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後遺之中醫治療

2021/12/02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右膝功能已漸漸恢復,但手術後這一年,不時出現心悸、莫名恐慌、平躺下來感到胸悶,外出總需要家人陪伴......。
麻醉是否會產生 後遺症,的確因人而異,伴隨明顯差別
64 歲藝人寶媽日前分享抗癌心得,對生死的豁達和正面思考令人敬佩,提及自己對手術麻醉藥的反應,每回麻醉後隔日恐慌症都會發作、呼吸困難。麻醉是否會產生 後遺症,的確因人而異,伴隨明顯差別。
衛生福利部朴子醫院麻醉科曾經整理一些麻醉後常見的問題,例如:「譫妄、意識 混亂 - 麻醉後意識混亂的患者並不罕見,大部分與麻醉無直接關係,不論全身麻醉或半身麻醉皆有可能發生,而且有許多患者找不到原因。恢復期不一定,有的持續不到一小時,也有超過個半年以上的案例,持續時間越久預後越不好,能引發其他併發症,甚至死亡(1)」但是更多的研究,重新讓人注意到麻醉可能是造成譫妄的元兇,而且麻醉藥物的劑量越重,譫妄產生的風險就越高(2)。手術進行之前,病患一定會被告知這些資訊;只是,已經決定要動手術了,能不接受麻醉嗎?
門診病患中,一位高中老師去年於羽球賽事中,因右膝半月板及前十字韌帶受傷進行膝關節手術,術後一年,右膝復健情形尚可;但術後這一年之間,不時出現心悸、莫名恐慌、平躺下來感到胸悶、外出希望有家人陪伴的情況。期間,曾就醫做過 二十四小時心電圖、運動心電圖,均顯示心臟方面沒有問題。今年七月於中醫門診 後,給予歸耆建中湯加上麻黃、牛膝、續斷、碎補等處方。服藥一周後,患者覺得心 悸、恐慌發生的頻率減少約五成,自述內心感覺較為踏實了!繼續服用二周後,前述 諸多症狀不再,僅餘偶發胸悶。
另一案例,是今年三月因盲腸炎開刀後,一緊張就胃不舒服的公務員。緊張會造成消化系統問題是很常見的狀況,以中醫來講,屬於「肝木克脾土」,可是這位患者特別強調:「在盲腸開刀之前,從來不會因緊張而胃痛」,而且這半年來並無減輕的徵象。所以後續的中醫治療也朝麻醉後遺來做辨證。
中醫有一種治病的手段叫「解表」,以時下流行語來說,就是「解除封印」!在無顯微鏡年代,只知道有某種外來的、會讓人生病的東西,中醫管這個叫‘外邪’,外邪會襲表,治病的方法就用解表,接著衍生出辛涼解表、辛溫解表等方式。《傷寒論》中有一解表超強的方子‘麻黃湯’,它是一帖很強的發汗劑,其中麻黃,依據現代的藥理學分析,對大腦,中腦及延腦,呼吸與循環中樞,均有興奮作用,還有類似腎上腺素的作用。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中,甚至將麻黃湯略作修改後另訂名為‘還魂湯’。相對於麻醉劑對大腦的抑制作用,麻黃的興奮作用,治療麻醉後遺是不 是很對症?
臨床上,麻黃的使用務必很小心,有些人對它特別敏感,每個人的耐受量也不一定,劑量多了易引起心悸、煩躁不安,甚至嘔吐等副作用。但是別忘了‘解表’的方法還有許多中藥可以應用,不單只有麻黃。切合患者當下的其他症狀來選用,不管是辛涼解表、辛溫解表,大抵只要藥味是有‘辛’的功效,都可以達到通竅、醒腦的作 用,以期恢復到未麻醉之前的穩定狀態。
參考資料
(1) 衛 生 福 利 部 朴 子 醫 院 麻 醉 科 :< 麻 醉 後 常 見 的 問 題 > https://www.puzih.mohw.gov.tw/public/hygiene/796abc0843fee95a2217f88f72fd1ad2.pdf
(2) 史托茲(Carina Storrs),<麻醉潛藏的危機>,科學人雜誌,2014 年 5 月號第 147 期, p30-31。
羅瑞陽醫師的中醫觀點
羅瑞陽醫師的中醫觀點
仁有堂中醫診所院長。抱持中醫必須不斷進修提升的信念,以效果較佳、吸收較快之水煎中藥,配合個人狀況靈活用藥,一人一方全人照護解決個人困擾病症。體認中醫藥之精髓及強項,在於調理氣血平衡,除了「治病」,也是「治未病」的保健及預防。在這個超級不確定的年代,延緩衰老,自己的健康,歸自己管。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