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愛人們、幫助社會、努力提升自己打拼的鬥士——王伶文

2021/12/06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作者:翁艾妮

導言

基金會是什麼?和平融洽?工作簡單?到底怎麼一回事呢?接下來由工作19年資深工作者和您一一分享。

在一個黃昏午後,一位身穿襯衫和西裝褲的女士,從一棟在車水馬龍的街道中處矗立的老舊大樓大樓裡走出,結束了他一天疲憊的工作。他是我阿姨,他在彭婉如基金會工作。接下來的故事將介紹他的和他的工作。

進入基金會

就讀高職的他,並沒有從那個時候就立志去基金會工作。一開始,他只是個幼稚園老師、課後老師、過了加拿大回來之後接觸了貿易工作;婚後便是全職媽媽;直到小孩出生暫停了工作,7年後,他重返職場,看到了「彭婉如基金會」的招募,而是去報名,就此成了二度就業婦女。
時光荏苒,在基金會工作已經過了19年,從一開始單單只是想要「讓自己有事情做」的理念,直到深入瞭解了基金會後,思維也改變了。究竟是哪一個地方如此吸引他呢?讓我們繼續讀下去。

基金會甘苦談

在訪問時他提到,這是一個在幫助別人的工作,幫助一些想要就業的婦女重回職場,但實際上,對他來說,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提升自己,讓生活變得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情,也就是這個原因,使他喜歡這份工作。
但是事情總是有不同的面向,有好的、也會有壞的。
他也和我們分享,有時候,使用我們服務的人如果不滿意,或是照顧的對象沒有照顧好,會產生投訴,處理的過程當中就會很多細節,要讓大家都在不開心的情緒裡,得到各自想要的結果,這時候要考驗說話的能力、判斷的能力。
除此之外,他在業務中需要拓展方案,那時候要做托嬰中心的方案,對這個基金會和他,都是一個這是前所未有的挑戰。
這次的方案是要把一個教室變成可以照顧小孩的地方,要看設計圖,跟校方聯繫,施工單位的討論,最後立案、到人員招募,還有電腦的e化,設備的提升、流程制度化等⋯⋯這些也都是在這個工作中所遇的瓶頸,不過關關難過、關關過,在和公司討論後,他們一一克服了所有難關。
在這19年內,也發生了一件對他來說印象深刻且重大的事情。
基金會方案拓展,在石牌的辦公室容納不下所有人員,因此公司開始拓展到士林。搬到士林後,雖然管理都一樣,但人員變少了,人與人之間的聯繫會更密切,默契也培養得更好。人數變多了,也可以更仔細地做細部調整的工作,使整個團體的作業更加精緻和仔細。

疫情的影響

直到2021年,台灣的疫情擴散的越來越嚴重,許多公司都放了無薪假,甚至倒閉,但是基金會使用分流的方式,一半員工在辦公室、一半在家工作,除了改變這點之外,全部照常,就連薪資也都沒有退減。
雖然基金會沒有太大的改變,但畢竟這是一個與社會有很大連結的工作,以托嬰中心為例,一是因為使用服務的人因為疫情失去了工作,二是家長會擔心沒有打疫苗,取消原本在幫那個家庭幫忙的打掃人員也就會失業,最後,因為疫苗不夠,很多人負擔家計的婦女生活困難。
不幸中的大幸,因為政府補助基金會與需要的民眾,漸漸的,大家也協調與適應了疫情下的生活,很多事情都慢慢的被克服與解決。問題也越來越小,很快就回歸像以前那樣的工作環境了。

給年輕人的忠告

在基金會多年的他,也晉升為主管,同時身為面試官,他和我們分享這份工作需要的特質是,要有耐心、好脾氣、要細心、樂觀開朗,主要是需要喜歡小孩子,還一定要有保母執照,並且年滿20歲。
相對的,態度不好、非常急性子、個性懶散、說話用詞不禮貌,也就不會被錄取。
當訪問到了尾聲,我問了關於他退休後的想法,他的想法是,想做些志工...持續和人群接觸的事情(工作想去摩斯漢堡)。就是他想要的退休生活,繼續接觸人群;繼續為這個社會服務。
最開始只是想找個簡單的工作,深入工作後,公司理念,是平等、關愛、合作助人、因為喜歡這樣的理念,覺得幫助社會的方法很多種,有些人出錢出力,他希望用這樣的理念,在社會上有更多的正能量。
聽完了阿姨的介紹和故事分享,我也對基金會有了不一樣的看法和觀念,未來的工作可能不會是你意料之內的,可能是別人介紹、招人傳單⋯⋯等等,當真正接觸到行業後,你才發覺這真的是自己的專長和興趣,快樂的工作;享受著工作,。各行各業都有不一樣的好處和壞處,而那些好處正是讓你享受工作和有成就感的的地方;而那些對你還說你不喜歡的,正是你要去學習處理解決或者是包容的地方,如果一份十全十美的工作,完全順你的意,這樣就沒有學習新技能的空間了。

結語

基金會是什麼?
相信各位透過這篇文章都更加瞭解,感謝阿姨給我深入了解基金會的機會,我的報告到此結束,阿姨喜歡接觸人群,幫助這個社會,一個基金會的運轉,這麼多的波折,他都沒有放棄,心裡的理念一直在當他的支柱。
有些東西就算很累,但是真的很喜歡的話,也會有那股動力促使你去完成他。幫助人的方式有很多種,有人出錢,有人出力,如果每個人可以從關心身邊的人開始做起,那麼社會上會有更多的正能量,而人一生不見得要做好多事,但至少要認真的做好每件事,基金會是一個非營利單位,照著創會的理念,照顧0~99歲有需要的人,女人幫助女人,互相幫助的良性循環,讓社會更美好~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疫情下的人們
    疫情下的人們
    人物採訪寫作是無界塾學生國中後遇見的第一堂寫作課,一學期課程包含自選定題、擬訪綱、寫邀請信、正式採訪、製作逐字稿、撰寫採訪文章,最後再讓受訪者確認文件無誤;課程模式就像安排自己的專案進度,需要統籌、連動,所有作品全都是學生安排完成;想看到更多課程引導,可至林嘉怡老師教學medium。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