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智能社會:進退兩難》現代文明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對立中的舒適圈,進步退步取決於人性
電影原名:The Social Dilemma

電影原名:The Social Dilemma

智能產品與網際網路,算是當代最具代表性改變人類活動與社交方式的主要發明與行為變遷。我們無法不去看誰傳送訊息給我們、或是在網上購物、叫外賣、預約搭車等便利性和無時無刻的數據生活,但這樣的行為是好或是壞,引取許多專家學者的擔憂,而如今發明這些社交媒體的工程人員也發出警告性。

紀錄片《智能社會:進退兩難》是關於網路社群、科技的紀錄片,裡面提到現代這些社群軟體:Google、Facebook、Twitter、Instagram等等,看似單純的交友與影片平台,實際上都是背後龐大的公司數據資料庫的紀錄模擬你的喜好與成長,收集你所有的隱私資料來達到龐大商機,而因為這樣的商業行為已模式,引發了一連串問題可能導致民主崩塌和人民安全的崩潰。

raw-image
raw-image

過去Facebook剛成立時的目的只是希望交朋友與人交流,Youtube最初是想和認識的人分享自己拍攝或有趣的影片。而如今其實大家都知道事實並非那麼單純,臉書成為了許多網紅、政治、企業等行銷自我理念產品的地方,而油管則是實況主拍攝有趣影片或各種吸引你點閱影片,要你訂閱開啟小鈴鐺,來獲取更多關注。

這之中都免不了就是商業行為,紀錄片《百萬youtuber爆紅實驗》中導演就身體力行的去嘗試各種Youtuber行為和花招,最後得出了他的擔憂與結論,也就是說,這些社群軟體的背後有許多令人擔憂的效應逐步擴散。

raw-image
raw-image

《智能社會:進退兩難》電影形式採取兩種:一是常見的專家訪談。邀請到許多過去在社群軟體的工程師來敘述他們認為的社群帶給民主社會的災難,其中包含Instagram創立的班底、臉書按讚的開發發想者、Google裡G-Mail的發展工程師都現身說法讓當代人知道這些軟體在方便之餘帶來的風險性。

另外則是透過一個情境劇描繪一家五口因為網路社群生態而發生的生活上的問題,和孩子手機成癮的情況,將日常社群軟體背後變成了一個充滿科幻感的單元短劇。

raw-image
raw-image

電影中描述非常現實的事情,在我們免費的使用這些軟件的時候實際上沒有想過誰來替我們買單這些使用的費用,而以這些工程師的結論來說,是每個廣告主和企業買單了我們使用這些社群軟體的使用費。

故真正的客戶和使用者其實不是我們這些每天觀看FB和Youtube,而是這些企業和公司,他們才是真正的軟體使用者。而這些販賣商品和理念的人最想要購買的絕對不是跟好朋友聊天或看可愛狗狗照片,而是我們這些人的使用習慣和興趣愛好,而將產品可以販售給我們。

raw-image
raw-image

這也是許多人都知道的「演算法」但是演算法其實並不是群體演算,而是個別針對他人去進行演算,而這之中他們所做的最終目的不是「猜測你喜歡的東西」而是「洗腦你去喜歡這東西」。

例:你喜歡看電影,他們會進一步的發現你喜歡恐怖片,開始推薦你看都市傳說的影片、神祕學、秘密組織、宗教等,最後他們會引導如偽科學和販賣各種恐懼感的陰謀論,讓你不知不覺中被引道到他們想要廣告主需要的方向,而這不是有什麼幕後兇手而是演算法推測出你喜歡的喜好,慢慢的引導你走向他認為符合你和廣告主的事情。

raw-image
raw-image

這樣接受喜好的引導並不只是商業問題,而是有著更深入一層對於民主社會的影響,例如大家都很熟知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網路戰透過假新聞、假消息放送而抱怨為何社群軟體不去管制?但很簡單的一點如上述所言:你不是真正的用戶,真正的用戶是這些發錢的廣告主,而他們也是透過合法的方式在社群上下廣告。

因為系統演算你會對這方面的消息感興趣,而最終當你看到誇張的假消息時,你就忍不住點開訊息達到觸及率,這也是為什麼假新聞擴散速度比一般的實際消息來的快,你的喜好和聳動的廣告農場文成為點擊擴散的最好利器,簡單說人在不知不覺成為了事件中的加害者。

raw-image

紀錄片中也敘述到關於「點讚」這個行為的效應,一開始導入這個讚是為了表達喜歡給予鼓勵。但後續當人群大量使用社群時,卻會為了自己的讚不夠多、相互比較、甚至在意一些對於自己的言論,而導致自殺和憂鬱症狀的人大量增加,尤其是青少年,研究的數據表示在網路社群蓬勃發展後,青年的自殺率上升超過100%,甚至連小於14歲的青少年也大幅提升自殺率。

這也說明社群軟體的機制本身就無法針對少年少女的成長做出調整,而應該更正確地說連公司都無法知道他們的智慧電腦會怎麼去運算推播,這也促成很有名的俄羅斯青少年集體自殺遊戲的「藍鯨事件」的發酵。

raw-image
raw-image

電影中雖然敘述許多事物,但在電影外很有趣的一點來說,這些事情其實對於台灣算是很警覺的一點,不管是因為台灣政治生態和詐騙行為的多元化,甚至是中國不段的釋出資訊戰和假消息的攻勢,讓現在許多台灣人相當警覺資訊來源和知到所謂的觸擊和廣告關鍵字使用是怎麼回事。

而這樣的開始其實是好的,例如在武漢肺炎的實際狀況中許多人從中發現什麼是假資訊什麼又是真的,台灣因為人口密集故雖然假消息容易散佈但這也表示在闢謠方面也有絕佳的擴散力,我想這也是因為台灣長期被迫受到訓練與懷疑資訊來源之故,比歐美各國更增添一份警惕,畢竟一個不注意可能就會被厲害了我的國給吞噬。

raw-image
raw-image

《智能社會:進退兩難》可以說將事情進量的簡單化讓一般人可以理解這些數據和社群帶來的問題,其中造成族群對立這點在台灣這土地上確實很有用,如何不被這樣的數據操弄,就得回歸到本質「個人」的判斷與主動去理解跟你對立或不同人群的聲音,而不是受到大數據將同溫層發送給你。

但世界人們都只願意在同溫層中不去對談和了解,民主的機制就會被受迫害,這也是依些極權者和人權迫害的政府樂於看見的。在這當代便利又自由的時代中,當你點個讚時,試圖多想想這個讚背後的涵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陸坡的圖像文字回收桶
695會員
819內容數
設計、文字工作者 待過中國、曾在日本情色產業、韓國遊戲公司、台灣電視台、夜店工作
2025/04/28
馬耀對林友達說:「阿迪卡卡,米沙瓦斯 斗 阿尼托 柯 闊瓦。」 「什麼意思?」林友達族語並沒有馬耀他好,他問馬耀,馬耀摸摸他的頭,像哄小孩一樣說:「小時候,我如果害怕,我媽就會這樣跟我說:阿迪卡卡,米沙瓦斯 斗 阿尼托 柯 闊瓦。」 不要害怕,祖靈會幫助你。
Thumbnail
2025/04/28
馬耀對林友達說:「阿迪卡卡,米沙瓦斯 斗 阿尼托 柯 闊瓦。」 「什麼意思?」林友達族語並沒有馬耀他好,他問馬耀,馬耀摸摸他的頭,像哄小孩一樣說:「小時候,我如果害怕,我媽就會這樣跟我說:阿迪卡卡,米沙瓦斯 斗 阿尼托 柯 闊瓦。」 不要害怕,祖靈會幫助你。
Thumbnail
2025/04/28
棒球與BL的小說《夏陽下的他》 台灣高中生林友達的日本打棒球,夢想打進甲子園的故事。另一邊一位在日本南極研究基地出生,從外踏上日本的高中生日空南極,也因為喜歡打棒球而回到日本。台灣出生、南極出生,兩個出生地非日本的球員,除了意外的成為投捕搭檔之外,可能還產生其他的感情火花?
Thumbnail
2025/04/28
棒球與BL的小說《夏陽下的他》 台灣高中生林友達的日本打棒球,夢想打進甲子園的故事。另一邊一位在日本南極研究基地出生,從外踏上日本的高中生日空南極,也因為喜歡打棒球而回到日本。台灣出生、南極出生,兩個出生地非日本的球員,除了意外的成為投捕搭檔之外,可能還產生其他的感情火花?
Thumbnail
2025/04/25
奧地利電影《女警撞到夫》是以冷冽幽默為主題的農村諷刺電影。正直的女警安卓雅準備從家鄉農村調職,但在一晚她意外撞上了自己要離婚醉酒的丈夫,逃離現場。沒想到安卓雅並沒有被逮捕,被逮捕的反倒是一位過去有酗酒問題的男教師?因丈夫去世被眾人同情的安卓雅,開始思索自己所做的選擇,而天人交戰。
Thumbnail
2025/04/25
奧地利電影《女警撞到夫》是以冷冽幽默為主題的農村諷刺電影。正直的女警安卓雅準備從家鄉農村調職,但在一晚她意外撞上了自己要離婚醉酒的丈夫,逃離現場。沒想到安卓雅並沒有被逮捕,被逮捕的反倒是一位過去有酗酒問題的男教師?因丈夫去世被眾人同情的安卓雅,開始思索自己所做的選擇,而天人交戰。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大家都在用的社群網路 誰才是產品? 這時候整個商業模式已然清晰可見——人本身就是產品,廣告主花錢購買我們的注意力,而我們對此毫不知情地被賣出。不過電腦科學家 Jaron Lanier 後來也根據這點做補充,這些科技公司真正要販賣的產品,其實是讓你的行為和洞察力有著難以察覺的細微變化的這件事情。
Thumbnail
大家都在用的社群網路 誰才是產品? 這時候整個商業模式已然清晰可見——人本身就是產品,廣告主花錢購買我們的注意力,而我們對此毫不知情地被賣出。不過電腦科學家 Jaron Lanier 後來也根據這點做補充,這些科技公司真正要販賣的產品,其實是讓你的行為和洞察力有著難以察覺的細微變化的這件事情。
Thumbnail
關於智能社會的隱憂,我們已聽得很多,但這部片的受訪者都是 Google 、 IG 、 Facebook 、 Twitter ......等大公司的前任高階主管或重要技術人員,這使得那些我們一知半解的現況,更顯得驚人。
Thumbnail
關於智能社會的隱憂,我們已聽得很多,但這部片的受訪者都是 Google 、 IG 、 Facebook 、 Twitter ......等大公司的前任高階主管或重要技術人員,這使得那些我們一知半解的現況,更顯得驚人。
Thumbnail
很多人探討過這部紀錄片《智能社會:進退兩難》(The Social Dilemma)的內容了,今天我想先著重討論兩個重點: 1.限時動態往往不是現實動態,但我們往往在限時動態把自己包裝得光鮮亮麗的。 2.我們每個人都有社群媒體成癮症,即便你本來沒有,最後你也會陷進去,因為他的傳染力太強了。
Thumbnail
很多人探討過這部紀錄片《智能社會:進退兩難》(The Social Dilemma)的內容了,今天我想先著重討論兩個重點: 1.限時動態往往不是現實動態,但我們往往在限時動態把自己包裝得光鮮亮麗的。 2.我們每個人都有社群媒體成癮症,即便你本來沒有,最後你也會陷進去,因為他的傳染力太強了。
Thumbnail
釀訂閱會員限定|《智能社會:進退兩難》在用煽動的一面倒敘事全盤否認社群網路的民主價值、並塑造簡化的正邪對立的同時,難道沒有反向操作自己所大力抨擊的社群操縱術企圖達到使用者/社群媒體的兩極分化? 《智能社會:進退兩難》作為警世紀錄片最大的諷刺,便是它本身對其批判對象的完美示範。
Thumbnail
釀訂閱會員限定|《智能社會:進退兩難》在用煽動的一面倒敘事全盤否認社群網路的民主價值、並塑造簡化的正邪對立的同時,難道沒有反向操作自己所大力抨擊的社群操縱術企圖達到使用者/社群媒體的兩極分化? 《智能社會:進退兩難》作為警世紀錄片最大的諷刺,便是它本身對其批判對象的完美示範。
Thumbnail
Netflix上有部《智能社會:進退兩難》的記錄片,內容講述近年社交平台為社會帶來的影響,你看過了嗎? 當看到許多人以震驚來形容,建議大家都應該去看這部影片時,我也忍不住好奇找來看了,不知道是否基於已經有預期的因素,我並沒有同樣深感震撼,只覺得原來科技與我認知的稍微不同罷了。
Thumbnail
Netflix上有部《智能社會:進退兩難》的記錄片,內容講述近年社交平台為社會帶來的影響,你看過了嗎? 當看到許多人以震驚來形容,建議大家都應該去看這部影片時,我也忍不住好奇找來看了,不知道是否基於已經有預期的因素,我並沒有同樣深感震撼,只覺得原來科技與我認知的稍微不同罷了。
Thumbnail
最可怕的是,當你看完這部電影,你知道了科技產業背後的一些內幕、瞭解社群媒體的可怕,但你還是無法克制自己不去使用群媒體,你依然不會刪除社群媒體的App。
Thumbnail
最可怕的是,當你看完這部電影,你知道了科技產業背後的一些內幕、瞭解社群媒體的可怕,但你還是無法克制自己不去使用群媒體,你依然不會刪除社群媒體的App。
Thumbnail
「這些平台確實帶來了許多好處,我們卻對他的黑暗面過於樂觀。」片中所邀請的受訪者都曾在各大科技公司工作,包括了我們熟悉的Facebook、Google、Youtube、Instagram,但如今他們願意冒著冒犯前東家的的風險在鏡頭前接受訪談,表示他們對自己所創造出的產品,抱持著一定的憂慮。
Thumbnail
「這些平台確實帶來了許多好處,我們卻對他的黑暗面過於樂觀。」片中所邀請的受訪者都曾在各大科技公司工作,包括了我們熟悉的Facebook、Google、Youtube、Instagram,但如今他們願意冒著冒犯前東家的的風險在鏡頭前接受訪談,表示他們對自己所創造出的產品,抱持著一定的憂慮。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