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源院-「虎嘯之庭」龍吟雲起、虎嘯風生

弘源院-「虎嘯之庭」龍吟雲起、虎嘯風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2021.11.30

2021.11.30

臨濟宗天龍寺塔頭,1429年(永享元)室町幕府管領細川持之請玉岫禪師(ぎょくしゅうぜんじ)(夢窓國師第三世法孫)開山,「弘源」是持之院號。

天龍寺塔頭都與夢窓國師後代弟子有關,水褶弁財天是他的弟子無極玄,弘源院和寶嚴院分別是法孫玉岫禪師、聖仲光永開山。

創建當時位於小倉山山麓,領地從北邊二尊院,橫跨南邊龜山,後因幾度大火燒毀遷移,明治15年與末庵「維北軒」合寺。


raw-image
虎嘯之庭

虎嘯之庭

虎嘯之庭

眺望春櫻秋楓景緻,天龍寺內唯一以整座嵐山借景的枯山水庭園。弧形及線狀呈現大海波濤,橫放長石有如渡舟。

「龍吟雲起、虎嘯風生」,龍吟為風颳過枯枝,虎嘯為地鳴震動,表達參禪意境。

弘源院「虎嘯之庭」與寶嚴院「獅子吼之庭」作庭意境可視為一組,兩院有共同參拜劵。

幕末時期1864年「蛤御門之變」長州藩刀傷

幕末時期1864年「蛤御門之變」長州藩刀傷

客殿形式的本堂

江戶時代寬永年間(1624-1645)建造。中央供奉本尊觀音菩薩,右側是開山玉岫禪師像,左側為細川持之排位。

幕末時期1864年「蛤御門之變」時,長州藩在天龍寺駐軍時,血性在室內木柱上試砍,至今柱子上還留下明顯刀痕。


raw-image

竹内栖鳳(たけうちせいほう)(1864-1842)

竹內及弟子一門(上村松園・西山翠嶂・徳岡神泉ほか)作品展出,包含我喜愛的上村松園繪畫。


毘沙門天堂

毘沙門天堂

「三国伝来」毘沙門天立像(重要文化財)

「三国伝来」毘沙門天立像(重要文化財)

毘沙門天堂

境內堂上匾額是弘法大師題字(神護西明寺也有大師親筆字的匾額),供奉的毘沙門天立像(重要文化財)據說經過印度佛師所作,傳入中國後來帶來日本「三国伝来」佛像。

天井48幅四季草花日本畫畫家初代、藤原孚石繪製。

每年節分2月3日,天龍寺七福神巡禮第二所。


將雲朵飄動的軌跡、風吹起的響動全都拒之在外。

將雲朵飄動的軌跡、風吹起的響動全都拒之在外。

弘源院春秋兩季公開參拜,衝著上村松園的畫作入內,五公尺不到的通道、三間和室中的障壁畫中,只有一兩幅她的作品,依然很心滿意足。

比較可惜的是庭園,開放了又沒完全開放,玻璃門禁止開啟緊鎖,透著反光而看不真切,非常非常想站在緣側走動欣賞不同角度的借景,側耳聽聽虎嘯龍吟。

雖說怕風吹進來傷及近在室內的收藏畫作,但其他寺院也通融、看客順手帶上門並非難事。雖說寺方不肯通融,自然也有考量,一邊懂道理一邊視線貼在玻璃上,假裝是附帶額緣設計。

我就想就近觀察,超級想看無反光、無障礙物遮蔽的庭園啊!壓抑內心湧動吶喊而難免遺憾。

就如同置身寶嚴院的獅子吼時的虛無感,虎嘯之庭依然聽不見半點聲音,現在、何來虎嘯龍吟?

隔絕那冰冷冷的一塊塊方形扁片的透明物體,將雲朵飄動的軌跡、風吹起的響動全都拒之在外。潔淨室內的暖氣規矩地運轉,卻也只剩無從參悟的禪心,讓那嵐山投過來的目光、遙遠而說不上的索然無味。

raw-image


弘源寺官網:http://kogenji.jp/index.html

參考資料: 弘源寺 〔天龍寺〕 (京都市右京区)

京都市右京区【嵐山】天龍寺・塔頭「弘源寺」

庭園ガイド 弘源寺 虎嘯の庭


*寺院神社莊嚴之地,務必遵守參拜禮儀,嚴禁喧嘩及飲食,卡位以及拉扯摘取花木*

*照片文章皆是筆者攝影、撰寫及統整所學,如要轉載請註明專頁名稱連結*

avatar-img
泉 燈行的書齋
82會員
395內容數
京都的底蘊不只是有文化美學,更是日本人的精神故鄉,以文人視角走訪神社寺院,在歷史、文學、小說中與古都的靈魂問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泉 燈行的書齋 的其他內容
回想起來,當時有些無奈微妙、錯愕的心情。 在金戒光明寺前被一對觀光老夫婦問路「德川秀忠的菩提寺、三重塔走哪條呢?」指路後隨口補充一句塔前是會津藩(福島縣)藩士們的墓。 「哎呀!這話說不得,我可是長州藩出身。」 老爺爺語氣鋒利,接著樂呵呵笑著,身後的老婆婆陰沉著臉。
春寒料峭時期,面對比叡山的高僧說法,一名路經的法華宗俗家弟子出言反駁,為此進行佛法辯證,始料未及掀起大禍,數萬門徒給逐出京城,甚至禁教的滔天大禍。 1536年「天文法華之亂」法華宗門徒稱為「天文法難」。比叡山僧眾聯合大名六萬大軍壓境,放火燒殺二十一間本山寺院,此後禁止布教。
要用兩句話和別人介紹道真公時,我也難免拿中國的屈原對照,但細究內核是完全不同的。深受崇敬的學問大神、菅原道真,絕不是在正待或未能發展抱負途中被迫下線,反而是早早發揮長才,晚年才遭受妒恨。
回想起來,當時有些無奈微妙、錯愕的心情。 在金戒光明寺前被一對觀光老夫婦問路「德川秀忠的菩提寺、三重塔走哪條呢?」指路後隨口補充一句塔前是會津藩(福島縣)藩士們的墓。 「哎呀!這話說不得,我可是長州藩出身。」 老爺爺語氣鋒利,接著樂呵呵笑著,身後的老婆婆陰沉著臉。
春寒料峭時期,面對比叡山的高僧說法,一名路經的法華宗俗家弟子出言反駁,為此進行佛法辯證,始料未及掀起大禍,數萬門徒給逐出京城,甚至禁教的滔天大禍。 1536年「天文法華之亂」法華宗門徒稱為「天文法難」。比叡山僧眾聯合大名六萬大軍壓境,放火燒殺二十一間本山寺院,此後禁止布教。
要用兩句話和別人介紹道真公時,我也難免拿中國的屈原對照,但細究內核是完全不同的。深受崇敬的學問大神、菅原道真,絕不是在正待或未能發展抱負途中被迫下線,反而是早早發揮長才,晚年才遭受妒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