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哺乳 |  親餵如何知道寶寶喝多少?親餵寶寶奶量計算方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先開心的來分享一下二寶滿5個月的照片^^,接著馬上回到正題~~
前陣子在媽媽社團常看到新手媽咪在問親餵的話要如何知道寶寶到底有沒有喝飽,或是不知道喝了多少...等的問題,因為親餵不像瓶餵可以清楚知道寶寶每餐喝了多少,這餐有沒有喝的比較少,也就不知道下一餐大約何時會餓要喝奶而在版上發問
其實我第一胎也是這樣,除了是新手媽媽之外,也因為在家裡坐月子所以沒有專業的護理人員能詢問,蠻能理解真的會有這些問題想問的
關於親餵怎麼知道寶寶喝多少、有沒有喝夠、怎麼知道下一餐何時要餵...等,有一個專業的評估方式,就是看寶寶尿量夠不夠,但我自己生了二胎,第二胎是在月子中心坐月子,當時問護理師時護理師也是這樣說明的
但這個方式好像也只是能知道寶寶有沒有喝夠,而且是事後才知道,很難在親餵的當下就明確知道寶寶那餐喝了多少、下一餐何時差不多餓了該餵奶了...
我自己還是很依賴有個明確的數值或是依據可以參考,不然嬰兒期的寶寶真的很難知道到底是為了什麼原因在哭,總不能一哭就餵一哭就餵,那媽媽真的會陷入無止盡的餵奶深淵....
第一胎前3個月我基本上都是瓶餵,因為最能了解每餐喝了多少量,也因為婆婆都會幫忙清洗奶瓶擠奶器等等,除了不會因為瓶餵要清洗很多東西而那麼忙碌,
第二胎在月子中心,剛開始前幾天都是以瓶餵為主,但後來覺得瓶餵要洗擠奶器太麻煩了,自已溫奶也很麻煩,後來就開始親餵了(我基本上差不多白天都會把寶寶接到房間,覺得跟寶寶待在一起很幸福^^)
月子中心有很詳細的照顧記錄表,包含了餵奶的時間、喝的奶量、何時換尿布、尿布是是尿或是便便都有詳細的記錄,而親餵的話就會以記錄寶寶吸奶的時間為方式
因為我一開始是瓶餵,後來才加入親餵,最後都是嬰兒室照顧時採用瓶餵,我自己照顧時就親餵,於是後來我自己找出了一個多少可以做為親餵評估出該餐大約喝多少量及下一餐大約何時會餓的參考依據,
簡單分享如下~
//月子中心有幫我抓出寶寶固定的奶量,差不多固定4 小時喝一次,可以喝100ml 左右//
一開始我是先定時擠奶,確認自已的母乳量 -
剛開始生完有母奶時,我大約4-5小時會需要擠一次奶,我有記錄每一次擠到排空的話可以擠出來的母乳量是多少,
然後配合寶寶要喝奶的時間(寶寶都4個小時喝一次),我是先把奶擠完排空後,那一餐先瓶餵寶寶,
接著下一餐寶寶會餓時就改為先親餵,親餵完之後:
1. 記錄寶寶吸奶的時間
2. 把親餵完之後的奶完排空看能擠出多少
3. 再跟平常若沒有親餵可以擠出來的奶量相減,這樣就能知道那次寶寶喝的量是多少了
假如我每4小時能擠出160ml的量,親餵完寶寶之後擠出來的量剩下60ml,那就表示那餐寶寶喝了100ml,下一餐一樣是4小時再喝就行了
而寶寶當次親餵吸了20分鐘,那表示寶寶吸20分鐘可以吸大約100ml的量
這樣也同時就能知道以後寶寶有吸滿20分鐘的話,那表示有喝飽,
而若是在親餵時遇到寶寶沒吸滿20分鐘就不吸了,則可以知道他下一餐會提早餓,
然後第一次遇到時就能先記錄一下他只吸了幾分鐘就不吸了,然後觀察一下看看會提早多久餓,遇過一次之後心理大約就能有個底了
像我的寶寶當初就是先抓出
當餐有吸滿 20 分鐘的話,4小時會餓,應該就是有喝足他當餐該喝的量
若寶寶當餐只吸了10-15分鐘的話,那就大約2.5-3小時就會提早餓了,所以我就能知道他下一餐可能幾點就會想喝奶
其實我的方法主要就是用瓶餵真實可以看到的數據(喝的量)來做為比較推算的依據
因為我每天穩定都有在擠奶跟親餵,所以固定時間擠的量跟整天累積的量都差不多,就算有浮動也不會起伏太大
而且自已擠奶擠一段時間之後也會知道到底有沒有排空了,
另外,再過更久後,親餵完看奶消掉的程度其實也可以當作參考,我現在也都不用特別去記寶寶吸了幾分鐘,只要寶寶吸完按壓看看自己的胸部,大約就知道那當是喝多還是喝少還是差不多了
還是再強調一次,月子中心也有說看尿布量就能知道寶寶喝的夠不夠,但因為我還是想了解每次親餵完下一餐大約幾個小時會餓的時間,所以這是我自己的方式,我自己是覺得蠻有幫助的
因為我的寶寶有時只是嘴饞想吸奶或是再找安撫,並不是真的餓了再哭鬧,而且我的寶寶也不吃奶嘴,我的奶量又算多的,所以我不敢讓他一直他想吸就吸,怕他會喝太多太飽,
另外也分享一下月子中心有教導怎麼計算寶寶應該喝的奶量,
寶寶應該喝的奶量計算公式如下:
月子中心有給一張很詳細的瓶餵奶量如何計算?何時要增加奶量的說明單,裡面詳細的說明跟奶量相關的知識,但真的很詳細
所以護理師另外教我可以簡單用以下公式代入寶寶的體重來計算就可以了~
公式:
150x(寶寶體重kg)/6=寶寶可以喝的奶量 -> 較少的量
200x(寶寶體重kg)/6=寶寶可以喝的奶量 -> 較多的量
上面二個公式算出來的奶量都是寶寶可以喝的量(可以視為一個區間),就依寶寶喝奶的情況彈性調整即可
像我的寶寶當時2.7kg,算出來的奶量是 68 跟 90,在68-90之間的奶量都可以,因為寶寶喝的還不錯所以就讓他喝到90ml的量
試算:
150x2.7/6=68 -> 較少的量
200x2.7/6=90 -> 較多的量
寶寶的公斤數可以採四捨五入的方式來看
2760 克就採2.8kg來算
2740 克就採2.7kg來算
在家怎麼幫寶寶量體重呢?
一般家中不會有專門幫寶寶量體重的機器,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由家中的大人先抱寶寶站上體重計量一次體重,接著大人再單獨自已量一次體重,二者相減就是寶寶的體重囉~~
母乳及配方奶寶寶餓的時間參考
母乳:大約2個半小時 - 3個小時就餓算是正常的
配方:大約可以撐3個半小時 - 4個小時
不過這個是參考值,像我的寶寶在月子中心是全母奶,嬰兒室瓶餵時都是4個小時喝一次,但我自已親餵就差不多3個半小時就會需要餵一次
如何幫寶寶增加奶量
護理師是教我,若寶寶常態性的都提早30分鐘餓,那可能就是奶量需求上升了,可以 一次10ml 的慢慢增加,觀察寶寶喝的情況,才不會一下增加太多反而喝太飽
以上是我自己的心得,分享給各位新手媽媽參考,希望能有幫助唷^^
合作連繫:emailspirit.lan@gmail.com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前幾天又默默的跟了 STARKIKI 的直播,邊看直播邊跟老闆小CC閒聊,老闆小CC說我好久沒幫他們寫文章分享了,這不就來了嗎~~ 雖然生了2寶被黏慘,但我還是一直持續在關注STARKIKI的直播跟每週新品,生完也已經瘦回孕前的身材(其實比孕前更瘦 ),所以也會時不時補貨一下, 只是因為現在2寶還
​ **即日起至2021/10/31,從美國寢之堡官網下單 輸入指定折扣碼:spirit 可享有「結帳金額再9折」的優惠! (若單買桌曆或眼罩不能享有此方案喔!) 有了孩子之後保潔墊真的會變成居家必需品,想當初還沒生大寶時,常常去姊姊家玩,看到我的雙寶媽姊姊(現在已經升級為三寶媽了)在換床單時,怎麼
到底該不該幫寶寶補充益生菌呢?這其實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幾年前生哥哥時沒有特別準備額外的營養品,第一次養小孩,對這些東西沒有太多的資訊也沒想太多,當時也覺得若孩子本身的成長曲線(定期都要打常規疫苗,醫生都會看)跟消化沒什麼問題的話,能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外來物攝取感覺是比較好的。 而育兒了幾年下來
因為卵磷脂而認識孕哺兒這個品牌,也因為對孕哺兒的卵磷脂留下非常好的食用感受,因此在評估兒童營養品時知道了孕哺兒也有提供一系列的兒童營養品後,於是就優先列入選擇項目中。 對於要讓兒子食用的營養品我內心早已有想法,主要就鎖定兒童護眼與腸道健康這二種, 明亮之窗,真的要好好保養,而讓腸道擁有好菌
>>先來一張已經裝好殼的 iPhone 13 美照做為本文開頭<< 其實本來這次 iPhone 出新機是跟我沒什麼關係的一件事,因為我的 iPhone 8 Plus 用的還算好好的,雖然我一直唸說 i8+ 的拍照好差,每次要用在文章裡的照片都會另外拿老公的手機或是類單出來拍照, 然後手機的容易也很
本來媽咪育兒就很容易總是天天宅在家,再加上現在疫情不穩定,更不敢帶著嫩嬰往外跑,本來沒有特別注重居家服的我都開始關注及購入居家服裝。 簡單分享這段時間陸續購入的居家套裝三種類型 類型一 - 睡衣 真的就是完完全全的睡衣,一開始是想說我都沒有買過真正的睡衣,然後內心就瘋狂的很想下單,睡衣的材質真
前幾天又默默的跟了 STARKIKI 的直播,邊看直播邊跟老闆小CC閒聊,老闆小CC說我好久沒幫他們寫文章分享了,這不就來了嗎~~ 雖然生了2寶被黏慘,但我還是一直持續在關注STARKIKI的直播跟每週新品,生完也已經瘦回孕前的身材(其實比孕前更瘦 ),所以也會時不時補貨一下, 只是因為現在2寶還
​ **即日起至2021/10/31,從美國寢之堡官網下單 輸入指定折扣碼:spirit 可享有「結帳金額再9折」的優惠! (若單買桌曆或眼罩不能享有此方案喔!) 有了孩子之後保潔墊真的會變成居家必需品,想當初還沒生大寶時,常常去姊姊家玩,看到我的雙寶媽姊姊(現在已經升級為三寶媽了)在換床單時,怎麼
到底該不該幫寶寶補充益生菌呢?這其實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幾年前生哥哥時沒有特別準備額外的營養品,第一次養小孩,對這些東西沒有太多的資訊也沒想太多,當時也覺得若孩子本身的成長曲線(定期都要打常規疫苗,醫生都會看)跟消化沒什麼問題的話,能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外來物攝取感覺是比較好的。 而育兒了幾年下來
因為卵磷脂而認識孕哺兒這個品牌,也因為對孕哺兒的卵磷脂留下非常好的食用感受,因此在評估兒童營養品時知道了孕哺兒也有提供一系列的兒童營養品後,於是就優先列入選擇項目中。 對於要讓兒子食用的營養品我內心早已有想法,主要就鎖定兒童護眼與腸道健康這二種, 明亮之窗,真的要好好保養,而讓腸道擁有好菌
>>先來一張已經裝好殼的 iPhone 13 美照做為本文開頭<< 其實本來這次 iPhone 出新機是跟我沒什麼關係的一件事,因為我的 iPhone 8 Plus 用的還算好好的,雖然我一直唸說 i8+ 的拍照好差,每次要用在文章裡的照片都會另外拿老公的手機或是類單出來拍照, 然後手機的容易也很
本來媽咪育兒就很容易總是天天宅在家,再加上現在疫情不穩定,更不敢帶著嫩嬰往外跑,本來沒有特別注重居家服的我都開始關注及購入居家服裝。 簡單分享這段時間陸續購入的居家套裝三種類型 類型一 - 睡衣 真的就是完完全全的睡衣,一開始是想說我都沒有買過真正的睡衣,然後內心就瘋狂的很想下單,睡衣的材質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新手家長在面對各種問題時,期待得到即時有效的答案,但也許所有答案都在孩子身上。從親餵的吸吮習慣到睡眠訓練,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質,每個家長也有自己的底線和需求。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體悟和成長。
Thumbnail
歐醫師在門診時不時會被爸爸媽媽問到這個題目,「請問寶寶需要喝水嗎?」「請問寶寶幾個月可以喝水呢?」通常歐醫師會針對眼前的寶寶月齡回答,因為根據嬰兒不同的月齡對應的進食能力、營養需求、生長發育會有不同的解答,除了喝水也希望爸爸媽媽能正確認識不同月齡寶寶的飲食內容。
Thumbnail
育兒知識不只會隨時代不同,還有各門各派,光是「食」就有人全親餵、有人母奶擠出全瓶餵,也有加入配方奶混合哺餵、或者全配方奶瓶餵。 無論哪一種餵法,小孩有吃飽就好。所以學會觀察小孩吃飽的訊號就成了很重要的功課,而非依照「餵多少」、「餵多久」來判斷,大人都有大小餐,更何況是孩子。 身體癱軟、嘴巴緊閉、
Thumbnail
孩子以前是個重吃的寶寶,還記得剛開始餵母奶時,他會因為找不到乳頭而大哭(媽媽看了忍不住想笑,心想我的小胸部可能對他來說就像是萬重山一樣,容易迷失在其中吧!),泌乳師教我要先用手擠出一些乳汁讓他嚐到緩解他的情緒,他才能順利喝到母奶。 很難想像這麼愛吃、也會吃的孩子,一夕之間就忘了怎麼吸吮和吞嚥。
Thumbnail
說明親餵母乳到六個月大後,為寶寶挑選配方奶粉,挑選過程的過程,並說明寶寶試喝開箱的狀況。能恩全護的表現良好,寶寶一歲後,繼續銜接全護3號奶粉,並將完整的經驗分享給所有媽媽。
Thumbnail
產後一週,解鎖一系列成就和感受:成功手擠母奶、嘗試不同親餵方式、練習換尿布。 育兒不僅是照顧孩子,也是夫妻間合作和成長的過程。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針對孩童餵奶及餵食副食的訓練項目進行詳細說明。內容包括準備材料、操作步驟、互動方式等。需要格外注意衛生安全評估及扣分項目。
「你決定要餵母奶或配方奶了嗎?」 對尚未有經驗的人來說,一言以蔽之:親餵是一條艱困難行的荊棘之路、停掉母乳則可能是另一條自我批評的碎石子路。 然後餵母奶真是一門科學。
Thumbnail
獨角獸媽媽在這篇文章分享自己和寶寶的故事和母乳哺乳的經驗教訓。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新手家長在面對各種問題時,期待得到即時有效的答案,但也許所有答案都在孩子身上。從親餵的吸吮習慣到睡眠訓練,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質,每個家長也有自己的底線和需求。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體悟和成長。
Thumbnail
歐醫師在門診時不時會被爸爸媽媽問到這個題目,「請問寶寶需要喝水嗎?」「請問寶寶幾個月可以喝水呢?」通常歐醫師會針對眼前的寶寶月齡回答,因為根據嬰兒不同的月齡對應的進食能力、營養需求、生長發育會有不同的解答,除了喝水也希望爸爸媽媽能正確認識不同月齡寶寶的飲食內容。
Thumbnail
育兒知識不只會隨時代不同,還有各門各派,光是「食」就有人全親餵、有人母奶擠出全瓶餵,也有加入配方奶混合哺餵、或者全配方奶瓶餵。 無論哪一種餵法,小孩有吃飽就好。所以學會觀察小孩吃飽的訊號就成了很重要的功課,而非依照「餵多少」、「餵多久」來判斷,大人都有大小餐,更何況是孩子。 身體癱軟、嘴巴緊閉、
Thumbnail
孩子以前是個重吃的寶寶,還記得剛開始餵母奶時,他會因為找不到乳頭而大哭(媽媽看了忍不住想笑,心想我的小胸部可能對他來說就像是萬重山一樣,容易迷失在其中吧!),泌乳師教我要先用手擠出一些乳汁讓他嚐到緩解他的情緒,他才能順利喝到母奶。 很難想像這麼愛吃、也會吃的孩子,一夕之間就忘了怎麼吸吮和吞嚥。
Thumbnail
說明親餵母乳到六個月大後,為寶寶挑選配方奶粉,挑選過程的過程,並說明寶寶試喝開箱的狀況。能恩全護的表現良好,寶寶一歲後,繼續銜接全護3號奶粉,並將完整的經驗分享給所有媽媽。
Thumbnail
產後一週,解鎖一系列成就和感受:成功手擠母奶、嘗試不同親餵方式、練習換尿布。 育兒不僅是照顧孩子,也是夫妻間合作和成長的過程。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針對孩童餵奶及餵食副食的訓練項目進行詳細說明。內容包括準備材料、操作步驟、互動方式等。需要格外注意衛生安全評估及扣分項目。
「你決定要餵母奶或配方奶了嗎?」 對尚未有經驗的人來說,一言以蔽之:親餵是一條艱困難行的荊棘之路、停掉母乳則可能是另一條自我批評的碎石子路。 然後餵母奶真是一門科學。
Thumbnail
獨角獸媽媽在這篇文章分享自己和寶寶的故事和母乳哺乳的經驗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