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咖啡館不是現在年輕人的專利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在一條略顯髒亂而且似乎有些怪味的小巷裡,有一家很不起眼的咖啡館,據說已原汁原味裝潢在此經營將近半個世紀,除了偶爾出現的工讀生,這裡數十年來就是由一對姊妹來經營,近年似乎只看到已有相當年紀的姊妹用酒精燈煮著吸虹式咖啡
前幾天到高雄,抽空找文史達人沈政璋醫師吃飯聊天,他帶著我穿街走巷,來到市場邊,在一條略顯髒亂而且似乎有些怪味的小巷裡,有一家很不起眼的咖啡館,據說已原汁原味裝潢在此經營將近半個世紀,除了偶爾出現的工讀生,這裡數十年來就是由一對姊妹來經營,近年似乎只看到已有相當年紀的姊妹用酒精燈煮著吸虹式咖啡。
怪的是裡面滿滿都年輕人,還有在外面排隊等著的文青,老板娘很有個性,顧客們似乎也都不敢造次,乖乖地聽她老人家的指揮,甚至喝完後還會自己收拾杯子拿到櫃檯。
我看得目瞪口呆,也偷瞄老板娘手腳俐落地顧著幾壺咖啡,沒多久,她先端來一杯放在老婆大人面前,因為我坐在內側,就動手先把那杯咖啡移到我這,好方便老板娘擺放第二杯。
想不到我才移到杯子,老板娘就大吼一聲:「那杯不是你的!」咦?我嚇了一跳,我跟太太點的都是一樣的咖啡,怎麼說這杯不是我的?但是限於老板娘的氣勢,我也不敢造次,乖乖地把杯子移回老婆前面,靜靜等候我的咖啡。半晌,我的咖啡來了,仔細一看,哦!原來杯子不一樣,這時沈醫師在對座輕聲的說:「這裡的杯子有分公母!」
在小堤咖啡匆匆喝完咖啡,說匆匆的原因是老板娘快要打烊了,我看看時間──下午五點。不過也好,早一點到另外一家營業超過半世紀的綠洲餐廳,還可以省下時間去吃阿婆冰。
綠洲餐廳的裝潢看起來也是維持著半個世紀前的模樣,沒有改裝反而趕上近年的懷舊風。
原本我還蠻納悶為什麼高雄鹽埕會有那麼悠久歷史的咖啡店與西餐廳,隔天在屏東潮州,跟元智大學的研究生聊天,才知道原來港都基隆也有許許多多老人家經營,老人家會上門喝一杯的咖啡館,在基隆港邊的一個小小街區,大概就是二、三條小巷弄般縱橫交錯的區域,就有八十多家咖啡館,據說其中大半是在一九六0年代,「委託行」盛行時誕生的,然後持續經營至今,當年時髦的青年男女或貴婦紳士如今雖然垂垂老去,但是還留有每天買完菜或散步時順便去喝一杯的習慣,於是這麼密集的咖啡店也就神奇地存續至今。
分公母的咖啡杯
咖啡的隨想
(一)咖啡時光
「我不在家裡,就在咖啡館。不在咖啡館,就在去咖啡館的路上。」這句流傳了數十年的經典名言,不只是膾炙人口的金句而已,而是許許多多的人,他們生活的真實寫照。
最早也許只有文人知識份子,或者作家,會終日泡在咖啡館裡,但是現在業務員跟客戶約在咖啡館碰面,學生在咖啡館寫作業,情侶的約會在咖啡館,老友相聚也在咖啡館,咖啡館取代了家裡的客廳,公司的會議室以及學生的書房。
「我們在某某咖啡館見!」是現代人每天會說上好幾次的話,而選擇什麼咖啡館也呈現了自己的品味,生活態度以及看待世界的方法。
創立星巴克連鎖咖啡的霍華蕭茲三十多年前把米蘭咖啡館的氛圍帶到美國,讓咖啡館裡不只有咖啡香,還有人與人之間的聯繫,以及與當地社區的對話。咖啡館變成客廳空間的一部分這樣概念立刻席捲世界,很快在全世界複製出數以萬計的連鎖咖啡館。
因此,咖啡館已經不只是喝咖啡的地方。咖啡館的空間,泡在咖啡館的時間,也彰顯出人與環境互動的氛圍及獨特的價值觀。
二十世紀初,著名的作家阿登伯格就寫過這一段讚頌咖啡館的詩:「
你如果心情憂鬱,不管是為了什麼,去咖啡館!
深戀的情人失約,你孤獨一人,形影相弔,去咖啡館!
你跋涉太多,靴子破了,去咖啡館!
你所得僅四00法郎,卻願意豪放地花五00,去咖啡館!
你是一個小小的官員,卻總夢想著當一個名醫,去咖啡館!
你覺得一切不如所願,去咖啡館!
你內心萬念俱灰,走投無路,去咖啡館!
你仇視周圍,蔑視左右的人們,但又不能缺少他們,去咖啡館!
等到再也沒有人相信你、借貸給你的時候,還是去咖啡館!
(二)我的咖啡時光
我不常上咖啡館,除非有朋友邀約碰面,但是我也喝咖啡。每天早上起來,泡一杯咖啡坐在書桌前,看著窗外天色慢慢轉亮,城市逐漸清醒;第二杯咖啡是在午飯過後,在上班前泡的。
我不是為了喝咖啡而喝咖啡,藉由一杯咖啡彷彿在身邊圍出一個「結界」,一個不受干擾的時空,可以暫時停下一切,整理自己的情緒與心靈。
是的,我的咖啡時光是一種儀式,就像跨年倒數,慶生會或祭祖一樣,儀式對渴望意義的人類而言,是重要的,而且儀式是一種轉換,讓之前與之後畫出一個明顯的區隔,讓自己確定從這個時間點之後是不同的。
我們是龐大社會體系的一小顆螺絲釘,每天走著相同的路,搭同一班車,做著一樣的事,生命似乎在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一成不變的生活中流逝了,午夜夢迴,難免惶恐與迷惑。因此,如何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儀式,可以給我們生命帶來一些新的力量。
(三)咖啡賜給我神奇的力量
咖啡除了這種儀式性的心靈力量之外,許多人也透過咖啡來提神,或者在必須熬夜加班時的依靠。
的確,咖啡裡的咖啡因是一種提神作用的藥物,沒錯,它可以算是藥物,刺激我們的大腦神經,具有消除身體的疲勞感以及提高注意力與警覺心的作用,還會破壞引起我們睡意的內分泌,剝奪我們睡眠的慾望。
有科學家認為,十九世紀初,咖啡在歐洲大受歡迎,開始出現大量的咖啡館也剛好是工業革命開始,同時電燈發明,人們從根據太陽的作息,轉換為依時間來安排工作的日夜不分的生活,因此人類剛好藉由咖啡來克服先天的睡眠習慣。
雖然有人擔心這種作用在神經系統的藥物變成日常的飲品,會不會有負面作用,幸好咖啡因跟其他成癮性的藥物不同,很少被濫用產生後遺症,因為咖啡因本身就會傾向於阻止我們過度使用,因為當我們飲用過量時會精神緊張,坐立難安,也就不會想繼續飲用了。而且若是成癮之後,戒斷的症狀並不嚴重,也容易戒斷,所以目前還算是被認可的安全食品。
(四)人人都想開咖啡館
前陣子,有家科技大廠老闆感嘆年輕人都沒有志氣,只想開間咖啡館,安於這種小確幸。我倒覺得夢想著開咖啡館也沒什麼不好,畢竟不是所有人都必須做神聖偉大的事業。’開一家小店,貼心地服務別人,讓人在生活中擁有一點美好,一點幸福的感覺,就是很有價值的貢獻了。
台灣若要和別人比財大氣粗,比工廠佔地數十公頃、容納幾十萬個生產線勞工,絕對是比不過的,也沒有那個必要;台灣的優勢應該是在於創造了華人地區最適合生活的地方。換句話說,我們應該成為生活型態的先驅者,以及軟性經濟的創新者。
如果台灣到處都有很有氣質的咖啡館,那麼也會形塑出一條很有氣質的街道,很有氣質的社區,串連起來就是很有氣質的社會。
這十來年,我一直主張,也不斷在各種場合鼓吹應該珍惜台灣的土地風貌與生態環境,保留與在地生命有關的產業結構與歷史記憶,讓台灣成為華人社會最有文化深度、最適合人居住的地方。讓全世界的華人在努力工作打拼賺飽了錢之後,能夠到台灣來渡個長假,再加上結合台灣的健康美食,宗教文化及靈修體驗,創造出另一種經濟模式。
因此很開心,在五月底天下雜誌專訪台北市柯文哲市長,問他:「偉大的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如巴黎是時尚之都,京都是文化之都等。你希望任內為台北打造什麼樣的品牌。」
結果他回答:「華人世界最創新的城市,最多元、開放、民主、自由,以及最創新,住起來最舒服的城市,easy and comfortable(輕鬆且舒適),這是我們的目標,讓那些有錢的中國人,在上海、北京賺夠錢,到台北度假生活。」
是的,讓台北,乃至於台灣成為適合生活的好地方,吸引全世界的華人到此過美好的生活,相信美好的咖啡館會是重要的一環。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5K會員
    2.0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人生旅途處處繁花似錦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生命永遠有選擇的機會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新的一年歸零再出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世界所有塵,一一塵中見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計劃與記錄的差別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日本咖啡館對話錄音及解說這篇文章講述在咖啡館裡的談話和點餐情節,讓你瞭解用日文點餐需要注意的禮儀和用語
    Thumbnail
    avatar
    恍然大悟!學日語!
    2024-04-24
    在咖啡館共鳴-《聆聽寂靜》的「一頁共鳴」透過分享挪威探險家卡格的《聆聽寂靜》帶領讀者體會寂靜的奧義,書籍內容精簡深刻,激勵人們在煩囂的世界中找到寧靜。另外,作者透過「一頁共鳴」的方式分享和朋友一同書中所引起的觸動和共鳴。同時也邀請大家收聽關於「直覺共鳴力」的機制的 Podcast。
    Thumbnail
    avatar
    Jinna Sun
    2024-03-26
    咖啡館咖啡館就像是生活的停歇點,優雅、放鬆的氛圍有如與外界隔絕的另一度時空,擁有一個和自己獨處的小空間。有些咖啡館設計獨特的櫥窗則會令人流連忘返,今天人們仍然喜歡到咖啡館聽音樂、閱讀、與二三好友聊天,作為電影裡經典的約會地點更是從不退流行。
    Thumbnail
    avatar
    林志文
    2024-03-09
    咖啡館|台北中山站的「這裡」|隱藏在二樓的咖啡店,咖啡裡飄香著老派的頑固與悠緩。本想利用休假,打斷上班的節奏,找間咖啡店讓自己思考一下人生。但人生總是有意外,在中山站找了半天,感興趣的店家都沒有位置。 轉換一下心情後,遇到了「這裡」,在這裡一杯咖啡讓我慢下了時間。 感受跟上了,久違的美好也回來了。
    Thumbnail
    avatar
    心靈旅徒布萊恩
    2023-11-28
    咖啡館生活實驗 四三五   六組客人卻遠遠不止 每個人都是個基地台 除了聊天那組靈魂可 能還在這裡其他的都 分出去了床其實還好
    Thumbnail
    avatar
    YJW
    2023-10-01
    畫說書|《巴黎圖書館》「接受一個人原本的樣貌,而不是妳所期待的樣子。」一本取材於真人實事,描述二戰時期在巴黎的美國圖書館,是如何在面對戰爭黑暗時堅信閱讀能帶來的希望之光。在風雨欲來,甚至遭納粹佔領巴黎時期,也絕不關閉,將圖書館與閱讀作為僅存的抵抗。然而在書本無邊的故事魅力與時代背景之下,實則包裹著一個個人性的幽暗與複雜。
    Thumbnail
    avatar
    畫說有一天|閱讀.文學.你我的故事
    2021-12-09
    【方格子×怪咖】「這個社會不是用放大鏡,而是顯微鏡去看每個人的身體。」網路的興起,讓每個人都能有被大眾看見的機會與管道,但當不一樣的人選擇站出來,這個世界卻並未都能溫柔的給予回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貼切地形容了網路的特性,不過肉彈甜心仍用他們堅強的心,持續航行於這片大海。有所畏懼,但卻不願就此停止。
    Thumbnail
    avatar
    阿比
    2021-07-14
    你的咖啡色不是我的棕色職場生活的奇人妙事
    Thumbnail
    avatar
    柚子茶的樂色物語
    2021-06-20
    在咖啡廳與機器人共舞的愛情:看表演黃翊工作室《小螞蟻與機器人- 遊牧咖啡館》這是一個夜晚咖啡廳人與機器人共舞的愛情故事。疫情進入三級緊戒後,所有的藝術場館都關門了,焦慮與不安湧上心頭。這個時刻,我們仍需要藝術,治癒人心。回顧了最近看過的溫暖劇場,期盼一切安好。
    Thumbnail
    avatar
    Peiwen K
    2021-05-16
    EP 3.我們不在咖啡館我覺得生活在這個時代,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不管任何資訊,都可以看到有人彙整好的資訊。以前總覺得理所當然,自從我開始寫文章後發現,彙整資訊真的是一大功夫。 方便我們可以快速知道一件事情或歷史大概的樣貌。當然大概的樣貌並不是全部,如果對於其中想要更了解的細節,再回過頭從原文的書本找答案就好。可以增加自己
    Thumbnail
    avatar
    之筆
    2021-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