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資本

含有「社會資本」共 13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一位女性在傳產工作一週年的心得分享,內容涵蓋職場辛酸、家庭牽絆、女性生理週期與社會觀感,以及自我成長與體悟。文章以真誠的文字,觸及女性在職場與生活中所面臨的挑戰與矛盾,並探討女性獨立自主的意義。
Thumbnail
Claydee-avatar-img
5 天前
好喜歡這篇呀,「越有錢的人,越不需要花到自己的錢」、「學會自處」的段落都很有共鳴,週末也正好聽了幾期魯豫的訪談,推薦梁洛施那集,很平靜,讓我對這兩個人都有新的認識:)
予晞🌸-avatar-img
發文者
3 天前
Claydee 好!我去找來聽!那我要推薦~~~岩中花述S6E8魯豫對話小鹿、S7E9魯豫對話小帕
美國之所以是世界霸權,因為四大支柱,政治力,經濟力,科技力,文化力。川普勝選,Let America Great Again,副總統J. D. Vance跟妻子Usha Vance走入全世界人眼中。  J.D. Vance 在2016年出版個人回憶錄Hillbilly Elegy: A Memoi
Thumbnail
李英華-avatar-img
2024/11/08
「外婆斬斷J.D.的toxic friend,即便領著福利餐,卻願意花大錢讓J.D.買高功能計算機讓他能完成學校作業。」 外婆擔任了父母的角色,外婆在女兒身上的教育失敗,在外孫的教育成功,外婆的辛苦用心終於得到回報了
bookarchery-avatar-img
發文者
2024/11/08
李英華 就如英華所言,凡斯外婆取代母親的角色讓他有家的歸屬感,拉著青少年時期的他,不讓他誤入歧途。
1. 不懂學系與社會分工之間的深層連結: 很多研究所學生在選擇科系時,通常只關注到個人的興趣或是學術上的成就,卻忽略了這個選擇將來在社會中的角色定位。例如,物理系、應用數學系、統計系、機器學習系的學生在進入這些學門時,已經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自己未來會在哪些行業發揮,像是物理系畢業生常
Thumbnail
  無論是大學學測,還是分科測驗,成績公布後,最重要的事,莫過於選填志願。選擇志願,老師們常常建議,要不跟著自己的「興趣」走,要不隨著自己的「能力」下手。然而,我今天要告訴大家,以上這些建議都是錯的!   學生總覺得自己已經滿18歲了,為什麼選志願還要看家長臉色?或者自己可以打工負擔學費,為什麼不能
Thumbnail
希文樂見-avatar-img
2024/03/20
認同選科系也該考量現實因素!不過要不要考量爸媽的意見,還是要看爸媽的能力和眼界。(家庭資本豐厚與否真的是很殘酷的事實。)
教育界走跳-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3/21
希文樂見 完全認同!只好下次投胎時,要擦亮眼睛(誤~
想要自由的活著,就必須合理地設計人生基礎。
Thumbnail
「慢慢地成功就好。」這句話真是有力量!
符合宇宙發展的教育,才是資產。而這樣的資產,不僅僅在指涉金錢,也會是向善的資產、永續的資產、快樂的資產、天賦的資產、哲思的資產;也不僅僅是屬於個人,更會屬於國家、社會,乃至於存在的萬物,都將受惠。最後,讓「善的正循環」這件事,成為最基礎的資本。
Thumbnail
閒人 Kuiza-avatar-img
2024/02/04
「分享自己喜歡的東西,對我來說就是做教育。經驗的交流與分享,就是教育可貴的地方。透過彼此的互動刺激,發展出原先不在想像裡的選項。」感謝予晞的視角,學到了~:)
予晞🌸-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2/15
閒人|Kuiza 像是我也很喜歡透過公視節目〈誰來晚餐〉的視角,去學習可以如何表現在家庭中的不同角色與狀態。
不過作者也認為,因為現代社會對很多階級的劃分越來越模糊,並且資源取得比以前容易很多,所以一個人要突破追求更好的優勢跟生活地位,是比以前容易許多的,而要改在社會上更進一步,則須要累積七種資本
Thumbnail
讀了盧希鵬所著的《結構洞》後,我獲得許多不同的想法,例如我們常說的人脈,作者延伸觀念稱之為社會資本,既然叫做「資本」,那就表示它是需要付出與維護的,我們每個人都會擁有,因為這是散落在人際關係緯度之上,差別在於能否予以活化運用,能否給予自己帶來價值。
Thumbnail
作者以嘉義縣新港鄉為例,研究文化資本如何透過社會資本中介影響地方發展。除了了解新港鄉擁有的文化資本並分析社會資本的脈絡產生,作者認為組織文化是文化資本的一個重要面向。
Thumbnail
網路社交圈中,社交資本可以是:朋友、粉絲、人氣流、觸及率、按讚數、分享數甚至是NFT。理想的社交資本變現是個正循環,但卸下社群網路的身份地位後,我們還剩下什麼?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