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雅老師:
一般畫圖時,很常從「點線面」的觀念出發;但我在做《四個初夏的藍天》歷史考察時,找資料卻感覺很常是「面線點」。先有一個概括的主題方向、然後找出一條想研究的主線、最後找出關鍵亮點後開始創作。
我很感謝這部漫畫的歷史顧問李依倪,山窮水盡的創作期間常常被我盧上,用她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習得的專業為我解答。
像是——
「請問二戰虎尾的神風特攻隊軍人都吃什麼啊?」
「誰會知道那種事情啊?!!!!!」
(過1小時後)
「(拿出當時的基地伙食表)來啦這裡啦。」
「哇喔感謝!!!!!(真的找得到啊?!)」
或是——
「請問二戰當時美軍轟炸虎尾時是怎麼樣的狀況呢?」
「這個資料不好找耶。」
(不久之後)
「我找到在美國國防部釋出的大量歷史資料了,來。」
「哇喔感謝!!!!!(還真的找得到啊?!)」
「不要再出題為難我了啊!!」
(但下次還是神乎其技的找出來)
畫漫畫的我,意外的在幾座山外、看見如同妮可羅賓遇到歷史本文的光芒(?)深深佩服著文化文史工作者。
我在畫的史實改編漫畫時、背後幾乎都有真實的事件和耆老存在著。
像是《風中的黑籽菜》、《KANO》……等角色都是真有其人、甚至名字都一字不改的進了漫畫。
有時候會發生很驚奇的事。像是某次新書發表會後,熱心的讀者著急我沒有把主角的歷程畫完整,竟然不知道從哪找來我老家的市內電話,打來很懇切的用台語跟我補充很久:
「主角還有很多了不起的事你都沒有畫到啊~!下次要記得喔!」
我到現在都還不知道那位讀者是誰XD
有時候也會發生頗難過的事。像是在作畫過程中,完稿的進度跟長者凋零的速度,是同步競速著。
曾經有一位老里長知道我要畫他母親的故事,握著我的手說:「謝謝妳,謝謝妳,到時書出來要分享給我看喔~!!」我笑著說好,然後幾個月後他就忽然過世了。
或是創作時逢新春,我會打電話給筆下的一位長者拜年。每年幾通電話,持續不斷,直到有一年話筒那邊忽然響起「您的號碼是空號」。
這樣作品還沒有完成,筆下的耆老和受訪人就消失的事,我遇到太多次。對於生老病死,我們永遠沒辦法習慣。所以我在18歲~25歲時,有段時間潛意識很懼怕另一端的消逝,就像是自己拼命準備好了承諾,追過去打開了門,卻已經沒人在那裡。
但後來過了幾年,我發現好故事會流傳、好的旅程會有共感、長者的智慧會留下、後代也因此開了花。在做這樣的工作時,我應該把自己放在更低的位置。生命的推進更迭本來就追不到,但是要很幸運的人,才能暫入別人的生命歷程裡面、看到不同格局與視角的光景。謝謝這些人讓我一直這麼幸運。
《四個初夏的藍天》出書前夕,我又收到一次這樣的訊息:第四個故事「掌心的手絹」的月萍女主角原型「賀王德勝女士」以100歲高齡回到天上了。她的一生對愛情全力付出、待人充滿善良、在台子孫滿堂。
回想起2012年我遇到了賀王德勝女士的外孫女柏雅婷,她知道我正在做的事之後,很用力的跟我說:「我一定要跟你說我外婆的故事!」於是她帶著她的媽媽,跟我說了「手絹」的故事,完整了《四個初夏的藍天》的結局。沒想到2021年,這本書竟然最後是交由已經擔任總編的外孫女協助出版。這一切都充滿了細思才能發現的奇蹟與感謝!
願每段故事的族群與人們都能得到幸福,
謝謝第四個故事的外婆,
與每個認真活著的前輩!
《四個初夏的藍天》實體書獨家收錄專家解說與作者加筆,特別新增四篇幕後,有文史專家所撰寫的故事幕後歷史解說、與作者視角的後記相談。最完整、最豐富的內容一次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