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影評|你準備好要拍特寫了嗎?──《麥特與麥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2018 年時,札維耶.多藍感慨道,自己曾是那封閉絕望、求助無門的小男孩,年少時代常常獨自躲在房裡,拚命從無數同志故事中尋找人生的解答。假使十五歲時有部像《親愛的初戀》一類的故事出現,而今他的人生也會徹底不同。或許,如此念頭間接催生了 2019 年問世、近日才於台灣上映的《麥特與麥斯》。

但顯然不只如此。正片播放之前,片頭低調放上獻給「Eliza, Francis, Joel and Luca」,依序為《浪蕩沙灘》的美國導演伊萊莎.希特曼(Eliza Hittman)、《春光之境》的英國導演法蘭西斯.李(Francis Lee)、《被抹去的男孩》的澳洲導演喬爾・埃哲頓(Joel Edgerton)以及《以你的名字呼喚我》的義大利導演盧卡.格達戈尼諾(Luca Guadagnino)。四位創作者近年來拍出了各自的同志成長電影,深刻影響相隔數千里之外的多藍,承先啟後連成一首長長的歌謠,有痛苦,有掙扎,有觸動,有救贖,陪伴彼此熬過無數階段,綿延無盡。

「這部電影不是關於同志,而是生活;對我而言,這也不是同志愛情故事,就是愛情。」

每個人無時無刻都得面對自己的戰場,不同年齡、階段、性別、性向、身份遭逢到的多重困境,表面看起來各個不同,本質卻極其相似,不出關於愛恨,關於缺憾,關於迷惘與失落。而這就是一個平凡男孩回望青春的真誠視線:些許苦澀,些許憐惜,更藏著屬於此位才氣過人的導演年歲漸長後的成熟、幽默與適可而止。

raw-image

多藍堆疊人物的能力愈來愈迅速精準,在一群幹話連篇、有時過於粗暴直接的男性群體之中,這群多年好友的交情可見一斑,對在坐每個人瞭若指掌,你一言我一語便帶出的立體性格。而麥特與麥斯並非主導一切的核心人物,時常坐在自己的位子上靜靜聆聽,偶爾插嘴一兩句話,一群人自在於湖畔小屋把酒言歡。

因為一場臨時起意的賭注,兩人必須為朋友妹妹的短片拍攝吻戲,偏偏暗地裡戲假情真,使得多年來曖昧不明的情愫浮上檯面,就像兩人中間的無形腳架,將畫面一分為二,紮紮實實拉開了兩顆心的距離。

故事滿是細節,麥特的個性偏向一板一眼,不叛逆不反骨,也習慣不示弱不低頭,明顯被社會禮教和規範牽制,與父母關係良好,女友美麗聰明,且擁有一份體面的工作,走在世俗認定的正軌上;反觀身段柔軟的麥斯,害羞內向,有些彆扭,大概是這群好友中經濟狀況較差的,更遑論那支離破碎、缺乏溫暖的家庭。但他們言語所無法形容的內在親密連結,是麥特的母親、女友皆已察覺,是這群好友瞭然於胸的;只有麥斯可以在麥特失去理智時,一句話按住他的情緒,也只有麥特可以一句話長驅直入刺到麥斯的痛處。

真實的愛,是一切昭然若揭,同時難以啟齒;是有人抱你過緊,同時傷你過深。

raw-image

麥斯對彼此的理解不亞於對自我的認識,顯而不彰,所以當眾人一臉錯愕在湖畔望向大清早氣喘吁吁的麥特時,唯獨他以忐忑又溫柔的眼神,凝視著這位注定迷失方向的大男孩。

多藍游刃有餘地細膩刻畫了兩人的情感軌跡,麥斯平時穿著紅色系的上衣,麥特大半習慣藍色系,偏偏在拍攝吻戲的時候,做了一個明顯的色彩調換,象徵麥特不得不開始正視自身內在變化。相較於麥斯,麥特此刻經歷的掙扎與拉扯更為複雜,他既像渾然不覺,又似下意識逃避,變得自我封閉,陰晴不定。此份迷惘來自身分與性向認同的擺盪,不安全感來自多年摯友即將遠離自己的生活,最後一根稻草則來自雙唇交疊的難分難捨。

「到了人生某個時間點,你必須決定自己想當什麼樣的人」,《月光下的藍色男孩》這一句台詞,就是麥特真正的課題。

因此,下意識拉遠與哥兒們的距離,難以融入,離別致詞又講得吞吞吐吐,毫無誠意;避免參與麥斯出席的聚會,卻暗自渴望上演一場不期而遇。兩人皆心知肚明,不由自主跨出那一步後,誰也無法回歸、無法安於當初不含任何雜質的友誼狀態。

羅蘭巴特曾提到,「我愛你」或種種表達愛的行為,都只是期望得到回應的上文,麥斯的痛苦、脆弱、不捨與包容處處展現於此。在麥特主動和好的時候,他先化解僵局,在麥特情不自禁的時候,他選擇接受一切,在麥特於緊要關頭踩剎車的時候,他毫不猶豫舉起雙手,卻再也看不清這份感情以後會變成什麼模樣。

raw-image

雷雨交加先聲奪人一幕,相信令所有觀眾印象深刻,多藍情緒掌握恰到好處,多一分太浮誇,少一分不到位。〈Song for Zula〉的琴聲旋律漸強,十指交錯若隱若現,那與世隔絕的忘情擁吻瞬間,彷彿煙霧瀰漫下的炙熱火光,震耳欲聾中的無聲喧囂,狂風驟雨外的暗潮洶湧,夾雜低到塵埃裡的卑微與默不作聲,他們遠在認識愛情之前就已找到了彼此,近似愛慾,又似友誼,像是從破了洞的塑膠布窺視,模糊不清卻始終強烈鮮明。

為何一封推薦信可以等了又等,三催四請,仍遲遲沒有下文?為何時間不停流逝,連最後一個周末也不聞不問?在麥斯泣不成聲底下才發覺,好好道別,面對未知,也是成長的一環。

若你的生命裡曾出現過這樣一個人,自會明白,麥特與麥斯橫亙多年的感情,始終凌駕於單一類別之上;性並非必然,亦無須佔有,不因外在距離而疏遠,不會真正離開彼此的生命,縱使知曉各自為生活而忙碌,心裡恆久為對方保留最特殊的位子。

或許可以說,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座斷背山,但多虧多藍優秀的選樂加持神來一筆,教人確信,發生於麥特與麥斯之間的,那無疑是另一種堅固無隙的愛,存在更多信任、祝福與守護支撐著。

raw-image

身為坎城之子,觀眾對多藍這位「金童」、「鬼才」導演寄予厚望,19 歲時就憑著自導自演的《聽媽媽的話》一鳴驚人,不到 30 歲已交出八部長片的成績,他總能透過極具渲染力的方式直面自我,揮灑感性,將自我剖成滄桑與純真、世故與青澀的綜合體。

而如此個人色彩強烈的表達方式更是一體兩面,有人說他缺乏突破,有人說他江郎才盡,他每一步都如履薄冰,動輒得咎。然而,也只有多藍能決定自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到了《麥特與麥斯》,我們看見一位敏感纖細的年輕創作者,慢慢走向內斂成熟,懂得放之後學著收,輕巧涵蓋一個人成長過程可能經歷到的愛情、親情、友情。麥斯無疑就是多藍,他的憂傷與脆弱緊緊牽動觀者的神經,畫面則為視線的盡頭,極力壓抑的愛從眼神一躍而出,同樣毫無保留,依舊真誠赤裸。

人們往往想為過去來不及理解的事情下一個清晰的、簡化的、一翻兩瞪眼的結論,就如同志片、懸疑片、愛情片的歸類,偏偏現實是複雜而混沌,必須經由特寫,回放,方能看清故事的本質,進一步質問自己,究竟屬於哪裡。而景框外的多藍真正屬於哪裡?他也得一一翻過這幾頁,才能邁向生命的下一章。

「你準備好要拍特寫了嗎?」

全文劇照提供:好威映象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4.8K會員
2.0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未來,未來》由《新手人生》和《二十世紀的她們》導演-麥克米爾斯執導,由奧斯卡影帝瓦昆菲尼克斯與英國天才童星伍迪諾曼主演,並找來在The National樂團德斯納兄弟操刀配樂。
Thumbnail
《未來,未來》由《新手人生》和《二十世紀的她們》導演-麥克米爾斯執導,由奧斯卡影帝瓦昆菲尼克斯與英國天才童星伍迪諾曼主演,並找來在The National樂團德斯納兄弟操刀配樂。
Thumbnail
閱讀自傳,就像從頭體驗了另一個人的人生。這是一封馬修麥康納寫給生命的情書。
Thumbnail
閱讀自傳,就像從頭體驗了另一個人的人生。這是一封馬修麥康納寫給生命的情書。
Thumbnail
你有沒有過那種,喜歡一個人卻覺得不對勁或不可以,但也不知道為什麼不對勁或不可以,理不清自己的情緒而糾結而爆炸的情況? 我如今過而立之年,我的生活很多時候都在忍耐,但有些事情我絕對不會妥協。
Thumbnail
你有沒有過那種,喜歡一個人卻覺得不對勁或不可以,但也不知道為什麼不對勁或不可以,理不清自己的情緒而糾結而爆炸的情況? 我如今過而立之年,我的生活很多時候都在忍耐,但有些事情我絕對不會妥協。
Thumbnail
人生在來到Quarter-life Crisis(青年危機,心理學直譯為「人生1/4危機」),往往是出社會一段時間後,面臨人生重大選擇與挑戰,而引發迷惘、不安全感與自我懷疑的關卡。在《麥特與麥斯》(Matthias and Maxime)這部電影當中,除了以愛情為主軸,同時也是一個「找自己」的歷程。
Thumbnail
人生在來到Quarter-life Crisis(青年危機,心理學直譯為「人生1/4危機」),往往是出社會一段時間後,面臨人生重大選擇與挑戰,而引發迷惘、不安全感與自我懷疑的關卡。在《麥特與麥斯》(Matthias and Maxime)這部電影當中,除了以愛情為主軸,同時也是一個「找自己」的歷程。
Thumbnail
到了《麥特與麥斯》,我們看見一位敏感纖細的年輕創作者,慢慢走向內斂成熟,懂得放之後學著收,輕巧涵蓋一個人成長過程可能經歷到的愛情、親情、友情。麥斯無疑就是多藍,他的憂傷與脆弱緊緊牽動觀者的神經,畫面則為視線的盡頭,極力壓抑的愛從眼神一躍而出,同樣毫無保留,依舊真誠赤裸。
Thumbnail
到了《麥特與麥斯》,我們看見一位敏感纖細的年輕創作者,慢慢走向內斂成熟,懂得放之後學著收,輕巧涵蓋一個人成長過程可能經歷到的愛情、親情、友情。麥斯無疑就是多藍,他的憂傷與脆弱緊緊牽動觀者的神經,畫面則為視線的盡頭,極力壓抑的愛從眼神一躍而出,同樣毫無保留,依舊真誠赤裸。
Thumbnail
來自魁北克的天才導演—札維耶多藍,這回在一群死黨之間的生活和情感加以著墨,拍出了《麥特與麥斯》。這是一部友情、愛情也可以說是探索自我的作品,電影的兩個主角在感情上各自都有拉扯和不同處理的方式,也是本片一大看點之一(本文有雷)。
Thumbnail
來自魁北克的天才導演—札維耶多藍,這回在一群死黨之間的生活和情感加以著墨,拍出了《麥特與麥斯》。這是一部友情、愛情也可以說是探索自我的作品,電影的兩個主角在感情上各自都有拉扯和不同處理的方式,也是本片一大看點之一(本文有雷)。
Thumbnail
從二十活到四十,面對取捨這一題,歲月的獠牙磨人,手中握有的籌碼已寥寥無幾,失了扭轉乾坤的鬥志,沒了一敗塗地的膽識,便滯留在一片困窘、難堪的狀況中,所幸身旁還有好友相伴,刁牌仔,講幹話——這是屬於這片土地獨特風景的一隅。
Thumbnail
從二十活到四十,面對取捨這一題,歲月的獠牙磨人,手中握有的籌碼已寥寥無幾,失了扭轉乾坤的鬥志,沒了一敗塗地的膽識,便滯留在一片困窘、難堪的狀況中,所幸身旁還有好友相伴,刁牌仔,講幹話——這是屬於這片土地獨特風景的一隅。
Thumbnail
從大佛普拉斯開啟的好奇 雖然已經三年了,我依然記得《大佛普拉斯》帶給我的感動,黃信堯導演電影裡人物的浮生百態,〝無力〞與〝用力〞生存著,還有奇思妙想創造出小創幸,滿場盡是歡笑,離開卻是泫然欲淚,魔幻又是如此真實。竟然有這樣的電影可以讓不同領域的觀眾各澆心中塊壘,經歷曾經的迷惘、無力與用力
Thumbnail
從大佛普拉斯開啟的好奇 雖然已經三年了,我依然記得《大佛普拉斯》帶給我的感動,黃信堯導演電影裡人物的浮生百態,〝無力〞與〝用力〞生存著,還有奇思妙想創造出小創幸,滿場盡是歡笑,離開卻是泫然欲淚,魔幻又是如此真實。竟然有這樣的電影可以讓不同領域的觀眾各澆心中塊壘,經歷曾經的迷惘、無力與用力
Thumbnail
多少倚仗著先前對《大佛普拉斯》的偏好,對黃信堯導演呈現的混亂荒謬人生觀,總有某種程度的共鳴。從《大佛普拉斯》的黑白,到《同學麥娜斯》的彩色畫面,人生就從此光鮮亮麗了嗎?才沒這回事。更像是用普世習慣的色彩,直指社會的現實。
Thumbnail
多少倚仗著先前對《大佛普拉斯》的偏好,對黃信堯導演呈現的混亂荒謬人生觀,總有某種程度的共鳴。從《大佛普拉斯》的黑白,到《同學麥娜斯》的彩色畫面,人生就從此光鮮亮麗了嗎?才沒這回事。更像是用普世習慣的色彩,直指社會的現實。
Thumbnail
如果說孤味是女人的心事,那同學麥娜絲就是男人的浪漫,面對人生的煩惱,一句唬爛三小即可。
Thumbnail
如果說孤味是女人的心事,那同學麥娜絲就是男人的浪漫,面對人生的煩惱,一句唬爛三小即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