾對於酒精飲料對於自身健康的危害依舊輕忽。在身心科相關疾病的治療上,也常見到患者使用酒精飲料來麻醉自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瞭解酒精與藥物之間的交互作用對健康非常重要。本文介紹了酒精如何影響肝臟代謝酵素以及常見藥物和酒精一起可能造成的危害。藉由深入瞭解交互作用,有助於大家在使用藥物和酒精時更加謹慎。
Thumbnail
瞭解酒精與藥物之間的交互作用對健康非常重要。本文介紹了酒精如何影響肝臟代謝酵素以及常見藥物和酒精一起可能造成的危害。藉由深入瞭解交互作用,有助於大家在使用藥物和酒精時更加謹慎。
Thumbnail
「酒」是什麼呢? 酒是一種含有乙醇的飲料,可以通過發酵、蒸餾、加糖等方式製作而成 不同種類的酒有著不同的釀造方法、口感和文化背景。一些常見的酒包括啤酒、葡萄酒、烈酒和米酒等 飲用過量的酒可能會導致健康問題,包括肝臟疾病、心血管疾病、精神和行為問題等 因此,建議人們在飲用酒時要適度,遵守當地的法律法規
Thumbnail
「酒」是什麼呢? 酒是一種含有乙醇的飲料,可以通過發酵、蒸餾、加糖等方式製作而成 不同種類的酒有著不同的釀造方法、口感和文化背景。一些常見的酒包括啤酒、葡萄酒、烈酒和米酒等 飲用過量的酒可能會導致健康問題,包括肝臟疾病、心血管疾病、精神和行為問題等 因此,建議人們在飲用酒時要適度,遵守當地的法律法規
Thumbnail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為什麼我明明沒有醉,卻說我喝太多?」「我只不過是1次喝1手啤酒,這有很嚴重嗎?」如果您曾被人提醒過飲酒問題,卻一直不了解為什麼自己生活的好好的,旁邊的人不停提醒自己減酒,讓我們一起來了解「暴飲到底是甚麼?」以及「為什麼暴飲值得我們重視?」
Thumbnail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為什麼我明明沒有醉,卻說我喝太多?」「我只不過是1次喝1手啤酒,這有很嚴重嗎?」如果您曾被人提醒過飲酒問題,卻一直不了解為什麼自己生活的好好的,旁邊的人不停提醒自己減酒,讓我們一起來了解「暴飲到底是甚麼?」以及「為什麼暴飲值得我們重視?」
Thumbnail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飲酒到底能不能預防失智?」在臺灣,許多長輩對飲酒這件事,有著難以撼動的健康迷思。在這篇文章中,我們藉由最近幾年許多酒精與失智症關聯的研究,來看看飲酒對於失智症,到底是有促進效果還是保護效果。
Thumbnail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飲酒到底能不能預防失智?」在臺灣,許多長輩對飲酒這件事,有著難以撼動的健康迷思。在這篇文章中,我們藉由最近幾年許多酒精與失智症關聯的研究,來看看飲酒對於失智症,到底是有促進效果還是保護效果。
Thumbnail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小酌飲酒對某些族群可能有心血管保護效果,但並非所有族群。同時,小酌飲酒仍會增加罹患癌症的風險。如果同時有飲酒與抽菸習慣者,罹患癌症的風險更高。在這篇文章中,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不同酒精攝取量對新發癌症的貢獻程度。
Thumbnail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小酌飲酒對某些族群可能有心血管保護效果,但並非所有族群。同時,小酌飲酒仍會增加罹患癌症的風險。如果同時有飲酒與抽菸習慣者,罹患癌症的風險更高。在這篇文章中,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不同酒精攝取量對新發癌症的貢獻程度。
Thumbnail
49歲的阿力從事哈雷重型機車的販售,多年來經常在生意談成後和客戶酣歌豪飲、酩酊大醉。八年前第一次見到他,是因酒精性引起肝臟代償性失調的黃疸住院,等到治療調養後出院、繼續喝酒再住院,如此反覆,都成了住院常客。 三年前因肝臟傷害的程度實在太嚴重,引發腹水、黃疸、肝性腦病變等症狀,他整整住了快一個月,並痛
Thumbnail
49歲的阿力從事哈雷重型機車的販售,多年來經常在生意談成後和客戶酣歌豪飲、酩酊大醉。八年前第一次見到他,是因酒精性引起肝臟代償性失調的黃疸住院,等到治療調養後出院、繼續喝酒再住院,如此反覆,都成了住院常客。 三年前因肝臟傷害的程度實在太嚴重,引發腹水、黃疸、肝性腦病變等症狀,他整整住了快一個月,並痛
Thumbnail
 我喝酒的頻率非常低,(這十多年來,每年平均只有三次、五次)但是我算是蠻會喝的,年輕時一次聚會喝一瓶二瓶葡萄酒或半瓶威士忌是沒有問題的,而且我喝酒臉都不會紅,其他會臉紅的朋友都笑說,臉愈喝愈白一定是肝功能不好,的確當時「民間說法」以為,一喝酒立刻就臉紅脖子粗,表示肝的解毒功能好,能夠快速代謝酒精。
Thumbnail
 我喝酒的頻率非常低,(這十多年來,每年平均只有三次、五次)但是我算是蠻會喝的,年輕時一次聚會喝一瓶二瓶葡萄酒或半瓶威士忌是沒有問題的,而且我喝酒臉都不會紅,其他會臉紅的朋友都笑說,臉愈喝愈白一定是肝功能不好,的確當時「民間說法」以為,一喝酒立刻就臉紅脖子粗,表示肝的解毒功能好,能夠快速代謝酒精。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