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應該很多人都曾在電視、電影或書上看到關於古代大臣在朝堂上以死明志的故事吧,有多少人是真的想死或者只是演戲。
當皇帝想要推行新的政令時,大臣一定有贊成、反對或其他意見,這時就有自詡忠臣或想名留青史的人,義憤填膺要以死明志,當然手上沒有刀就只能以頭撞柱了。
朝堂上,大臣眾多,大都文官、年紀不小。而宮中侍衛也不少,大部分的身手體力一定比文官好。
試想當大臣離開自己的站位要去撞柱時,前後左右的同僚,沒人拉你一把,你的人品該有多差啊!當他走到旁邊的宮柱時,宮裡的侍衛,難道體力比你差,走的比你慢,是真的來不及攔還是不用攔?!
如果大臣走到一半,突然腦袋清醒,不想死怎麼辦?又或者原本只是演戲而已,怎麼辦?
如果撞輕了,那剛才的義正辭嚴,不就虛了,皇帝還怎麼看他,這仕途也就到底了。如果撞重了,真的死了,過程很痛苦,死後我又得到了什麼?或許還讓政敵撿了便宜,那我還要死嗎?
真實的歷史上,以頭撞柱,以死明志的人多嗎?成功率高嗎?皇帝真的採納他們的意見嗎?
avatar-img
0會員
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葉兵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記憶中小學的美勞作業大都是繪畫,那對我來說,比數學習作還難!因為我無法憑空想像,我真的畫不出來。        國中時上家政課,學縫紉,我的線永遠穿不過小針孔。學中國結,看不懂圖解;學鉤針編織圍巾,換下一排,我就毀了。於是我加入手殘黨,成為資深黨員。        年初的時候,在網上看
       記憶中小學的美勞作業大都是繪畫,那對我來說,比數學習作還難!因為我無法憑空想像,我真的畫不出來。        國中時上家政課,學縫紉,我的線永遠穿不過小針孔。學中國結,看不懂圖解;學鉤針編織圍巾,換下一排,我就毀了。於是我加入手殘黨,成為資深黨員。        年初的時候,在網上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現代的政治劇就是從前的宮廷劇!人性裡所有的面向都得全部擺放出來!有時笑裡藏刀,偶爾的退讓就是下一次的進攻,甚或經常性的現在的合作只是蘊釀下一步的決裂!若是失去了人性裡為了權力可以妥協、可以先蹲後跳、可以在算計裡繼續算計⋯⋯只剩那麼理所當然的「因為這樣所以那樣」就不精采了!
Thumbnail
在拜占庭帝國,皇帝統軍是朝臣、教會、大眾對每位聖上的基本期待。通貫拜占庭上千年的歷史,許多皇帝都有統兵經驗,乃至於本身就是將軍出身,亦所在多有。 正因為統軍能力對繼承大位如此重要,每當政變發生,新即位的皇帝就必須要確保廢帝再也不能統軍。於是,「傷殘廢帝肢體」就成為基本流程。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剝奪廢帝
Thumbnail
然而皇上下一句話讓我呼吸幾乎停頓。   「朕也是這麼覺得,」他一字一頓地看著我:「不過如果讓太后事先知情並且授意呢?」   我知道他想做什麼,但只能不可置信地看著他,冷汗直下背脊,我艱難地擠出麻木的聲音回應他,那聲音飄散在空氣中,虛浮得連我自己都認不出。   「……皇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談論了崇禎皇帝滅亡的故事,他有一句名言,朕非亡國之君,屬下皆是亡國之臣,真的是這樣嗎?身為皇帝不是只有勤奮,最重要的是責任,如果上司不擔責任,下屬全都會是明哲保身之輩,也不擔責任,國家也隨之滅亡,斷送大好江山!
Thumbnail
職場升遷是一個敏感話題,往往引發意見分歧,且容易造成紛爭和微妙的人際關係。從主管的角度來看,權力拔擢需要謹慎行事,必須對候選人做足功課,並避免陷入認知戰的困境。本文以明朝內閣首輔張居正的名言「謀之在眾,斷之在獨」為例,探討職場升遷的諸多複雜因素。
Thumbnail
結果宗家直接從屋內往外投擲手裏劍嚇人,還邊說「真的會死人喔!」
:「太過份!就算是朕的皇叔!怎麼可以截留送往朝廷的稅銀!」 內閣院第三會議室內,一個坐在正中央位置的男人,正對著底下的大臣們大發雷霆,氣到大手一揮,把桌上的茶罐掃落到地上變成碎片,近侍連忙上前趕忙清理乾淨
Thumbnail
索額圖明知兩害相權取其輕,如今唯有上乾清宮請罪一途,但這賭的是皇帝寬仁,萬一正巧遇上聖心不豫,康熙可不是庸懦之主,殺伐決斷無人能及,要取自家滿門性命只在一念之間,不免愈想愈怕。
有熟絡的友人留言說:我根本不懂這些,敬佩閣下敢言敢寫! 回應: 謝謝!衷心謝謝! 我只是憑良心說話而已,讀聖賢書,所作何事?! 要是我還在當官的話,早就被貶、甚至下獄的呀! 要是我還是公眾人物的話,也會被抹黑的呀! 人生在世,最怕的,就是過不了自己良心的哪關呀! 回顧當今世代,在政壇上,許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現代的政治劇就是從前的宮廷劇!人性裡所有的面向都得全部擺放出來!有時笑裡藏刀,偶爾的退讓就是下一次的進攻,甚或經常性的現在的合作只是蘊釀下一步的決裂!若是失去了人性裡為了權力可以妥協、可以先蹲後跳、可以在算計裡繼續算計⋯⋯只剩那麼理所當然的「因為這樣所以那樣」就不精采了!
Thumbnail
在拜占庭帝國,皇帝統軍是朝臣、教會、大眾對每位聖上的基本期待。通貫拜占庭上千年的歷史,許多皇帝都有統兵經驗,乃至於本身就是將軍出身,亦所在多有。 正因為統軍能力對繼承大位如此重要,每當政變發生,新即位的皇帝就必須要確保廢帝再也不能統軍。於是,「傷殘廢帝肢體」就成為基本流程。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剝奪廢帝
Thumbnail
然而皇上下一句話讓我呼吸幾乎停頓。   「朕也是這麼覺得,」他一字一頓地看著我:「不過如果讓太后事先知情並且授意呢?」   我知道他想做什麼,但只能不可置信地看著他,冷汗直下背脊,我艱難地擠出麻木的聲音回應他,那聲音飄散在空氣中,虛浮得連我自己都認不出。   「……皇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談論了崇禎皇帝滅亡的故事,他有一句名言,朕非亡國之君,屬下皆是亡國之臣,真的是這樣嗎?身為皇帝不是只有勤奮,最重要的是責任,如果上司不擔責任,下屬全都會是明哲保身之輩,也不擔責任,國家也隨之滅亡,斷送大好江山!
Thumbnail
職場升遷是一個敏感話題,往往引發意見分歧,且容易造成紛爭和微妙的人際關係。從主管的角度來看,權力拔擢需要謹慎行事,必須對候選人做足功課,並避免陷入認知戰的困境。本文以明朝內閣首輔張居正的名言「謀之在眾,斷之在獨」為例,探討職場升遷的諸多複雜因素。
Thumbnail
結果宗家直接從屋內往外投擲手裏劍嚇人,還邊說「真的會死人喔!」
:「太過份!就算是朕的皇叔!怎麼可以截留送往朝廷的稅銀!」 內閣院第三會議室內,一個坐在正中央位置的男人,正對著底下的大臣們大發雷霆,氣到大手一揮,把桌上的茶罐掃落到地上變成碎片,近侍連忙上前趕忙清理乾淨
Thumbnail
索額圖明知兩害相權取其輕,如今唯有上乾清宮請罪一途,但這賭的是皇帝寬仁,萬一正巧遇上聖心不豫,康熙可不是庸懦之主,殺伐決斷無人能及,要取自家滿門性命只在一念之間,不免愈想愈怕。
有熟絡的友人留言說:我根本不懂這些,敬佩閣下敢言敢寫! 回應: 謝謝!衷心謝謝! 我只是憑良心說話而已,讀聖賢書,所作何事?! 要是我還在當官的話,早就被貶、甚至下獄的呀! 要是我還是公眾人物的話,也會被抹黑的呀! 人生在世,最怕的,就是過不了自己良心的哪關呀! 回顧當今世代,在政壇上,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