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朋友去看《瀑布》了
這部片挺妙的
我事前完全沒有被這部片的宣傳打到
直到我朋友跟我說,我才知道原來有這部國片上映
看來我是電影邊緣人,難怪抽不到藝fun券(誤
感想
現實的恐懼
其實對我來說
這部電影也是一種恐怖片
只是它不像是《it2》或者《返校》那種物理恐怖
這部片是寫實地把某種現實的恐懼給具現在我眼前
那現實的恐懼就是
在還沒準備好的時候,從被照顧者變成照顧者
片中的小靜,她才高三,家庭卻在這個時候發生了崩潰
所以她要自己騎著Ubike去醫院探病
所以她要去銀行查財務狀況
所以她要規劃家裡的收支
所以她要自理她和她母親的三餐
所以她要自己去找房仲賣房子
我無法想像我高三的時候能不能做到這些
高三的我連計程車都不會叫
就算現在我也還是米蟲一條
高三,應該是衝刺著未來無限可能、珍惜著現在僅存與朋友相處光陰,但她卻是要陪著自己母親演戲、要照顧母親吃藥、被母親吐了滿臉、被鄰居嫌棄、不斷進出醫院、感受著如山的母親崩塌
而且還沒有人可以依靠
她會拒絕多少玩樂時光、拒絕多少讀書機會、拒絕多少休閒光陰
然後被綁在自己母親身邊
一如過去十七年母親被綁在自己身邊
追求快樂成為奢侈,每天只是在泥淖裡不斷掙扎,只能祈求能夠有痛苦移除後的舒緩
她才十八,一年前還只是個只需要讀書、玩樂的孩子
還可以戴上耳機,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不用擔心外在的危險會突如其來找上門
然後傘掉了,滂沱大雨直接毫不留情砸在她的身上
淚如雨下,也沒有人會知道
天大地大,也沒有人會幫忙
我覺得這樣的現實大概真實存在
所以是如此恐怖
關於婚姻
或許是看了《愛在午夜希臘時》吧
這部片裡面的婚姻也又是支離破碎
就會不禁覺得
為什麼要結婚呢?
為什麼要生孩子呢?
結婚不會快樂,只會綁住你,無法向大海航去
然後當瑣事一來,兩個人的價值觀開始碰撞衝突
就會開始有更多的抱怨
對於對方有更多的不滿
愛情被磨滅到變成冷漠
都將忘記
曾經是如此相愛
曾經是如此快樂
這又不是童話故事
沒有什麼在一起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只有更多瑣事磨滅熱情
然後歡笑少了
冷漠多了
日子不快樂了
為什麼不離開
因為有小孩了
小孩啊
另外一個不解的事情
從來不能理解為什麼生孩子是一件開心的事情
那是另外一個責任啊
世事如此無常
怎麼會知道夫妻之間能夠相愛到老?
怎麼會知道自己能夠活到孩子成人?
一旦無常來了
前面那些問題發生了
有了孩子走不了
因為不想影響孩子的成長
但孩子又在充滿壓抑的環境下成長
難道會比較好嗎?
如果不理孩子一走了之
孩子何其無辜?
就像故事中小靜所說的:
"我為什麼要成為你們爛婚姻的犧牲品?為什麼是我?"
沒有做好準備,為什麼敢生孩子
為什麼敢讓一個生命降臨到這個糟糕至極的世界
然後面對糟糕透頂的人生?
孩子何其無辜?
沒有選擇地來到這個世界上
來到這個家
然後承受他不能控制的大人爛婚姻
何其無辜
一想到這些
我就完全想不透了
看到新生兒的那一刻是在開心什麼呢?
又為什麼還會想走進快樂的墳墓呢?
世界太大
理解太難
我自己很喜歡這部片的地方
光線色彩
我很喜歡這部片,把臺灣拍得很美
第一幕就讓人印象深刻
看著陽光,慢慢從大樓的玻璃反射之中清晰、閃耀,然後世間的陰暗開始被退散
大地復甦、都市清醒過來
那畫面很美,我甚至能聞到那清晨微微沁涼、乾淨、富有早晨感的氣味
後續家裡的憂鬱、其他人家良好採光的快樂美滿,還有從家裡憂鬱到戶外散步時的轉換
這些光線色彩的使用
都讓劇中人物的感受都更加立體,讓人更感同身受,就像是從家裡到戶外散步時的轉換,我記得當我看到戶外陽光普照的場景,有著鬆了一口氣、然後讚嘆這世界如此美好的感受
日常用品的隱喻
我很喜歡看到,毫無違和的隱喻
所以整部片我最為驚豔的
就是因為外面做拉皮工程,所以圍上了一層藍色的帆布,造成家裡憂鬱的藍色色調
導演想要家裡有憂鬱的藍色色調
但一般家裡不會有這種情況
也沒人會無聊裝藍燈
那要怎麼達到這個目的
同時又很合乎常理?
藍色帆布
漂亮
太合理了
所以太契合了
簡直天造地設,太厲害了
總結
我覺得《瀑布》是很不錯的國片
演員的演技是好到令人驚艷
我每次都在想,讓這麼多不同的靈魂住進你的身體
真的不會精神錯亂嗎?XD
非常完美詮釋了每個不同角色的樣貌
然後大家大概為什麼取名為《瀑布》感到疑問
鍾孟宏導演如是說:「《瀑布》到底是什麼?我的答案是,人們心中糾結、放不下的東西,唯有離開,嘗試用更遠的距離看待、更長的時間體認,才能看出不同樣貌。人們常常在尋求「生命的本質」,我認為生命的本質就是藏在挫折之中。而很多問題,時間則會告訴你答案。」
不過對我而言的瀑布
或許就跟最後小靜遇到的情況一樣
是洪水以及
能不能倖存下來
然後導演也有說,他希望這部簡單不深奧
我覺得他做到了
光影那些可能很細節的東西
我這種外行人都看懂了
真的簡單不深奧
但很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