吵架比冷戰對關係更好 | 如何利用衝突來提升親密

更新於 2024/12/04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研究發現,在親密關係里,引起矛盾的導火線可能比你想像的還要多。心理學家David Buss曾要求學生們詳細描述“伴侶所做的讓他們心煩的事”,結果收集到147種截然不同的衝突源:”怎麼打發時間、該誰付錢、感受不到愛、情感表達太誇張(太依賴)“等等。(Millder&Perlman,2010)
研究發現,伴侶們發生矛盾的頻率也很頻繁——戀愛期間的伴侶們,平均每週會發生2-3次的衝突。在一項為期三年的研究中,夫妻報告他們每個月都會經歷1-2次“不愉快的爭論”,並且這個頻率在三年中並沒有發生變化。(Millder&Perlman,2010)
既然親密關係中可能存在大量衝突,並且無法避免。那麼學會如何應對衝突就很重要。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如何應對親密關係中的衝突,讓衝突變成推進關係的契機。
吵出來真的比冷戰對關係更好
親密關係中的衝突源於伴侶間的差異(例如價值觀、各類喜好、人生目標等)。如果這種差異沒有對雙方的選擇造成妨礙,就不會有衝突。而當差異在實際生活中妨礙到伴侶時,就會發生衝突。例如,如果你和伴侶喜歡不同地段到房子,當你們不打算買房時,雙方即使知道兩人的喜好不同,也不會有衝突;直到你們準備購買房子,衝突才會發生。
在親密關係中,不是衝突都會表現出憤怒和敵意,也不是所有衝突都是公開外露的。有時伴侶可能意識不到他們對我們造成的痛苦,也就沒意識到兩人之間存在衝突。我們也會選擇不對伴侶挑明兩人之間的衝突。研究發現,有40%的人會在感到衝突和惱火時,選擇不告訴伴侶。(Millder&Perlman,2010)
比起這些沒有被表達的衝突,直接發生的爭吵對關係有更多積極的作用。它能滿足人們在關係中自我表達的需求。人際關係學家發現,伴侶沒有表達出的煩心事越多,他們對親密關係往往越不滿意。一味迴避衝突的新婚伴侶,在今後的婚姻生活中也往往更不快樂。而且比起直言不諱的人,在親密關係中感受到衝突卻沒有充分表達的中年女性,在未來10年里死亡的可能性比那些經常吵架的人高出4倍。
此外,吵出來的衝突給了人們一個機會,避免兩人的分歧惡化成更嚴重的問題。雖然面對衝突,人們不一定能立刻獲得滿意的結果,但是如果能較好的處理,則可以使親密關係發展的更好。(Millder&Perlman,2010)
面對衝突有4種應對方式
人們應對衝突會做出種種反應。有些反應具有破壞性,會不利於親密關係;而有些反應則具有建設性,有利於維持和提升親密關係。有些應對方式是主動、公開地面對爭端;而有些則是被動的,試圖繞過問題。
按照“破壞性—建設性”、“主動—被動”兩類維度,心理學家Caryl Rusbult (1982)年將親密關係中應對 衝突的方式分成4類:退出、忽視、協商、忠誠(見圖1)。可以對應接下來的描述,看看自己是屬於哪種應對方式。
圖1.人們應對衝突的反應
  • 以“退出”作為應對方式:破壞性+主動 應對
退出是以主動的,但卻是破壞性的方式來應對衝突,強硬的要求伴侶服從自己,為自己妥協。比如威脅結束關係,提出對抗性問題,或是做出粗暴、惡意的反應。它被稱為退出,是因為這種關係中,以這種方式應對衝突的人,一旦衝突發生,就直接退出了好好解決衝突的努力。
破壞性的面對衝突會損傷人們的健康。人們在粗暴的衝突中會提升心率與血壓、分泌大量的腎上腺素,抑制人們的免疫功能,使得人們更容易感染疾病,而且這種負面影響會累積。
粗暴地應對衝突也會導致雙方陷入負面情感的相互作用模式,來回不斷的傳遞憤怒情緒。
  • 以“忽視”作為應對方式:破壞性+被動 應對
忽視是指以消極的方式應對衝突,眼睜睜的看著情況惡化下去卻坐視不管。比如會避免和伴侶討論關鍵性的問題,自顧自的與伴侶拉開距離;或是不直接與伴侶起衝突,改為其他無關的事情上找茬。迴避衝突的人,甚至會用其他不利於親密關係的方式來緩解焦慮,例如出軌。
忽視會對親密關係造成損害。當一個人用忽視進行回應後,他的伴侶可能會試圖主動的解決衝突,逼迫忽視者做出回應,結果形成“追逐—逃避”模式:追逐者不斷批評、嘮叨、向忽視者提出溝通的要求,而忽視者則更加抵觸、逃避,結果使得追逐者進一步逼近,形成惡性循環。(Millder&Perlman,2010)
另一種情況是,被忽視的伴侶可能也會轉為消極應對,雙方都不在對此衝突進行討論。表面上結束了衝突,實際上並沒有真正解決問題。長此下去,要麼導致表面和諧、卻越來越冷漠的關係,要麼引來日後積怨的爆發。
  • 以“忠誠”作為應對方式:建設性+被動 應對
忠誠是一種被動但有利於親密關係的反應,忠誠者並不會主動交流,只是樂觀的等待情況的改善。忠誠與忽視的區別是,在面對伴侶的溝通要求時,忽視者是迴避交流(打斷對方的話,或是就是不肯討論與衝突有關的問題)。而忠誠者並不迴避交流(會溫和的進行反駁,或是坦率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 以“協商”作為應對方式:建設性+主動 應對
協商是積極應對衝突的方式,試圖通過溝通來恢復或改善親密關係。協商者會與伴侶共同討論問題;當協商者覺得兩人不足以解決問題時,他們也會積極的尋求第三方的幫助,例如朋友或者婚姻諮詢等。進行協商的伴侶們,更容易達到積極結果,例如達成一致、雙方折中,或是一起找出更好的方法。
無論是忠誠還是協商,建設性的應對之所以有利於親密關係,關鍵在於他們會開啟溝通的正面循環。人們做出建設性回應,加強了伴侶的信任、提升伴侶做出同樣回應的意願,於是反過來鼓勵人們更多的做出正面回應,如此不斷的循環下去。
心理學家Bach和Wydan認為,一場建設性的溝通可以增進親密感,雙方在過程中都是贏家,都會取得更多積極的結果。
哪些因素影響了人們對衝突的態度?
為什麼人們的應對方式會不同?Rusbult等(1991年)的研究發現,這與人們的個人特質與關係情況有關。
個人特質:
依戀類型會影響到人們到應對方式。迴避型依戀者會更多的採用破壞性的應對方式。比如迴避型依戀者會忽視衝突,希望通過迴避溝通,來迴避深層次交流帶來的親密感;而相反,焦慮型依戀者由於害怕失去這段關係,會積極的嘗試和伴侶溝通。迴避型與焦慮型的伴侶會更容易形成“追逐—逃避”關係。
人格特質也會對應對方式產生影響。神經質者情緒較不穩定,更容易和伴侶發生暴躁、痛苦的爭執,破壞親密關係。而宜人性高的人則比較容易順應伴侶,態度也更友善,更容易作出建設性的反應。 (Millder&Perlman,2010)
人的共情能力對解決衝突也很重要。共情能力的高低,代表了一個人能否站在伴侶的角度上看問題。共情能力越高,就越能理解伴侶的感受和需求,也越傾向於作出建設性的回應。
關係因素
對自己關係更滿意的人會傾向於作出建設性的回應。因為衝突發生時,對當下這段關係滿意度越高的人們,會對衝突進行積極歸因:他們會對伴侶的行為作出積極解釋,不認為伴侶引發衝突是出於惡意的目的。用正面的方式看待伴侶,會使得人們用更正向的方式與伴侶溝通,不容易產生激烈爭吵。
此外,可替代的潛在伴侶更少、對關係投入更多、越是將關係作為生活中心的人,越傾向於使用建設性的回應。因為這些因素,會促使人們渴望將關係持續下去,來避免損失關係和投入過的成本。於是,人們在面對衝突時,會越傾向於能解決衝突、提升親密關係。
一般而言,人們在形成一種對衝突的應對習慣後,這種習慣就會持續下去。但是研究也證明,即使是習慣於破壞型應對方式的人們,依然可以通過學習,有機會改變自己的應對方式。接下來我們就來談談,如何有建設性的應對衝突。
如何更建設性的應對衝突?
1、需要避免的:三個“不要”
婚姻專家John Gottman建議,人們在應對衝突時要做到三個“不要”:不要退避、不要負面回應、不要來回傳遞負面情緒。
首先不要退避。當你的伴侶抱怨或者提出質疑時,不要試圖逃避衝突,也不要表現的過於防備。戒心和逃避的意圖無法解決問題,反而會讓伴侶更加感到不安。如果你感到自己不方便和伴侶溝通、或是需要時間思考,你可以直接坦承的告訴對方你的難處,請求對方重新安排時間來討論衝突。在定下新的時間地點後,要記得之後履行諾言。
其次,不要負面回應。即使你的伴侶用惡劣的態度對你,你也要盡力控制自己,不要譏諷挑釁,表達輕蔑等負面方式應對衝突。一方面,負面回應容易激化矛盾;另一方面,伴侶們更容易記住對方做過的負面的事,一旦給伴侶造成傷害,雙方都得花更多時間和精力去彌補。
翻舊帳也是一種負面的回應方式。在衝突的過程中,要就事論事的討論、避免翻舊帳。翻舊帳對解決衝突沒有幫助,反而會讓對方反感,認為你不斷的用過去的事在攻擊ta。如果你發現自己會忍不住翻舊帳,說明你有過去的問題沒有解決,可能是過去壓抑的憤怒、掩蓋的傷害等等。先將這些問題擱置,等其他合適的時間再拿出來和伴侶討論。
最後,如果不小心進行了負面回應,也要及時停止,不要演變成雙方來回的傳遞負面情緒。當你意識到你和伴侶正你來我往的侮辱和傷害對方時,要立刻叫停。等平靜下來後,再準備好討論的內容,重返對話,並且為之前的過激行為道歉。誰都有失控的時候,事後道歉是一種選擇,道歉其實體現了一種願意承擔責任的成熟。
2、可以做的:使用“聽話—說話者” 技術
婚姻專家Markman教授認為,伴侶雙方可以使用“聽話—說話者”技巧來應對衝突,例如使用”發言權“、”停頓與重複“等等。他認為這些方法雖然不屬於”平常的溝通方式“,但卻是溝通困難議題時相當安全的方法。
解決衝突需要雙方的共同努力,而在”聽話—說話者“技術的幫助下,能夠確保雙方每個人都有發言權,每個人都可以讓對方傾聽,以及讓雙方都表現出願意解決問題的誠意。下面,我們來列舉一些”聽話—說話者“技巧:
  • 使用”發言權“
指定一個小物件(比如手機)作為“發言權”。規定只有握有發言權的人才可以說話。當一個人握著“發言權”時,另一個人不能反駁或插嘴,只能認真的傾聽。討論過程中,雙方需要輪流交換“發言權”,確保兩個人都有機會表達。
  • 停頓與覆述
每過一段時間(例如交換“發言權”時),發言者需要停下敘述,由傾聽者覆述剛才發言者說的內容和想法。這樣可以避免傾聽者對發言者想表達的內容產生誤解,而且也可以顯示出傾聽者確實在認真的聆聽對方。
  • 盡量只談論自己的感受、想法
當你發言時,盡量只談論自己的想法,並使用第一人稱來描述你的情感與關心的問題(如“我的想法是”、“我感到”)。避免就對方的意見、想法和情感作出評價和武斷的臆測(如“你肯定是這麼想的”、“你這麼說不對”)等等,因為評判式的語氣會讓伴侶感到不受尊重。如果你有個猜測,並且想向伴侶求證,你可以在最後加上提問(如”我想你的意思是……我說的對嗎?“)
  • 減少負面情緒對解決衝突的影響
在對話的開始前與過程中,都要關注自己的情緒狀態。如果在對話開始前,你感到自己對伴侶懷有很強的敵意,那麼你需要釋放你的攻擊性(如深呼吸),待平復後在開始交流。如果過程中,你意識到自己有很強的負面情緒,可以先問問自己,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緒?是對方的那句話觸動了你?隨後可以就你的情緒和伴侶討論。
之所以要盡量消除負面情緒的影響,一方面是因為,人在負面情緒下,容易做出負面的回應;另一方面,我們對伴侶話語的解讀會受到情緒的影響,比如,也許伴侶說的話里並沒有攻擊我們的意思,但我們憤怒的情緒會讓我們覺得伴侶似乎在挑釁我們。
而所有之前提到的建設性應對衝突的方式,核心在於人們面對衝突時的自我控制。只有在每一次面對衝突時,有意識的控制自己的憤怒、惡意的念頭,讓自己用善意的方式去看待伴侶,用友好的方式進行溝通,才能將原本可能帶來傷害的衝突,轉變為促進親密關係的工具。
就到這兒啦,今天的文章有點長,但希望會對你們有幫助喔~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5會員
    123內容數
    #自我成長 #情感 #育兒 #焦慮 #抑鬱 #催眠 自己看不到全面,需要他人的協助。 亮亮帶你“關注自我和內心”,引領健康生活方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飯糰@亮亮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改變。你需要改變嗎?你為什麼想改變?如何才能改變?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幫助大家更清楚的理解自己的狀態
    很多小夥伴都覺得自己在關係中表現得“忽冷忽熱”、“若即若離”。其中有個小夥伴是這樣描述的: “我和ta(伴侶)相處的過程中,一旦當我們變得親密,當我感覺到ta開始依賴我的時候,我就會莫名厭惡,想逃開。而當我們變得疏遠的時候,我又很渴望彼此之間得親密感。我也很容易因為一些細節,就覺得ta可能沒有那麼愛
    改變。你需要改變嗎?你為什麼想改變?如何才能改變?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幫助大家更清楚的理解自己的狀態
    很多小夥伴都覺得自己在關係中表現得“忽冷忽熱”、“若即若離”。其中有個小夥伴是這樣描述的: “我和ta(伴侶)相處的過程中,一旦當我們變得親密,當我感覺到ta開始依賴我的時候,我就會莫名厭惡,想逃開。而當我們變得疏遠的時候,我又很渴望彼此之間得親密感。我也很容易因為一些細節,就覺得ta可能沒有那麼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另一則有爭議的性騷擾判決:行為人疫情期間戴口罩未遮住鼻子,在便利商店被一對情侶提醒後,見笑轉生氣跟對方吵了起來。事後,行為人因爭吵時數次逼近情侶中的女方而被認定為性騷擾,請求行政救濟,法院認為行為人侵犯了女方的「身體界線」,使女方趕到冒犯,構成性騷擾,駁回行為人之訴。
    Thumbnail
    昨天和一個閨蜜吃飯,聊起了她的感情生活。 她說不久前在男朋友生日那幾天和他吵了一架, 當時他們人在外地,原本打算幫他慶祝生日,但沒想到出發前就鬧了意見。 回程的時候,男朋友説了這樣的一句話, “如果回程我們還沒和好,我是打算到了機場就自己乘車囘家” 我聽到這裏就心裏頓時有了好奇,想知道我的閨蜜會怎樣
    Thumbnail
    本文分享家長與孩子之間的衝突後,如何透過情緒的理解,重建關係的故事。該家長強調教養的重點不在對錯,而是適合自己的孩子,並表達了安頓自身情緒的重要性。透過情緒卡片的方式,家長與孩子進行深入的對話,理解彼此的情緒和需求,最終達成共好。這段經歷讓家長們反思在家庭中如何更好地應對衝突,並提升親子關係的幸福感
    Thumbnail
    在戀愛中,小事引發的衝突常常讓人感到疲憊和困惑。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透過適度抽離的心理策略來避免情緒控制我們的反應,進而改善情侶之間的溝通和理解。理解情感觸發點、少評價多描述,以及採用實驗性的心態看待衝突,都是有效的解決方案。尋求情侶間的共情與理解,讓愛情能夠在小事中得到更深層的連結與成長。
    Thumbnail
    昨天我請男友幫我去寄東西,並叫他寄完東西把收據拿回來給我,他有回應我說好。 以下是他回來後我們我對話: 我:收據呢? 他:沒有。 我:為什麼沒有,不是叫你拿收據回來嗎? 他:那個人沒有給我,我也忘記了。 當下我是生氣的,我想說:那你應該問他拿收據啊!你到底有什麼是記得的?叫你做什麼你都不
    Thumbnail
    吵架是伴侶之間難免會遇到的問題,但和好卻是維持感情的關鍵之一。在爭吵之後,用一些正能量的話語來修復心情,讓彼此重新相互理解與信任,或是讓你看情一個人,都是非常重要的。
    [閱讀筆記:愛的8法則] 除了有愛之語以外,吵架也是有不同的語言的。 書裡就談到三種吵架的風格:宣洩型、閃躲型、爆發型 宣洩型:一直講,誓要表達出自己的憤怒 閃躲型:離開一陣子,需要一些時間和空間消化衝突的 爆發型:怒火中燒,一發不可收拾型 如果能理解別人的吵架風格,也可以幫忙化解這些衝
    Thumbnail
    我不想為別人的冒犯,去期待對方的成熟,然後憋的自己內傷。
    Thumbnail
    2023月10月 在中東出狀況開始吵架 AI,網路,衛星,雲端。。。 我們活在科技這麼發達的2023年, 但 好像人類的行為跟羅馬時代沒什麼變化, 關於這一點 我覺得很不可思議。 現在電視上每個人都可以看到在海外正在發生的彼此攻擊狀況。 我覺得 在任何時代, 把自己成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另一則有爭議的性騷擾判決:行為人疫情期間戴口罩未遮住鼻子,在便利商店被一對情侶提醒後,見笑轉生氣跟對方吵了起來。事後,行為人因爭吵時數次逼近情侶中的女方而被認定為性騷擾,請求行政救濟,法院認為行為人侵犯了女方的「身體界線」,使女方趕到冒犯,構成性騷擾,駁回行為人之訴。
    Thumbnail
    昨天和一個閨蜜吃飯,聊起了她的感情生活。 她說不久前在男朋友生日那幾天和他吵了一架, 當時他們人在外地,原本打算幫他慶祝生日,但沒想到出發前就鬧了意見。 回程的時候,男朋友説了這樣的一句話, “如果回程我們還沒和好,我是打算到了機場就自己乘車囘家” 我聽到這裏就心裏頓時有了好奇,想知道我的閨蜜會怎樣
    Thumbnail
    本文分享家長與孩子之間的衝突後,如何透過情緒的理解,重建關係的故事。該家長強調教養的重點不在對錯,而是適合自己的孩子,並表達了安頓自身情緒的重要性。透過情緒卡片的方式,家長與孩子進行深入的對話,理解彼此的情緒和需求,最終達成共好。這段經歷讓家長們反思在家庭中如何更好地應對衝突,並提升親子關係的幸福感
    Thumbnail
    在戀愛中,小事引發的衝突常常讓人感到疲憊和困惑。這篇文章探討瞭如何透過適度抽離的心理策略來避免情緒控制我們的反應,進而改善情侶之間的溝通和理解。理解情感觸發點、少評價多描述,以及採用實驗性的心態看待衝突,都是有效的解決方案。尋求情侶間的共情與理解,讓愛情能夠在小事中得到更深層的連結與成長。
    Thumbnail
    昨天我請男友幫我去寄東西,並叫他寄完東西把收據拿回來給我,他有回應我說好。 以下是他回來後我們我對話: 我:收據呢? 他:沒有。 我:為什麼沒有,不是叫你拿收據回來嗎? 他:那個人沒有給我,我也忘記了。 當下我是生氣的,我想說:那你應該問他拿收據啊!你到底有什麼是記得的?叫你做什麼你都不
    Thumbnail
    吵架是伴侶之間難免會遇到的問題,但和好卻是維持感情的關鍵之一。在爭吵之後,用一些正能量的話語來修復心情,讓彼此重新相互理解與信任,或是讓你看情一個人,都是非常重要的。
    [閱讀筆記:愛的8法則] 除了有愛之語以外,吵架也是有不同的語言的。 書裡就談到三種吵架的風格:宣洩型、閃躲型、爆發型 宣洩型:一直講,誓要表達出自己的憤怒 閃躲型:離開一陣子,需要一些時間和空間消化衝突的 爆發型:怒火中燒,一發不可收拾型 如果能理解別人的吵架風格,也可以幫忙化解這些衝
    Thumbnail
    我不想為別人的冒犯,去期待對方的成熟,然後憋的自己內傷。
    Thumbnail
    2023月10月 在中東出狀況開始吵架 AI,網路,衛星,雲端。。。 我們活在科技這麼發達的2023年, 但 好像人類的行為跟羅馬時代沒什麼變化, 關於這一點 我覺得很不可思議。 現在電視上每個人都可以看到在海外正在發生的彼此攻擊狀況。 我覺得 在任何時代, 把自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