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哭泣也不能改變什麼》但哭又如何呢?

《就算哭泣也不能改變什麼》但哭又如何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本書作者朴濬( 박준)是韓國近十年來最受歡迎的詩人、散文作家,曾獲得韓國申東曄文學獎、片雲文學獎、朴在森文學獎及當代青年藝術家獎。

作者用敏銳的心思及細膩的筆觸去描繪平淡生活的感觸,表面上看似心情日記,但總是能在文字中找到感同身受的畫面與共感,從吃食、季節、身體健康、記憶、心靈、信件、時間、空間、旅行、工作、貧窮、勞動、死亡、親情、哭泣⋯⋯⋯⋯幾乎無一不書,文字中帶有很澄澈的透明感,彷彿就是我們日常中的映照,有無力、酸楚、負擔、悲傷,亦有溫暖、期盼、希望,與其說這本書是療癒之書,不如說這是一本可以在任何時間翻閱都能找到共鳴的書。

以下節錄本書部分片段:(有些是散文、有些則是詩)

《信》

比起憤怒或憎惡,書信更貼近愛意與關懷,因為在我心目中,收到書信就是被愛,寫信就是愛人。

《孤獨和寂寞》

孤獨和寂寞是不同的感情。寂寞生於與他人之間的關係,舉例來說,不被他人理解時感受到的感情就是寂寞,另一方面,孤獨應該是來自於與自己之間的關係,當我無法理解我自己,我會變得孤獨。

《旅行和生活》

我希望我們共度的瞬間
留給我一場旅行般的回憶
留給你日常生活般的回憶
這樣一來
往後我們無法共度的漫長時間
對你而言將如同一場旅行
對我而言將如同日常生活

《來自海南的信》

我先把白菜寄去給你了
過了冬天你下來一趟
我沒有什麼可以給你的
見面了讓我抱你一下吧

《哭泣》

喜歡人這件事
很多時候就像哭泣一樣
沒辦法刻意開始
也無法說停就停
有時不停流淌
轉瞬間又滴答欲止

《實體》

我和你彼此是不同的人,這使我們的愛變得困難。我們比對著數不盡的差異,同時忍受這些差異,這使我們的愛產生傷痛。從愛上某個人的那一刻起,我們便必須直面平時就連對自己都不曾流露的心結,那樣的心結大致上是久遠的傷痛或自卑感,這使我們的愛充滿寂寞。
但如果我跟你之間沒有差異的話,我們之間從一開始就不會有愛存在。

《工作與貧窮》

想要遠離貧窮的慾望總是比起貧窮本身更加容易使人看不清生活本來的面貌。

看了以上節錄的文字片段,應該大致可以感受一下作者的文字風格,即便作者與我們或許有著文化差異,但面對貧窮、離別、死亡的課題依舊是相同的,生活的種種縱使讓我們痛了又痛、傷了又傷、哭了又哭、累了又累,仍舊讓我們學會了如何找出生命的出口,而作者就是那個把我們又哭又笑的畫面記錄下來的詩人。


avatar-img
射手媽咪婷婷的沙龍
209會員
1.2K內容數
射手媽咪婷婷的 Premiu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關於俄羅斯攻打烏克蘭,許多人也比擬為中國對台灣的關係,更甚者是把這場戰爭拿來「警示」台灣人切勿挑釁中國,甚至還意有所指地說台灣人就不該投票給跟中國對幹的總統候選人,彷彿這一切都是人民咎由自取,而不關乎挑起戰爭的侵略者,這樣的言論令人看了不僅是搖頭而已,根本是混淆視聽。
別再輕易勸母親放手 母親的角色到底要的是什麼? 這個問題直到我自己當了母親後才慢慢摸索體會,以前也很不解母親為什麼總是讓自己忙碌再來抱怨發脾氣,也有好長一段時間認為母親應該適時放下,直到自己當了母親之後才發現抱怨的背後想表達的是什麼?
前陣子在臉書上看到一則貼文,那是一位我喜歡的作家表示要關閉臉書粉絲專頁,理由是近期太過繁忙無暇經營,看著許多粉絲們紛紛留下不捨但祝福的話語,有一則留言說出了我的心聲:「可以至少留下Messenger嗎?讓我們知道要去哪裡找你,好嗎?」 但,真的如此嗎?
寫作沒有公式 寫作者的不安全感 作者表示絕不會建議一個新作家期待以第一本小說獲得任何認可或金錢利益,除非你知道自己得到的最大收穫是書寫本身,否則你可能比較適合擺脫打字機(也可以說電腦),我認為這一段話也非常犀利,或許會深深刺進所有寫作者脆弱的內心,但不得不說非常精闢。 寫長篇小說很浪費時間嗎?
當了父母之後才明瞭親子教養真的是一門很大的學問,古早時期的威權教育已經被唾棄(雖然還是不少人使用),取而代之的是去理解孩子的發展並且給予適齡的教育。 雖然一支艾莎公主的雨傘都貴過所有大人的傘,但能讓孩子上學不賴床、不拖拉還能在滂沱大雨中自己走路到學校,難道不值得嗎?
最近看到一則震撼的新聞即是三立電視台《消失的國界》主持人李天怡及丈夫驚傳涉嫌浮報進口動物價格,牟利美金25萬元,違反《刑法》背信罪,目前案件正在偵查中,姑且不論這件事情到底真相如何,但我想表達的是可不可以不要再獵捕、買賣野生動物? 推薦閱讀: 保育類「拇指猴」一對賣20萬元 北市2鳥園負責人遭起訴
關於俄羅斯攻打烏克蘭,許多人也比擬為中國對台灣的關係,更甚者是把這場戰爭拿來「警示」台灣人切勿挑釁中國,甚至還意有所指地說台灣人就不該投票給跟中國對幹的總統候選人,彷彿這一切都是人民咎由自取,而不關乎挑起戰爭的侵略者,這樣的言論令人看了不僅是搖頭而已,根本是混淆視聽。
別再輕易勸母親放手 母親的角色到底要的是什麼? 這個問題直到我自己當了母親後才慢慢摸索體會,以前也很不解母親為什麼總是讓自己忙碌再來抱怨發脾氣,也有好長一段時間認為母親應該適時放下,直到自己當了母親之後才發現抱怨的背後想表達的是什麼?
前陣子在臉書上看到一則貼文,那是一位我喜歡的作家表示要關閉臉書粉絲專頁,理由是近期太過繁忙無暇經營,看著許多粉絲們紛紛留下不捨但祝福的話語,有一則留言說出了我的心聲:「可以至少留下Messenger嗎?讓我們知道要去哪裡找你,好嗎?」 但,真的如此嗎?
寫作沒有公式 寫作者的不安全感 作者表示絕不會建議一個新作家期待以第一本小說獲得任何認可或金錢利益,除非你知道自己得到的最大收穫是書寫本身,否則你可能比較適合擺脫打字機(也可以說電腦),我認為這一段話也非常犀利,或許會深深刺進所有寫作者脆弱的內心,但不得不說非常精闢。 寫長篇小說很浪費時間嗎?
當了父母之後才明瞭親子教養真的是一門很大的學問,古早時期的威權教育已經被唾棄(雖然還是不少人使用),取而代之的是去理解孩子的發展並且給予適齡的教育。 雖然一支艾莎公主的雨傘都貴過所有大人的傘,但能讓孩子上學不賴床、不拖拉還能在滂沱大雨中自己走路到學校,難道不值得嗎?
最近看到一則震撼的新聞即是三立電視台《消失的國界》主持人李天怡及丈夫驚傳涉嫌浮報進口動物價格,牟利美金25萬元,違反《刑法》背信罪,目前案件正在偵查中,姑且不論這件事情到底真相如何,但我想表達的是可不可以不要再獵捕、買賣野生動物? 推薦閱讀: 保育類「拇指猴」一對賣20萬元 北市2鳥園負責人遭起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