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創作實踐研究

2022/01/10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想要來探討一下創作實踐研究,主要原因是在撰寫計畫的過程當中經常會需要將創作融入研究,但在研究的實質探討上覺得偏弱,需要有更具有說服力的依據來強化以創作進行研究討論。在藝術領域當中有多數的作者事實上仍然會希望以自己的創作為主要的實作目的,但創作能不能變成研究的形式來進行呢?將會是在本章節當中進行討論的主題。
實踐與研究的關係大致上可分為三種,包括實踐研究(Practice-related research)、實踐本位研究(Practice-based research)、實踐導向研究(Practice-led research),三種不同的詮途徑。實踐導向研究更應強調透過系列的研究提供個人或是社群以新的途徑或方式來觀看與理解事務(劉豐榮, 2010; 鄧宗聖, 2017)。而此種對於偏向理論面向來談論創作研究的方式,事實上也是受西方藝術創作過程偏哲理探討的傳統因素影響(幽蘭, 2008)。因此在藝術創作當中要進行實踐導向的研究時,應站在哲理探討的立場來進行創作的鋪陳,藉以在創作過程或是完成之後進行理論探討與後續分析研究。在Hazel Smith與Roger T. Dean於2009年的文章中曾提到創作實踐研究為藝術領域中的新現象。創作實踐在進行時,創作者所曾受過的專業訓練以及在創作中所有的過程都可以推導出最後可以成為研究內容的專業知識,因此都可將其概括在研究的成果呈現當中(Smith, 2009)。
根據劉豐容於2017年所匯整的創作實踐與研究文章當中可以看到,實踐導向研究主要在建構新知識,也可以說是創作先行理論後進的方式來進行(劉豐榮, 2010)。Haseman Brad亦提到相類似觀點,在實踐研究當中其研究成果需要透過其實踐過程中透過他們實踐的方式與表徵當中所發現和理解的訊息轉化為傳統的數字與文字來進行呈現,如同3D互動設計師的所撰寫的程式語言為實踐方式,而產出的遊戲體驗是象徵。對於作曲家來說其表徵就是音樂,對於編舞者來說其表徵就是舞蹈。實務導向研究不只將實務放在過程當中,而是透過實務來引導研究(何文玲, 2014; Haseman, 2006)。創作研究主要可分三階段,即創作理念的顯現、創作作品的產生、論文理論呼應,這三者彼此之間是一種延續不斷循環的歷程。創作類的研究通常藉由研究者自身生活體驗及大量文獻閱讀內化之後體認出創作理念再進行作品創作,大致上創作者會依一主軸核心概念進行一系列創作,若以研究者自身感受為研究出發點,每件作品具有強烈的創作者主觀意識型態,作品往往能引起大眾共鳴產生感動,作品中若帶有批判性可以喚醒社會大眾的無感與無知,使大眾開始去注意或關心某個議題與現象(陳靜璇 & 吳宜澄, 2011)。
綜觀上述探討可以得知在進行創作實務導向研究時,需要著重在創作者本身的生活經驗、專業訓練等基本脈絡,並進一步在創作的過程中探究創作的原因與影響因素,並更進一步探討在創作當中欲引起大眾探討或思考的議題,最後導入研究方法將創作進行進一步探討分析以進行反思討論,進而提出研究分析。
本文禁止任何形式轉載
何文玲. (2014). 實務導向研究在藝術與設計教學之應用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https://hdl.handle.net/11296/am3d83
幽蘭. (2008). 中西美學理論與藝術實踐的反思 [Re-thinking the Studies of Aesthetic Theories and the Practise of Chinese Art in the West]. 哲學與文化, 35(7), 5-16. https://doi.org/10.7065/mrpc.200807.0005
陳靜璇, & 吳宜澄. (2011). 藝術領域研究方法之探討: 以創作類研究為主之分析. 藝術學刊, 2, 109-136.
劉豐榮. (2010). 精神性取向全人藝術創作教學之理由與內容層面:後現代以後之學院藝術教育 [Rationale and Content Dimensions for Teaching Spirituality-Oriented Holistic Artistic Production: College Art Education after Postmodernism]. 視覺藝術論壇(5), 2-27. https://doi.org/10.29523/vaf.201007.0001
鄧宗聖. (2017). 創作實務與研究:創造性學習的途徑 [Creative practice and research: The learning approach in creativity]. 藝術評論(32), 23-50. https://doi.org/10.3966/101562402017010032002
Haseman, B. (2006). A manifesto for performative research. Media International Australia, 118(1), 98-106.
Smith, H. (2009). Practice-led research, research-led practice in the creative arts.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江振維
江振維
國立臺北商業大學 創意科技與產品設計系 助理教授 專注於新媒體藝術創作與人機互動、使用者經驗相關領域研究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