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談「感情潔癖者」的特質及愛情觀

細談「感情潔癖者」的特質及愛情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沒有感情潔癖的人或許會覺得他們很難理解,認為男女交往何必在意這麼多事,要是一輩子抱持這種想法,甚至沒什麼機會好好享受「人生樂趣」。


怎麼樣算是情感潔癖呢?


感情潔癖,從字面上來看,就是在情感上有潔癖的人,而這種人相當在意另一半的感情是否有參雜。比如說:另一半如果有交往過,心裡就會出現一道難以橫越的檻;無法認受對方在精神上出軌;一想像另一半出軌的樣子,腦中便會天崩地裂,光用想的就痛苦不已。等等,以下將配合例子舉體說明。



精神上出軌究竟是不是出軌呢?


舉一個例子:

假如一個男人結了婚,還會對公司裡一位身材窈窕、五官端正、氣質迷人的女同事產生性幻想,那麼他究竟算不算是出軌了呢?

有些人認為,這是人類本來就存在的慾望,適時的發洩不是不行,只要沒有真的發生關係,就不算出軌。

而有感情潔癖的人則認為。這已經是出軌了。

假如今天換個國家,換個傳統習俗,讓肉體關係變的習以為常,那這些精神上出軌的人,是不是也就會在肉體上出軌呢?

如果說精神上出軌不等於出軌,那等於是合理化了人的內心和行動表裡不一的虛假,他們只是壓制住慾望而已,感情並不是純潔的。再說直接一點,假設他精神上出軌的對象主動示好,兩人又在合適的氣氛及場地中,那他的肉體就會出軌。

也就是說,那些精神上出軌的人,只是沒膽量或是沒機會而已,時候到了還是會出軌。就算盡力忍住慾望,那也只是因為忍住慾望而不做肉體上出軌的事,並不是因為愛著另一半而打從心底不做這件事,所以精神上的出軌,等於出軌。


如果沒有性慾,那每個人都會是感情潔癖者。


如果沒有性慾,那每個人都會是感情潔癖者。

只是,慾望這種東西相當恐怖。

舉一個例子:

人們總是希望自己有個好身材,看到網紅的健身照不免也會心生羨慕。只是,食慾實在是太吸引人了,明明已經吃完可以維持生命的份量,卻忍不住想再吃一些,明明少吃一點不會死,卻還是想繼續享受。

於是好身材的夢想越來越遠,於是他們換個方式說服自己。

身材好也不能怎樣啊,我又不需要、我就是瘦不下來、胖胖的也很好看、世界上胖的人也很多,他們也很有成就,也都活得好好......

於是,他們繼續維持著肥胖的生活,甚至持續一輩子。

這個想法基本上可以套在感情潔癖上。

「性慾」的存在,是生命為了傳宗接代而有的,原始的目的並不是要人胡亂享受。就像「食慾」也是為了人類的生存,而不是叫人肥胖。

其實,每個人原本都是感情潔癖者,只是「性慾」過於吸引人,多數人選擇受慾望牽引,享受魚水之歡。但如果以感情潔癖者強大的精神觀來責備自己做過的事,那八成只能選擇自殺。所以,只能打從心底說服自己,另一半的第一次就算不是自己也不會怎麼樣。

也就是說,受性慾牽引的人,或是容易說服自己接受現況的人,他們會逐漸接受感情中所出現的「汙穢」,並將這些汙穢合理化,甚至以此過一輩子。

而人們,很難接受與自己價值觀不合的事物,也容易忌妒他人擁有,自己卻無法達到的事物。所以那些堅守下來,成為感情潔癖者的人,便會常常遇到其他人的說服,甚至是自己的另一半也會千方百計的要人接受他感情中的「汙穢」。

其實,保守社會有這麼多的良家婦女,就是因為人類制定社會價值及準則時不將性慾納入考慮,而一但納入考慮,就會變成現今的社會。


感情潔癖者的愛情觀


單究感情,不考慮其他,直接列出最高規格。

以結婚為前提來交往,要求另一半的感情史清白,除了對自己之外,對其他異性不能有感覺,精神上出軌更是完全不准。

自慰的時候沒有性幻想對象,就像按摩時很舒服那樣,只是很單純享受而已(說不可能的人,就像完全不相信自己是能瘦下來的胖子)。

因為有高要求,他們自己也絕對會潔身自愛,又因為潔身自愛的關係,他們絕對不允許另一半得到他們的時後將其拋棄,所以會再提高擇偶標準,等確認對方是絕對忠心後,才會有更進一步的交往。

當然不是每個有感情潔癖的人都有這麼高的標準,有些人能接受的範圍或許比較廣,有些人可能比較窄,但無論如何,如果你的追求對象是這種人,那一定要重新審視自己是否也是這樣的人,必要的話得把話講開,否則進一步產生關係後,只會讓雙方都受傷。

最後,一個題外話。假如感情潔癖的人受到強暴,那等於是在精神上殺了他。所以,強暴犯該死。

(每個人的價值觀不盡相同,多多了解他人的想法,也是增進感情的一步喔!)





















avatar-img
小學士的沙龍
16會員
7內容數
推薦各類小說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小學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斷斷續續花了一個星期,讀完宮部美幸的長篇大作,模仿犯 這部作品有和<<理由>>、<<所羅門的偽證>>等作品類似的呈現方式,幾乎所有相關的人物都存在 屬於自己的一份故事,每個角色都是活生生的人,無論加害者、被害者甚至是旁觀者,從不同的角度切入,盡是人心不同的面貌。 最後,本書為什麼叫模仿犯呢?
世界上大多數的事都是一體兩面,在能讓所有人歡樂的背面,可能充滿讓人絕望的一切。 凝視著每一件事,想著想著也會心累呢 一篇小小的散文
一個夜晚,三兄妹偷偷跑出門看流星時,父母親在家被殺了。 自此兄妹三人相依為命,長大後更是連手組成詐騙集團騙吃騙喝。
斷斷續續花了一個星期,讀完宮部美幸的長篇大作,模仿犯 這部作品有和<<理由>>、<<所羅門的偽證>>等作品類似的呈現方式,幾乎所有相關的人物都存在 屬於自己的一份故事,每個角色都是活生生的人,無論加害者、被害者甚至是旁觀者,從不同的角度切入,盡是人心不同的面貌。 最後,本書為什麼叫模仿犯呢?
世界上大多數的事都是一體兩面,在能讓所有人歡樂的背面,可能充滿讓人絕望的一切。 凝視著每一件事,想著想著也會心累呢 一篇小小的散文
一個夜晚,三兄妹偷偷跑出門看流星時,父母親在家被殺了。 自此兄妹三人相依為命,長大後更是連手組成詐騙集團騙吃騙喝。