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的末日武器 - GO229戰鬥轟炸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納粹德國黑科技 - GO229戰鬥轟炸機

納粹德國黑科技 - GO229戰鬥轟炸機

德國Ho-229試驗戰鬥/轟炸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架無尾飛翼噴氣式戰鬥轟炸機。它的外形和性能即使在當今也相當前衛,也是納粹德國的末日奇蹟武器設計之一。 該機由霍頓兄弟設計,金屬和木材混合結構,由戈塔機車廠負責製造和試驗。 Ho-229共有三架原型機,其中第一架為無動力滑翔機,僅用於氣動驗證和研究,德國戰敗後被燒毀。 第二架,也是唯一曾經成功飛上藍天的有動力試驗機在第三次試飛時機毀人亡。 因此,目前全世界只存留唯一一架未完成的原型三號機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展出。(註:該機通常會因生產商(戈達公司)的原因被誤稱為Go-229,但是德國空軍編號確定為Ho-229)


技術設計

提到Ho-229,就一定要提起Ho-229的創造者,早期飛翼機設計的先驅霍頓兄弟 - 雷瑪.霍頓和瓦爾特.霍頓。霍頓兄弟從小就對飛翼布局情有獨中,他們的設計思想是,只有飛翼這種單純以機翼容納乘員和動力系統,取消機身、水平尾翼和垂直操縱面的布局才能最大程度地消除阻力,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增加飛機的速度。至於飛行的穩定性和方向控制,可以通過副翼、襟翼和擾流片等部件的組合作用來實現。為此霍頓兄弟進行了大量試驗,他們需要的只是官方的支持,結果機會很快就來了,納粹上台後為重整軍備而對航空業的大力支持為他們創造了有利的客觀條件,1936年,霍頓兄弟的飛翼試驗機Ho V-B試飛成功。

1936年,霍頓兄弟加入德國空軍,開始為納粹空軍服務,這使他們可以接觸到當時納粹空軍很多最新科研技術並結交納粹空軍高層人物,這對於他們的飛翼機研製有很大幫助。1943年,霍頓兄弟開始軍用大型飛翼機的研製,他們的工作得到納粹空軍最高指揮官戈林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到1944年,面臨美.英空軍越來越大的壓力,已經焦頭爛額的戈林對霍頓兄弟的飛翼機全力支持,同時提出了明確的技術性能要求必須達到載彈量1噸、時速1000公里/小時、作戰半徑1000公里而且要求同時具備對空和對地的作戰能力。如此性能即使在今天也不好做到,尤其是飛機的心臟動力系統,當時的活塞螺旋槳發動機根本達不到要求,幸運的是到1944年,德國在噴氣式發動機技術方面已經成熟,霍頓兄弟立刻敏感的意識到這種革命性的動力裝置對飛翼機的巨大價值,他們通過Me262等項目了解噴氣發動機的各種性能,開始研製噴氣動力軍用大型飛翼機。1944年,在德國哥廷根正式開始研製工作,計畫被命名為「Ho Ⅸ」。

試驗結果

1944年3月1日,「Ho IX」計畫第一架無動力的原型機取得無動力滑翔試飛成功。試驗證明飛機飛行品質完全滿足技術設計要求,在試驗成功的鼓舞下,納粹空軍開始進行有動力試驗,以容克Jumo004渦噴發動機為動力,動力機試驗代號為“Ho IX v2”。1945年2月2日,代號為“霍頓ⅨV2”的噴氣動力飛翼機在德國奧拉寧堡進行第一次升空試飛,試飛員艾爾溫.齊爾勒。其間發現飛機的橫向穩定性還有些問題,這是無垂尾飛機的一個固有缺陷。第二天的試飛項目則完成得比較成功,但著陸時剎車太快造成主起落架損壞,修理飛機使得第三次試飛被延遲到2月18日,但這一次卻以悲劇收場,升空僅45分鐘後試飛員告左發動機熄火,必須返航,並試圖用爬升俯衝的方法重新啟動發動機但沒有成功,飛機在迫降機場的時候翻滾著衝出跑道,最終機毀人亡,V2 的飛行時間總共也就 2 小時。

設計研發圖

設計研發圖

作為歷史上第一架實用噴氣動力的飛翼機,「霍頓Ⅸ」 的設計安全使用過載為7G,其座艙位置相當靠前,兩側各安裝一台容克Jumo—004渦噴發動機,尾噴管突出在機翼後表面上。翼身中部採用傳統的焊接鋼管結構,整機基本以多層膠合板作蒙皮,當然在發動機噴口附近位置用的是金屬以承受高溫。機翼外段部分則是全木結構,其重要邊緣用由薄木片與樹脂壓合而成的特殊強化材料製成,只有翼尖是全金屬的。最初曾經有人懷疑木質機身能否承受強大的噴氣動力,但試驗的結果表明這樣的設計在減重的同時完全能滿足強度要求,而且由於戰時重要金屬資源的缺乏,以木為主也是有些不得已而為之,再說木工對人力的要求也比較低。

設計圖細節

設計圖細節

與當時另一個項目「飛碟」比起來, 「霍頓Ⅸ」更現實得多。於是,在僅僅飛行了一次的情況下,納粹空軍就迫不及待的訂購了40架,這些飛機被交給一直配合「霍頓Ⅸ」計畫的戈塔公司來生產,正式生產型號被定名為Ho-229。為適應作戰需要,廠家對原形機進行了適當修改,設計了新的座艙,加裝新型電子設備,同時為即將裝備的機載雷達系統預留了空間;增大了發動機室的空間、調整進氣口幾何形狀和加強起落架結構強度等。同時,由於預計Go-229的飛行升限太高,而德國無力製造可靠的座艙增壓系統,所以專門研製了一種專用飛行服,這種專用飛行服乍看起來非常像後來的太空服,也成了一段趣事。不過因為該機試驗中從未飛行超過千米高度,所以這種飛行服也沒有上過飛機,試飛中飛行員僅穿著普通飛行服。

人員乘坐設計圖

人員乘坐設計圖

Ho-229屬於單座噴氣式戰鬥轟炸機,乘員1人,固定武器計畫為4門Mk108或者2門MK103型30毫米機關炮,可帶兩枚500公斤SD500炸彈或者55mm R4M火箭。計畫中還包括加裝雷達的夜戰型和雙座教練型,以及無武裝的偵察型。

預計生產型機長7.47 米,高2.8米,翼展16.75米,空重4.6噸,全重9噸,動力裝置採用兩台容克JUMO—004B渦輪噴氣發動機,推力900公斤;設計最大航程3170公里,作戰半徑1900公里,最大速度997公里/小時,升限計畫達到驚人的16000米!所有這些理論上的設計性能在當時全世界是獨一無二的,這不僅超越了當時盟軍所有活塞螺旋槳戰鬥機,而且超越了德國另一種噴氣式戰鬥機Me262。不過結果是所有的一切都最終只是設計師們的狂想,由於該機在第三次試飛時就墜毀,而所有試飛僅驗證了飛機能飛起來,所以是否能達到計畫中的性能完全無法確定 。 此外,比較有趣的是由於整個機體外部由大量膠合板構成,使Ho-229意外的獲得一點點的雷達隱身性,頗為類似英國的蚊式戰鬥轟炸機。

設計彩圖

設計彩圖

服役

二戰發展到1944年,戰局對納粹德國越發不利,尤其是對戰局至關重要的制空權,完全掌握在美、英空軍的手中,這讓納粹空軍司令戈林焦頭爛額。為了在天空被盟軍占據的情況下依然能對敵人造成傷害,戈林把希望寄托在新式武器上。其中就包括Ho-229。

飛行模擬圖

飛行模擬圖

戰後

戰後,霍頓兄弟中的雷瑪.霍頓和其他許多德國人一樣去了阿根廷,繼續對飛翼的研究和設計。於1994在阿根廷去世。而瓦爾特.霍頓留在德國。後來加入西德空軍,與1998在德國逝世。霍頓兄弟在飛翼機研究方面取得了相當成就,不過他們希望加入諾思羅普公司參與飛翼研究的申請被駁回,理由是能力不足,實際上諾斯羅普試飛YB-49成功後才從軍方拿到3架霍頓滑翔飛翼,而且還都是壞的,小修過程中大致了解了這些霍頓飛翼之後諾斯羅普就失去了興趣,把這些霍頓飛翼丟在了一旁直到還給軍方,從諾斯羅普對霍頓飛翼的態度可以看出,雷馬爾.霍頓的水平根本就不入他的法眼。

結局

1945年春天開始,Ho-229在僅僅試飛了兩次的情況下就開始在戈塔公司的工廠投產,同時進行了後續改進計畫。如果一切順利,1945年8月雙座裝甲加強型Ho-229B就可以投產。但當Ho-229A開始順利進生產的時候,納粹德國的末日也來臨了。1945年4月14日,美軍第9裝甲師攻占戈達公司位於弗雷德里奇斯洛達的工廠,20架還沒有來得及完工的Ho229A和它的最新改進型「霍頓Ⅸ」V3.V4.V6 一起落入美國人手裡,同時落入美國人手裡的還有整條生產線和「霍頓Ⅸ」計畫的全部技術資料。事實上,這樣的結局對Ho-229A再好不過,因為這避免了它像納粹其他秘密武器那樣被納粹自己銷毀。

還原GO229戰鬥轟炸機

還原GO229戰鬥轟炸機

raw-image

Ho-229在全世界只存留一架。就是1945年4月14日被美國繳獲的「霍頓Ⅸ」計畫的V3試驗機,該機被珍藏於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成為舉世珍品,它見證了納粹末期德國的科學家們所爆發出不可思議的創造力,也見證了人類航空史上曾經的輝煌。

在電影中的身影《美國隊長》中曾出現過改版的229。

raw-image


(部分資料來源來自於網路資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異世界冒險者 傑洛斯
8.0K會員
975內容數
熱愛創作,喜歡閱讀,更愛奇奇怪怪的事物,收藏著來自各地的新奇物件,穿梭在各遊戲、小說、動漫、LARP領域,這裡提供我的生活發現、各類趣聞、資訊知識分享、歡迎各路冒險者一起交流,又或是可以一起旅行,將這個世界的新奇之處帶給大家。
2025/04/23
SBD無畏式(SBD Dauntless)是二戰時期美國海軍的偵察機和艦上俯衝轟炸機,由道格拉斯飛機公司於1940年至1944年製造。 SBD是美國海軍在1940年中期至1944年中期的主要艦載偵察/俯衝轟炸機。美國海軍陸戰隊也從陸地空軍基地和航空母艦上使用SBD。
Thumbnail
2025/04/23
SBD無畏式(SBD Dauntless)是二戰時期美國海軍的偵察機和艦上俯衝轟炸機,由道格拉斯飛機公司於1940年至1944年製造。 SBD是美國海軍在1940年中期至1944年中期的主要艦載偵察/俯衝轟炸機。美國海軍陸戰隊也從陸地空軍基地和航空母艦上使用SBD。
Thumbnail
2025/03/26
九四式艦砲,對外名稱45倍口徑九四式40公分砲,是日本帝國海軍二戰時期最重型的艦砲,也是世界海軍史上口徑最大而且威力最大的艦砲,雖然名義上叫做40公分,但實際上,九四式艦砲的口徑達到460公釐(18.1英寸),為掩人耳目,當時官方發布的尺寸規格上,標明的主砲口徑為40公分。
Thumbnail
2025/03/26
九四式艦砲,對外名稱45倍口徑九四式40公分砲,是日本帝國海軍二戰時期最重型的艦砲,也是世界海軍史上口徑最大而且威力最大的艦砲,雖然名義上叫做40公分,但實際上,九四式艦砲的口徑達到460公釐(18.1英寸),為掩人耳目,當時官方發布的尺寸規格上,標明的主砲口徑為40公分。
Thumbnail
2025/03/17
Ka-1 和 Ka-2 是日本製的自轉旋翼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用於砲兵觀測。日本帝國陸軍(IJA)開發了 Ka-1 自轉旋翼機用於偵察、砲兵觀測和反潛(ASW)用途。
Thumbnail
2025/03/17
Ka-1 和 Ka-2 是日本製的自轉旋翼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用於砲兵觀測。日本帝國陸軍(IJA)開發了 Ka-1 自轉旋翼機用於偵察、砲兵觀測和反潛(ASW)用途。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朋友们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盟军在不断地向战场投入各种重型轰炸机时,比如B-17、B-24或者兰开斯特轰炸机等等,那么,为什么纳粹没有大规模地开发类似的重型轰炸机呢?   二战期间,英国和美国都制造了大量的多引擎重型轰炸机。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却并没有这么做。其实在当时,德国并非
Thumbnail
  朋友们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盟军在不断地向战场投入各种重型轰炸机时,比如B-17、B-24或者兰开斯特轰炸机等等,那么,为什么纳粹没有大规模地开发类似的重型轰炸机呢?   二战期间,英国和美国都制造了大量的多引擎重型轰炸机。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却并没有这么做。其实在当时,德国并非
Thumbnail
作品:Bf-109G6戰鬥機 套件生產商:韓國愛德美/學院牌(ACADEMY) 比例:1/72 塗裝:匈牙利皇家空軍王牌阿拉達.赫皮斯中校(Lt. Col. Aladár Heppes)座機,1944年夏季於匈牙利本土
Thumbnail
作品:Bf-109G6戰鬥機 套件生產商:韓國愛德美/學院牌(ACADEMY) 比例:1/72 塗裝:匈牙利皇家空軍王牌阿拉達.赫皮斯中校(Lt. Col. Aladár Heppes)座機,1944年夏季於匈牙利本土
Thumbnail
想像有台失控的列車正在狂飆,前方有五人被綁在鐵軌上無法動彈。此時你手上有個搖桿可以將火車轉向另一個軌道,但這邊的鐵軌上也有一個人被綁著…… 你會選擇拉下搖桿嗎?
Thumbnail
想像有台失控的列車正在狂飆,前方有五人被綁在鐵軌上無法動彈。此時你手上有個搖桿可以將火車轉向另一個軌道,但這邊的鐵軌上也有一個人被綁著…… 你會選擇拉下搖桿嗎?
Thumbnail
你以為空中重型運輸機是美國的專利?那就錯了,德國在二戰時期就利用滑翔機的方式,製造出了空中巨人 - Me321,他是史上最大的重型滑翔機。
Thumbnail
你以為空中重型運輸機是美國的專利?那就錯了,德國在二戰時期就利用滑翔機的方式,製造出了空中巨人 - Me321,他是史上最大的重型滑翔機。
Thumbnail
德國Ta-183戰鬥機項目的研製工作在1942年就開始了,當時革命性的動力裝置 - 渦輪噴氣發動機已經問世,福克.武爾夫飛機公司以工程師漢斯.馬爾特霍普(一個年輕的天才航空工程師)為首的一個設計小組開始構想一種以渦噴發動機為動力的高速戰鬥機,並進行了氣動力方面的預研。
Thumbnail
德國Ta-183戰鬥機項目的研製工作在1942年就開始了,當時革命性的動力裝置 - 渦輪噴氣發動機已經問世,福克.武爾夫飛機公司以工程師漢斯.馬爾特霍普(一個年輕的天才航空工程師)為首的一個設計小組開始構想一種以渦噴發動機為動力的高速戰鬥機,並進行了氣動力方面的預研。
Thumbnail
德國Ho-229試驗戰鬥轟炸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架無尾飛翼噴氣式戰鬥轟炸機。它的外形和性能即使在當今也相當前衛,也是納粹德國的末日奇蹟武器設計之一,還在漫威電影裡亮相過!
Thumbnail
德國Ho-229試驗戰鬥轟炸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架無尾飛翼噴氣式戰鬥轟炸機。它的外形和性能即使在當今也相當前衛,也是納粹德國的末日奇蹟武器設計之一,還在漫威電影裡亮相過!
Thumbnail
譯自英文 - Blohm&Voss BV141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德國戰術偵察機,以其罕見的結構不對稱性而聞名。儘管布洛姆-福斯認為BV141的性能良好,但由於無法獲得首選發動機以及另一架戰術偵察機Focke-Wulf Fw189的競爭等原因,它從未被定購為大規模生產。
Thumbnail
譯自英文 - Blohm&Voss BV141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德國戰術偵察機,以其罕見的結構不對稱性而聞名。儘管布洛姆-福斯認為BV141的性能良好,但由於無法獲得首選發動機以及另一架戰術偵察機Focke-Wulf Fw189的競爭等原因,它從未被定購為大規模生產。
Thumbnail
「飛翔的芬蘭人」,又稱為「芬蘭飛人」,一般指一些以速度著稱的芬蘭運動員或賽車手。而類似的名字—「飛翔的荷蘭人」則是一艘傳說中的幽靈船。不過在1939年時,就有一批真正飛上天的芬蘭飛人,駕駛著飛翔的荷蘭人,保護著芬蘭的領空。這些「飛翔的荷蘭人」是怎麼樣的飛機呢?而駕駛他們的「芬蘭飛人」戰果又如何呢?
Thumbnail
「飛翔的芬蘭人」,又稱為「芬蘭飛人」,一般指一些以速度著稱的芬蘭運動員或賽車手。而類似的名字—「飛翔的荷蘭人」則是一艘傳說中的幽靈船。不過在1939年時,就有一批真正飛上天的芬蘭飛人,駕駛著飛翔的荷蘭人,保護著芬蘭的領空。這些「飛翔的荷蘭人」是怎麼樣的飛機呢?而駕駛他們的「芬蘭飛人」戰果又如何呢?
Thumbnail
芬蘭自獨立至二戰期間,自己研發與生產了諸多戰鬥機,目的都是為了保家衛國。其中最後一款即是被稱為「颶風」(Pyörremyrsky)的戰鬥機。它不僅是最後一款芬蘭國產國研的戰鬥機,同時也是芬蘭空軍的顛峰之作,性能堪比同時期的德國戰鬥機!然而,最後卻無法投入量產,難道它有什麼問題嗎?它的結果又是如何呢?
Thumbnail
芬蘭自獨立至二戰期間,自己研發與生產了諸多戰鬥機,目的都是為了保家衛國。其中最後一款即是被稱為「颶風」(Pyörremyrsky)的戰鬥機。它不僅是最後一款芬蘭國產國研的戰鬥機,同時也是芬蘭空軍的顛峰之作,性能堪比同時期的德國戰鬥機!然而,最後卻無法投入量產,難道它有什麼問題嗎?它的結果又是如何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