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伯伯是老患者了,與太太退休後,積極安排日常生活,規律的運動、清淡的飲食,基本上沒有三高問題,外表較實際年齡看來年輕許多,偶有微恙,久久才來一趟診所
「週期性麻痺」也稱為「週期性癱瘓」(Periodic paralysis, PP),好發於男性
吳伯伯是老患者了,與太太退休後,積極安排日常生活,規律的運動、清淡的飲食,基本上沒有三高問題,外表較實際年齡看來年輕許多,偶有微恙,久久才來一趟診所。
然而,這次回來不若往常從容,一坐下便焦急詢問:「醫生,我是不是中風了? 前天發生一次,突然間腳無力、無法動彈,持續10多分鐘後才恢復。昨天又發生一次!」太太也在一旁幫腔:「本來他還鐵齒覺得不要緊,沒想到又再一次,今天一早就先去趟醫院,安排明天做電腦斷層掃描。」
接下來,花了點時間詳細問診,是如何發生的? 單腳還是雙腳? 除了無力,其它感覺是否也喪失? 最後,我請吳伯伯放寬心 - 不是中風,是週期性麻痺! 反正,只要聽到不是中風,至少先安心一大半。
「週期性麻痺」也稱為「週期性癱瘓」(Periodic paralysis, PP),好發於男性(男女比約 10:1),年齡層從4~60歲都有,以青壯年居多。典型發作時間於飽餐後、睡眠中、清晨起床時為多,出現肢體肌肉對稱性的無力或完全癱瘓,明顯程度,下肢重於上肢、近端重於遠端,伴有肢體痠脹、針刺感,症狀一般由數分鐘到數小時達到高峰,發作時無肌肉強直或感覺障礙,在二次發作間的肌力是正常的,但嚴重者,會影響到膈肌、呼吸肌、膀胱括約肌、心肌。發作後,有頭痛、虛脫、多尿、腹瀉等症狀。發作時的特點,是血中鉀離子濃度改變,據此而分為低血鉀型、正常血鉀型與高血鉀型,但臨床上以低血鉀型為常見,正常血鉀與高血鉀型均屬罕見。疲勞、飽餐、寒冷、酗酒和精神刺激等,都是低鉀型週期性麻痺發作的誘因。
根據臨床所見,肌肉痿軟無力而不疼痛者,屬於中醫的”痿病”範圍。《內經.素問.痿論篇第四十四》中,詳細探討了身體在不同病因下產生的各種痿病,如志不得伸、悲哀太過、久處濕地、勞倦遠行,有心理因素、生理因素,以及環境因素之分。病機方面依不同症狀,可分成肝腎虧虛、脾失健運、濕邪浸淫與陰傷氣耗等(註1)。依吳伯伯的症狀,診斷後選用的主方為腎氣丸,從滋補肝腎治療;澤瀉、車前子、夏枯草都是含鉀較高的中藥,可酌而用之。須注意,若患者曾服用大量甘草,也會造成體內鉀離子的流失。
雖然,週期性麻痺(症狀可逆)與腦梗塞型的中風(症狀不可逆)極易鑑別,但須與另外兩種疾病作仔細的區別。
暫時性缺血發作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大腦血液供應不足造成的一種局部神經症狀。通常突然發作,在24小時內會消失或減輕,且不會有缺損發生。可能的原因是血栓或灌注壓降低,多數患者(90%)會有半身輕癱/半身感覺障礙/單眼眼盲或失語等症狀。特別要注意的是,在TIA之後,5%患者會在一周內發生梗塞,三個月內會高達12%(註2)。
重症肌無力 (Myasthenia Gravis,MG),屬神經 - 肌肉接觸點傳導障礙的自體免疫性疾病,臨床表現為極易疲乏無力/活動後情況加重/休息後大多可以減輕。多數的病例於眼外肌先受影響,造成眼外肌麻痺、無力而眼瞼下垂、複視、斜視等。若影響到骨骼肌,也會有四肢無力、吞嚥障礙、呼吸困難等症狀。
參考資料
1. 孫怡、楊任民、韓景獻,實用中西醫結合神經病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p664-673。
2. 顏君霖譯,圖解神經醫學及神經外科學,ELSEVIER TAIWAN LLC,2012,p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