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誰都應該勇敢打破這只杯子——《我坐在琵卓河畔,哭泣》|讀小說

2022/01/08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這本書的書名太浪漫了,「我坐在琵卓河畔,哭泣」,尤其卷首帶來這個傳說,更加讓人好奇會怎麼續寫這個故事。
我坐在琵卓河畔,哭泣。

傳說,所有掉進這條河的東西,
不管是落葉、蟲屍,或鳥羽,
都化成了石頭,累積成河床。

假若我能將我的心撕成碎片,
投入湍急的流水之中,那麼,
我的痛苦與渴望就能了結,
而我,終能將一切遺忘。
作者保羅.科爾賀的著作中以《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最為人熟知,風行程度與《小王子》並駕齊驅,被翻譯成多國語言在全世界盛行。第一次讀《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是十五年前,某次和同學談話間她推薦了這本書,她說:
「這本書或許有你想要的答案。」
十五年後的今天,才留意到保羅.科爾賀的其他著作,懷揣多年前對他作品的印象,期待再次體會當初難忘的閱讀感受。
《我坐在琵卓河畔,哭泣》保羅.科爾賀(Paulo Coelho)著,許耀雲譯。遠見天下文化出版(2007.08)。

所有愛的故事都是一樣的

科爾賀的文字有股神奇的魔力,他說的是故事、寫的是小說,卻像是在讀詩,往往一句話就讓人咀嚼良久,在這個時刻,自己與空間融為一體,時間是靜止的,或更準確地說,不存在時間的意象,只有自己與自己。
讀科爾賀的作品總是能讓我很快地平靜下來,而這份獨處的靜謐難以用言語訴說,更別提與人分享。
《我坐在琵卓河畔,哭泣》是愛情小說,卻不言情;沒有高潮迭起的故事發展,卻在教導愛情是怎麼一回事。它說:所有愛的故事都是一樣的。
  1. 衝動
    剛開始,會有一些時刻會甘願冒險,去做一些瘋狂的事,接受他/她的邀請,期望擁有無數的回憶,陪伴度過一整年。
  2. 懷疑
    在這種期盼的背後,總有一段難以跨足出去的躊躇,被一種無法遏制的傷感攫住。當發覺那一日的神奇時刻已經過去,而自己一事無成,便會將那個神奇時刻封藏起來,自憐一成不變的往事。
  3. 找回
    「相愛的人知道如何迷失自己,而後再將自己找回來。」有些人能夠在迷失與回歸之間穿梭自如,在「我」和「愛」兩端取得平衡。然而多數人卻沒辦法,總有一端更為沈重,而自賞為甜蜜的負荷。
  4. 失控
    愛就是失控。愛就像個水壩,一旦有了縫隙,哪怕只容涓滴,轉瞬間,無人能阻擋大水的威力。它不會一點一點慢慢地侵蝕,卻會在很久以後的某個清醒的時刻,驚覺自己早被大水淹沒。
  5. 陷阱
    愛是一個陷阱。它一旦出現,我們只看到它的光,卻看不到它的陰影。

拒絕去愛是生命最大的遺憾

人類真是渺小而無知的存在,自詡擁有智慧,卻經常恐懼未知。
因為不知死亡為何,所以懼怕;因為不知愛為何物,所以拒絕。
故事是一段短暫的邂逅和對話,從1993年12月4日到1993年12月10日,兩個兒時玩伴在相隔了12年之後再次碰面的六天內相遇、相處、相知、相戀。他們在「我」和「愛」之間互為導引、學習,最後攜手人生,共築夢想。
科爾賀將男主角的宗教信仰喻為夢想。男主角是一個能展現神蹟的神父,雖還未成為神父,但即將是。他若選擇愛情,勢必得放棄普世濟民的夢想;但若成為神父,他將失去女主角。對男主角而言,愛情與夢想是他必須解決的課題。
另一方面,女主角一直在家鄉沒有離開。有一天,男主角寄信邀請她參加一場佈道會,而她單純因為「想再見到他、想再聽聽他的聲音」,「想回憶那些逝去的時光」,於是依約前往,搭上一趟需要四小時的列車。
兩人在這六天旅遊、相伴,有想去的地方但也有直言不願前往的地方。過程中,女主角在自我和愛情裡掙扎,她的不安全感、她的恐懼、以及不願意去感受的一切美好。
我們都應該學會克服如女主角心中的這份不安,但是透過男主角告訴女主角的故事,科爾賀在書中教導如何與「另一個自己」相處。他說:「另一個自己總是憂懼著可能遭遇的失望,讓自己踟躕不前,什麼事也不敢做。」
然而,沒有人能逃避生命中的許多折磨,與其擔憂未知,倒不如勇敢奮戰,就算吃了敗仗,也遠比不知為何而戰,終至失敗要好得多。拒絕去愛是生命最大的遺憾。

請打破這只杯子吧

他們坐在陌生小村裡唯一未打烊的店裡頭,美好的假期即將結束。
我很喜歡科爾賀在這段故事裡的隱喻,他描述道:
我抽出了一隻手,將杯子放在桌沿。

「它要掉下去了。」他說。

「是啊,我要你把它從桌邊彈下去。」

「打破這只杯子?」

是的,打破這只杯子。一個簡單的動作,其中卻隱含著我們並不全然理解的恐懼。這是一種象徵性的儀式,我想說。有些事是被制止的,玻璃杯是不應該打破的。

請打破這只杯子吧,讓我們得以從所有的規範中掙脫,不再需要向任何人解釋,不再需要去做經過別人贊同的事。

「打破杯子。」我再說了一次。
《我坐在琵卓河畔,哭泣》在「我」、「夢想」、「愛」三者之間推拉、交織,在旅途中尋求恰當的相處模式。它說,答案並不會隨逝去的十二年而逐漸浮現,時間無法教會我們什麼,它只會讓我們感覺疲憊、更蒼老。學會洞察人類情緒的紛亂,才能儘可能地駕馭情緒。

現實與超現實

每回閱讀,都有一種超現實的巧合。巧的是,這本書陪我跨過2021到2022年,2021年底,我衝動地約了一群朋友相見遊玩,也共同臨時決定去看達利展,一個將藝術、超現實、科學、宗教完美融合的畫家。當時小說才只讀了一半。
恍如夢境般的神奇時刻很快過去了,回到一成不變的生活,將神奇時刻封藏起來,重拾這本書,感受卻大不相同。原先對女主角的第一人稱敘述感同身受,後來卻對她所困惑、追求的事物不再有探究的興趣,其中緣由不能明白,只知道心境確實有所變化。
很開心再閱讀保羅.科爾賀的作品,也很開心在這期間欣賞到達利的藝術態度,他們的作品在某方面有所重疊,都在尋求生命的意義,也都用超現實的文筆表達。
《無題》,達利。親眼見到原畫真的被它深深吸引,想不到翻拍成數位照片就失去那種立體感了。

關於Neomi

佛性經營方格子,喜歡讀各學科的研究理論,也喜歡鑽研文字。雖把日子過得隨心所欲,也正努力執行例行習慣,例如健身。感謝在此停留的每一位朋友。
Neomi
Neomi
嗨,我是Neomi。佛性經營方格子,喜歡讀各學科的研究理論,也喜歡鑽研文字。學業進修中,所以更新更慢。「閱讀是投資,書寫是報酬」是人生宗旨,快樂讀,寫開心。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