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打什麼考績?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前兩週都在打績效,以每年才打一次績效的頻率來說,這是個必須很慎重,很仔細的反思的機會。

去年許多部門開始了轉型計劃,可能到現在都陸續有人還在轉型,以因應商用機市場的變化,也因此許多曾經的同事離開了我們。去年我們組也送走一位同事,在和他談這件事時的光景,我幾乎還依稀可見他那失望至極的表情。僅管我告訴他,不是他工作不努力,也不是品質特別差,但他不一定能接受真正的答案。

我們究竟在打什麼「績效」?

就像在2013年國道收費員走上街頭,抗議政府轉置處理不周一樣。市場瞬息萬變,科技大廠像華碩或鴻海,每年也都要"優化"人力,將績效在後段班的人員處理掉。他們都是努力工作,有做出成果的人,可為什麼上天要對他們這麼殘忍,要讓他們失去工作,甚至因為這樣就失去謀生能力呢?這些人有一技之長,和同事的協作可能都不錯,也都有滿足職務需求,有的年紀輕身體也健康,應該都有不錯的學習能力,我們憑什麼評價他們的「績效」不好?

前幾天我總算讀完了《APIs are eating the value chain》這篇大作。這算是《Why Software Is Eating the World》的後續(但不是同一個作者)。如果細讀這兩篇文章,就會知道不管是API還是Software,它們吃掉的其實是同一個叫做「價值」的東西。幾年前Alpha GO大獲全勝時,就有許多人警告人工智慧會取代許多現在的職業,像是醫生,律師或會計師等。Uber讓「老司機」只剩下「老」,Food Panda讓22K有加薪的方法,Chanel Try On讓愛美的女生自己試妝,拉麵機正在挑戰三商巧福…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狄更斯這句話似乎到哪個時代都適用。現在人人在手機裡有玩不完的遊戲,看不完的書及追不完的劇。每天都有新奇的App會上架,幫我們解決不少生活中的大小事。不斷成熟的軟體技術搭上人工智慧,不斷的在挑戰每個人在職場上提供了多少價值,也不斷的在挑戰每個公司在領域產業中存在的價值。我們的"一技之長",就跟放在定存裡的錢一樣迅速貶值,"滿足職務需求"正在從60分及格線悄悄下修,和同事的協作順暢,只是團隊合作的基本遊戲規則。「價值」的定義一直在變,但我們卻不一定察覺得到,更不一定趕得上。

我告訴去年送走的伙伴,工作上的達標是職務要求。「考績」要求的不只是你提供的價值,更是你將來的「估值」。

當時Tesla是一家尚無法盈利的車廠,但它的企業估值超過美國所有車廠的總額。大家都知道為什麼Tesla可以有這樣的估值,可想而知絕對不是因為它獲利上有"達標"還是很"傑出"。Netflix堀起的時候,和New York Times雖然同屬媒體業,但Netflix不僅代表著一個新媒體的時代來臨,也代表著一種順應時代的管理風格。身為知識工作者的我們,使用我們既有的知識,完成既定的工作需求,對公司而言,當然有提供一定的價值。但當我們把視野放大到我們的競業呢?放大到整個同類產業呢?拿掉我們名片上的公司名稱,拿掉Title,我們還剩什麼?我們能看出這個產業需要什麼角色,而我們能成為那個「The One」嗎?

網路上會找到一些「績效評比」的考核表單可以參考,可能都還是在工作的品質,成效,或是團隊合作上的一些項目評比。這些都是「績效」,是對的,是重要的,都是我們該注意的事。但隨著居家工作的浪潮開始,有更多的價值已非在辦公室裡可以評量,更多的時候是我們打考績的人,自己有沒有跟上「價值」的新定義,能不能站在公司及產業的視野去看,哪些人不只是提供了現在的價值,更具有未來可觀的「估值」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harpWriter(周乃宏)的沙龍
34會員
69內容數
Google實驗室Area120釋出了一個「製作遊戲」的遊戲叫「Game Builder」。 主要的用戶是遊戲編導,方便他們以拖拉卡片的型式來驗證遊戲性好不好。 因此這個專題就是「Game Builder」的"真心話(好用難用都會說)"和"大冒險(真的來挑戰看看能做什麼遊戲)"囉!
2024/11/21
引文中最後的那句「大疆成立至今將近20年,在無人機應用上仍舊保有競爭力」,如果認真想想就會意識到那有多恐怖. 那20年專注在無人機的功力,已經不只是創辦人眼光的問題了...
Thumbnail
2024/11/21
引文中最後的那句「大疆成立至今將近20年,在無人機應用上仍舊保有競爭力」,如果認真想想就會意識到那有多恐怖. 那20年專注在無人機的功力,已經不只是創辦人眼光的問題了...
Thumbnail
2024/11/01
品質才是決定工作生產力的重點。
2024/11/01
品質才是決定工作生產力的重點。
2024/10/27
「不批評,不指責,不抱怨」三大核心精神,真的是「不可能」的嗎?
Thumbnail
2024/10/27
「不批評,不指責,不抱怨」三大核心精神,真的是「不可能」的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從今年初開始直到最近仍持續的科技業裁員,像是一波波的海浪襲來,加上隨著生成式AI技術興起而普遍流傳的有特定工作將被AI取代,現在有工作的、快要沒工作或已經沒工作的人,我們終於意識到,原來在資本主義的社會裡,我們不是睥睨萬物之靈,而是食物鏈上等著「吃」或是「被吃」,用以維持生態系統平衡的資源。
Thumbnail
從今年初開始直到最近仍持續的科技業裁員,像是一波波的海浪襲來,加上隨著生成式AI技術興起而普遍流傳的有特定工作將被AI取代,現在有工作的、快要沒工作或已經沒工作的人,我們終於意識到,原來在資本主義的社會裡,我們不是睥睨萬物之靈,而是食物鏈上等著「吃」或是「被吃」,用以維持生態系統平衡的資源。
Thumbnail
你做了什麼沒那麼重要,說了什麼、讓誰記得你才重要。
Thumbnail
你做了什麼沒那麼重要,說了什麼、讓誰記得你才重要。
Thumbnail
網路上,一大堆和 ChatGPT 相關的文章,以及 人工智慧 自動算圖的各種應用場景,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當大家不斷讚嘆,電腦系統所展現的人工智慧,身為程式設計師,實在笑不出來 處在這個科技時代的拐點,巨浪來襲,許多人絲毫沒有察覺,這一波的人工智慧,將會產生的衝擊力,以及可怕的破壞力
Thumbnail
網路上,一大堆和 ChatGPT 相關的文章,以及 人工智慧 自動算圖的各種應用場景,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當大家不斷讚嘆,電腦系統所展現的人工智慧,身為程式設計師,實在笑不出來 處在這個科技時代的拐點,巨浪來襲,許多人絲毫沒有察覺,這一波的人工智慧,將會產生的衝擊力,以及可怕的破壞力
Thumbnail
社會變革是一個持續的進程,這個進程可能會以各種方式發生,有些方式是人們預測得到的,有些方式則是出人意料的。隨著AI技術的進步和應用,傳統組織的核心是基於權力和層級體系的中心化模式,而去中心化的模式注重平等、協作和創新,更適應當今快速變化的時代。在這樣的變革中,人文思維和創造力將成為越來越重要的核心競
Thumbnail
社會變革是一個持續的進程,這個進程可能會以各種方式發生,有些方式是人們預測得到的,有些方式則是出人意料的。隨著AI技術的進步和應用,傳統組織的核心是基於權力和層級體系的中心化模式,而去中心化的模式注重平等、協作和創新,更適應當今快速變化的時代。在這樣的變革中,人文思維和創造力將成為越來越重要的核心競
Thumbnail
軟體工程師一直是一個高技術含量的工作,例如國外許多人工智慧大咖 更是各大科技巨頭搶著挖角的超級巨星,chatgpt出現後我也陸續做了一些實現,發現chatgpt確實聽得的我想做什麼甚至給出對應的code,無疑大大縮短了開發時間,甚至用字遣詞精確一點,完全用chatgpt寫code都有可能,這讓我開始
Thumbnail
軟體工程師一直是一個高技術含量的工作,例如國外許多人工智慧大咖 更是各大科技巨頭搶著挖角的超級巨星,chatgpt出現後我也陸續做了一些實現,發現chatgpt確實聽得的我想做什麼甚至給出對應的code,無疑大大縮短了開發時間,甚至用字遣詞精確一點,完全用chatgpt寫code都有可能,這讓我開始
Thumbnail
去年許多部門開始了轉型計劃,可能到現在都陸續有人還在轉型,以因應商用機市場的變化,也因此許多曾經的同事離開了我們。去年我們組也送走一位同事,在和他談這件事時的光景,我幾乎還依稀可見他那失望至極的表情。僅管我告訴他,不是他工作不努力,也不是品質特別差,但他不一定能接受真正的答案…
Thumbnail
去年許多部門開始了轉型計劃,可能到現在都陸續有人還在轉型,以因應商用機市場的變化,也因此許多曾經的同事離開了我們。去年我們組也送走一位同事,在和他談這件事時的光景,我幾乎還依稀可見他那失望至極的表情。僅管我告訴他,不是他工作不努力,也不是品質特別差,但他不一定能接受真正的答案…
Thumbnail
軟體已不再"只"是加速流程的工具而已。隨著與顧客互動的成本趨近於0,公司已有能力大規模的直接接觸顧客。在全網路化的現代世界,軟體已經滲透到每個流程,不論是哪個流程的優勢,都無法再成為競爭優勢,「顧客體驗」才是這個世界唯一的競爭優勢...
Thumbnail
軟體已不再"只"是加速流程的工具而已。隨著與顧客互動的成本趨近於0,公司已有能力大規模的直接接觸顧客。在全網路化的現代世界,軟體已經滲透到每個流程,不論是哪個流程的優勢,都無法再成為競爭優勢,「顧客體驗」才是這個世界唯一的競爭優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