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不在疾病,該改變的是社會 。—前NHK節目總監、日本法人認知症協會理事德田雄人
DAYS BLG 創造了許多讓失智症患者友善工作的機會,包括與本田汽車合作的洗車服務。(圖片來源:100 BLG官網)
在日本,失智症人口高達600萬人,與日本小學生的人數一樣多。在此時此刻,日本該如何營造一個失智症友善社會?
2019年社團法人台灣居家服務策略聯盟舉辦「馭見 亞太長期照顧發展策略國際研討會」邀請到兩位失智症專家與一位長照專家,談談失智症如何與社區共生、失智症還能為社會做什麼事情,以及各種障礙如何在職場上共生。
NPO德田雄人過去是媒體人,在NHK擔任節目總監,長期關注失智症議題,後來加入失智症友善倡議組織,現為日本法人認知症協會理事。他認為:「醫療與長照等專業人口無法解決失智症的問題,只有社會才能。」他更進一步指出,失智症的患者不敢外出、不敢活動,問題不在失智症,而是社會、企業,應該改變自己、改變服務,來因應未來的社會轉變。
他舉在超市購物為例,多彩的清潔劑,在失智症患者眼中看起來像新鮮的果汁,實際上也有患者因為誤飲而死亡的案例發生。而不管是超商、還是大眾交通系統、金融系統等,愈來愈多自動化的結帳系統、複雜的ATM、複雜的指示牌等,都是阻礙失智症患者外出、與社會連結的可能。
當然更別說那雙雙不友善的眼神、團體、社區,強烈的偏見與污名化,更讓失智症患者難以在社區中生活下去。
因為所謂「先進」、「現代化」的社會,反倒讓失智症患者更為懼怕、不敢外出。或許民眾會認為進步的科技帶來更便利的生活。但對於85歲以上,每兩人就有一人失智症,每個人都可能罹患失智症的未來,這些便利是否反倒成了自己的監牢?
也因此,都市應該重新創造一個與失智共生的環境,社區、企業也應為失智症人口的需求,改變環境,建立友善的社區,就算到郵局、超市甚至走失也不害怕。讓失智症患者回家,甚至還有機會再為他人付出。
這也不只有醫師或護理師就能夠促成,而是需要社區中的每個人去面對並理解失智症,營造友善失智症社區,「該改變的是社會!」他們疾呼。
英日兩國如何營造失智症友善城市
在英國的普利茅斯市,從公部門到各級學校、民間企業,都將失智症視為自家的事,在圖書館設置失智症專區,打破類別,讓想理解失智症的民眾可以不需要在各個樓層與層架間找尋相關書籍;市政府也提供特殊的公車乘車牌,上面可讓失智症患者撰寫目的地,方便司機與其他乘客協助患者下車,讓長輩願意出門;最為複雜的機場也設置休息區以及簡便通道,讓失智症患者使用。
在日本東京町田市,更與社區居民一同討論出罹患失智症後的16項方針,共同營造友善失智症城市,其中包括打造居場所,讓患者與朋友能夠一起談天,訴說憂愁,更透過工作,讓失智症患者對社會有所貢獻。町田市甚至有超市將日本人最愛的咖哩食材集中在同個區域販售,不只失智症患者不需要在貨架間找尋商品,也不需要去記誦店員給的複雜指令,迷失在貨架間,直接就可一次購買所有食材;還有超市設置「慢慢來」收銀台,讓失智症患者沒有壓力的結帳付款。
特定非營利組織活動法人町田市繋がりの開理事長前田隆行,創辦了DAYS BLG!(B(Barrier)、L(Life)、G(Gathering))期許創造失智症友善工作機會共享資訊網,包括與本田汽車合作洗車、送蔬果到各個單位、社區送報,還到小學說故事表演話劇。前田說,「我們不是被動等待政府給予機會,而是自己積極爭取。」
一切的起頭是一位年輕的失智症患者,他來前田先生的機構「找工作」,才讓前田先生開始思考「為什麼罹患癌症患者可以工作,但罹患失智症後就不能工作了?」為此也花了5年時間跟厚生勞動省爭取失智症患者工作的可能性,並在2018年獲得厚生勞動省認可。
改變企業與社區觀念並不容易。開發這個洗車服務,光是跟本田汽車溝通就花上一年時間,這段期間前田理事長與一位年輕型失智症患者每天拜訪本田,說服他們協助洗車服務,「本來負責人還擔心我們刮壞車子」,後來他們實際看到失智症患者的工作態度與能力後,甚至也會知道每個患者的名字與每個人能做的事情,社區居民也看到了失智症患者的潛力,而後洗車計劃也即將擴展到其他縣市。他們也期許,未來可以創造100個BLG,讓更多失智症患者重新返回社會,重新找回自信與活力。
100BLG:https://tw.wantedly.com/companies/company_7506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