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敘事撰文的政治學論著

採敘事撰文的政治學論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最近,找各種期刊來看各個研究者在描述問題時有無「固定公式」,已變成一種很奇怪但很有趣的興味。

不過,在這邊一個小小發現,就是,政治學相關的學術論著,或者說,研究「當前政治現象議題」的論著,能不能採取質性敘事的寫法呢?

可能我讀得少,因為爬到現在,我發現這類「政治現象的解釋-採質性敘事」的論著,有是有,像是地方派系的生態,但相關論述卻多由社會學或人類學者所進行。

是的,就是要拉到社會系所。

之前,不管是念大學還是碩班時,常常會聽到老師跟同學們說隔壁的社會系(所)寫文章好像是在寫故事,且對於這樣的寫法帶有一點「不可思議」的評斷。

這一點 ... 嗯,就是個茶餘飯後的廢話。畢竟,各種田調參訪或訪談,也就是資料的蒐集與分析就決定了撰文走向跟呈現。

但如果以撰寫學術文章的基本要求與體例來看的話,這類研究論著也都有「提出問題」、「檢閱文獻」、「設定觀點」,並秀出、介紹論者採取了「何種研究方法」去蒐集、分析資料來論述自己的觀點。

所以在符合上述要求下所進行論述的文章,就算整篇文看起來像是寫故事我倒覺得沒差,最重要的是有無回答到自己提出的問題。

至於觀點同不同意那就另當別論了。

如果臉友們在這一點上能接受的話,那我就想問,為什麼社會學可但政治學卻沒有(很少)?

初步想到的答案可能是政治系所「去政治」的傾向。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我認為,有在碰觸實際政治的政治學研究所學生,就其資料近用(access)的考量,應該多多在這方面提供更多論述才是。

avatar-img
洪啓堯的沙龍
70會員
191內容數
總覺得生活很多事情都在「卡」你嗎?總覺得做任何事都覺得很不順嗎? 本專題以現實生活為例,透過講故事的方式與大家分享生活上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以及面對類似的問題時,可以用甚麼方法或心態去面對。 如果您在生活上有跟我同樣的問題,來!點進本專題,也許可以獲得解決的方法或靈感呢! 別猶豫了,快上船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洪啓堯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認真說起來,台灣人與神明之間的關係,可能比西方宗教裡,人與神的關係還要來得平等。
當代這類連鎖消費場域,將逐漸取代以往的雜貨店;其中最傷的,就是雜貨店那種老闆與地方居民在地的情感連帶,甚至果斷地說,都市化越高的地方,這種連帶感會更稀薄。 但真的是這樣嗎?
我觀察到,不管年紀多大,當我們學到一個新詞彙或是新概念,就會一直想去使用它。
阿姨喊帥哥, 大家都回應。
最近木棉花又重播中華一番了。溫故知新。除了看本體留言區外,我也在這波重播潮裡,更加認識蘭飛鴻(阿飛)這號人物。阿飛如果用現在的標準來看的話,就是個傲嬌、愛唱反調,且蠻機車的資優生。
透過思考解決問題的程序, 可以分散即將爆發的情緒。
認真說起來,台灣人與神明之間的關係,可能比西方宗教裡,人與神的關係還要來得平等。
當代這類連鎖消費場域,將逐漸取代以往的雜貨店;其中最傷的,就是雜貨店那種老闆與地方居民在地的情感連帶,甚至果斷地說,都市化越高的地方,這種連帶感會更稀薄。 但真的是這樣嗎?
我觀察到,不管年紀多大,當我們學到一個新詞彙或是新概念,就會一直想去使用它。
阿姨喊帥哥, 大家都回應。
最近木棉花又重播中華一番了。溫故知新。除了看本體留言區外,我也在這波重播潮裡,更加認識蘭飛鴻(阿飛)這號人物。阿飛如果用現在的標準來看的話,就是個傲嬌、愛唱反調,且蠻機車的資優生。
透過思考解決問題的程序, 可以分散即將爆發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