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欣賞電影》Part 1:影評人的職責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書封圖片來自啟明出版
「現在的觀眾比往常更在意自己看的內容,更想用批判的角度審視這種獨特的媒介。……觀眾想找到方法和語言,去理解在螢幕上看到聽到的聲音、故事和視覺影像。」(P.14)
隨著網路發表門檻降低,人人都可以對任何人事物評頭論足。其中,不少人開始加入「影評」的行列。然而,評論、分析、詮釋,不同於心得感想。是否喜歡一部電影,必然有主觀感受涉入,不過是什麼誘發這些感受?電影當中的哪些元素與組合能對觀眾產生意義?它試圖為觀眾創造什麼樣的體驗?這些正是「影評」試著去解析的。
那麼到底該如何「找到方法和語言」來理解電影與觀眾的感受呢?《如何欣賞電影》(Talking Pictures: How to Watch Movies)一書便提供了切入點。
此書作者安.霍納戴(Ann Hornaday)是資深影視記者,也是《華盛頓郵報》影評人。她自言原本不懂得怎麼寫影評,但在訪談諸多電影從業人員時,漸漸有了豐厚的學習,決定寫下此書。書中章節以七個電影製作面向區分:劇本、表演、美術設計、攝影、剪接、聲音與音樂、導演。每個章節都有數個小節,每個小節都有明確的焦點,並以幾句相關的問題開場,讓讀者可以試著在欣賞電影後,以這些提問審視電影。
而我想試著整理自己的閱讀筆記,摘要書籍內容,連結自身觀影體驗,作為學習,也期盼分享與交流的發生。

從「沉浸」開始履行影評人的職責

第一篇我特別想紀錄安.霍納戴在序文寫到的「影評人職責」,其言:
電影無論想滿足怎樣的期望,都有共同的基本語法:電影是視覺、聽覺、表演等傳統表現手法彼此相連組成的詞彙,或者也可說,若有人高明顛覆這些手法,也會是別具心意的突破。影評人的職責,在於點出這些連結與破壞性的創新,不是為了賣弄自己博學和高讀者一等,而是要開啟各種詮釋的可能性,讓觀眾的觀影體驗更豐富,否則至少也得寫出引人深思的文章。(P.13)
電影的呈現是許多表現手法相互加成的複合結果,不過這並不代表影評人要將電影完全拆解,畢竟電影不是樂高積木或數學公式,而是看出電影中的連結產生什麼化學作用,以及這些作用帶來什麼樣的「可能性」,可能令觀眾落淚、緊張、忍俊不住或倍感療癒。
在我看來,電影評論與所有的藝術評論都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沒有絕對的標準答案」,有的是「有依據的詮釋」,這些詮釋或許就能讓觀眾發現:「我觀影時有那些感覺,可能是因為電影中的這些元素交疊引發的。」不僅如此,這些詮釋也涉及導演的目標和作品價值,如大衛.佛里曼給安.霍納戴的提點,影評人需要思考三個關鍵問題(P.1):
  1. 這位創作人想達成的目標是什麼?
  2. 他辦到了嗎?
  3. 這件事有做的價值嗎?
然而,作者顯然深知影評人會有的困境,因此提醒了讀者:「欣賞電影的最佳方式,就是徹底沉浸其中。」這乍看是一句很單純的話,但細究來看,會發覺當我們過於期望找到評論與分析的切入點,反而會分神而無法好好「欣賞」電影。作者便說觀影人應該「卸除心中所有防衛和偏見,揮去讓你無法全神貫注看片的雜念」。就像有些小說會讓我們掉進另一個世界,有些遊戲會讓我們完全忘卻時間,欣賞電影也應該讓我們如此投入其中,當然電影本身太讓人出戲就是另一種狀況了:
理想狀況下,電影應該神似我們一同進入、各自感受的夢境。倘若我們不斷解析演員的表現,或細究某些場景的燈光和美術設計,那就有兩種可能:一是我們無法讓電影「進來」,二是這片子原本就不夠好,無法和我們意識的最細微層面徹底融合,而這種融合,是電影力道是否夠強,能否讓觀眾忘情投入的關鍵指標。(p.15)
本書的序文雖然看來輕鬆,卻已經揭示對影評人而言至關重要的提醒,因此我認為特別值得詳加整理與引述。後續將持續更新我閱讀各章節的筆記與想法,希望對於愛看電影的大家有幫助!
46會員
28內容數
用心感受來自電影無可限量的光,以文字顯影在此。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凱特茅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14年鄭捷在臺北捷運列車上持刀行兇,共造成四死二十四傷。此事件引起軒然大波,曾經人們都在議論其恐怖,死刑存廢議題也受到關注。然而,我們究竟對死刑及犯下死刑之罪的人有多少了解?紀錄片《我的兒子是死刑犯》呈現了三名死刑犯,同時是三個家庭的兒子的故事。無論對於死刑存廢的立場為何,都能引發我們反思。
「為什麼事事不順?為什麼這些問題要找上我?」在人生路上,我們或許都曾經遭遇這種時刻,難題接踵而來,卻不知如何作答。郭珍弟導演的作品《期末考》便以一位偏鄉代課老師在學期末面對家庭與學校窘境的故事,寫實地回應了這般處境。
《青春電幻物語》這個中譯片名乍看很像是甜美迷幻的青春故事,和日文片名《リリイ・シュシュのすべて》相去甚遠。「關於 Lily Chou-chou 的一切」實是「需要治癒之人寄託於 Lily Chou-chou 的一切」。殘酷的是,這一切寄託終究無可治癒。
《父親》(The Father)由導演 Florian Zeller 將舞台劇改編為電影,除了有奧斯卡影帝安東尼.霍普金斯與影后奧莉薇亞.柯爾曼精湛的演出令人極為動容,亦在僅 97 分鐘的片長中巧妙運用人、時間、空間的錯置,讓觀眾從阿茲海默症患者的視角感受在記憶中迷失的挫敗與悲傷。
《靈魂急轉彎》並沒有太複雜的劇情,驚喜往往來自細微的巧思,動畫呈現的人物肢體與神態搭配上音樂就能讓觀眾的心情隨之起伏,加上故事的核心十分貼近人們的日常,於是簡單的道理能成為療癒又感人的觀影體驗。不過要聊這部電影,應該還是要從這個亙古的哲學探問開始:「你相信人有靈魂嗎?」
Plus(普拉斯)是「加」,Minus(麥娜絲)是「減」。在《大佛普拉斯》之後,黃信堯導演帶來《同學麥娜絲》(Classmates Minus),從黑白變彩色,畫面比例也調寬了,不過一貫地很鬧又很令人不勝唏噓。
2014年鄭捷在臺北捷運列車上持刀行兇,共造成四死二十四傷。此事件引起軒然大波,曾經人們都在議論其恐怖,死刑存廢議題也受到關注。然而,我們究竟對死刑及犯下死刑之罪的人有多少了解?紀錄片《我的兒子是死刑犯》呈現了三名死刑犯,同時是三個家庭的兒子的故事。無論對於死刑存廢的立場為何,都能引發我們反思。
「為什麼事事不順?為什麼這些問題要找上我?」在人生路上,我們或許都曾經遭遇這種時刻,難題接踵而來,卻不知如何作答。郭珍弟導演的作品《期末考》便以一位偏鄉代課老師在學期末面對家庭與學校窘境的故事,寫實地回應了這般處境。
《青春電幻物語》這個中譯片名乍看很像是甜美迷幻的青春故事,和日文片名《リリイ・シュシュのすべて》相去甚遠。「關於 Lily Chou-chou 的一切」實是「需要治癒之人寄託於 Lily Chou-chou 的一切」。殘酷的是,這一切寄託終究無可治癒。
《父親》(The Father)由導演 Florian Zeller 將舞台劇改編為電影,除了有奧斯卡影帝安東尼.霍普金斯與影后奧莉薇亞.柯爾曼精湛的演出令人極為動容,亦在僅 97 分鐘的片長中巧妙運用人、時間、空間的錯置,讓觀眾從阿茲海默症患者的視角感受在記憶中迷失的挫敗與悲傷。
《靈魂急轉彎》並沒有太複雜的劇情,驚喜往往來自細微的巧思,動畫呈現的人物肢體與神態搭配上音樂就能讓觀眾的心情隨之起伏,加上故事的核心十分貼近人們的日常,於是簡單的道理能成為療癒又感人的觀影體驗。不過要聊這部電影,應該還是要從這個亙古的哲學探問開始:「你相信人有靈魂嗎?」
Plus(普拉斯)是「加」,Minus(麥娜絲)是「減」。在《大佛普拉斯》之後,黃信堯導演帶來《同學麥娜絲》(Classmates Minus),從黑白變彩色,畫面比例也調寬了,不過一貫地很鬧又很令人不勝唏噓。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mbc 歡迎有參加新一代設計展比賽的女同學 找我做最後的專題衝刺和改善 (弱勢家庭免收顧問費) 新創比賽或商業顧問, 常常提到的痛點是什麼? 有志參加科技新創或社創比賽的同學, 平常如何發現生活中各方面的痛點? 幸福課程 幸福教練黃老師 潮資訊媒體 新創比賽或商業顧
Thumbnail
欣逢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聖誕,觀音山 今年將舉辦「大悲心起 四海承平─觀世音菩薩聖誕四日祈願法會」,祈請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 觀世音菩薩慈悲加持護佑,天眼洞視我等眾生,聶耳垂聽六道有情,憐憫眷顧病者轉健、傷者得安、貧者致富、苦者為樂。願人人大悲心起,消除對立,學習 觀世音菩薩之大愛精神
Thumbnail
新品牌初入市場,面對激烈競爭,需採取獨特策略。明確定位、建立獨特價值,以故事引起共鳴,善用數據分析,跨界合作提升知名度,持續學習與創新是關鍵。正確商業思維和敏捷調整策略,助新品牌迎頭趕上並超越競爭對手。
文章轉自自己2022年在PTT電影版發的文,並稍微用這裡的排版改了一下。簡述電影心得的寫法。
Thumbnail
爆哭指數:💧💧💧💧💧💧💧💧💧💧💧💧💧💧💧💧 在上學途中,就讀小學的素媛被喝醉酒的大叔拉近工廠中性侵,傷勢嚴重大小腸流出體外、鼻子和小腿骨折、內耳炎;最可怕的是,她的性器官與肛門有80%損害,一輩子都必須依賴人工肛門與尿袋生活。
Thumbnail
「時間迴圈」一直是很有吸引力的科幻題材之一,不論動漫畫或影視作品都有不少經典之作。2014年的電影《明日邊界》以及小畑健老師作畫的《All You Need Is Kill》都是改編自2004年的同一部輕小說作品,讓我們來看看來自東洋西洋不同文化的創作者,在不同的載體上是怎麼改編同一個題材的。
Thumbnail
在中英或英中翻譯時,常會遇到使用近似詞的翻譯狀況;在近似詞的使用上必須注意是否有將原語言「超譯」,也就是過度解讀的狀況產生。
Thumbnail
每每談到《末代皇帝》,就會想起香港學者周蕾的經典論著《婦女與中國現代性》。該書第一章〈看現代中國——如何建立一個種族觀眾的理論〉,即從女性、族裔乃至東/西方「看(凝視)」的視角切入,精闢地討論了《末代皇帝》裡,各種影像符碼與攝影機呈述。
Thumbnail
由傑夫奧洛夫斯基執導的2020年美國紀錄片,由奧洛夫斯基,戴維斯庫姆貝和維基柯蒂斯撰寫。它探討了社交媒體的興起及其對社會造成的破壞,重點是通過監視資本主義和數據挖掘對社交媒體的利用和操縱其用戶以獲取經濟利益。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mbc 歡迎有參加新一代設計展比賽的女同學 找我做最後的專題衝刺和改善 (弱勢家庭免收顧問費) 新創比賽或商業顧問, 常常提到的痛點是什麼? 有志參加科技新創或社創比賽的同學, 平常如何發現生活中各方面的痛點? 幸福課程 幸福教練黃老師 潮資訊媒體 新創比賽或商業顧
Thumbnail
欣逢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聖誕,觀音山 今年將舉辦「大悲心起 四海承平─觀世音菩薩聖誕四日祈願法會」,祈請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 觀世音菩薩慈悲加持護佑,天眼洞視我等眾生,聶耳垂聽六道有情,憐憫眷顧病者轉健、傷者得安、貧者致富、苦者為樂。願人人大悲心起,消除對立,學習 觀世音菩薩之大愛精神
Thumbnail
新品牌初入市場,面對激烈競爭,需採取獨特策略。明確定位、建立獨特價值,以故事引起共鳴,善用數據分析,跨界合作提升知名度,持續學習與創新是關鍵。正確商業思維和敏捷調整策略,助新品牌迎頭趕上並超越競爭對手。
文章轉自自己2022年在PTT電影版發的文,並稍微用這裡的排版改了一下。簡述電影心得的寫法。
Thumbnail
爆哭指數:💧💧💧💧💧💧💧💧💧💧💧💧💧💧💧💧 在上學途中,就讀小學的素媛被喝醉酒的大叔拉近工廠中性侵,傷勢嚴重大小腸流出體外、鼻子和小腿骨折、內耳炎;最可怕的是,她的性器官與肛門有80%損害,一輩子都必須依賴人工肛門與尿袋生活。
Thumbnail
「時間迴圈」一直是很有吸引力的科幻題材之一,不論動漫畫或影視作品都有不少經典之作。2014年的電影《明日邊界》以及小畑健老師作畫的《All You Need Is Kill》都是改編自2004年的同一部輕小說作品,讓我們來看看來自東洋西洋不同文化的創作者,在不同的載體上是怎麼改編同一個題材的。
Thumbnail
在中英或英中翻譯時,常會遇到使用近似詞的翻譯狀況;在近似詞的使用上必須注意是否有將原語言「超譯」,也就是過度解讀的狀況產生。
Thumbnail
每每談到《末代皇帝》,就會想起香港學者周蕾的經典論著《婦女與中國現代性》。該書第一章〈看現代中國——如何建立一個種族觀眾的理論〉,即從女性、族裔乃至東/西方「看(凝視)」的視角切入,精闢地討論了《末代皇帝》裡,各種影像符碼與攝影機呈述。
Thumbnail
由傑夫奧洛夫斯基執導的2020年美國紀錄片,由奧洛夫斯基,戴維斯庫姆貝和維基柯蒂斯撰寫。它探討了社交媒體的興起及其對社會造成的破壞,重點是通過監視資本主義和數據挖掘對社交媒體的利用和操縱其用戶以獲取經濟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