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資本的追逐遊戲與反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近期重新翻出以前聽過的一集《科技島讀》:Ep.51 社交資本遊戲,當時聽不怎麼有感,現在回聽就覺得既視感十分強烈了。本集的主題是「社交資本論」,原文來自於一篇資深矽谷人Eugene Wei的文章《Status as a Service》(地位即服務)。

👍這集的節目很適合搭配最近熱燒的NFT與ICO乃至於Metaverse話題服用,可以深入思考,獲得一些個人反饋。這篇我嘗試用自己的觀點詮釋一下重點與心得。

何謂社交資本

社會資本是資本的一種形式,是指為實現工具性或情感性的目的,透過社會網路來動員的資源或能力的總和。 ——維基百科

社交資本或稱社會資本,源自19世紀的各種經濟理論中,開始能找到其影子。早期多從經濟學的角度談論,側重資本特性,後來到了20世紀則融合了社會學與教育學,反映公民平等以及社區教育的思想,讓理論更為實用。

早期的社會資本,談的是人類如何個人透過意見的表達、推及到學校與社區,進而改善整個社會。因為個體在社會中是無助的,人微言輕。但是透過社會資本的集結,可以讓個體能承擔社會責任,社會也能具備被個體改善的潛能。

📝我個人的註解是:社交資本是個人影響整個社會的能力。



你我心中的社會不同

本集主要以Facebook為主體,探討社交資本。

今天有一些服務能直接提供社會地位(status),比錢更直接的滿足人類的社交需求,那就是社交平台。社交平台是過去 15 年來最重要的發明。不但養出了大型企業,如 Facebook、Instagram、LINE 等。 ——科技島讀

時至今日,我們的日常社群網路,早已多了許多不同的平台。諸如TikTok、Clubhouse、 OnlyFans等等。

■ 個人觀點

社群網路的興起,讓「社會」的定義更為廣泛,不再限於現實生活中人與人的關係,還包含了虛擬世界。人與社會的連結從傳統的單點(家庭→學校→職場→社會)轉變為網狀的構面。

一個人在網路可以同時關注不同的主題並加入不同的社團,反映在他的專業與興趣上。也因為人可以有多重不同的身份。所以你我所認知的社會是多樣性的,不會完全一樣,只會有交集的部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社交圈與虛擬社會。例如:網路社團 、遊戲中的組織。Facebook恰巧是其中一種佔據了大多數人交集的網路社群平台,所謂的元宇宙(Metaverse)也將會是一種新形態的社會。


社交資本的轉變

人類就像猴子一樣,天生會追逐地位。社交資本就是彰顯自己在社會中地位的資本。我們在社交平台上著迷於「大家在關注誰」,更在乎自己的照片有多少人按讚。年輕人又更加重視。這一方面是因為成年人已經累積了其他的社交資本,諸如房子、車子、金錢等。 ——科技島讀

Eugene Wei 的文章提到,人類是尋求地位的猴子,而地位是一個相對的階梯

■ 個人觀點

對我來說,社交資本的轉變有兩層意義:

  • 社會型態的轉變
  • 資本型態的轉變

傳統社會中,職場上的職位是一種社交資本,人傾向對職位高的人有更多的尊重與關注。商務談判時,大公司的頭銜帶來的社交地位也優於小公司。傳統社會增加個人社交資本的方式,可能是登上主流雜誌封面或得到大型的獎項。

Facebook供給了人們另一個追求社會地位的平台。

在網路社會中,我們會關注自己喜愛的人、追蹤自己有興趣的事物、在意與自己有關係的人,甚至想與自己想要成為的人或潛在對自己有利益的人產生連結,因而形成同溫層、價值圈、愛好社。我認為在每個社交圈裡,各種社交資本的價值會不一樣。有的社群注重人氣指標,人氣高的人講話大聲、觸及率高;有的社群則取得實質管理權更加重要。

我們在所處的網路社交圈中,擁有的社交資本可以是:朋友、關注者(粉絲)、人氣(流量)、觸及率、按讚數、轉載數、話語權、治理權、人脈,甚至是NFT。

社交資本的價值

根據原作者Eugene Wei 的模型,社交平台提供的價值概分為三大類:實用、娛樂與社交資本。所有的社交平台都落在這三個軸線形成的 8 個象限中。大部分社交平台是從提供實用性開始,再逐步提供其他價值。例如 Facebook 一開始的用途是建立個人的虛擬身份,以及查看正妹同學的動態。等到用戶多了,有網路效應,臉書才開始提供社交資本。 ——科技島讀
社交平台價值的三軸線©daodu.tech

社交平台價值的三軸線©daodu.tech

社交資本的價值可以從以下幾點分析:

  1. 取得成本 - Eugene Wei提到另一個原則:人們會尋找最有效的方式來積累最多的社會資本。人會選擇付出自己擅長的「工作證明」取得社交資本,因此造成社群網路的分歧與新平台的崛起。例如在YouTube需要發表影音作品,你可能需要會說故事、編排內容甚至懂得後製。在Instagram是吸引人的一張圖片、在Twitter則是一句妙語。
  2. 投資報酬率 - 原則上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但會受到平台政策與演算法的影響。早期加入的使用者,通常享有紅利,能觸及較多的人,累積較多朋友。這是因為競爭者少且平台希望鼓勵更多新人加入。一段時間後,為了控管內容品質、增加商業效益或者各種原因,平台總是會調整其演算法,使得社交資本的投入與報酬並不是正相關的
  3. 社交資本貶值 - 承上,演算法會讓追蹤你的粉絲並不一定都看得到你的發布的資訊,讓許多人不願再投入此平台,活躍使用者流失。而平台經營政策則有可能讓新人與舊人的社交資本「貧富差距」擴大。新使用者因為追不上,覺得空虛與疲乏。使得越來越少新的使用者願意投入,以上兩點會造成平台發展停滯或步入衰敗。

對平台與個人的思考

地位是一個相對的競賽;每出現一個贏家,就得有許多輸家。因此追逐地位的遊戲總是會有多數人痛苦,因為「別人過得好像都比較好」。你最稀缺的資產是你的注意力。 ——科技島讀

■ 個人觀點

社交資本非無償收穫,還是要考慮它對我們實質意義與變現可能性。我從平台與個人兩個面向探討。

§ 平台

面對使用者的流失與新進者的兢爭,最現實的反映是營收成長停滯或衰退。平台必須創造新的價值,進行改版、新功能或是整合平台的服務。例如Facebook母公司的改名,揭示了他們對未來社群網路發展的藍圖,或許未來使用FB,我們會有更身歷其境的體驗。

平台管理與其營運的成敗密切相關,創造價值與轉型的同時,也需要思考是否會影響到既有使用者的權益。名人效應是個明顯的例子,內容平台引進名家進駐,有助於增加內容可看性與平台權威性,吸引新的使用者加入,但也可能讓既有使用者覺得關注度剝奪以及社交資本取得的差距過大,引發新一波的會員流失。

§ 個人

回到最根本的目的,人究竟為何需要社會地位。不外乎是能改變自己的人生,為自己帶來利益。人們可以從累積社交資本,提高自己的社交地位。因為社交地位造成影響力,再因為影響力的提升,塑造個人品牌。再由個人品牌發展商品,最後從商品的銷售轉化為實質收益。

以上的進程還不只是單線,我認為理想的社交資本變現是個正循環。獲得利益與收入後,可以藉由本來的社交資本,再次打造新的商品或品牌,例如政治人物透過影響力販售理念,再吸引更多的支持者並培養新的政見代表者;第一代網紅將社交資本所得,投入發展副品牌或創造第二代的網紅,例如他的家人或團隊。

社交資本→社交地位→社會影響力→個人品牌→商品收益→再投入取得新的社交資本


然而,我們還是能決定自己要當怎麼樣的猴子🐵,或要不要當猴子。如果投入的時間與心力與所得的報酬不相比,我們是否還要積極地投入社會資本的遊戲?也應該思考,卸下社群網路的身份地位後,我們還剩下什麼?是否忽略了真正重要的人事物?現實生活與網路社群的機會成本究竟孰高孰低,都是可以好好思考的。


💬歡迎留言與我互動,讓我知道寫作路上不孤單~
👉我在其他平台寫作: Matters痞客邦Potato
👍成為我的讚賞公民:請我喝杯咖啡鼓勵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Gary的沙龍
22會員
23內容數
我熱愛桌遊,想從不一樣的角度聊聊經典桌遊的故事與個人心得策略。不定時介紹新的桌遊資訊、推薦好玩的桌遊 。
Gary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12/19
成為電影通的第一步,先看這本就對了! 這是一本電影迷會很愛參考書,從感官、技術和文化的不同角度,解析電影作者所要表達的深層意義和觀影人可以留意的細節與思路。簡單摘要一些書中的重點,作為記錄與導讀。
Thumbnail
2023/12/19
成為電影通的第一步,先看這本就對了! 這是一本電影迷會很愛參考書,從感官、技術和文化的不同角度,解析電影作者所要表達的深層意義和觀影人可以留意的細節與思路。簡單摘要一些書中的重點,作為記錄與導讀。
Thumbnail
2023/12/09
前幾天才剛讀完手邊這本書,沒想到意外搭上最近熱議的108課綱相關話題,聊幾個重點內容和我個人觀點......
Thumbnail
2023/12/09
前幾天才剛讀完手邊這本書,沒想到意外搭上最近熱議的108課綱相關話題,聊幾個重點內容和我個人觀點......
Thumbnail
2023/11/12
承接上一篇談到的賭徒困境。其實平均律就是賭場用來保護莊家的機制。 接連賭輸的人,因為平均法則,會越來越堅信即將迎來一波連勝。但永遠不知道要嘗試幾次,才會趨近平均值,在那之前可能就已經輸光籌碼。又或者根本無法掌握每次輸贏的機率,盲目的追投大注,以致離翻身越來越遠。
Thumbnail
2023/11/12
承接上一篇談到的賭徒困境。其實平均律就是賭場用來保護莊家的機制。 接連賭輸的人,因為平均法則,會越來越堅信即將迎來一波連勝。但永遠不知道要嘗試幾次,才會趨近平均值,在那之前可能就已經輸光籌碼。又或者根本無法掌握每次輸贏的機率,盲目的追投大注,以致離翻身越來越遠。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社交的重要性 社交是人類之間相互交流、溝通和建立關係的過程,是人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幫助人們擴大社交圈,獲得支持和幫助,並且有助於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主要有以下功能: 促進人類的情感健康提供情感支持和慰藉 有研究表明,缺乏社交支持和人際互動可能會導致孤獨感、憂鬱和其他情緒問題。 促進人類的
Thumbnail
社交的重要性 社交是人類之間相互交流、溝通和建立關係的過程,是人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幫助人們擴大社交圈,獲得支持和幫助,並且有助於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主要有以下功能: 促進人類的情感健康提供情感支持和慰藉 有研究表明,缺乏社交支持和人際互動可能會導致孤獨感、憂鬱和其他情緒問題。 促進人類的
Thumbnail
無可避免的,人就是群體動物。走到哪裡都是要社交的,逃也逃不了。唯有靜下心來從這些紛擾的人際關係中,堅守自己的信仰,勇敢的拋棄自己不要的,留著可以與自己相伴的,才不用在未來的人生中,一次又一次遺失的自己、一次又一次尋找可以依附的(卻又一次又一次的被拋棄)。
Thumbnail
無可避免的,人就是群體動物。走到哪裡都是要社交的,逃也逃不了。唯有靜下心來從這些紛擾的人際關係中,堅守自己的信仰,勇敢的拋棄自己不要的,留著可以與自己相伴的,才不用在未來的人生中,一次又一次遺失的自己、一次又一次尋找可以依附的(卻又一次又一次的被拋棄)。
Thumbnail
先撇開社群是否為項目方自己出來操作或是委託專業的社群運營團隊這個點上,這篇文章的假設的前提是純粹的「社群意識」,若硬要套上項目發行的話會比較是「項目方自行操作」。 講社群意識可以從很久遠的奇摩家族到現在的LINE社群,就是集結了一群有著「相同喜好、興趣、屬性」的人,聚集聊天打屁的地方,聊久了最後形成
Thumbnail
先撇開社群是否為項目方自己出來操作或是委託專業的社群運營團隊這個點上,這篇文章的假設的前提是純粹的「社群意識」,若硬要套上項目發行的話會比較是「項目方自行操作」。 講社群意識可以從很久遠的奇摩家族到現在的LINE社群,就是集結了一群有著「相同喜好、興趣、屬性」的人,聚集聊天打屁的地方,聊久了最後形成
Thumbnail
最近朋友聽到我在玩NFT,大家都說「那是騙人的啦!」「小心被割韭菜。」「這東西會泡沫化啦!」聽越多,我越懶得跟人介紹這是什麼東西,因為大家的認知似乎已經定型了。本文不含任何操作方法、投資方法及項目推薦,只是就我看到的NFT現狀跟自己的想法跟大家聊聊。
Thumbnail
最近朋友聽到我在玩NFT,大家都說「那是騙人的啦!」「小心被割韭菜。」「這東西會泡沫化啦!」聽越多,我越懶得跟人介紹這是什麼東西,因為大家的認知似乎已經定型了。本文不含任何操作方法、投資方法及項目推薦,只是就我看到的NFT現狀跟自己的想法跟大家聊聊。
Thumbnail
若是以作者自己的觀點看來,Web3.0的販售是從社群行銷導購為主,等越來越多人熟知Web3.0的觀念與區塊鏈的本質,那整個販售行為將會回到Web2.0時期有一整套完整的模式。看到這裡的您有注意到我在上兩段的文字中,為什麼沒提到「社群行銷」了嗎?因為社群行銷已經「被分化」成KOL代言、聯盟行銷...
Thumbnail
若是以作者自己的觀點看來,Web3.0的販售是從社群行銷導購為主,等越來越多人熟知Web3.0的觀念與區塊鏈的本質,那整個販售行為將會回到Web2.0時期有一整套完整的模式。看到這裡的您有注意到我在上兩段的文字中,為什麼沒提到「社群行銷」了嗎?因為社群行銷已經「被分化」成KOL代言、聯盟行銷...
Thumbnail
網路社交圈中,社交資本可以是:朋友、粉絲、人氣流、觸及率、按讚數、分享數甚至是NFT。理想的社交資本變現是個正循環,但卸下社群網路的身份地位後,我們還剩下什麼?
Thumbnail
網路社交圈中,社交資本可以是:朋友、粉絲、人氣流、觸及率、按讚數、分享數甚至是NFT。理想的社交資本變現是個正循環,但卸下社群網路的身份地位後,我們還剩下什麼?
Thumbnail
人類的一切行為,都受到某種能夠帶來獎勵和報酬的交換活動所支配。
Thumbnail
人類的一切行為,都受到某種能夠帶來獎勵和報酬的交換活動所支配。
Thumbnail
《智能社會:進退兩難》是關於網路社群、科技的紀錄片,裡面提到現代這些社群軟體:Google、Facebook、Twitter、Instagram等等,看似單純的交友與影片平台,實際上都是背後龐大的公司數據資料庫的紀錄模擬你的喜好與成長,收集你所有的隱私資料來達到龐大商機,而因為這樣的商業行為已模式,
Thumbnail
《智能社會:進退兩難》是關於網路社群、科技的紀錄片,裡面提到現代這些社群軟體:Google、Facebook、Twitter、Instagram等等,看似單純的交友與影片平台,實際上都是背後龐大的公司數據資料庫的紀錄模擬你的喜好與成長,收集你所有的隱私資料來達到龐大商機,而因為這樣的商業行為已模式,
Thumbnail
網路社群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許多傳言與輿論的源頭也都從網路開始流傳。為什麼我們的生活已經與網路社群緊密連接?網路社群又如何影響我們對現實的觀點?你可能會說「登出就好啦」、「不要看就沒事了」,或許答案比你想的要更複雜...
Thumbnail
網路社群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許多傳言與輿論的源頭也都從網路開始流傳。為什麼我們的生活已經與網路社群緊密連接?網路社群又如何影響我們對現實的觀點?你可能會說「登出就好啦」、「不要看就沒事了」,或許答案比你想的要更複雜...
Thumbnail
人與人的交流方式,除了面對面以外,現在還增加虛擬社交平台。 社交資本是一個新的概念,在詮釋對用戶而,社交平台提供什麼價值,而我們該如何面對這種新世代的人際互動,歡迎大家參考
Thumbnail
人與人的交流方式,除了面對面以外,現在還增加虛擬社交平台。 社交資本是一個新的概念,在詮釋對用戶而,社交平台提供什麼價值,而我們該如何面對這種新世代的人際互動,歡迎大家參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